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长叶榧的无性繁殖方法

长叶榧的无性繁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长叶榧的无性繁殖方法。具体包括:(1)插穗采集与制穗;(2)扦插;(3)扦插后养护管理;(4)移栽后管理。本发明在扦插及生根时,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该制剂为专门针对长叶榧无性扦插生根的营养制剂,能够形成良好的微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并形成有益微生物菌群,改善植物根际营养环境,大大促进扦插生根和存活率,具有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751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富阳飞博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35095.4

  • 发明设计人 孙罗军;

    申请日2016-04-18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A01G9/10(20060101);A01G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体育馆路21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7: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1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G17/00 登记生效日:201908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4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10-12

    授权

    授权

  • 2016-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604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常绿小乔木长叶榧的无性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长叶榧(Torreya>),又名浙榧、加氏榧,属红豆杉科榧树属,是新生代第三纪残存的孑遗裸子植物,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对研究属的分类、植物区系对第四纪冰期的气候响应等均有较重要的意义。此外,长叶榧材质坚硬,有芳香,可制器具。

长叶榧为常绿小乔木或常为多分枝灌木;枝条轮生或对生,开展或小枝下垂;叶对生,列成二列,质硬,线状披针形状,长3-13厘米,宽3-4毫米,先有渐刺状尖头,基部楔形,有短柄,上面光绿色,微具2条和不明显的中脉。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具4-8轮、每轮4枚雄蕊。椭圆形或长圆形、基部有交互对生的苞片,具短梗。雌球花成对生于叶,各具2对 交互对生的苞片和1枚侧生的小苞片,具短梗 ;胚珠单生,直立,仅1个球花发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所包,倒卵圆形,长2-3厘米,成熟时红黄色,被白粉,胚明显地向内深皱。

长叶榧树多生长于湿润、凉爽的山谷沟边,山坡阴部阔叶树林、竹林下和悬崖峭壁的岩隙中。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南部、西部,福建西部、北部,江西省东部、北部和湖北省北部的一些地区,分布范围比较窄小。地理坐标:东经112°~122°,北纬26°~32°,其分布北缘在浙江省桐庐县芦茨乡草榧岭和湖北省保康县黄化乡、大水乡一带;南缘在福建省泰宁县梅口乡;东沿在浙江省仙居县安岭乡石长坑,西至江西省资溪县和靖安县国有林场。

长叶榧分布范围狭窄,资源稀少,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野生长叶榧数量逐步降低,而且长叶榧种子成熟期长,天然更新能力较差。采用温砂贮过冬或直接播种,发芽率仅约0.5-1%。因而急需采取措施加快长叶榧的人工繁育。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即开始长叶榧的引种工作,经过50多年的驯化试验,长叶榧已适应南京的气候,现已保存2株来自浙江种源的树高6米、胸径达13厘米的大树,从而将长叶榧的分布区域从原生境向北扩展。

现有技术中针对长叶榧的扦插繁殖研究非常少,由于长叶榧在野外极为罕见,市场上更适没有,长叶榧种子成熟期非常长,天然更新能力较差,采用温砂贮过冬或直接播种,发芽率仅为0.5-1%,此外,长叶榧生长缓慢,对环境的要求高,而且生长极为缓慢,每年生长高度不到1厘米,因此显得更加珍贵稀有。现有技术的状况不利用长叶榧的大规模繁殖,因此,研究长叶榧的有效无形繁殖方法可以拯救濒危植物长叶榧,并使得该物种的生存背景向北推移。现有技术(申请号2013101994490)公开的扦插方法,生根率较低、扦插繁殖周期过长,本申请发明人与中科院合作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获得优异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叶榧的无性繁殖方法,该方法能保持长叶榧的优良特性,且方法简单易行,繁殖成活率高,为能大规模应用制备长叶榧苗木提供技术保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长叶榧的无性繁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全光照自动喷雾扦插池的建设: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和排水方便的地方建设扦插池。上方设有由时间控制的自动喷雾系统,不铺遮阳网,为全光照条件。扦插池内包括若干个塑料筐,每个筐内铺有一纱网,以防止基质漏出。塑料筐宽的方向的下方两边垫上砖块,以方便排水。

