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通过扭转半圆柱结构测量剪切向挠曲电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通过扭转半圆柱结构测量剪切向挠曲电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摘要

通过扭转半圆柱结构测量剪切向挠曲电系数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挠曲电材料,固定连接在半圆柱状挠曲电材料两端的夹持端,位于半圆柱状挠曲电材料侧面平面上沿对称轴左右对称分布的电极,与电极电连接的电荷放大器,与电荷放大器电连接的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驱动电源,与驱动电源连接的作动器;信号处理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电源,驱动电源将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并控制作动器输出扭矩,挠曲电材料因扭转发生形变,在沿半圆柱径向产生剪切应变梯度,继而产生剪挠曲电效应导致的电极化,该极化电荷通过电极送至电荷放大器并被转换为相应的电压形式,通过控制信号、电荷输出量和材料参数即可计算得到挠曲电材料的剪切挠曲电响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8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1016535.9

  • 申请日2015-12-29

  • 分类号G01N2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何会侠

  •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8: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23

    授权

    授权

  • 2016-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7/00 申请日:20151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科学中的力电耦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过扭转 半圆柱结构测量剪切向挠曲电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挠曲电效应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所有介电材料的力电耦合特性,具 体是指由于应变梯度产生电极化、或由于电场梯度产生材料形变的行 为。作为智能结构和智能材料的新兴研究点,挠曲电效应在航空航天、 军事科学、生物制药等各个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挠曲电效应 的研究目前还部分停留在理论阶段,研究挠曲电效应的主要内容之一 就是挠曲电系数的研究,而由于挠曲电系数的测量中电荷数量级小, 应变梯度难以施加等问题的存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挠曲电存在于所有电介质中,其原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被 提出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含压电效应的材料电极化的 简化描述方程为:

Pi=eijkσjk+μijklϵjkxl---(4)

其中Pi,eijkjkjkijkl,xl分别为极化程度,压电常数、应力、应 变、挠曲电系数和梯度方向,等式右边第一项是因应力导致的压电效 应,第二项是因应变梯度导致的梯度方向的挠曲电效应,由于在中心 对称晶体中不存在压电效应,因此只有第二项存在,即

Pi=μijklϵjkxl---(1)

由公式(1)可以看出,在材料、试件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挠 曲电致电极化程度与电场梯度成正比。因此,本发明采用了通过设计 实验及试件以保证其产生均匀的剪切向应变梯度及其相应的电极化。

发明内容

为了填充相关领域的空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扭转半圆 柱结构测量剪切向挠曲电系数的装置及方法,即通过半圆柱状挠曲电 材料施加扭转载荷使其发生形变,产生剪切向的应变梯度,从而测量 由剪应变梯度导致的电极化,继而测量材料的挠曲电系数。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扭转半圆柱结构获得剪切向挠曲电系数的测量装置,包 括挠曲电材料2,固定连接在半圆柱状挠曲电材料2两端的夹持端1, 位于挠曲电材料2侧面平面上沿对称轴左右对称分布的电极3,与电 极3电连接的电荷放大器4,电荷放大器4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 5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5与驱动电源6的输入端电连接,驱动电源 6的输出端与作动器7电连接;作动器7夹持住挠曲电材料2上端的 夹持端1并通过夹持端1给挠曲电材料2施加扭矩,挠曲电材料2沿 径向产生剪切应变梯度,并因此产生电极化。

