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测定棉花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的方法

一种测定棉花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定棉花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的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将棉花幼苗固定在耗竭液中,在耗竭处理的0-1h,间隔5-10min取一次耗竭液样品;耗竭处理的1-10h,间隔30-60min取一次耗竭液样品;耗竭处理的10-30h,间隔2-4h取一次耗竭液样品,分别测定耗竭液样品中的钾离子浓度。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尤其是对取样时间间隔的优化,绘制出的吸收曲线能够更加精准的反映棉花的钾离子吸收规律;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准度高,吸收动力学曲线平滑,为高效基因型棉花的准确筛选和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758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610095013.0

  • 申请日2016-02-19

  • 分类号G01N33/50;G01N21/31;

  •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文君

  • 地址 455004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2: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16

    授权

    授权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3/50 申请日:20160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定棉花钾离子吸收动 力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钾是作物营养的三要素之一,与土壤有效性氮、磷相比,我国 农业土壤中有效性钾含量相对丰富,原来缺钾问题不很突出,但随 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产量提高,养分带走量增加,归还到土壤 中的养分锐减,传统农家肥和草木灰施用量减少,氮、磷化肥施用 增加,造成养分失调,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钾。缓解我国钾源短缺问 题的途径主要由如下两种:一方面依靠提高土壤钾素含量来获得作 物高产;另一方面选育高效品种使植物适应环境。人们通过长期的 研究发现,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在同一肥力水平下产量 相差很大,这种差异就是不同基因型对环境适应性差异的具体表现, 同时也为优良基因型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启示和契机。离子吸收动力 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和发展起来的,将米氏 (MichaelisMenten)学说及其方程解释植物对介质中离子吸收的动态 过程的一种理论,该方程中的参数Imax和Km可定量地描述植物吸收 养分的特征,从而为比较品种间养分吸收特征提供了量化的指标, 可用来评价品种之间耐瘠的能力,因此受到重视。

离子吸收动力学用于植物对离子吸收的研究,为比较品种间养分 吸收特征提供了量化指标,然而在以往研究方法上采用离体的根在不 同的浓度的溶液进行短期的吸收试验,这种方法虽然也能获得有参考 价值的结果,但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如离体根与整株植物的吸收 特性是有差别的、测定时要用许多植株样品等,必然存在较大的取样 差异。为了克服这些缺陷,ClaassenandBarber(1974)对完整的植株 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吸收试验,提出了离子吸收动力学研究的耗竭 法,通过定期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求出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方程,经数学计算求出吸收动力学参数。但是大量的试验证明:动力 学参数并非恒定的参数,对于既定的养分离子,它们受许多因素的影 响如植物种类与品种、苗龄、养分的供应情况、PH(GlassandSiddiqi, 1984;Schenk,1996;Nissenetal.1974)等。

针对棉花而言,现有技术中对其钾离子吸收动力学测定采用的方 法是借鉴小麦、水稻等小棵作物的离子耗竭法,存在着作物株型较大 不易操作、吸收曲线波动较大等缺陷,因此,提出一种改良棉花钾离 子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棉花植株大不易测定,以及现有测定方法粗 糙不精准等缺陷,提供一种改良的测定棉花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的方 法,该方法对测定过程中的相关实验参数进行调整,确立了形成不同 类型吸收曲线的实验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测定棉花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的方 法,所述方法为:在耗竭处理的0-1h,间隔5-10min取一次耗竭液样 品;耗竭处理的1-10h,间隔30-60min取一次耗竭液样品;耗竭处理 的10-30h,间隔2-4h取一次耗竭液样品,分别测定耗竭液样品中的钾 离子浓度。

所述固定为采用海绵将棉花幼苗根茎交接处包裹起来,通过海绵 将棉花幼苗固定在盛有饥饿液的容器中。

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测定耗竭液中钾离子浓度,本发明优 选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现有的取样方法其取样点间隔时间较长,且耗竭实验持续时间较 短,存在着绘制出的曲线不平滑,且只有一个吸收平衡,吸收曲线不 能真正反映棉花吸收动态过程等缺陷。本发明对耗竭实验过程中的取 样时间间隔及取样持续时间进行了优化,即在耗竭实验开始阶段密集 采样,意外的发现对于一叶期和二叶期棉花幼苗而言,其钾离子吸收 动力学曲线存在着两个吸收平衡。

