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下颌骨修复手术中的腓骨取骨固定装置

一种用于下颌骨修复手术中的腓骨取骨固定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下颌骨修复手术中的腓骨取骨固定装置,属于医学相关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基座,基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一侧向往复运动机构固定连接;该侧向往复运动机构具有滑块,滑块上固定连接有踝关节定位板;所述基座的右侧与转轴连接,转轴与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铰接;所述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具有伸缩部及本体,所述伸缩部与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关节轴承的内圈相连接,关节轴承的外圈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伸缩部固定连接,第二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与滑动座相铰接,滑动座通过滑轨副与底板滑动配合。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90/14 授权公告日:20171124 终止日期:20190309 申请日:201603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1-24

    授权

    授权

  • 2016-08-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90/14 申请日:201603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下颌骨修复手术中的腓骨取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下颌骨是唯一可动的面颅骨,构成面下1/3形态,是牙齿和舌等重要组织的支持结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颌骨骨髓炎术后及颌面部外伤等疾患可造成颌面部骨缺损,给患者带来外形及功能的不便使其十分痛苦。因此,下颌骨的修复尤为重要。腓骨瓣有着骨量充足、血供可靠等优势,成为临床中较常用的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但因病人术中全麻,被动体位,在行手术取骨时给术者带来一定困难。一般需两到三人进行取骨,并有一人专职负责维持患者体位,造成人员浪费。并且患者术者维持被动体位,术后往往自述下肢不适。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在下颌骨修复手术中固定下肢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下颌骨修复手术中的腓骨取骨固定装置。本装置通过设计全新的结构,使其能够在患者仰卧状态下将双腿舒适的分离,并能够有效的对小腿进行翻转与固定。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下颌骨修复手术中的腓骨取骨固定装置,包括:

底板;

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基座,基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一侧向往复运动机构固定连接;

该侧向往复运动机构具有滑块,滑块上固定连接有踝关节定位板;

所述基座的右侧与转轴连接,转轴与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铰接;

所述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具有伸缩部及本体,所述伸缩部与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关节轴承的内圈相连接,关节轴承的外圈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伸缩部固定连接,第二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与滑动座相铰接,滑动座通过滑轨副与底板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和第二往复运动机构为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和第二往复运动机构为电动缸。

优选的,所述侧向往复运动机构为直线滑台。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与第三固定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与第四固定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有的固定板上均设有绑带。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上设有通孔,底板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座对应的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电动缸的底部设有插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两个可以滑动的踝关节定位板,所以本装置可以令患者较为自然的躺在底板上,对于左腿或右腿取骨均可适用。

(2)四个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不同腿长的患者。

(3)第三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板转动,使得本装置可以对小腿进行小幅度转动,进行微调,来实现特殊结构骨骼的切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未示出系带);

图3是本发明中踝关节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底板,12、侧向往复运动机构,13、基座,14、踝关节定位板,15、系带,16、第三固定板,17、第一固定板,18、第二固定板,19、第四固定板,20、滑动座,21、定位孔,22、通孔,23、插孔,24、转轴,25、本体,26、插块,27、伸缩部,28、连接块,29、连接轴,30、关节轴承,31、伸缩部,32、本体,33、转轴,34、滑动座,35、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下颌骨修复手术中的腓骨取骨固定装置,其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

底板11;

底板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基座13,基座13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一侧向往复运动机构12固定连接;该侧向往复运动机构12具有滑块,滑块上固定连接有踝关节定位板14。

根据不同的需要,侧向往复运动机构12可以是油缸、直线滑台或伸缩杆等装置。

在本发明中,侧向往复运动机构12优选为丝杠型直线滑台,丝杠型直线滑台的滑块与踝关节定位板14固定连接,即可通过丝杠的转动,实现踝关节定位板14的往复运动。

所述基座13的右侧与转轴24的一端连接。即基座13内具有轴承,轴承外圈与基座13过盈配合,轴承内圈与转轴24过盈配合。

所述转轴24的右端与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25铰接;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具有伸缩部27及本体25。在本发明中,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也可以是油缸、直线滑台或伸缩杆等装置。作为最佳的选择,将第一横向往复运动机构选择为电动缸,则电动缸的缸体即为本体25,电动缸的活塞杆即为伸缩部27。

