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及控制方法

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及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及控制方法:混合阀组件包括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气液混合出口、减震片、节流垫、背压阀、管接头、管路、喷嘴、第一减震片、第一节流垫、第二减震片、第二节流垫和混合阀主体;气体入口处设背压阀;气体入口处设减震片和节流垫;气体出口处设第一节流垫和第一减震片,气液混合出口通过管接头与管路相连;管路末端设喷嘴;液体入口设在混合阀主体的上端一侧,气液混合出口设在混合阀主体的侧端。本发明设置有弹性材料制成减震片,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平稳;设有节流垫,很好的控制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比;混合阀主体可以完成一次混合,经喷嘴可以完成二次混合,使喷洒效率高,颗粒更加精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277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二一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84676.4

  • 发明设计人 吴晓晶;

    申请日2016-06-0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福义

  • 地址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号街12甲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4

    授权

    授权

  • 2016-10-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K11/065 申请日:2016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9-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火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细水雾最早在冷却、加湿、除尘及水剂农药喷洒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和企业已经定制了细水雾的相关规范,其分类标准是:平均粒径在10μm一下的为微雾,10μm-100μm之间为细雾,100μm-1000μm为中雾,1000μm以上的为粗雾。目前针对用于灭火的细水雾,最主要特点能提高喷洒效率,即利用较小的水量完成灭火。

在轨道交通的车厢等地方,存储大量的水来预防灭火是理想的,而气水混合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的混合阀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减压效果不佳、振动比较大、喷洒的效率低,颗粒不够精细等问题;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混合阀组件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及控制方法以克服传统混合阀组件中出现的减压效果不佳、振动比较大、喷洒的效率低,颗粒不够精细等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包括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气液混合出口、减震片、节流垫、背压阀、管接头、管路、喷嘴、第一减震片、第一节流垫、第二减震片、第二节流垫和混合阀主体;所述气体入口处设置有背压阀;所述气体入口处设置有减震片和节流垫;所述气体出口处设置有第一节流垫和第一减震片,所述气液混合出口通过管接头与管路相连接;所述管路末端设置有喷嘴;所述气体混合出口与管接头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管接头与管路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与气液混合出口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且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气体出口对称设置,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混合阀主体的上端一侧,所述气液混合出口设置在混合阀主体的侧面上端;所述第二减震片和所述第二节流垫设置在液体入口的内侧且与气液混合出口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震片、第一减震片、第二减震片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节流垫、第一节流垫和第二节流垫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节流垫与所述的减震片紧密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减震片和第一节流垫紧密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减震片和第二节流垫紧密贴合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接头与混合阀主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嘴采用压力式雾化喷嘴。

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的控制方法,首先压缩氮气从氮气瓶出来,经过减压,经气体入口流入管道中,经过背压阀、减震片、节流垫将氮气分成两路:一路氮气作为驱动经过第一减震片和第一节流垫,从气体出口出来进入水罐中,将水从水罐中压出,水经过液体入口进入管道中;另一路氮气经过第二减震片和第二节流垫与液体入口流入管道中的水混合,形成第一次混合雾化;第一次混合雾化后,从气液混合出口流出进入管路中,经过管路的传输,到达喷嘴,进行第二次雾化,最后将液体喷淋出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背压阀和节流垫双重节流减压,可使减压过程更平稳,产生的震动也会变小,使装置管路更加简洁(2)本发明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减震片,使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平稳;(3)本发明设置有节流垫,可以很好的控制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比;(4)混合阀可以完成一次混合,经过喷嘴可以完成二次混合,使气水混合效果好,喷洒的效率高,颗粒更加精细;(5)将节流垫与减震片紧密贴合设置,节省了空间又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背压阀放大图及立体图。

附图序号说明:气体入口1、气体出口2、液体入口3、气液混合出口4、减震片5、节流垫6、背压阀7、管接头8、管路9、喷嘴10、混合阀主体11、第一减震片12、第一节流垫13、第二减震片14、第二节流垫15。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结合图1-图3: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包括气体入口1、气体出口2、液体入口3、气液混合出口4、减震片5、节流垫6、背压阀7、管接头8、管路9、喷嘴10、第一减震片12、第一节流垫13、第二减震片14、第二节流垫15和混合阀主体11;所述气体入口1处设置有背压阀7;所述气体入口1处设置有减震片5和节流垫6;所述气体出口2处设置有第一节流垫13和第一减震片12所述气液混合出口4通过管接头8与管路9相连接;所述管路9末端设置有喷嘴10;所述气液混合出口4与管接头8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管接头8与管路9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气体入口1、气体出口2、液体入口3与气液混合出口4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且所述气体入口1和所述气体出口2对称设置,所述液体入口3设置在混合阀主体11的上端一侧,所述气液混合出口4设置在混合阀主体11的侧面上端;所述第二减震片14和所述第二节流垫15设置在液体入口3的内侧且与气液混合出口4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震片5、第一减震片12、第二减震片14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节流垫6、第一节流垫13和第二节流垫15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节流垫6与所述的减震片5紧密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减震片12和第一节流垫13紧密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减震片14和第二节流垫15紧密贴合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接头8与混合阀主体1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嘴10采用压力式雾化喷嘴。

带有减震背压的气水雾化混合阀组件的控制方法:首先压缩氮气从氮气瓶出来,经过减压,经气体入口1流入管道中,经过背压阀7、减震片5、节流垫6将氮气分成两路:一路氮气作为驱动经过第一减震片12和第一节流垫13,从气体出口2出来进入水罐中,为水罐提供P=4Mpa的压力(水罐中混有防冻液);将水从水罐中压出,水经过液体入口3进入管道中;另一路氮气经过第二减震片14和第二节流垫15与液体入口3流入管道中的水混合,形成第一次混合雾化;第一次混合雾化后,以出口压力P=1.6Mpa经过气液混合出口4流出混合阀主体11在进入管路9中,经过管路9的传输,到达喷嘴,进行第二次雾化,以小于声速的出口流速喷出雾化射流,此射流作为灭火介质,完成灭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