优选地,耗竭处理过程中,取样的时间间隔为:5,10,10,15,30, 30,30,30,30,60,60,60,60,60,60,60,120,120,180,180,240,240 min,采用此种时间间隔取样绘制出的钾离子吸收动力学曲线平滑, 能够更加精准的反映棉花的钾离子吸收规律。

耗竭处理的方法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即将棉花幼苗固 定在耗竭液中,不断取样测定耗竭液的钾离子浓度。其中,所述耗竭 液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液体,本发明优选耗竭液为:4-6mmolL-1MES、180-220μmolL-1Ca2SO4,pH=6.5-7.0,100-300μmolL-1KCl进 一步优选为5mmolL-1MES、200μmolL-1Ca2SO4,pH=6.8, 100-300μmolL-1KCl。

耗竭液中钾离子通过氯化钾提供,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其它离子的 引入对实验产生不利影响(如采用硫酸钾,由于耗竭液中本身含有硫 酸根,硫酸钾中的硫酸根会使耗竭液中的硫酸根浓度增高,如采用硝 酸钾,由于硝酸钾中的N元素为植物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其存在 可能影响同样是植物所需要的大量元素钾的吸收),影响测定结果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溶氧量及达到搅拌的目的,在测定植物的吸 收动力学时,一般是将实验体系放置在摇床上进行,此种方式适宜于 测定例如小麦、水稻等小棵作物的吸收动力学,对于棉花而言,由于 其植株较大,放在摇床上容易出现茎杆折断或枝叶受到损伤、取样不 方便等问题,最终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准度。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 明将棉花固定在耗竭液中,通过向耗竭液中通入空气扰动耗竭液以打 到增加溶氧量及搅拌的目的。

优选地,在耗竭处理过程中,用小型充气泵持续向耗竭液中通入 空气,通入空气有助于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为钾元素的吸收提供更多 的能量,同时也起到了搅拌作用,使耗竭液更加均匀,确保测定结果 的精准度。小型充气泵的功率以5-10W为宜,功率较高易使耗竭液蒸 腾过快或飞溅,而功率较低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精准度和客观性,在耗竭处理前尽量使植株 体内过多的K+离子排出,消除体内K+的干扰,优选地,在耗竭处理之 前,还包括对棉花幼苗进行饥饿处理的步骤,所述饥饿处理的操作具 体为:将棉花幼苗固定在饥饿液中饥饿处理20-30h,每间隔8-10h更换 一次饥饿液。所述饥饿处理的优选操作为:将棉花幼苗固定在饥饿液 中饥饿处理24h,每间隔8h更换一次饥饿液。

同样地,饥饿处理过程中,持续向饥饿液中通入空气。

所述饥饿液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液体,本发明优选采用如下饥饿 液:4-6mmolL-1MES,180-220μmolL-1Ca2SO4,pH=6.5-7.0,进一 步优选所述饥饿液为:5mmolL-1MES,200μmolL-1Ca2SO4,pH=6.8。 为了避免在饥饿液中引入钾离子,在配制饥饿液时,采用低浓度的Tris 和HCl调节pH值。

现有技术中为了进行有效的饥饿,饥饿处理时间一般是36-48h, 但对于棉花而言,由于其植株较大,理论上需更长时间的饥饿处理; 但是,本发明在饥饿处理期间更换饥饿液,加快了K+离子的外排效果, 在饥饿处理结束时,更换的饥饿液中的K+浓度在5μmoll-1以下,采用 本发明的饥饿处理手段,在20-30h便可有效的对棉花幼苗进行饥饿处 理。同时在饥饿处理过程中,增加了持续向饥饿液中通入空气搅拌溶 液的操纵,能够迅速的降低根系周围的K+离子浓度,也有利于提高 K+离子的外排效果。

