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高硫肥煤参与的炼焦煤配煤方法

一种中、高硫肥煤参与的炼焦煤配煤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高硫肥煤参与的炼焦煤配煤方法,其炼焦煤组分及wt%为:1/3焦煤:8%~18%;中、高硫肥煤:10%~20%;肥煤:8%~29%;粘结指数G≥78的焦煤:16%~35%;粘结指数75≤G<78焦煤:19%~36%;瘦煤:8%~22%。炼焦煤粘结指数G值80~85,Y值为15~19mm,Std为0.65%~1.15%。中、高硫肥煤的煤质为: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0.90%~1.10%,挥发分:26%~32%;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86,胶质层厚度Y值≥20mm、Std:1%~3%。本发明所生产的焦炭硫含量在1.0%以下,达到三级焦以上水平,完全可满足大型高炉用焦需求,实现充分利用中、高硫煤、保护优质炼焦煤资源的目的,可极大降低炼焦成本。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26

    授权

    授权

  • 2016-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0B57/04 申请日:20141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中、高硫肥煤参与的炼焦煤煤岩配 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高炉应用比例的不断增加,对优质焦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要求在 配煤中配入大量的中变质程度的肥煤和焦煤。根据我国的煤种分类,炼焦煤类占比为27.65%, 非炼焦煤类占比72.35%。在炼焦煤类中气煤:13.75%,肥煤:3.53%,主焦煤:5.81%,瘦煤: 4.01%,其它未分牌号的煤:0.55%。由此可见,肥煤是我国炼焦煤中储量最少的煤种,而在 实际炼焦配煤过程中,又是以肥煤和焦煤为主。因此,有效利用肥煤煤种是有效利用有限炼 焦煤资源的重要手段。

肥煤是中等变质程度的煤,在加热过程中能生成大量的胶质体。在中国的配煤方案中, 采用肥煤作为基础煤使用,可以较多地配入弱黏结性的气煤和瘦煤。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标准 (GB5751-2009),肥煤挥发分Vdaf>10.0~37.0%,G值>85,Y值>25.0mm。

煤中硫含量一般在0.1%~10%,硫含量>1%的煤为中、高硫煤。硫在煤中以黄铁矿、硫 酸盐及硫的有机化合物三种形态存在。炼焦煤中的硫分60%~70%转入焦炭,30%~40%转入焦 炉煤气,经过炼焦操作,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硫分的80%~90%。

硫是有害杂质,焦炭中的硫在高炉冶炼时转入铁中,焦炭含硫量高,将使生铁的质量降 低,此外还会增加炉渣碱度;特别是焦炭含硫量波动较大时对高炉操作指标影响很大。焦炭 中硫分每增加0.1%,焦比会增加1%~3%,生铁减产2%~5%。因此,中国冶金焦炭国家标准 (GB/T1996-2003)在对焦炭等级划分时,硫分的标准为:一级焦硫≤0.6%;二级焦硫≤0.8%; 三级焦硫≤1.0%。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焦炭质量,炼焦煤中硫含量是控制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果硫含量 太低,会造成炼焦成本的增加;而硫含量太高,则焦炭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中、高硫肥煤价 格相对低廉,利用此煤种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肥煤资源,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因此,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中、高硫煤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高硫肥煤具有硫含量高的显著特点,其硫分在1.0%~3.0%之间。如果在炼焦配煤中 将中、高硫肥煤与其他煤种简单代替,不能保证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连续,同时所炼焦炭中 硫含量超标,将导致焦炭质量下降,不能满足大型高炉用焦质量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中、高硫肥煤与普通肥煤简单替代存在的所炼焦炭硫含量超标, 最终劣化焦炭质量的问题,提出一种中、高硫肥煤参与的炼焦煤配煤方法,从而实现中、高 硫肥煤的合理利用,在不劣化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炼焦成本。