所述挠曲电材料2的结构为半圆柱状;其几何中心与夹持端1的 几何中心重合以保证挠曲电材料2只受到扭转载荷。

所述挠曲电材料2结构参数与材料参数和作动器3的载荷输出范 围相匹配,以保证挠曲电材料2在受到载荷作用时,发生足够大的弹 性形变。

所述电极3具有远低于挠曲电材料2的刚度并具备良好的导电 性。

所述电荷放大器4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挠曲电材料1的形变。

上述所述的一种通过扭转半圆柱结构获得剪切向挠曲电系数的 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将固定在挠曲电材料2上端夹持端1与作动器 7连接,挠曲电材料2下端的夹持端1固定,当信号处理模块5输出 控制信号时,驱动电源6将该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并使作动器7输出扭 矩,扭矩通过夹持端1传递至挠曲电材料2并使挠曲电材料2发生扭 转变形,在沿挠曲电材料2的径向产生剪切应变梯度并由此产生剪切 挠曲电导致的电极化,极化电荷通过电极3输出至电荷放大器4的输 入端,并由电荷放大器4将该电荷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结合信号处 理模块5的输出控制信号、输入电压信号、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及 作动器参数后,便能够计算得到材料的挠曲电系数通过扭转半圆柱结 构测量剪切向挠曲电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中心对称晶体(即挠曲电材料)中不存在压电效应,材料电极化 的简单描述为:

Pi=μijklϵjkxl---(1)

其中Pijkijkl,xl分别为极化程度、应变、挠曲电系数和梯度方向;

而电极化可描述为电荷与电荷分布面积的比,即

QiA=μijklϵjkxl---(2)

其中Qi,A分别是电荷量和对应电极的面积;

对于半圆柱而言,其单位长度扭转角与应变梯度的关系可写为

其中α是单位长度扭转角,ρ是径向的方向向量,是环向向量。

由于挠曲电材料(2)受到载荷作用发生变形并因其变截面的结 构特性在纵向产生剪切应变梯度,因而在挠曲电材料(2)表面上产 生计划电荷,从而计算出剪切向挠曲电系数。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填补了扭转测量剪切挠曲电系数测量领域的空白。

2)相比于已报道其他系数测量模式,本发明采用扭转半圆柱结 构实现剪切挠曲电系数的测量,具有更低的加工要求和实验难度。

总之,本发明能够实现通过扭转半圆柱结构测量剪切向挠曲电系 数的装置及方法获得材料的逆挠曲电系数,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与 不足。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通过扭转半圆柱结构测量剪切向挠曲电系数 的装置及方法,将与挠曲电材料2上端夹持端1与作动器7连接,挠 曲电材料2下端的夹持端1固定,挠曲电材料2的平面沿对称轴左右 对称布置电极3,电极3与电荷放大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电荷放大 器4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5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5与驱动电源 6的输入端电连接,驱动电源6的输出端与作动器连接以使作动器7 输出扭矩;当信号处理模块5输出控制信号时,驱动电源6将该控制 信号功率放大并使作动器7输出扭矩,扭矩通过夹持端传递至挠曲电 材料2并使挠曲电材料2发生扭转变形,在沿挠曲电材料2的径向产 生剪切应变梯度并由此产生剪切挠曲电导致的电极化,极化电荷通过 电极3输出至电荷放大器4的输入端,并由电荷放大器4将该电荷信 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结合信号处理模块5的输出控制信号、输入电压 信号、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及作动器参数后,便可计算得到挠曲电 材料的挠曲电系数。

所述挠曲电材料的逆挠曲电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中心对称晶体(即挠曲电材料)中不存在压电效应,材料电极化 的简单描述为:

Pi=μijklϵjkxl---(1)

其中Pijkijkl,xl分别为极化程度、应变、挠曲电系数和梯度方向。

而电极化可描述为电荷与电荷分布面积的比,即

QiA=μijklϵjkxl---(2)

其中Qi,A分别是电荷量和对应电极的面积。

对于半圆柱而言,其单位长度扭转角与应变梯度的关系可写为

其中α是单位长度扭转角,ρ是径向的方向向量,是环向向量。

由于挠曲电材料(2)受到载荷作用发生变形并因其变截面的结 构特性在纵向产生剪切应变梯度,因而在挠曲电材料(2)表面上产 生计划电荷,从而计算出剪切向挠曲电系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挠曲电材料2具有较高的介电 常数和较大的弹性变形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极3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 较低的附着刚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