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平视显示器装置

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平视显示器装置

摘要

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光源部(12),具有在基板(40)上设置的反射膜(42)、以及在基板(40)上设置的发光元件(41);液晶显示元件(11),具有在光源部(12)侧设置的偏振光片(30)、以及隔着液晶层(22)与偏振光片(30)对置配置的偏振光片(31);相位差板(34),设置于反射膜(42)与偏振光片(30)之间;反射型偏振光片(33),设置于相位差板(34)与偏振光片(30)之间;以及扩散构件(32),设置于反射型偏振光片(33)与偏振光片(30)之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299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奥特司科技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69218.0

  • 申请日2014-06-05

  • 分类号G02B27/01;G02F1/13357;G02F1/1335;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殿军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5: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2B27/01 专利号:ZL2014800692180 申请日:20140605 授权公告日:201901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1-22

    授权

    授权

  • 2016-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27/01 申请日:201406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平视显示器装置,尤 其涉及使用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平视显示器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平视显示器(HUD)装置,对车辆的汽车前窗玻璃等透射来 自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光并进行虚像(显示图像)的显示。在该平视显示 器装置中,例如,利用反射镜(或者凹面镜)使来自背光灯的照明光透射 液晶显示装置后的显示光反射,将该反射光投射到汽车前窗玻璃或者分光 镜等显示构件,从而,驾驶者可以视觉辨认在显示构件上显示的虚像。由 此,驾驶者能够几乎不用从运行状态移动视野地来读取信息。

在平视显示器装置中,其构造上是,太阳光等来自外部的光(外光) 的一部分(尤其是与背光灯的光路平行且相反朝向的光成分)被照射到平 视显示器装置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以由液晶显示装置 的显示面所反射出的外光为起因,不应被显示的不需要的图像被映出到汽 车前窗玻璃。由此,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劣化。

另外,在透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的强度(亮度)小时,透射到汽车前 窗玻璃的虚像变暗,以外光为起因的不需要的图像变得更显眼。其结果是, 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劣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216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平视显示器装 置,通过增大透射液晶显示元件的光的强度,从而能够使显示特性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 于,具备:光源部,具有在基板上设置的反射膜、以及在上述基板上设置 的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具有在上述光源部侧设置的第1偏振光片、 以及隔着液晶层与上述第1偏振光片对置配置的第2偏振光片;相位差板, 设置于上述反射膜与上述第1偏振光片之间,并对光赋予λ/4的相位差; 反射型偏振光片,设置于上述相位差板与上述第1偏振光片之间,并反射 与反射轴平行的光成分;以及扩散构件,设置于上述反射型偏振光片与上 述第1偏振光片之间,并扩散光。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 于,具备:光源部,具有在基板上设置的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具有 在上述光源部侧设置的第1偏振光片、以及隔着液晶层与上述第1偏振光 片对置配置的第2偏振光片;相位差板,设置于上述光源部与上述第1偏 振光片之间,并对光赋予λ/4的相位差;反射型偏振光片,设置于上述相 位差板与上述第1偏振光片之间,并反射与反射轴平行的光成分;以及扩 散构件,设置于上述反射型偏振光片与上述第1偏振光片之间,并扩散光。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 于,具备:光源部,具有在基板上设置的反射膜、以及在上述基板上设置 的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具有在上述光源部侧设置的第1偏振光片、 以及隔着液晶层与上述第1偏振光片对置配置的第2偏振光片;反射型偏 振光片,设置于上述反射膜与上述第1偏振光片之间,并反射与反射轴平 行的光成分;以及扩散构件,设置于上述反射型偏振光片与上述第1偏振 光片之间,并扩散光。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 于,具备:光源部,具有在基板上设置的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具有 在上述光源部侧设置的第1偏振光片、以及隔着液晶层与上述第1偏振光 片对置配置的第2偏振光片;反射型偏振光片,设置于上述反射膜与上述 第1偏振光片之间,并反射与反射轴平行的光成分;以及扩散构件,设置 于上述反射型偏振光片与上述第1偏振光片之间,并扩散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平视显示器装置用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平视 显示器装置,通过增大透射液晶显示元件的光的强度,从而能够使显示特 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液晶显示元件的更具体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4是光源部的俯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 视图。

