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制备方法

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制备方法,采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溶解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0‑200000的聚乳酸,配制得到聚乳酸浓度为5‑8%的静电纺丝液,再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形成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毡,最后将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毡干燥后得到防粘连的可吸收医用膜。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防粘连医用膜降解时间可控,且质量稳定、柔韧性和拉伸性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441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610410049.3

  • 发明设计人 吴新谦;张均明;林水东;

    申请日2016-06-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园建

  • 地址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东肖北路1号龙岩学院清华紫荆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L31/06 专利号:ZL2016104100493 申请日:20160613 授权公告日:201902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2-12

    授权

    授权

  • 2016-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L31/06 申请日:201606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9-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设计一种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外科手术中,常采用防粘连医用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防止术后粘连,避免周围疤痕组织长入与肌腱形成粘连,有效的预防肌腱粘连,能有效遮盖手术部位,可避免血肿的压迫。防粘连膜的选择性通透功能,既可以使滑液等营养物质进入,促进肌腱内源性愈合,又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有利于伤口愈合。

一般的防粘连膜均采用生物可吸收医用膜,如聚乳酸膜、透明质酸膜、壳聚糖膜等等。

市售的聚乳酸膜为聚乳酸与乙醇酸共聚物或聚乳酸均聚物的膜,质脆,柔韧性、拉伸性差,降解时间过长,在使用及安全性上都有一定的弊端。而透明质酸膜、壳聚糖膜和氧化纤维素膜,降解时间太短,不能在要求的时间内保持物理屏障的作用,而不能较好地完成防粘连的功能,另外壳聚糖膜柔韧性较差,给临床使用带来许多不便。

近年来也有有关将乳酸、聚乙二醇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共聚,从而制得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报道,其制成医用膜的方法主要有压延法、流延法、溶剂蒸发法,上述制备方法的成膜过程长,制备得到的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柔韧性不够理想,且降解时间无法控制。

静电纺丝工艺由于其可控性强,应用于生产细胞支架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本发明人将静电纺丝工艺应用于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制备中,然由于可吸收防粘医用膜要求降解时间可控,需要更强的膜强度,为此本发明人通过不断改进,研制出适于静电纺丝制备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医用膜质量稳定、柔韧性和拉伸性好,且降解时间可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制备方法,采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溶解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0-200000的聚乳酸,配制得到聚乳酸浓度为5-8%的静电纺丝液,再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形成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毡,最后将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毡干燥后得到防粘连的可吸收医用膜。

所述聚乳酸为聚L-乳酸(PLLA)。

所述静电纺丝的条件为,电压12-23kV,喷丝头挤出速度0.02-0.15ml/min,接收距离15-25cm。

所述干燥条件为,将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毡放置在15-50℃的干燥箱内干燥3-30小时。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通过采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共同作为溶剂,改善了纺丝过程的稳定性,从而利于提高纺丝后纤维的强度,通过选择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通过改变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即可制备得到体内降解可靠,且具备不同降解时间的可吸收防粘医用膜,并且得到的医用膜厚度均匀,质量稳定,柔韧性和拉伸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将分子量160000的聚L-乳酸(PLLA)5克,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配制成5%PLLA纺丝液。

将该纺丝液注入注射器中并固定在注射泵上。将喷丝口(针头) 与高压电源阳极输出端相连, 阴极输出端与金属接收屏相接, 这样就在高分子溶液上施加了一个高压静电场。量出两电极间的距离,即喷丝口到阴极接收金属片之间的距离。

静电纺丝条件为,调节电压到15kV及喷丝头挤出速度0.02ml/min, 接收距离15厘米。约4小时后,制得PLLA纳米纤维无纺毡。

然后将纳米纤维无纺毡在50℃的干燥箱内干燥6小时,制备得到可吸收防粘医用膜。制备得到的可吸收防粘医用膜降解时间为14周,其断裂伸长率为96%,拉伸模量为1.05Mpa。

实施例二

将分子量120000的聚L-乳酸(PLLA)5克,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配制成8%PLLA纺丝液。

将该纺丝液注入注射器中并固定在注射泵上。将喷丝口(针头) 与高压电源阳极输出端相连, 阴极输出端与金属接收屏相接, 这样就在高分子溶液上施加了一个高压静电场。量出两电极间的距离,即喷丝口到阴极接收金属片之间的距离。

静电纺丝条件为,调节电压到20kV及喷丝头挤出速度0.03ml/min, 接收距离18厘米。约4小时后,制得PLLA纳米纤维无纺毡。

然后将PLLA纳米纤维无纺毡在15℃的干燥箱内干燥30小时,制备得到可吸收防粘医用膜。制备得到的可吸收防粘医用膜降解时间为8周,其断裂伸长率为86%,拉伸模量为0.95Mpa。

实施例三

将分子量200000的聚L-乳酸(PLLA)5克,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配制成6%PLLA纺丝液。

将该纺丝液注入注射器中并固定在注射泵上。将喷丝口(针头) 与高压电源阳极输出端相连, 阴极输出端与金属接收屏相接, 这样就在高分子溶液上施加了一个高压静电场。量出两电极间的距离,即喷丝口到阴极接收金属片之间的距离。

静电纺丝条件为,调节电压到20kV及喷丝头挤出速度0.15ml/min, 接收距离23厘米。约8小时后,制得PLLA纳米纤维无纺毡。

然后将纳米纤维无纺毡在25℃的干燥箱内干燥20小时,制备得到可吸收防粘医用膜。制备得到的可吸收防粘医用膜降解时间为24周,其断裂伸长率为110%,拉伸模量为1.15Mpa。

由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可吸收防粘医用膜的其它性能如下:

医用膜孔径为3-20μm,厚度为15-80μm,纤维直径200-1000nm;

特性粘数:0.4~1.4;

重金属含量:小于10μg/g;

溶血率小于5%;

烧灼残渣:小于0.2%;

无致敏反应;

皮肤刺激试验:无刺激反应;

细胞毒性:小于I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