其中,所述本体25的顶部与第三固定板16固定连接,伸缩部27通过连接块28与第一固定板17固定连接。基于电动缸的自身结构,可以通过控制伸缩部27的伸长量,来调节第一固定板17和第三固定板16之间的距离,使其适用于不同小腿长度、腓骨取骨位置不同患者的小腿的固定。

从便于手术进行的角度分析,需要将腿部整体呈现蜷曲状态。即大腿与小腿成V型,臀部与背部平躺,脚部踩在某个物体上。

本发明中,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状态。

因为第一固定板17的右端通过连接块与连接轴29的左端固定连接,连接轴29的右端与关节轴承30的内圈过盈配合,关节轴承30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板18的左侧底部。

同时,第二固定板18的右侧底部与第二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伸缩部31固定连接,第二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32与转轴33铰接,转轴33与滑动座34连接。即:转轴33的右端与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滑动座34过盈配合。

所述滑动座34的内部,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在固定连接在底板11的滑轨35上进行滑动,因而滑块与滑轨35形成滑轨副。为了便于将滑动座34固定,本发明在滑动座34上设置了若干通孔22,在底板11上设置了与通孔22相对应的定位孔,需要定位时,通过T型插销或T型插杆贯穿通孔22与定位孔即可。

根据不同的需要,第二横向往复运动机构也可以选为油缸、直线滑台或伸缩杆等装置。作为最佳的选择,将第二横向往复运动机构选择为电动缸,则电动缸的缸体即为本体32,电动缸的活塞杆即为伸缩部31。

同时,第二横向往复运动机构的本体32与第四固定板19固定连接。基于电动缸的自身结构,可以通过控制伸缩部31的伸长量,来调节第二固定板18和第四固定板19之间的距离,使其适用于不同大腿长度的固定。

从提高可靠性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固定板和所有的踝关节定位板14上均有系带15,用于固定人体躯干。且两个电动缸的底部分别与一个带凹槽的插块26固定连接,底板上设有与所述插块26相对应的插孔23,就可以通过一根定位杆将其固定了。

使用时,第一次通过螺栓固定好滑动座20的位置,根据不同患者小腿和大腿的长度,调整第三固定板16和第一固定板17之间的距离,令两个固定板的长度与间距之和接近于患者小腿长度;一并调整第二固定板18和第四固定板19之间的距离,令两个固定板的长度与间距之和接近于患者大腿长度。然后将滑动座34固定在底板11上即可。

因为在伸缩部27处于最短状态下,整个电动缸近乎于水平。在伸缩部31处于最短状态下,与之对应的电动缸也近乎于水平,所以在调节完成后,两电动缸的伸缩部均处于伸长状态。换而言之,伸缩部27与本体25呈现出斜向右上的状态,伸缩部31与本体32呈现出斜向左上的状态,二者中间的连接轴29依靠关节轴承30内圈的转动呈现倾斜状态,则伸缩部27、本体25、伸缩部31和本体32共同工程倒V型结构,与人体腿部的蜷曲状态一致。

若存在困难,通过调整滑动座20的位置,可以改变V型夹角的角度。

调整完成后,通过额外的一字型或Y字型插杆一端插入插块26内,另一端插入插孔23内,即可实现整体定位。再将小腿绑在第一固定板17和第三固定板16上,大腿绑在第二固定板18及第四固定板19上,另一只脚绑在踝关节定位板14上即可。此时人整体躺在底板11上。

需要进行特殊构造取骨时,通过转动第一固定板17和第三固定板16就可以将特定部分的腓骨暴漏。作为更稳妥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医生保持第一固定板17和第三固定板16的转动角度,另一位医生进行取骨。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装置能够方便的实现腓骨各个部分的取骨,以缩短下颌骨修复手术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