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柱、预制梁底预应力筋和普通受力钢筋、梁顶普通受力钢筋、柱内纵向钢筋、U形钢筋、抗震钢筋及其连接套筒。预制梁的两端预留后浇段,预制梁底部配有的预应力筋伸出梁端并锚固于梁端后浇段,与预制梁柱一起通过后浇注的混凝土形成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将梁底部伸出的普通受力钢筋通过套筒与抗震钢筋相互连接,并在节点后浇区域设置U形钢筋,从而加强本梁柱节点的整体性。本发明降低了生产和施工难度,减轻了预制混凝土梁的截面高度或用钢量,保证了梁柱节点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492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11965.7

  • 申请日2016-02-29

  • 分类号E04B1/21;E04B1/22;E04B1/58;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柏尚春

  •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6: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17

    授权

    授权

  • 2016-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1/21 申请日:20160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构造, 属于土木工程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主要由梁、柱以及梁柱节点构建而成,属于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结构形式。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符合“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 化”和绿色建筑的要求。该类结构体系具有施工速度快、环境污染小、质量有保证以 及耐久性好等优点,还具有便于采用先张预应力技术、构件截面减小、节点施工较为 简便、用钢量较低等突出特点。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核心技术是预制混凝土梁与预制混凝 土柱的节点连接构造形式,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该类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等。 目前已有的预制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连接技术将梁端设有键槽或U形凹槽,同时配有预 应力筋及普通钢筋,有时辅以U型钢筋,相互搭接、锚固于节点核心区内,并在节点 区的后浇段采用混凝土现浇将预制混凝土梁、柱形成一个整体。或在梁底采用高强钢 筋,并在节点核心区内放置附加钢筋,但存在造价较大、施工操作空间不足、节点延 性性能有所欠缺等不足。以上预制框架梁柱节点连接技术多具有适用性不足、施工建 造不便等问题,这使得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应用优势并不明显。

如何构建受力性能良好、构造措施合理、施工便捷的新型梁柱节点连接构造,一 直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制作难度低、施工便捷、连接形式简单、受力明 确的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包括 梁柱节点后浇段、设置在所述梁柱节点后浇段水平两端的预制混凝土梁、设置在梁柱 节点后浇段上下两端的预制混凝土柱,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和梁柱节点后浇段上方设置 有叠合梁上部现浇区域,所述梁柱节点后浇段中配有U形钢筋和位于U形钢筋下侧 的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混凝土柱内配有纵向钢筋,所述叠合梁上部现浇区域中配有普 通受力钢筋,预制混凝土梁的底部配有普通受力钢筋和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伸出 梁端并伸入梁柱节点后浇段,沿柱方向向上弯起形成弯钩,锚固于梁柱节点区域后浇 段内,所述普通受力钢筋通过连接套筒与连接钢筋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梁柱节点中,所述套筒两端所连接的普通受力钢筋和连接钢 筋的直径不相同,套筒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大于或等于所连接普通受力钢筋和连接 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套筒的长度为普通受力钢筋和连接钢筋的直径的 2~15倍。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梁柱节点中,梁柱节点后浇段中,U形钢筋的等强换算面积 As换算为0.2A′s~0.8A′s,其中A′s为梁顶部普通受力钢筋的总截面面积,As换算根据梁柱节 点后浇段内配有的U形钢筋的总截面面积As经等强换算得到;

所述连接钢筋的截面面积Ase为0.1A′s~0.5A′s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梁柱节点中,梁柱节点后浇段的预留长度,即预制混凝土柱 边缘与预制混凝土梁端部的水平间距为采用0.5h~2h,其中h为叠合混凝土梁的高度, 即预制混凝土梁和叠合梁上部现浇区域的高度之和。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常规预制混凝土梁内配置普通受力钢筋,梁的跨越能力较差,为了提高跨 越能力,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内配有预应力筋及普通受力钢筋,以满足混凝土梁的裂 缝、拉应力等控制要求,造成构件代价较高,在有效的现浇施工空间内,节点区域的 连接和施工作业难度很大。而本发明中预制梁两端留有后浇段,仅需额外配置U形钢 筋,并将两侧的普通受力钢筋有效连接,达到了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同等的承载能 力和抗震性能,降低了预制梁的梁截面或用钢量,从而构件的造价、施工难度显著降 低,达到了节材高效的目的。