为此,本发明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中、高硫肥煤参与的炼焦煤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煤方案中配入中、高硫肥 煤,其炼焦煤组分及wt%为:

1/3焦煤:8%~18%;

中、高硫肥煤:10%~20%;

肥煤:8%~29%;

粘结指数G≥78的焦煤:16%~35%;

粘结指数75≤G<78焦煤:19%~36%;

瘦煤:8%~22%;

所述炼焦煤粘结指数G值80~85,Y值为15~19mm,Std为0.65%~1.15%。

所述中、高硫肥煤的煤质为: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0.90%~1.10%,挥发分:26%~ 32%;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86,胶质层厚度Y值≥20mm、Std: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应用中、高硫肥煤时,有选择地配入了其他低硫含量的煤种,同时利用煤岩配 煤方法,结合本企业所拥有的煤炭资源,对配煤和煤种的选择进行不断优化,选择与其相匹 配的煤种进行配煤,以使得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连续,从而克服了已有技术采用中、 高硫肥煤与普通肥煤简单替代存在的所炼焦炭硫含量超标,最终劣化焦炭质量的问题,所生 产的焦炭质量良好,其硫含量在1.0%以下,能够保证焦炭的硫含量达到三级焦以上水平,完 全可满足大型高炉用焦需求,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中、高硫煤、保护优质炼焦煤资源的目的, 同时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配煤,极大降低炼焦成本,并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对备煤车间日常生产各单种煤进行煤质分析测定,煤质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按照国 家标准GB6948-2008《煤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按国 家标准GB/T4000-2008进行检测。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1)炼焦煤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1/3焦煤:14%;中、高硫肥煤:12%;其他肥煤:15%;粘结指数G≥78焦煤1#:10%; 粘结指数G≥78焦煤2#:8%;粘结指数75≤G<78焦煤:30%;瘦煤:11%。

(2)中、高硫肥煤的煤质指标: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1.195%;挥发分:28.44%; 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92.2、胶质层厚度Y值25.4mm、Std:2.33%。

(3)炼焦煤的煤质指标:粘结指数G值:81.2;胶质层厚度Y值:15.5mm; Std:1.03%。

(4)在6米以上焦炉所炼焦炭的质量:焦炭抗碎强度M40:88.73%;焦炭反应后强度CSR: 62.00%;焦炭Std:0.78%。

实施例2:

(1)炼焦煤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1/3焦煤:17%;中、高硫肥煤:16%;其他肥煤:10%;粘结指数G≥78焦煤1#:10%; 粘结指数G≥78焦煤2#:10%;粘结指数75≤G<78焦煤1#:10%;粘结指数75≤G<78焦煤 2#:10%;瘦煤:17%。

(2)中、高硫肥煤的煤质指标: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1.167%;挥发分:28.36%; 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91.0、胶质层厚度Y值21.0mm、Std:2.60%。

(3)炼焦煤的煤质指标:粘结指数G值:84.2;胶质层厚度Y值:16.9mm; Std:0.86%。

(4)在6米以上焦炉所炼焦炭的质量:焦炭抗碎强度M40:89.06%;焦炭反应后强度CSR: 66.92%;焦炭Std:0.83%。

实施例3:

(1)炼焦煤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1/3焦煤:10%;中、高硫肥煤:18%;其他肥煤:8%;粘结指数G≥78焦煤:30%;粘结 指数75≤G<78焦煤1#:14%;粘结指数75≤G<78焦煤2#:10%;瘦煤:10%。

(2)中、高硫肥煤的煤质指标: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1.024%;挥发分:31.48%; 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90.5、胶质层厚度Y值21.0mm、Std:1.67%。

(3)炼焦煤的煤质指标:粘结指数G值:80.4;胶质层厚度Y值:17.8mm; Std:0.78%。

(4)在6米以上焦炉所炼焦炭的质量:焦炭抗碎强度M40:88.76%;焦炭反应后强度CSR: 63.38%;焦炭Std:0.6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