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藤本植物繁殖生产方法

一种藤本植物繁殖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藤本植物繁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把营养土放入营养袋A中,将多年生藤本植物幼苗种植在营养袋A内,然后把营养袋A埋入土壤或沙中;对营养袋A内的藤本植物进行养护;准备营养袋B,将营养袋B中装入步骤所述的营养土;当养护至藤本植物生长到1.5米以上时,把藤本植物枝条生根的茎节点压入营养袋B;对营养袋B浇水,使藤本植物枝条生根的茎节点在营养袋B中长根,长根后进行肥水管理;当营养袋B中的藤本植物茎节点生长至1.5米以上时,再进行压条,压入另一营养袋B,依次类推,直至藤本植物生长至5米以上,将藤本植物进行炼苗后出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603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天泉生态草业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13334.6

  • 申请日2016-04-07

  • 分类号A01G17/00;C05G3/00;

  • 代理机构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郭立中

  • 地址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麓谷高新技术开发区谷园路109号像素汇大厦22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5: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7/00 专利号:ZL2016102133346 申请日:20160407 授权公告日:201805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5-11

    授权

    授权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7/00 申请日:201604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藤本植物繁殖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藤本植物快速覆绿的生产方 法,用于园林绿化、城市垂直绿化、矿山修复绿化和荒漠化治理。

背景技术

由于藤本植物生长快速,可攀援于裸石、墙壁,且繁殖方式多样,养护成本低,已成为 垂直绿化、边坡、墙面、矿山绿化首选品种之一。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藤本植物的 应用也能之增加。现在园林绿化应用是栽种藤本植物的小苗,长度在30-200mm左右。因藤 本植物根叶生长的营养需求全靠根与须根吸收,未经处理的长藤本成活率极低,而栽种后土 壤条件较差,藤本生长速度慢,一般需要3年以上才能把3米高的墙面全部覆盖。施工后效 果慢在工程推广应用上受到了阻碍,藤本只能作为绿化植物的辅助产品,不能满足市场见效 快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藤本植物的种植方式见效慢,时间长等问题,提供 一种新型的藤本植物繁殖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藤本植物繁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把营养土放入营养袋A中,将多年生藤本植物幼苗种植在营养袋A内,然后把营 养袋A埋入土壤或沙中;其中由20-30重量份的芦苇渣、40-50重量份的黄土或菜园土、10- 20重量份的泥炭土、5-10重量份椰糠、2-5重量份谷壳、2-5重量份中药渣和1-2重量份钙 镁磷肥混合配制;优选营养土配比由25重量份的发酵芦苇渣、45重量份的黄土或菜园土、 15重量份的泥炭土、8重量份的椰糠、3重量份的谷壳、3重量份的中药渣和1重量份的钙 镁磷肥混合配制;其中,黄土和菜园土的作用类似,可以混合搭配使用;

(2)对营养袋A内的藤本植物进行养护;

(3)准备营养袋B,将营养袋B中装入步骤(1)所述的营养土;当养护至藤本植物生 长到1.5米以上时,把藤本植物枝条生根的茎节点压入营养袋B;

(4)对营养袋B浇水,使藤本植物枝条生根的茎节点在营养袋B中长根,长根后进行 肥水管理;同时防止其他的茎节点长根;

(5)当营养袋B中的藤本植物茎节点生长至1.5米以上时,再重复进行步骤(3)和步 骤(4),直至藤本植物生长至5米以上;

(6)将藤本植物进行炼苗后出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的炼苗是减少对营养袋A的浇水灌溉,停止对营养袋B的供 水。

进一步地,当藤本植物枝条生根的茎节点在营养袋B中长根3周后,在营养袋B中施 钾肥。

进一步地,重复炼苗3-5次后出圃。

进一步地,所述多年生藤本植物为爬山虎、薜荔或常春藤。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土的参数为:pH值6.5-7.5;孔隙度60-70%,容重0.4-0.6g/m3; 氮、磷、钾总养分含量>10%。

进一步地,当藤本植物生长至5米以上时,进行炼苗和出圃。

本发明利用营养接力原理、植物生长环境原理设计进行,用适合生长的营养土种植藤本 植物,经过3个月以上的生长,在藤本植物上每隔一段距离建立一个“中间营养输送站”即 营养袋,缩短枝干叶生长所需营养对土壤的距离,达到加快藤本生长的目的;养护期间进行 翻动,防止气生根扎入土壤,而减少起苗时不易卷起的问题。待生长到一定长度时,“炼 苗”使枝叶所需营养与水分由“中间营养输送站”向由土壤提供转移,最后分段全部切断 “中间营养输送站”,为长藤本的运输方便做准备;从种植到出圃采用营养袋,不伤藤本主 根系,是藤本容器苗,能提高施工成活率。

本发明利用的营养土:藤本生长喜欢稍湿润、透气性良好的环境,芦苇渣、中药渣属于 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其中氮含量较高,且透气性能好;芦苇渣和椰糠保水性能较 好,椰糠中钾的含量较高;中药渣能起部分杀菌的作用,谷壳起疏松透气作用,加入钙镁磷 肥作为底肥利于根系生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全新配制的营养土使藤本植物快速生长;该生产出的 产品具有藤本植物长、枝叶多、成活率高、施工后见效快等优点;能快速增加垂直绿化面 积、快速覆盖边坡,保持生态环境的目的;把成型藤本(5米以上)的容器苗用于工程,能 起到快速美化,施工速度快的作用,提高藤本的成活率高,并能降低施工成本;利用藤本植 物作为园林绿化或边坡绿化,能降低养护成本,符合资源节约型产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藤本植物繁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书请求 保护范围的限制,凡依照本发明公开内容所作的任务本领域的等到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1-10中,芦苇渣均由芦苇粉碎而成,该原料来源于沅江造纸厂;