图6是比较例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视图。

图7是比较例2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比较例1、比较例2、以及实施例中的白亮度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 视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视图。

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 视图。

图13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视图。

图14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以及光源部的剖 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应留意的是,附图是示意 的或者概念的附图,各附图的尺寸以及比率等无需限于与现实相同。另外, 即使在表示附图在相互间相同的部分的情况下,也存在相互的尺寸的关系、 比率不同的情况。尤其是,以下所示的几个实施方式是例示用于将本发明的 技术构思具体化的装置以及方法的实施方式,并不是通过构成部件的形状、 构造、配置等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 相同功能以及构成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仅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1.平视显示器装置100的构成]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100 的剖视图。平视显示器装置100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反射构件13、以及 显示构件14。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12。

光源部12由例如带有面形状的光源(面光源)构成,对液晶显示元件 11供给照明光。作为光源部12所含有的发光元件,例如使用白色的发光二 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液晶显示元件11透射来自光源部12 的照明光并进行光调制。进而,液晶显示元件11显示用于表示车速等运行 信息的图像。

反射构件13例如由反射镜构成,具体地讲,由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构 成。反射镜13将来自液晶显示元件11的显示光朝向显示构件14反射。在 使用凹面镜作为反射镜13的情况下,凹面镜例如将来自液晶显示元件11的 显示光以规定的放大率进行放大。

在将显示构件14相对铅垂线(重力方向)的倾斜设为β时,反射镜(例 如平面镜)13的反射角是(90°-2β),即平面镜13的入射光与反射光所 成的角度是(180°-4β)。另外,显示构件14的反射角是β,即显示构件 14的入射光与反射光所成的角度是2β。

显示构件14是为了对从液晶显示元件11出射的显示光进行投射而使 用,通过将显示光向驾驶者反射,从而,将显示光作为虚像16进行显示。 显示构件14例如是车辆的汽车前窗玻璃。另外,显示构件14还可以是平视 显示器装置100专用所设置的半透明的屏幕(分光镜)。分光镜例如配置于 车辆的仪表盘上,或装配于在驾驶者15的前方配置的后视镜,或装配于在 汽车前窗玻璃的上部设置的遮光板来使用。分光镜例如由具有曲面的透明的 基材(例如合成树脂)与由在该基材的表面形成的氧化钛、氧化硅等构成的 蒸镀膜构成,通过该蒸镀膜而具备半透射的功能。

如图1的实线所示,从光源部12出射的照明光透射液晶显示元件11并 且被光调制。透射液晶显示元件11后的显示光通过反射镜13被反射,投射 到显示构件14。由显示光向该显示构件14的投射而得到的虚像(显示图像) 16被驾驶者15视觉辨认。由此,驾驶者15能够以在驾驶员座的正面前方 所显示的虚像16与风景重叠的方式观察该虚像16。

另一方面,如图1的虚线所示,外光的一部分透射显示构件14并由反 射镜13反射,照射到液晶显示元件11。所谓外光,是从显示构件14的外 侧(与配置有液晶显示元件11的一侧相反侧)入射的各种光,例如是太阳 光等来自外部的光。此时,在液晶显示元件11的显示面与光源部12的出射 面(照明光出射的面)是大致平行的情况下,由液晶显示元件11反射的光 按照与外光相反的光路,投射到显示构件14。因此,产生本来不应被显示 的不需要的图像,驾驶者15进行视觉辨认的显示图像的显示品质降低。另 外,液晶显示元件11的显示面(基板面)是由液晶显示元件11光调制后的 图像被显示的面。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12的剖视图。 液晶显示元件11具备一对基板20、21、液晶层22、用于在基板20以及基 板21间密封液晶层22的片材29、一对偏振光片30、31、扩散构件32、反 射型偏振光片33、以及相位差板(λ/4板)34。

图3是表示液晶显示元件11的更具体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另外,在图 3中,提取并显示偏振光片30、31间的构件。