2、扦插基质的制备:扦插池采用马肝土:红壤土:草炭土=4:3:3重量比的混合基质,然后按混合基质总重量的3%加入生物有机肥料,并充分混匀,铺设厚度为20-22cm。

3、插穗采集与制穗:扦插最佳时间一般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插穗的采集一般选阴雨天或早上露水未干时进行,从长叶榧种树上采集当年生粗壮枝,进行制穗,穗条制作加工最好是在室内进行,或在室外阴凉的地方。穗条长度10-12cm,留叶4-6片,下剪口修剪为45度斜切,有利于生根;

将穗条下剪口浸泡在复合微生物制剂中,30min。

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费氏中华根瘤菌发酵液:黄绿木霉发酵液:假丝酵母菌发酵液: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赤霉素:草炭:磷酸氢二钾=4:3:4:3:2:5:2;

所述费氏中华根瘤菌为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HNO1(参见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中putA基因的研究,唐美琼等,2009年);

所述黄绿木霉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ACCC32248

所述假丝酵母菌具体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utilis)ATCCNo.22023;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具体为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CGMCCNO.2276(参见CN101215537A);

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费氏中华根瘤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按照常规方式活化、培养至菌液中活菌数达到108个/克获得发酵液,将上述发酵液按照4:3:4:3质量比例混合,按照重量配比添加赤霉素、草炭和磷酸氢二钾即得。

4、扦插:插穗扦插深度为3-4cm,密度株行距为4 cm×4 cm;插完后浇水,使插穗与基质紧密接触。

5、扦插后养护管理:插穗养护条件为全光照,并依据天气情况调节喷水频率和喷水时间长短。

6、移栽后管理:移栽基质为马肝土:红壤土:草炭土=4:3:3重量比的混合基质,并在混合基质中按照8%的重量比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有助于生根成活。小苗前期放置于遮阳网下,以防太阳光灼焦,等30天左右缓苗后,再移至室外,并视气候状况,每周喷淋一次透水。此外,及时更换大营养钵,有利于长叶榧根系生长和伸展。

本发明中,步骤5中,用时间控制的自动喷雾系统进行喷水,其在扦插后的前30天,时间控制喷水要求为:在晴天情况下每10分钟喷10秒;阴天情况下每20-25分钟喷10秒;30天后,时间控制喷水要求为:在晴天情况下每20分钟喷10秒;阴天情况下每40-50分钟喷10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方法简单易行,繁殖成活率高,遗传性变化小、管理方便,利于大规模繁殖,可以有效拯救濒危植物长叶榧,并使得该物种的生存背景向北推移。

对于植物无性繁殖领域,如何利用植物组织分化再生植株,提高植物的繁殖数量,是科学家研究重要的技术重点也是技术难点,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为专门针对长叶榧无性扦插生根的营养制剂,其经过大量的调研及实验,赤霉素的浓度适中,刺激根系细胞的伸展旺盛,搭配费氏中华根瘤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形成一个良好的微生态系统,浸泡后带入基质中构建有利于植物生长并防治病虫害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改善植物根际营养环境,其代谢还能加强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各菌种之间合理配伍,共生协调,互不拮抗,微生物分泌根系促生素和抑菌素能够呵护幼苗根系感染腐霉根腐病、疫霉根腐病、细菌性根腐病和茎基腐病及立枯病、猝倒病等苗期病害,磷酸氢二钾不断供给营养,维持扦插苗壮势头,极大的提高植株的适应性,提高整个成活率,草炭通气性好、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增强生物性能,富含有机质、腐殖酸及其他营养成分。

