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智能软开关电源

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智能软开关电源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包括工频供电模块将市电转换为6V直流电,为触发模块供电,于触发模块设置外接按键“ON/OFF”,当短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高电平,电源开始工作,长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当触发模块检测到电器负载部分长时间无人操作时,触发模块自动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本发明还公开了实施该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588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优利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80262.7

  • 发明设计人 邓峤松;吴忠良;

    申请日2016-04-29

  • 分类号H02M7/217(20060101);H02M1/092(20060101);

  • 代理机构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余伦;蔡邦华

  •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北一路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1: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14

    授权

    授权

  • 2018-06-0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H02M7/21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42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M7/217 申请日:2016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9-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和设备中,但其开关按键通常采用的是硬开关方式,硬开关一般连接市电,电压较高,人体直接接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解决现有开关电源直接连接市电,使用不安全,且功能单一,不能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需要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电器负载部分;

(2)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设置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

(3)于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置工频供电模块,触发模块和隔离光耦模块,其中,工频供电模块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入端,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

(4)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模块,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

(5)工作时,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将市电转换为6V直流电,为触发模块 供电,于触发模块设置外接按键“ON/OFF”,当短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高电平,电源开始工作,长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6)当触发模块检测到电器负载部分长时间无人操作时,触发模块自动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1、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1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1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1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一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1第1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一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

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18,电容C33,三极管Q1,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一端与电阻R9一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一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一端、电容E18一端及电阻E27一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1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1基极于电阻R17一端及电阻R15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一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一端及电容C33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一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一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 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O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O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ON/OFF”开关信号。

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当短按外接开关“ON/OFF”时,“POWER_Switch”信号短暂接地,此时电流经过三极管Q1、二极管D17、电阻R22和三极管Q4,使得三极管Q2被打开,同时“ON/OFF”转为高电平输出,“ON/OFF”转为高电平输出时,导致二极管D15打开,给三极管Q4提供持续供电,使得即使放开按键开关后“ON/OFF”信号被锁定为高电平;当使用完毕后,长按外接开关“ON/OFF”,“POWER_Switch”信号长时间接地,电流会经过电阻R21给电容E18充电,使得三极管Q3基极电位缓慢抬高,当达到约0.7V时,三极管Q3开启,将三极管Q4的基极电位拉低至关断,“ON/OFF”转为低电平输出。

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当检测到长时间无人使用时,会由电器负载部分产生一个信号,将“POWER_KILL”信号接地,此时电流经三极管Q7,电阻R34,三极管Q3,将“ON/OFF”信号拉至低电平,从而关闭电源。

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通讯模块,将电源工作信息及电器负载部分工作信息,实时反馈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APP实时了解电源工作状态,可以通过APP对电源实现打开和关闭,从而避免误操作。

一种实施所述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其包括设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的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于该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有工频供电电路,触发电路和隔离光耦电路,其中,工频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入端,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电路,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电路,通讯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

所述工频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1、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1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 IC1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1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一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1第1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一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18,电容C33,三极管Q1,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一端与电阻R9一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一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一端、电容E18一端及电阻E27一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1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1基极于电阻R17一端及电阻R15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一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一端及电容C33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一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一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O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O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ON/OFF”开关信号。

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路和电流比较封锁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解决传统的仪器开关直接连接市电,若发生漏电可能危及使用者安全的问题。本发明的电源软开关可实现超低待机功耗,且软开关电路连接直流低压6V,且通过变压器隔离市电,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影响,且实现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电源中。

另外,通过设置智能控制电路,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连接电源,实时掌握电源工作情况,可进行远程操作,使用方便,且能够避免误操作。通过过流保护电路,能够有效保护电源的正常工作,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框图;

图2为工频供电电路电路图;

图3为触发电路电路图;

图4为电流采样电路;

图5为电流比较封锁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软开关电源实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电器负载部分;

(2)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设置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

(3)于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置工频供电模块,触发模块和隔离光耦模块,其中,工频供电模块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入端,隔离光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

(4)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模块,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

(5)工作时,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将市电转换为6V直流电,为触发模块供电,于触发模块设置外接按键“ON/OFF”,当短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高电平,电源开始工作,长按“ON/OFF”按键时,触发模块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6)当触发模块检测到电器负载部分长时间无人操作时,触发模块自动 输出低电平,电源停止工作。

所述工频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1、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1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1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1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一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1第1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一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

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18,电容C33,三极管Q1,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一端与电阻R9一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一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一端、电容E18一端及电阻E27一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1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1基极于电阻R17一端及电阻R15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一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一端及电容C33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一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一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O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O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ON/OFF”开关信号。

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当短按外接开关“ON/OFF”时,“POWER_Switch” 信号短暂接地,此时电流经过三极管Q1、二极管D17、电阻R22和三极管Q4,使得三极管Q2被打开,同时“ON/OFF”转为高电平输出,“ON/OFF”转为高电平输出时,导致二极管D15打开,给三极管Q4提供持续供电,使得即使放开按键开关后“ON/OFF”信号被锁定为高电平;当使用完毕后,长按外接开关“ON/OFF”,“POWER_Switch”信号长时间接地,电流会经过电阻R21给电容E18充电,使得三极管Q3基极电位缓慢抬高,当达到约0.7V时,三极管Q3开启,将三极管Q4的基极电位拉低至关断,“ON/OFF”转为低电平输出。

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当检测到长时间无人使用时,会由电器负载部分产生一个信号,将“POWER_KILL”信号接地,此时电流经三极管Q7,电阻R34,三极管Q3,将“ON/OFF”信号拉至低电平,从而关闭电源。

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通讯模块,将电源工作信息及电器负载部分工作信息,实时反馈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APP实时了解电源工作状态,可以通过APP对电源实现打开和关闭,从而避免误操作。

一种实施所述方法的智能软开关电源,其包括设于电器负载连接市电处的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于该待机电源软开关装置内,设有工频供电电路,触发电路和隔离光耦电路,其中,工频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市电,工频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触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入端,隔离光耦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器负载部分的电源端,于触发模块处还设有一智能控制装置,该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电路,电器负载部分工作状态监测电路,通讯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

所述工频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2、整流桥BD2、稳压芯片IC1、电阻R30、电阻R31、电容E21和电容E22,其中,所述整流桥的第2脚和低4脚分别连接变压器T2输出端,整流桥的第1脚与电容E21正极及稳压芯片IC1第3脚相连接,稳压芯片IC1第2脚输出6V电压,并连接电阻R30一端及电容E22正极,稳定芯片IC1第1脚与电阻R30另一端及电阻R31一端相连接,整流桥第3脚、电容E21负极、电阻R31另一端及电容E22负极均接地。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3,电容C35,电容E18,电容C33,三极管Q1,三极管Q7,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2,二极管D17,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其中,所述电阻R8一端与电阻R9一端、三极管Q7基极、电容C35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连接电阻R34一端,电阻R34另一端与电阻R23一端及三极管Q3基极相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电阻R21一端、电容E18一端及电阻E27一端相连接,电阻R21另一端与二极管D17正极及三极管Q1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1基极于电阻R17一端及电阻R15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7负极于电阻R22一端及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4基极、电阻R26一端及电容C33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5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电阻R20一端,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16一端及三极管Q2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8正极,所述电容C35另一端、电容E18另一端、电阻R27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电阻R26另一端、电容C33、二极管D18负极均接地,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均接6V电源,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POWER_KILL”信号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POWER_Switch”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5正极及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ON/OFF”开关信号。

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路和电流比较封锁电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方法步骤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