液晶显示元件11具备形成有开关晶体管以及像素电极等的TFT基板 20、形成有滤色片以及共用电极并且与TFT基板20对置配置的滤色片基板 (CF基板)21、以及在TFT基板20以及CF基板21间被夹持的液晶层22。 TFT基板20以及CF基板21分别由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构成。CF 基板21与光源部12对置配置,来自光源部12的照明光从CF基板21侧入 射到液晶显示元件11。TFT基板20的与光源部12相反一侧的面是液晶显 示元件11的显示面。

液晶层22由液晶材料构成,该液晶材料是通过将TFT基板20以及CF 基板21间进行粘合的片材29被封入的液晶材料。根据在TFT基板20以及 CF基板21间所施加的电场,液晶材料的液晶分子的配向被操作,光学特性 发生变化。作为液晶模式,例如使用VA(VerticalAlignment)模式,但是, 当然还可以是TN(TwistedNematic)模式、均质模式等其他液晶模式。

在液晶层22侧的TFT基板20上设有多个开关晶体管23。作为开关晶 体管23,例如使用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开关晶体管 23具备与扫描线(没有图示)电连接的栅极电极、在栅极电极上设置的栅 极绝缘膜、在栅极绝缘膜上设置的半导体层(例如非晶体硅层)、在半导体 层上分离设置的源极电极以及漏极电极。源极电极与信号线(没有图示)电 连接。

在开关晶体管23上设有绝缘层24。在绝缘层24上设有多个像素电极 25在。绝缘层24内且开关晶体管23的漏极电极上,设有与像素电极25电 连接的接触插头26。

在液晶层22侧的CF基板21上,设有滤色片27。滤色片27具备多个 着色滤光片(着色构件),具体地讲,具备多个红滤光片27-R、多个绿滤 光片27-G、以及多个蓝滤光片27-B。一般的滤色片由光的三原色即红 (R)、绿(G)、蓝(B)构成。邻接的R、G、B的三色的组成为显示的 单位(称为像点(pixel)或者像素),1个像素中的R、G、B的任意单色 的部分是称为子像点(子像素)的最小驱动单位。开关晶体管23以及像素 电极25按照每个子像点而设置。

在红滤光片27-R、绿滤光片27-G、以及蓝滤光片27-B的边界部分, 以及在像素(子像点)的边界部分设有遮光用的黑矩阵(遮光膜)BM。即, 黑矩阵BM形成为网眼状。黑矩阵BM例如是为了遮蔽着色构件间的不需要 的光,使对比度提高而设置的。

在滤色片27以及黑矩阵BM上设有共用电极28。共用电极28在液晶 显示元件11的显示区域整体上形成为平面状。

偏振光片30、31设置为夹着TFT基板20以及CF基板21。偏振光片 30、31在与光的行进方向正交的平面内,具有相互正交的透射轴以及吸收 轴。偏振光片30、31使具有随机的方向的振动面的光之中,具有与透射轴 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后的光成分)透射,并吸收具有 与吸收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后的光成分)。偏振光 片30、31以相互的透射轴正交的方式,即在正交偏振光镜(Nicol)状态下 被配置。

像素电极25、接触插头26、以及共用电极28由透明电极构成,例如使 用ITO(铟锡氧化物)。作为绝缘层24,使用透明的绝缘材料,例如,使 用硅氮化物(SiN)。

返回到图2,在液晶显示元件11中,在偏振光片30的与TFT基板20 相反面,设有扩散构件32。扩散构件32具有通过使透射光向随机的方向扩 散(散射),从而使透射光均匀化的功能。扩散构件32由扩散粘接件、扩 散薄膜或者扩散板等构成。在使用扩散粘接件作为扩散构件32的情况下, 扩散粘接件除了具有使入射光扩散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粘帖偏振光片30以 及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功能。为了使透射光的均匀性提高,扩散构件32的 雾值(hazevalue)例如设定成60%以上且95%以下的范围。