马肝土是长江下游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壤,沙性强,干可固根,湿可保水,透水能力强,最适宜于插穗生根前的水分控制,其缺点是透水能力强,失水过快、容易风干,单一使用会使扦插苗成活后基部失水干枯。红壤土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较大的盐分平衡能力,草炭土质地松软易散碎,具有吸气性,呈微酸性,不具备保水性。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创造性劳动,进行筛选对比实验,从大量扦插基质中筛选得出马肝土、红壤土和草炭土这四种基质按照马肝土:红壤土:草炭土=(3-4):3:(2-3)重量比结合使用,最适宜长叶榧生根存活,各基质间互作互应,达到透气、保湿、固根的效果。既能够快速促进插穗生根,又可促进扦插成活后植株的生长。利用组合基质培养长叶榧,能够快速有效的得到长叶榧,解决其短缺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扦插设施的建设: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和排水方便的地方建设扦插设施。扦插床为55 cm×36 cm×18 cm的塑料周转筐,筐底部铺有一纱网,以防止基质漏出。周转筐宽的方向的下方两边均垫上砖块,以方便排水。上方80 cm的高度架设由时间控制的自动喷雾系统;上方不铺遮阳网,为全光照条件。

扦插基质:扦插基质的制备:扦插池采用马肝土:红壤土:草炭土=4:3:3重量比的混合基质,然后按混合基质总重量的3%加入生物有机肥料,并充分混匀,铺设厚度为20-22cm。扦插前用水浇透2次,使基质吸足水分。

插穗采集与制穗:于2014年7月17日早上,从长叶榧种树上采集当年生粗壮枝,并将枝条竖插于水桶中,水桶内有深10 cm的水。采集300根枝条后带到室内进行制穗,插穗长度10-12cm,留叶4-6片,下剪口修剪成45度斜切,1根枝条可剪成1-2个插穗,最后共得479个插穗用于扦插,将穗条下剪口浸泡在复合微生物制剂中,30min。

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费氏中华根瘤菌发酵液:黄绿木霉发酵液:假丝酵母菌发酵液: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赤霉素:草炭:磷酸氢二钾=4:3:4:3:2:5:2

所述费氏中华根瘤菌为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HNO1(参见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中putA基因的研究,唐美琼等,2009年);

所述黄绿木霉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ACCC32248

所述假丝酵母菌具体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utilis)ATCCNo.22023;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具体为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CGMCCNO.2276(参见CN101215537A);

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费氏中华根瘤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按照常规方式活化、培养至菌液中活菌数达到108个/克获得发酵液,将上述发酵液按照4:3:4:3质量比例混合,按照重量配比添加赤霉素、草炭和磷酸氢二钾即得。

扦插:扦插深度为3-4cm,密度株行距为4cm×4cm。插完后用喷水壶进行浇水,使插穗与基质紧密接触。

扦插后养护管理:插穗养护条件为全光照,扦插后的前30天,时间控制喷水要求为:在晴天情况下每10分钟喷10秒;阴天情况下每20-25分钟喷10秒。30天后,时间控制喷水要求为:在晴天情况下每20分钟喷10秒;阴天情况下每40-50分钟喷10秒。扦插苗在12月移入温室。

2015年1月进行生根调查和移栽,其生根率为92.9%,对生根的445株扦插苗进行生根情况调查,每株平均发根数为4.33、平均根长6.03 cm、根粗0.227 cm。较之现有技术(生根率75%,平均根数2.73,根长4.35,根粗0.168)不但节省了时间,减少近3个月的培养,且在生根率和根长、根数等参数上取得显著的效果。

移栽基质为马肝土:红壤土:草炭土=4:3:3重量比的混合基质,并在混合基质中按照8%的重量比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有助于生根成活。小苗前期放置于遮阳网下,以防太阳光灼焦,等30天左右缓苗后,再移至室外,并视气候状况,每周喷淋一次透水。此外,及时更换大营养钵,有利于长叶榧根系生长和伸展。至2015年3月31日调查,共获得成活移栽长叶榧435株,移栽成活率为:97.8%。

经本发明方法获得的长叶榧植株,长势强健,抗病,能够安全过冬,有效解决了长叶榧市场资源的空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