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各原料药及重量份数为:薄荷10‑20份,樟脑10‑20份,苦参20‑40份,荆芥10‑20份,防风10‑20份,马齿苋10‑20份,苏叶10‑20份,陈皮10‑20份,葛根10‑20份,甘草10‑20份。制备时将各原料药粉碎成中药颗粒;装入玻璃容器中,加入乙醇,混匀,进行超声处理,将玻璃容器封盖浸泡,得浸泡后混合物;过滤浸泡后混合物,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乙醇,离心,取上清,与滤液混合,得中药提取液;将中药提取液浓缩处理,即得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本发明对治疗丘疹型荨麻疹有显著疗效,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982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温红卫;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85426.2

  • 发明设计人 温红卫;

    申请日2016-06-03

  • 分类号A61K36/752;A61P17/00;A61P17/04;A61K31/125;

  • 代理机构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学鹏

  •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中州东路424号院1号楼1单元30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5: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2-11

    授权

    授权

  • 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52 申请日:201606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丘疹型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成人也可患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大多数发病主要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皮损多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群集或散在。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不久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有的皮疹为较硬的栗粒大丘疹,搔抓后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一般幼儿患者红肿显著,并有大疱,常有剧痒而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

西医治疗丘疹型荨麻疹,全身治疗多内服抗组胺药,伴有感染者酌情加抗生素;局部治疗多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有感染可用新霉

素软膏、脓疱疮糊剂、百多邦、0.02呋喃西林液等。此类西药副作用大,易使机体产生抗药性,而且易复发,尤其对于儿童,西药的用药更需谨慎。

中医治疗丘疹型荨麻疹,有多种中药配方,但多数配方都用大量祛风杀虫散邪中药,对散血理气之药用量较少,这样虽然能达到治疗效果,但不能达到全面调理患者身体状况的目的。有的配方选用大量不同种中药,其中有多数赘余,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反而增加用药成本,加之有些中药为名贵药材,导致治疗成本明显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丘疹型荨麻疹治疗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其各原料药及重量份数为:薄荷10-20份,樟脑10-20份,苦参20-40份,荆芥10-20份,防风10-20份,马齿苋10-20份,苏叶10-20份,陈皮10-20份,葛根10-20份和甘草10-20份。

进一步的,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药及重量份数为:薄荷15份,樟脑15份,苦参30份,荆芥15份,防风15份,马齿苋15份,苏叶15份,陈皮15份,葛根15份和甘草15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分别取薄荷、樟脑、苦参、荆芥、防风、马齿苋、苏叶、陈皮、葛根和甘草,混合后粉碎成100-200目的中药颗粒,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中药颗粒装入玻璃容器中,再加入中药颗粒质量的3-4倍且体积浓度为75-95% 的乙醇水溶液,混匀,在频率 15-30kHz下进行超声处理20-40min,将玻璃容器封盖,浸泡3-5天,得到浸泡后混合物,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浸泡后混合物进行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其质量的1-2倍且体积浓度为75-95% 乙醇水溶液,混匀后,离心分离,得上清;将所得上清与滤液混合,得中药提取液,置于玻璃容器中,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所述装有中药提取液的玻璃容器置于50-60℃的水浴中20-30min,冷却至室温,即制备出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为酊剂。

本发明所述中药涂剂的使用方法及用量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症状轻重等因素而定,作为一种优选:用消毒棉签蘸取酊剂涂抹于皮疹处,每日3-4次,可根据症状的轻重适当减少或增加涂抹的次数。一周为一个疗程。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苦参和防风,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薄荷、荆芥,具有祛风、止痒、透疹、消炎之效;樟脑能解毒避秽,消肿止痛,有轻度的局部麻醉作用;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能够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调和百药;陈皮和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苏叶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葛根能解散阳明温病热邪。本发明中各药物相互协同作用,利用苦参和防风清热燥湿,荆芥和葛根止痒、透疹和消炎,防风、薄荷和樟脑清津止痛,同时陈皮和马齿苋散血消肿,最后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散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对丘疹型荨麻疹有显著疗效,治愈率达98.67%,且一个疗程内治愈率达78.67%,具有疗效好、易接受、副作用小、安全易行、成本低且不易复发的特点。

2、在本发明所述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的制备过程中,用乙醇提取可减少药材中粘液质、淀粉、蛋白质等杂质的浸出。乙醇的溶解性能介于极性与非极性之间,既能溶解水溶性的某些成分,又能溶解非极性溶剂所溶解的一些成分。乙醇同时具有药理作用。但是乙醇浓度过高不易除去水溶性色素、树脂等,过低不易除去多糖、蛋白质及无机盐类杂质。所以采用75-95%浓度的乙醇作为原料药的溶剂,能使有效成分更大程度地析出,提高本发明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的治疗效果。