(2)传统预制混凝土梁中受力钢筋相互连接时,采用焊接或绑扎连接,均存在 一些缺点。绑扎连接易造成连接失效,狭窄空间操作难度大,而焊接连接的设备体积 较大,移动不便、接头合格率低,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中焊接质量受工 人技术水平影响较大。本发明中采用可连接不同直径连接钢筋的套筒。因此,本技术 一方面降低了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核心区域内受力钢筋连接的复杂性,有利于梁底部 受力钢筋之间的可靠连接,另一方面也显著降低了预制混凝土梁构件的制作、生产难 度,提高了现场施工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3)通常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处的连接较弱,节点抗震性能较差,而本发明在 预制梁的两端及节点核心区域位置配置有U形钢筋,与已相互连接的底部普通受力钢 筋一同在后浇段内整浇形成梁柱节点,在保证梁柱节点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的前提 下,该连接构造较为简单,受力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示意 图。

图2为图1中预制混凝土梁及叠合梁上部现浇区域的剖面图。

其中:1为预制混凝土梁,2为叠合梁的上部现浇区域,3为预制梁底部普通受力 钢筋,4为预制混凝土柱,5为连接套筒,6为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后浇段,7为预制 梁底部预应力筋,8为U形钢筋,9为预制柱内纵向钢筋,10为预制梁顶部的普通受 力钢筋,11为满足抗震要求的连接钢筋,12为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示意,而图 2对应着图1中预制混凝土梁及叠合梁上部现浇区域的剖面图。如图1、图2所示, 一种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主要由预制混凝土梁1、 叠合梁上部现浇区域2、预制梁底部普通受力钢筋3、预制混凝土柱4、连接套筒5、 预制梁两端的梁柱节点后浇段6、预制梁底部预应力筋7、U形钢筋8、预制柱内纵向 钢筋9、预制梁顶部普通受力钢筋10、满足抗震要求的连接钢筋11。所述的预制混凝 土梁1的两端预留后浇段6,预制梁1底部配有普通钢筋3和预应力筋7,其中预应 力筋7伸出梁端并通过梁端后浇段6后,沿柱方向向上弯起形成弯钩,锚固于梁柱节 点区域后浇段6内。

如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套筒5的两端所连接的普通受力钢筋3和连接钢筋11 的直径可不相同。所述套筒5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大于或等于所连接的普通受力钢 筋3和连接钢筋11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套筒5的长度为普通受力钢筋3 和连接钢筋11的直径的2~15倍。

图1中所述的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应在节点后 浇段6内设置U形钢筋8,所述的U形钢筋8两端向上弯起呈U形状,更好地使预 制混凝土梁1、预制混凝土柱4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为确保等强设计,所配有的U形 钢筋8的材质、强度等级与普通受力钢筋3相同,且所述U形钢筋8及所述的满足抗 震要求的连接钢筋11的总截面面积As按等强换算成梁顶普通钢筋的面积之后的面积 As换算为0.2A′s~0.8A′s,其中A′s为梁顶部普通受力钢筋9的总截面面积。此处,等强换 算是指不同钢号钢筋代换时,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需考虑不同钢筋的强度设 计值。U形钢筋8的锚固长度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和国家规 范的相关规定要求。所述的满足抗震要求的连接钢筋11的截面面积Ase为 0.1A′s~0.5A′s,其根数宜与普通钢筋3相同。

需指出,图1中与套筒5相连并满足抗震要求的连接钢筋11及U形钢筋8不但 应满足普通钢筋的相关性能指标要求,还需要满足抗震方面的三个要求,即:钢筋11 及U形钢筋8的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不小于1.25,钢筋11及U形钢筋 8的实测屈服强度与常见的热轧钢筋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钢筋11及U形钢 筋8的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小于9%。当预制混凝土梁1的高度较高时,梁的两侧 应设置腰筋,且箍筋12宜采用封闭箍筋。梁底普通受力钢筋3和预应力筋7的分布 宜分散、对称;其锚固长度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和国家规范 的相关规定要求。

预制梁1和预制柱4吊装前,先搭设临时支撑、模板等,并根据设计要求调节支 撑高度,以确保预制混凝土梁1和预制混凝土柱4的位置准确无误。现场施工时,将 预制混凝土梁1两端的后浇带6设置有模板,将梁底部的预应力筋7、顶部普通受力 钢筋10、箍筋12和柱内纵向钢筋9安装完成,如图2所示,并采用混凝土同时浇筑, 形成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1一 一图2中所示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当本发明所公开连接方式应用于更一般的 预制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时,可根据实际梁柱连接方式(如顶层边柱、顶层中柱、一般 层边柱等),对节点区域后浇段的U形钢筋、套筒、预应力筋根数及分布形式作适当 调整。因此,如果其他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采用与该技术方 案相似的构件连接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