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用于±800kV直流避雷器上的放电间隙组

一种应用于±800kV直流避雷器上的放电间隙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800kV直流避雷器上的放电间隙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异形联板,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环,第一电极环通过第一安装支架与异形联板一端相连接,异形联板另一端与线路联板相连接;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环,第二电极环通过第二安装支架设置在棒形复合绝缘子顶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导线风偏振动对避雷器电极的放电间隙影响,安装方便,安装夹角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构设计稳定,机械性能可靠,尺寸小,大容量,能够满足±800kV线路运行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527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电力金具总厂;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24386.6

  • 申请日2016-03-04

  • 分类号H01T1/22(20060101);H01T4/02(20060101);H01T4/08(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14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钱成岑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城西二路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0: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0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1T1/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3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7-11

    授权

    授权

  • 2016-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T1/22 申请日:201603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金具,特别是一种应用于高线输电线路的避雷器装置上的一种放 电间隙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国内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广泛建设,特高压工程的防雷改造项目也逐步上马, 其中±800kv的输电线路,对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避雷器作为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 低线路雷击跳闸等事故发生率的安全装置,在线路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放电间隙组作为 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避雷器的工作性能。现有的±500kV线路的避雷器因为性能要 求,无法直接作用于±800kV线路上,因此如何提高放电间隙组的工作性能,使其满足± 800kV线路的避雷性能要求,同时保障整体线路的运行稳定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迫 切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填补这一技术空白,提供一种可应用于±8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 程的避雷器电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800kV直流避雷器上的放电间隙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异形联板,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环,第一电极环通过第一安装支架与异形联板一端相连接,异 形联板另一端与线路联板相连接;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环,第二电极环通过第二安装支 架设置在棒形复合绝缘子顶端。

作为选择,所述异形联板的顶端(即与线路联板相连接的一端)宽度大于底端(即与 第一电极环相连接的一端)宽度,顶端与底端间通过倾斜的连接端相连接。

作为选择,所述异形联板底端设置有固定孔和弧形滑槽,第一安装支架底部设置有两 块连接板将异形联板夹持,连接板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异形联板的固定孔上,中部通过设 置于弧形滑槽内的螺栓固定。

作为选择,所述弧形滑槽的滑动角度范围为±22.5°。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电极环与第二电极环均为跑道形电极环,所述跑道形电极环由位 于两端的弧形部分以及平滑连接两端弧形部分的直线部分组成,所述两端弧形部分的弯曲 半径相同,所述直线部分的长度相同且互相平行,弧形部分与直线部分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电极环的所在的平面与第二电极环所在的平面平行。

作为选择,所述跑道形电极环长度,即两端弧形部分顶点间距,不小于1200mm。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即跑道形电极环直线部分最外侧垂直间距,不小于 600mm。

作为选择,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不小于800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电极通过异形联板与线路联板相连接,连接角度可通过弧 形滑槽进行调整,第二电极连接在棒形复合绝缘子上,第一、第二电极环之间形成放电间 隙,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击穿空气电弧在电极上放电,从而保证±800kV直流输 电线路免受雷电过电压和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的损害。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第一电极与线路联板采用异形联板连接,异形联板可承载第一电极的重力载荷,同 时减少来自线路联板的振动冲击,稳定放电间隙。

2.为保证与线路联板连接的稳定性,异形联板的顶端较宽,设置有两个连接孔用于与 线路联板相连接,为防止异形联板在安装以及运行中与悬垂线夹及导线发生碰撞, 底端宽度小于顶端宽度,顶端与底端之间采用倾斜的连接端相连接,整体结构类似 y字形,以避开悬垂线夹与导线。

3.在实际安装操作中,第二电极环设置在铁塔上时会产生一定的角度误差,导致放电 间隙发生偏转,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中异形联板尾端设置有固定孔和弧形滑槽, 在安装过程中,连接板与异形联板的安装角度可通过螺栓与弧形滑槽进行调整,可 使第一电极环在一定范围内配合第二电极环调整安装角度,调整完毕后锁死螺栓与 螺母,连接角度被固定,通过上述结构改进,保持上下两个电极环面平行,稳定放 电间隙。弧形滑槽的角度调整范围为±22.5°,足以满足误差补正要求。

4.对电极环结构进行了改进,在现有技术中,第一电极环(即高压端电极环)直接与 导线间隔棒相连接,导线舞动时会带动第一电极环舞动,因此第一电极环通常采用 曲面设计,使第一电极环舞动时仍能保证一定的放电间隙,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 采用了异形联板与线路联板相连接,第一电极环的防舞动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第 一电极环设置为与第二电极环相同的平面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电极环间放电间隙的 稳定性,使其能满足±800kV线路运行要求。

5.对电极环外形尺寸进行了改进,电极环长度不小于1200mm,第一电极宽度不小于 600mm,第二电极宽度不小于800mm,即能够满足放电电容要求,采用这样的尺寸设 计,降低了避雷器电极的体积与重量,实现了避雷器电极的小型化设计,方便运输 及施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导线风偏振动对避雷器电极的放电间隙影响, 安装方便,安装夹角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构设计稳定,机械性能可靠,尺寸小,大容量, 能够满足±800kV线路运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底部示意图;

图3是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底部示意图;

图5是异形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电极环,2为第一安装支架,3为连接板,4为螺钉预留孔,5为第一电 极环弧形部分,6为第一电极环直线部分,7为第二电极环,8为第二安装支架,9为第二 电极环弧形部分,10为第二电极环直线部分,11为异形联板,12为弧形滑槽,13为固定 孔,14为棒形复合绝缘子,15为线路联板,16为悬垂线夹,17为屏蔽环,18为悬垂绝缘 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1与图2所示,第一电极环1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2,第一安装支架2尾端 设置有两块连接板3,连接板3上设置有螺钉预留孔4,第一电极环1的长度L不小于1200mm, 宽度D1不小于600mm。

参考图3与图4所示,第二电极环7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8,第二电极环8的长度 同样不小于1200mm,宽度D2不小于800mm。

参考图5所示,所述异形联板11的顶端宽度大于底端宽度,顶端与底端间通过倾斜的 连接端相连接,底端设置有固定孔13和弧形滑槽12,弧形滑槽12的滑动调整范围为± 22.5°。

参考图6所示,第二电极环7通过第二安装支架2设置在棒形复合绝缘子14顶端,连 接板3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异形联板11的固定孔13上,尾端通过设置于弧形滑槽12内的 螺栓滑动以调整第一电极环1与线路联板15的安装角度,从而适应第二电极环7的安装角 度,以保证两电极环所在的平面平行,调整完毕后锁紧螺栓与螺母,将角度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