在扩散构件32的与偏振光片30相反面,设有反射型偏振光片33。反 射型偏振光片33在与光的行进方向正交的平面内,具有相互正交的透射轴 以及反射轴。反射型偏振光片33使具有随机的方向的振动面的光之中,具 有与透射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后的光成分)透射, 并反射具有与反射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后的光成 分)。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透射轴设定成与偏振光片30的透射轴平行。作 为反射型偏振光片33,例如,具有3M社的DBEF(DualBrightness EnhancementFilm)或者旭化成的线栅偏振光片等。

在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与扩散构件32相反面,设有相位差板(λ/4 板)34。相位差板34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在与光的行进方向正交的平面 内,具有相互正交的慢轴以及快轴。相位差板34具有对分别透射慢轴和快 轴的规定波长的光之间赋予规定的延迟(Retardation)(在设为透射λ的光 的波长时,为λ/4的相位差)的功能。即,相位差板34由λ/4板构成。 相位差板34的慢轴设定成相对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透射轴成45°的角度。

另外,图2的偏振光片、反射型偏振光片、以及相位差板的俯视图表示 从光源部12侧观察到的平面。另外,在图2的俯视图中,将偏振光片30的 透射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标记为θ。角度θ能够任意地设定。

随后,使用图2以及图4对光源部12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从液晶 显示元件11侧观察到的光源部12的俯视图。

光源部12具备基板40、多个发光元件41、反射膜(反射板)42、以及 外壳43。在基板40上设有多个发光元件41。各发光元件41例如由白色的 LED构成。在图4中,将4个发光元件41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表示,但是, 发光元件41的数量能够任意地设计,发光元件41的数量还可以是1个,还 可以是4个以外的多个。基板40由电路基板构成,该电路基板设有用于对 发光元件41供给电源的布线。基板40的表面与液晶显示元件11的TFT基 板20或者CF基板21的表面平行地被配置。

在基板40上的没有设置发光元件41的区域设有反射膜42。即,反射 膜42具有多个开口部,该多个开口部具有分别与多个发光元件41大致相同 的平面形状。反射膜42将从液晶显示元件11侧入射的光再次向液晶显示元 件11侧反射。另外,在基板40上设有将多个发光元件41以及反射膜42包 围的外壳43。基板40以及外壳43的外形例如是矩形。

[2.动作]

随后。对于如上述所示那样被构成的平视显示器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 明。

从发光元件41出射的照明光透射相位差板34,入射到反射型偏振光片 33。反射型偏振光片33透射与透射轴平行的光成分,反射与反射轴平行的 光成分。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后的直线偏振光入射到扩散构件32。

另一方面,由反射型偏振光片33反射出的直线偏振光透射相位差板34 并成为圆偏振光。随后,透射相位差板34后的圆偏振光主要被反射膜42反 射而成为相反方向的圆偏振光,再次透射相位差板34。即,由反射型偏振 光片33反射出的直线偏振光2次透射相位差板34,因此旋光90°。其结果 是,2次透射相位差板34后的直线偏振光变得与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透射 轴平行,因此,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

由此,能够使从发光元件41出射的照明光的大部分(大致100%)透 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后的直线偏振光通过扩散构 件32被扩散,均匀性(面内均匀性)提高。

随后,透射扩散构件32并变得某程度均匀的光入射到偏振光片30,偏 振光片30透射出与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随后,透射偏振光片30后的 直线偏振光入射到液晶层22。

这样,能够对本来应该在偏振光片30被吸收的光进行重新利用来作为 显示。由此,能够增大透射液晶显示元件11的光的强度,另外,能够显示 并利用来自发光元件41的照明光的大部分。之后,透射液晶显示元件11后 的显示光经由显示构件14,作为虚像16被驾驶者15视觉辨认。

[3.变形例]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12 的剖视图。在变形例中,由扩散构件32、反射型偏振光片33、以及相位差 板34构成的层叠构造设置于光源部12。

在发光元件41的上方且外壳43上按顺序层叠有,相位差板34、反射 型偏振光片33、以及扩散构件32。即,扩散构件32、反射型偏振光片33、 以及相位差板34被装入到光源部12。扩散构件32、反射型偏振光片33、 以及相位差板34的尺寸例如与外壳43的尺寸相同。

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在变形例中,从发光元件 41出射的照明光的光路以及偏振光状态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 同。