本发明涉及到的棉花幼苗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进行培 养,优选通过如下方法培养得到:将棉花种子消毒后,用去离子水 浸种过夜,选大小一致的露白种子,均匀播种于去离子水洗过的床 上,上面盖四层纱布,再覆一层沙子,发苗3-5天后将幼苗移至容 器内,用如下改良Hoag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2~3mMCa(NO3)2, 0.5~1.5mMMgSO4,0.2~0.8mM(NH4)H2PO4,1×10-4~3×10-4mM CuSO4,0.5×10-3~1.5×10-3mMZnSO4,0.05~0.15mMFeNaEDTA, 1×10-23×10-2mMH3BO3,4×10-6~5×10-6mM(NH4)6Mo7O24和 0.5×10-3~1.5×10-3mMMnSO4,0.05mmolL-1~2.5mmolL-1K+,培养 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每3-5天更换一次培养液。

优选地,所述改良Hoagland营养液为:2.5mMCa(NO3)2,1mM MgSO4,0.5mM(NH4)H2PO4,2×10-4mMCuSO4,1×10-3mMZnSO4, 0.1mMFeNaEDTA,2×10-2mMH3BO3,5×10-6mM(NH4)6Mo7O24和1×10-3mMMnSO4,0.05mmolL-1~2.5mmolL-1K+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优选的测定棉花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将棉花幼苗固定在饥饿液中进行饥饿处理;

(2)将饥饿处理后的棉花幼苗移入耗竭液中进行耗竭处理,耗 竭处理过程中持续向容器内通入空气,按照如下时间间隔取耗竭液样 品,测定钾离子浓度:耗竭处理0-1h,间隔5-10min取一次样品;耗 竭处理1-10h,间隔30-60min取一次样品;耗竭处理10-30h,间隔2-4h 取一次样品,测定耗竭液中钾离子浓度;

(3)以耗竭处理时间为横坐标,耗竭液样品中钾离子浓度为纵 坐标绘制钾离子吸收动力学曲线。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以相互组合, 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试剂和物质均可市购获得。

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的优势是:

(1)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完善了棉花钾离 子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其中对取样时间间隔及取样持续时间进行了优 化,更加精准的反映棉花的钾离子吸收规律;

(2)在实验过程中用小型充气泵替代摇床,克服了茎杆折断或 枝叶受到损伤、取样不方便等问题;

(3)在饥饿处理过程中采用更换饥饿液和持续向饥饿液中通入 空气的措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对棉花幼苗进行饥饿处理;

(4)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准度高,绘制的吸收动力学曲线平滑, 为高效基因型棉花的准确筛选和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耗竭液钾浓度条件下一叶期棉花幼苗的吸收曲线。

图2是不同耗竭液钾浓度条件下二叶期棉花幼苗的吸收曲线。

图3是不同耗竭液钾浓度条件下三叶期棉花幼苗的吸收曲线。

图4是不同耗竭液钾浓度条件下五叶期棉花幼苗的吸收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 例中涉及到的棉花幼苗通过如下方法培养得到:

供试材料为中棉所3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试 验在光照培养室内进行,光照强度为45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 14h,白天温度为30℃±2℃,夜间温度为20℃±2℃。种子用9%的 双氧水消毒30min,清水漂洗数次后用去离子水浸种过夜,选大小 一致的露白种子,均匀播种于去离子水洗过的床上,上面盖四层纱 布,再覆薄沙一层。发苗4天后将幼苗转移至体积为32cm×26cm×32 cm的塑料方盒中,分别用含有不同钾浓度(低钾胁迫0.05mmolL-1和充足供钾2.5mmolL-1)改良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营养 液配方为(mM):2.5mMCa(NO3)2,1mMMgSO4,0.5mM (NH4)H2PO4,2×10-4mMCuSO4,1×10-3mMZnSO4,0.1mMFeNa EDTA,2×10-2mMH3BO3,5×10-6mM(NH4)6Mo7O24和1×10-3mM MnSO4。每盒移入6株幼苗,每个浸种处理3株。24h通气,每4d 更换一次营养液;对比排列,每处理重复6盒。试验重复4次以上。