3、在本发明所述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的制备过程中,原料药破碎成粗颗粒,又进一步用超声波进行破碎,在此过程中,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震动、高的加速度、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等特殊作用,可以破坏植物药材的细胞,是溶媒渗透到药材的细胞中,以便使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溶于溶媒中,大大提高本发明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治疗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薄荷10g、樟脑15g、苦参20g、荆芥15g、防风15g、马齿苋10g、苏叶20g、陈皮10g、葛根10g和甘草10g,混合后粉碎成100-200目的中药颗粒,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中药颗粒装入玻璃瓶中,再加入75% 乙醇400ml,混匀,采用15kHz超声波超声处理20min,将玻璃瓶封盖,浸泡3天,得到浸泡后混合物,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浸泡后混合物用500目的纱布进行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75% 乙醇100ml,200g离心分离2min,取上清;将所得上清与滤液混合,得中药提取液,置于玻璃容器中,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所述装有中药提取液的玻璃容器置于55℃的水浴中20min,冷却至室温,即得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

实施例2: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薄荷15g、樟脑15g、苦参30g、荆芥15g、防风15g、马齿苋15g、苏叶15g、陈皮15g、葛根15g和甘草15g,混合后粉碎成100-200目的中药颗粒,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中药颗粒装入玻璃瓶中,再加入95% 乙醇400ml,混匀,采用20kHz超声波超声处理20min,将玻璃瓶封盖,浸泡3天,得到浸泡后混合物,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浸泡后混合物用500目的纱布进行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95% 乙醇100ml,200g离心分离2min,取上清;将所得上清与滤液混合,得中药提取液,置于玻璃容器中,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所述装有中药提取液的玻璃容器置于55℃的水浴中30min,冷却至室温,即得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

实施例3: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薄荷15g、樟脑20g、苦参35g、荆芥20g、防风20g、马齿苋10g、苏叶15g、陈皮20g、葛根10g和甘草10g,混合后粉碎成100-200目的中药颗粒,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中药颗粒装入玻璃瓶中,再加入80% 乙醇450ml,混匀,采用25kHz超声波超声处理30min,将玻璃瓶封盖,浸泡4天,得到浸泡后混合物,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浸泡后混合物用500目的纱布进行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80% 乙醇150ml,200g离心分离2min,取上清;将所得上清与滤液混合,得中药提取液,置于玻璃容器中,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所述装有中药提取液的玻璃容器置于50℃的水浴中25min,冷却至室温,即得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

实施例4:一种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薄荷20g、樟脑10g、苦参40g、荆芥10g、防风10g、马齿苋20g、苏叶10g、陈皮20g、葛根20g和甘草20g,混合后粉碎成100-200目的中药颗粒,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中药颗粒装入玻璃瓶中,再加入85% 乙醇600ml,混匀,采用30kHz超声波超声处理25min,将玻璃瓶封盖,浸泡5天,得到浸泡后混合物,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浸泡后混合物用500目的纱布进行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85% 乙醇200ml,200g离心分离2min,取上清;将所得上清与滤液混合,得中药提取液,置于玻璃容器中,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所述装有中药提取液的玻璃容器置于60℃的水浴中20min,冷却至室温,即得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中药涂剂。

临床观察:

1. 治疗方法:用消毒棉签蘸取酊剂涂抹于皮疹处,每日3-4次,可根据症状的轻重适当减少或增加涂抹的次数。一周为一个疗程。

2. 治疗评价标准:痊愈:瘙痒消失,皮疹消退,1年内无复发。有效:瘙痒消失,皮疹消退,1年内有复发。无效:瘙痒不止,新发皮损。

3. 治疗效果:75例经治疗,痊愈70例(93.33%),有效4例(5.33%),无效1例(1.33%) 。其中一个疗程痊愈59例(78.67%),2-3个疗程痊愈14例(18.67%),4个疗程痊愈1例(1.33%)。

4. 临床典型病例:

临床病例1:杨某,女,2岁,头面四肢出红色球型小疹,奇痒,涂药后缓解,1周后症状消失。3周后复诊,瘙痒消失,皮疹消退。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临床病例2:王某,女,12岁,四肢出红色小疹,奇痒,涂药后缓解,1周后症状消失。3周后复诊,瘙痒消失,皮疹消退。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临床病例3:谭某,男,11岁,腰部现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红色风团样丘疹,顶端有小水疱,瘙痒难忍,涂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坚持涂药1周,瘙痒消失,皮疹结痂。3周后复诊,瘙痒消失,皮疹消退。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