[4.效果]

如以上详细叙述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液晶显示元件11与光源 部12之间,从液晶显示元件11开始按顺序插入层叠扩散构件32、反射型 偏振光片33、以及相位差板34后的层叠构造。进而,设置成在光源部12 设置反射膜42,该反射膜42使由反射型偏振光片33反射出的光再次向液 晶显示元件11侧反射。

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使从光源部12出射后的照明光的大部 分入射到液晶层22。由此,能够提高液晶显示元件11的亮度。

另外,即使在降低了光源部12的光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晶显 示元件11的显示特性发生劣化。由此,能够减少平视显示器装置100的消 耗电力。

另外,在偏振光片30与反射型偏振光片33之间,设置用于使光均匀化 的扩散构件32。由此,能够使均匀性提高的光入射到液晶层22,因此,能 够提高液晶显示元件11的显示特性。

图6是比较例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12的剖视图。在 比较例1中,为了提高从发光元件41出射的照明光的面内均匀性,光源部 12具备扩散构件32,该扩散构件32设置于发光元件41的上方且外壳43上。 比较例1的扩散构件32的雾值例如是93%。另外,液晶显示元件11具备 在偏振光片30的与TFT基板20相反一面设置的反射型偏振光片33。

在比较例1中,从发光元件41出射的照明光通过扩散构件32被均匀化 后,入射到反射型偏振光片33。进而,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后的直线偏 振光(与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透射偏振光片30 并入射到液晶层22。

另一方面,由反射型偏振光片33反射出的直线偏振光(与反射型偏振 光片33的反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通过扩散构件32被扩散。通过扩散构 件32被扩散后的光的一部分向液晶显示元件11侧反射,并透射反射型偏振 光片33。这样,设置成通过在光源部12设置扩散构件32,从而提高液晶显 示元件11的亮度。

图7是比较例2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12的剖视图。光 源部12具备在基板40上设置的反射膜42。其他的构成与图6的比较例1 相同。

在比较例2中,由反射型偏振光片33反射出的直线偏振光在光源部12 的反射膜42被反射,该反射光通过扩散构件32被扩散。随后,透射扩散构 件32后的光的一部分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这样,设置成通过在光源部 12设置反射膜42以及扩散构件32,从而提高液晶显示元件11的亮度。

图8是说明比较例1(图6)、比较例2(图7)、以及实施例(图2的 第1实施方式)中的白亮度的图。另外,图8的白亮度是基于液晶显示元件 11的显示光的数值。在将比较例1的白亮度设为100时,比较例2的白亮 度是109,通过在光源部12设置反射膜42,从而,一定程度地提高了白亮 度。进而,通过使用实施例(图2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从而,与比较 例1相比,能够使白亮度提高70%。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设置成,去除相位差板(λ/4板)34,使用扩散构件32、 反射型偏振光片33、以及反射膜42来提高液晶显示元件11的亮度。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12 的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11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2相比, 去除了相位差板(λ/4板)34。图9的其他的构成与图2相同。

从发光元件41出射的照明光入射到反射型偏振光片33。透射反射型偏 振光片33后的直线偏振光入射到扩散构件32,另一方面,由反射型偏振光 片33反射出的直线偏振光主要通过光源部12的反射膜42被反射。在通过 反射膜42被反射后的反射光中,含有偏振光状态紊乱的光成分,另外并且 还生成与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透射轴平行的光成分。该光成分透射反射型 偏振光片33。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后的直线偏振光通过扩散构件32被 扩散,均匀性提高。

如以上详细叙述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液晶显示元件11 设置反射型偏振光片33以及扩散构件32,另外,在光源部12设置反射膜 42。由此,能够提高液晶显示元件11的亮度。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 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消减构件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变形例)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 12的剖视图。在变形例中,由扩散构件32、以及反射型偏振光片33构成的 层叠构造设置于光源部12。