实施例1一叶期棉花幼苗的钾离子吸收动力学测定

饥饿处理:选择在充足供钾2.5mmolL-1(高钾)条件下培养得 到的一叶期、具代表性生长一致的棉花幼苗6株(组间重量相差不超 过2g),3株作为一个重复(3个重复),将幼苗根系用去离子水冲洗 干净,吸水纸擦干水分。取三角瓶,每个三角瓶放600mL饥饿液(5 mmolL-1MES、200μmolL-1Ca2SO4,pH=6.8),将幼苗根茎交接处用 海绵包裹在一起,固定于三角瓶中进行24h的饥饿处理(每8h换一 次饥饿液);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使根系受到损伤,同时向三 角瓶中保持通气状态。

耗竭处理:饥饿处理24h后,将棉花幼苗从饥饿液中取出并用吸 水纸吸干根系水分,放入盛有600ml不同钾浓度的耗竭液(用饥饿液配 制,钾离子由氯化钾提供,浓度分别为106μmolL-1,163μmolL-1,210 μmolL-1)的三角瓶中,并固定于三角瓶中进行耗竭实验(避免根系受 到损伤);同时计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从三角瓶中吸出0.5mL置 于标好号的1mL离心管中;取样的时间间隔设置为:5,10,10,15,30, 30,30,30,30,60,60,60,60,60,60,60,120,120,180,180,240,240 min。为了保持棉花幼苗根系的活力以及使耗竭液更加均匀,应持续 向三角瓶中保持通气状态;同时,为弥补由于蒸发散失的水分,由饥 饿液补充使其维持固定的耗竭液体积。耗竭实验结束后,通过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计(SpectAA-50/55,Varian,Australia)测定耗竭液中钾浓 度。

绘制曲线:以耗竭时间为横坐标,钾离子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结果如图1所示。

实施例2二叶期棉花幼苗的钾离子吸收动力学测定

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同实施例2,其区别仅在于耗竭液中钾离子 浓度和苗龄不同,本实施例耗竭液中钾离子浓度分别为:162μmol L-1,204μmolL-1,252μmolL-1,苗龄为二叶期幼苗,绘制得到的吸 收动力学曲线如图2所示。

实施例3三叶期棉花幼苗的钾离子吸收动力学测定

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同实施例2,其区别仅在于实验所用的材料 不同;本实施例所用的材料为:在低钾胁迫0.05mmolL-1(低钾)和 充足供钾2.5mmolL-1(高钾)条件下培养到三叶期的棉花幼苗;绘 制得到的吸收动力学曲线如图3所示。

实施例4五叶期棉花幼苗的钾离子吸收动力学测定

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同实施例3,其区别仅在于实验所用的材料 为五叶期幼苗,绘制得到的吸收动力学曲线如图4所示。

由图1和图2可知,一叶期幼苗在三种不同的耗竭起始浓度条件下 的吸收曲线均表现出两个吸收过程,出现明显的分阶段吸收现象;其 中当耗竭液浓度降低大约25μmol时,一叶期幼苗的三条吸收曲线达 到平衡;吸收平衡持续大约420min后又表现出下一个的吸收过程。 二叶期幼苗在三种不同的耗竭起始浓度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曲线也 表现出类似的情况;但是二叶期幼苗吸收较多的钾离子后吸收曲线才 达到平衡,且吸收平衡持续的时间也较一叶期幼苗短(240min)。

由图3和图4可知,在252μmol起始耗竭液浓度条件下,不同 钾条件培养的三叶期和五叶期幼苗的吸收曲线均为一个吸收过程, 没有出现明显的分阶段吸收现象;低钾培养的幼苗吸收速率大于高 钾条件培养的幼苗,且随着苗龄的增长,不同钾浓度培养幼苗间的 吸收曲线差别在逐渐降低。

综合上述,一叶期和二叶期幼苗的吸收均表现出明显的分阶段 吸收过程且与耗竭液浓度无关,可能是由于棉花幼苗较小,对于钾 的需求比较低所造成的;三叶期和五叶期幼苗对钾的需求较高,吸 收曲线没有出现明显的分阶段现象。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 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 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