以下实施例1-10中,中药渣均由提取中药成分而成剩下的残渣,该原料来源于九芝堂 生产厂;

以下实施例1-10中,黄土或菜园土为本地的土壤,泥炭土、椰糠、谷壳、钙镁磷肥均 市场上能采购到的原料。

以下实施例1-10中,提供一种藤本植物繁殖生产方法,其生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 示,图1中,1表示藤本植物,2表示营养袋A,3表示营养土,4表示土壤或沙,5表示营 养袋B。

实施例1:

(1)把营养土放入营养袋A中,将多年生藤本植物幼苗种植在营养袋A内,然后把营 养袋A埋入土壤或沙中。营养土的重量份如下:

原料 重量份 芦苇渣 25 黄土 45 泥炭土 15 椰糠 8 谷壳 3 中药渣 3 钙镁磷肥 1

(2)对营养袋A内的藤本植物进行养护,即浇水,施肥,以及防止根扎入营养袋A;

(3)准备营养袋B,将营养袋B中装入步骤(1)所述的营养土;当养护至藤本植物生 长到1.5米以上时,把藤本植物枝条生根的茎节点压入营养袋B(即压条);营养袋B也为 无纺布制作,上宽下窄,规格半径为底部5cm,顶部7.5cm,高20cm;

(4)对营养袋B浇水,使藤本植物枝条生根的茎节点在营养袋B中长根,长根后进行 肥水管理;继续防止枝条上的气生根扎入土壤或吸附其他物体;植物长至1.5米以上可进行 分枝,由原来的1-2个分枝增加到2-4个,同时继续每隔1-2月进行翻动,防止枝条上的气 生根扎入土壤或吸附到其他物体上;

(5)当营养袋B中的藤本植物茎节点生长至1.5米以上时,再重复进行步骤(3)和步 骤(4),直至藤本植物生长至5米以上;

(6)当植物生长至5米以上时,减少对大营养袋的浇水灌溉,停止对小营养袋的供 水,进行耐旱能力测试,促进大营养袋中的根系生长,同时观察抗旱后的恢复能力。通过3 次以上练苗后,把小营养袋分步进行切除,枝叶所需的营养全部由大营养袋提供;出圃之前 1-2周把营养袋移出地面,逐步减少水分供给,要求藤本植物叶片适当萎蔫,但不能落叶; 上车前用绳子把藤本植物的枝叶卷起捆好,防止折断主茎与枝条混乱。

实施例2-实施例10:把营养土放入营养袋A中,将多年生藤本植物幼苗种植在营养袋 A内,然后把营养袋A埋入土壤或沙中。营养土的重量份如下:

实施例 2 3 4 5 6 7 8 9 10 芦苇渣 20 20 30 25 25 25 30 30 30 黄土 50 50 50 45 45 45 40 40 40 泥炭土 10 15 10 10 15 20 10 15 20 椰糠 10 5 5 10 8 5 10 8 5 谷壳 3 5 2 4 3 2 3 2 2 中药渣 5 3 2 4 3 2 5 3 2 钙镁磷肥 2 2 1 2 1 1 2 2 1

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一种藤本植物繁殖方法的试验如下所述:

2014年至2015年期间,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莲花天泉草业基地进行了试验。

A.试验处理

设置分别地上栽种(CK)、使用容器苗(黄土)和容器苗(本发明实施例1-10中的营 养土)三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容器苗处理的无纺布营养袋A规格为底部半 径10cm,顶部半径15cm,高40cm;营养袋B底部半径5cm,顶部半径7.5cm,高20cm。

B.试验植物品种

爬山虎(三叶地锦),长度均为100cm,藤茎大小直茎为0.2cm。

C.观(检)测项目

爬山虎生长速度、每隔100cm处的藤茎直茎大小与移栽时效果。

D.主要结果

结果表明,在栽种后3个月内,地上栽种(CK)生长快于容器苗(黄土)和容器苗 (营养土)13-15cm,藤茎大小无明细变化。当把爬山虎的茎节点压入营养袋B后,即栽种 后6月,三个处理的生长长度从依次为地上栽种(CK)、容器苗(营养土)、容器苗(黄 土),藤茎大小无明细变化。18个月后,地上栽种(CK)、容器苗(黄土)、容器苗(营养 土)三个处理的长度分别为482cm、384cm、406cm,1米处藤茎直径分别为0.52cm、 0.48cm、0.5cm。通过练苗,19个月后(10月份)对爬山虎进行移栽,容器苗(营养土)成 活率最高为100%,其次是容器苗(黄土)成活率为66%,地上栽种(CK)成活率为0。

三个处理3个月后应用平均数据如下表:

3月后测得平均数据

测量项目 地上栽种(CK) 容器苗(黄土) 容器苗(营养土) 说明 长度(cm) 145 132 130 藤茎(cm) 0.25 0.25 0.25 100cm处

三个处理6个月后应用平均数据如下表:

6月后测得平均数据

测量项目 地上栽种(CK) 容器苗(黄土) 容器苗(营养土) 说明 长度(cm) 204 176 187 藤茎(cm) 0.33 0.3 0.32 100cm处

三个处理18个月后应用平均数据如下表:

18月后测得平均数据

三个处理19个月后移栽后成活率如下表:

19个月后移栽成活率数据

测量项目 地上栽种(CK) 容器苗(黄土) 容器苗(营养土) 说明 成活率 0% 66% 100%

对实施例1-10的营养土进行了配比试验,实施例1、2、4、6、10表现良好,生长长度 相比其他实施例增长4.5-8.6%,藤茎增长4.2-7.6%左右,其中实施例6的长势最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