发光元件41的上方且外壳43上,按顺序层叠有反射型偏振光片33、 以及扩散构件32。即,扩散构件32、以及反射型偏振光片33被装入到光源 部12。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在变形例中,从发光 元件41出射的照明光的光路以及偏振光状态也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情 况相同。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设置成,去除在光源部12设置的反射膜42,使用扩散构 件32、反射型偏振光片33、以及相位差板(λ/4板)34来提高液晶显示元 件11的亮度。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 12的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11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2所 示的液晶显示元件11相同的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光源部12与第1实施方 式的图2相比,反射膜42被去除。

光源部12的基板40具有平面,该平面具有光反射性,即,该基板40 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面。基板40配置成其反射面与液晶显示元件11对 置。基板40例如由玻璃环氧基板构成。与反射膜42相比,基板40的反射 率变低,但是,基板40反射来自相位差板34侧的光。

由反射型偏振光片33反射出的直线偏振光透射相位差板34并成为圆偏 振光。随后,透射相位差板34后的圆偏振光主要在基板40被反射并成为相 反方向的圆偏振光,再次透射相位差板34。其结果是,2次透射相位差板 34后的直线偏振光变得与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透射轴平行,因此,透射反 射型偏振光片33。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后的直线偏振光通过扩散构件32 被扩散,均匀性提高。

如以上详细叙述那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设置成,通过光源部12的基 板40,使由反射型偏振光片33反射出的反射光反射。由此,能够提高液晶 显示元件11的亮度。另外,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 够削减构件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变形例)

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 12的剖视图。在变形例中,由扩散构件32、反射型偏振光片33、以及相位 差板34构成的层叠构造设置于光源部12。

在发光元件41的上方且外壳43上,按顺序层叠有相位差板34、反射 型偏振光片33、以及扩散构件32。即,扩散构件32、反射型偏振光片33、 以及相位差板34被装入到光源部12。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相 同。即使在变形例中,从发光元件41出射的照明光的光路以及偏振光状态 也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设置成,去除相位差板(λ/4板)34以及在光源部12设 置的反射膜42,使用扩散构件32、以及反射型偏振光片33来提高液晶显示 元件11的亮度。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 12的剖视图。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11是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9所 示的液晶显示元件11相同的构成。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部12与第2实施方 式的图9相比,反射膜42被去除。

光源部12的基板40例如由玻璃环氧基板构成。与反射膜42相比,基 板40的反射率变低,但是,基板40反射由反射型偏振光片33反射出的直 线偏振光。在通过基板40被反射后的反射光中,含有偏振光状态紊乱的光 成分,另外并且还生成与反射型偏振光片33的透射轴平行的光成分。该光 成分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透射反射型偏振光片33后的直线偏振光通过 扩散构件32被扩散,均匀性提高。

如以上详细叙述那样,在第4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液晶显示元件11 设置反射型偏振光片33以及扩散构件32,通过光源部12的基板40使由反 射型偏振光片33反射出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由此,能够提高液晶显示元件 11的亮度。另外,第4实施方式的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削减构 件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变形例)

图14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液晶显示元件11以及光源部 12的剖视图。在变形例中,由扩散构件32、以及反射型偏振光片33构成的 层叠构造设置于光源部12。

在发光元件41的上方且外壳43上,按顺序层叠有反射型偏振光片33、 以及扩散构件32。即,扩散构件32、以及反射型偏振光片33被装入到光源 部12。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在变形例中,从发光 元件41出射的照明光的光路以及偏振光状态也与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的情 况相同。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构成 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各种各样的阶段的发 明,能够通过1个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或者不同 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来构成各种各样的发明。例如, 即使从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削除几个构成要素,也能够解决发 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并能获得发明的效果的情况下,能够提取削除这些构成 要素后的实施方式作为发明。

符号说明

100…平视显示器装置,10…液晶显示装置,11…液晶显示元件,12… 光源部,13…反射镜,14…显示构件,15…驾驶者,16…虚像,20…TFT基 板,21…CF基板,22…液晶层,23…开关晶体管,24…绝缘层,25…像素 电极,26…接触插头,27…滤色片,28…共用电极,29…片材,30、31…偏 振光片,32…扩散构件,33…反射型偏振光片,34…相位差板,40…基板, 41…发光元件,42…反射膜,43…外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