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一种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外层纱窗和内层纱窗,所述外层纱窗和内层纱窗均通过塑料窗框固定,所述外层纱窗和内层纱窗中间设有双金属网阻挡PM2.5装置;所述双金属网阻挡PM2.5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微控制器、双层金属网、负离子检测传感器和超声雾化器。本发明不但在金属网中间产生高浓度负离子,有效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净化了空气,同时利用电压差形成由内而外的电子风,将凝并的尘埃颗粒扫除到窗户外面,有效阻挡PM2.5进入室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091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514983.X

  • 申请日2016-06-30

  • 分类号E06B9/52(20060101);B01D50/00(20060101);B01D46/12(20060101);

  • 代理机构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徐激波

  •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26: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9

    授权

    授权

  • 2016-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6B9/52 申请日:2016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复合纱窗,具体涉及一种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高浓度PM2.5污染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和身体健康。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每个人每天平均大约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近年来,PM2.5高污染事件频发,有时高达800-900μg/m3,比国家规定的标准75μg/m3的标准高出10多倍。

随着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居住面积的增大带来了门窗面积的增大,各种落地门窗进入千家万户,纱窗成为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据推算,每天从普通纱窗进入到室内的颗粒物占室内总颗粒物量的80%。在灰霾发生期间,大量居民在室外都戴上了口罩,但是在室内却不能一直戴口罩。由于通风换气的需要,大量的PM2.5又通过窗户进入到居民的室内环境,造成室外的大雾霾和室内的小雾霾。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普通纱窗一般只能对蚊虫起到屏蔽作用,对于细微颗粒物起不到过滤作用。普通的防尘纱窗要不是从纱窗的物理结构上通过增大纱窗的网格目数,要不就贴上一层吸附材料来提高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但是对于细微颗粒物的过滤效率都不好,不能有效解决室外雾霾天气下室内的PM2.5浓度问题。负离子粉所释放的负离子的带电量是有限的,如果将其作为防霾屏障,直接涂布在普通窗纱上,其弱小的电场力很难完全扑捉通过窗纱的雾霾颗粒,而窗纱的大孔洞也很难阻挡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达不到防霾的效果。

为有效推进PM2.5防护纱窗的发展创新,达到防止空气污染,特别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损害,所以亟需一种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包括外层纱窗和内层纱窗,所述外层纱窗和内层纱窗均通过塑料窗框固定,所述外层纱窗和内层纱窗中间设有双金属网阻挡PM2.5装置;

所述双金属网阻挡PM2.5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微控制器、双层金属网、负离子检测传感器和超声雾化器;

所述外层纱窗和内层纱窗之间固定安装有双层金属网,所述内层金属网采用金属线交叉编织排列制成,所述外层金属网采用金属线横向间隔排列制成,所述双层金属网通过塑料窗框固定;

所述塑料窗框的顶部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产生电路和用于对外喷射负离子的碳刷头,所述负离子产生电路安装在塑料窗框里,所述用于对外喷射负离子的碳刷头位于双层金属网的中间,方向朝下;

塑料窗框的底部安装有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与双层金属网固定连接;

所述负离子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塑料窗框的底部;

所述超声雾化器安装在塑料窗框的底部或左侧。

作为优化:所述外层纱窗为玻璃纤维材质,网孔尺寸为0.167cm*0.167cm。

作为优化:所述内层纱窗为玻璃纤维材质,网孔尺寸为0.167cm*0.167cm。

作为优化:所述的微控制器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给双层金属网通电。

作为优化:所述内层金属网中的孔径大小为2cm*2cm,所述外层金属网的金属线排列间隔为3cm。

一种根据所述的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打开电源运行:当打开电源时,同时打开负离子发生器和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控制双层金属网带负电,其中内层金属网负电压高,外层金属网负电压低,不但在金属网中间产生高浓度负离子,有效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净化了空气,同时利用电压差形成由内而外的电子风,将凝并的尘埃颗粒扫除到窗户外面,有效阻挡PM2.5进入室内;

(2)负离子检测传感器检测:由于负离子来自于空气中水分子打散得到OH-、O2-,所以当负离子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纱窗区域的负离子浓度较低,通过细条状的超声雾化器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负离子检测传感器放在塑料窗框的底部,顶部碳刷头产生高压静电,所以超声雾化器放在纱窗金属框底部。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金属网中间产生高浓度负离子,这些负离子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烟尘、粉尘、飘尘等带正电荷的颗粒物,使得这些尘粒凝并,成为大粒子沉降下来,从而净化了空气,尤其对粒径小至0.01微米的微粒和难以去除的飘尘凝并效果更明显。

同时,本发明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双层金属网带负电,其中内层金属网负电压高,外层金属网负电压低,利用电压差形成由内而外的电子风,将凝并的尘埃颗粒扫除出塑料窗框,减少了纱窗外侧的尘埃,有效阻挡PM2.5进入室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外层纱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外层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内层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双金属网阻挡PM2.5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内层纱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包括外层纱窗1和内层纱窗2,所述外层纱窗1和内层纱窗2均通过塑料窗框固定,所述外层纱窗1和内层纱窗2均为玻璃纤维材质,网孔尺寸为0.167cm*0.167cm。

所述外层纱窗1和内层纱窗2中间设有双金属网阻挡PM2.5装置3;所述双金属网阻挡PM2.5装置3包括负离子发生器31、微控制器32、双层金属网33、负离子检测传感器34和超声雾化器35。

所述外层纱窗1和内层纱窗2之间固定安装有双层金属网33,所述内层金属网331采用金属线交叉编织排列制成,所述外层金属网332采用金属线横向间隔排列制成,所述双层金属网33通过塑料窗框固定;所述双层金属网33中内层金属网331的孔径大小为2cm*2cm;所述外层金属网332的金属线排列间隔为3cm。

所述塑料窗框的顶部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31,所述负离子发生器31包括负离子产生电路和用于对外喷射负离子的碳刷头,所述负离子产生电路安装在塑料窗框里,所述用于对外喷射负离子的碳刷头位于双层金属网33的中间,方向朝下。

塑料窗框的底部安装有微控制器32,所述微控制器32与双层金属网33固定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32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给双层金属网33通电。

所述负离子检测传感器34安装在塑料窗框的底部;所述超声雾化器35安装在塑料窗框的底部或左侧。

一种根据所述的双金属网阻挡PM2.5的窗纱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打开电源运行:当打开电源时,同时打开负离子发生器和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控制双层金属网带负电,其中内层金属网负电压高,外层金属网负电压低,不但在金属网中间产生高浓度负离子,有效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净化了空气,同时利用电压差形成由内而外的电子风,将凝并的尘埃颗粒扫除到窗户外面,有效阻挡PM2.5进入室内;

(2)负离子检测传感器检测:由于负离子来自于空气中水分子打散得到OH-、O2-,所以当负离子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纱窗区域的负离子浓度较低,通过细条状的超声雾化器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负离子检测传感器放在塑料窗框的底部;顶部碳刷头产生高压静电,所以超声雾化器放在纱窗金属框底部。

本发明在金属网中间产生高浓度负离子,这些负离子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烟尘、粉尘、飘尘等带正电荷的颗粒物,使得这些尘粒凝并,成为大粒子沉降下来,从而净化了空气,尤其对粒径小至0.01微米的微粒和难以去除的飘尘凝并效果更明显。

同时,本发明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双层金属网带负电,其中内层金属网负电压高,外层金属网负电压低,利用电压差形成由内而外的电子风,将凝并的尘埃颗粒扫除出塑料窗框,减少了窗纱外侧的尘埃,有效阻挡PM2.5进入室内。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