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图像显示方法及用于图像显示的系统

图像显示方法及用于图像显示的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用于图像显示的系统,图像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场景下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各个对象的所述属性信息完成图像的显示。通过改变传统技术一样显示之前需要将多个对象一一整合到一幅图像中再进行渲染显示的做法,该方法仅仅需要获取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并根据这些属性信息进行显示,当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的属性信息来完成显示,可以有效的降低图像显示时的对象耦合问题,避免了场景变化时,整个图像信息的全部信息的重新绘制,实现场景变更时视图的快速切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166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1001299.3

  • 发明设计人 宣亮亮;袁绍明;

    申请日2015-12-28

  • 分类号H04N7/18;

  • 代理机构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姜燕

  •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同方大厦A座2层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2: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16

    授权

    授权

  • 2016-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N7/18 申请日:20151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图像显示方法及用于图像显示的系统。

背景技术

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显示的过程中,一幅图像经常需要显示多种对象,每种对象(如对象X)还有可能包含多个处于不同位置或者具有不同状态的对象(如对象X1和对象X2在不同的位置、对象X3和对象X4具有不同的状态),也就是说每个对象的状态、位置、隐藏与否等属性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场景的需求进行控制,以显示不同的视图画面。

在显示图像时,首先需要将多个对象整合到一幅图像中,然后再对各个对象进行图像的显示渲染,最后进行图像的显示。但是由于在将多个对象整合到一幅图像中的过程必然占用较多计算机运行资源,而且渲染的过程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另外,传统技术中在场景发生变化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下的图像进行显示,图像中的各个对象的配置多数情况下也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根据新的场景重新对图像中的对象进行整合、渲染及配置等过程,无法实现不同场景下显示视图的快速切换。

基于上述,需要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来解决上述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前需要将多个对象整合到一幅图像无法实现不同场景下显示视图的快速切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场景下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各个对象的所述属性信息完成图像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当前场景为某一时间点所显示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大小、状态、位置以及隐藏与否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各个对象的所述属性信息完成图像的显示的步骤中包括:

根据所述各个对象的所述属性信息对所述各个对象进行显示前的配置;

在所述当前场景中结合配置结果对所述各个对象的显示进行逻辑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场景切换时,将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所述各个对象相的各项属性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中属性信息的变化情况完成图像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比较结果有新的对象增加时,还需获取所增加的对象的属性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比较结果有对象减少时,删除所减少的对象及其属性信息;或将所减少的对象的属性信息中隐藏与否一项设置为隐藏。

另一方面,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用于图像显示的系统,包括:

获取设备,用于获取当前场景下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以及

显示设备,与所述获取设备耦接,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对象的所述属性信息完成图像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大小、状态、位置以及隐藏与否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对象的所述属性信息对所述各个对象进行显示前的配置;以及

逻辑控制模块,与所述配置模块耦接,用于在所述当前场景中结合配置结果对所述各个对象的显示进行逻辑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当场景切换时,将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所述各个对象相的各项属性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有新的对象增加,则控制所述获取设备还需获取所增加相应的对象的属性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比较结果为有对象减少,则在进行逻辑控制时删除所减少的对象及其属性信息;或将所减少的对象的属性信息中隐藏与否一项设置为隐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传统技术一样显示之前需要将多个对象一一整合到一幅图像中再进行渲染显示的做法,该方法仅仅需要获取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并根据这些属性信息进行显示,当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的属性信息来完成显示,可以有效的降低图像显示时的对象耦合问题,避免了场景变化时,整个图像信息的全部信息的重新绘制,实现场景变更时视图的快速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中步骤S20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现实应用中的图像显示对应的实例图。

图4为图3的实例中场景1下的图像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实例中场景2下的图像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实例中场景3下的图像示意图。

图7为图3的实例中场景4下的图像示意图。

图8为场景视图机制的结构图。

图9为应用于对一个路段的监控视图的显示时场景1下的显示视图。

图10为应用于对一个路段的监控视图的显示时场景2下的显示视图。

图11为应用于对一个路段的监控视图的显示时场景3下的显示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图像显示的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当前场景下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

步骤S20、根据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完成图像的显示。

该方法的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

步骤S10中的当前场景为某一时间点所显示的图像,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刻观察者只能看到一个图像,观察者所看到的一个图像就是一个场景,场景就是不同实际状况下的现场情况信息。例如,在实际状况下观察者通过一界面(比如显示屏幕)所看到的多个场景的图像构成视图,每一个场景就是每一个时间点的胶片所显示的内容。

对于各个对象而言,通常所涉及的属性信息可以包括大小、状态、位置以及隐藏与否的信息,当然大小、位置、状态以及隐藏与否是显示时最重要的属性信息,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的属性信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步骤S10中获取属性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现场获取或通过远程通信协议获取。例如,通过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写,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或者OPC(一种OLE/COM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的通讯标准)等协议获取,实际硬件的信息(状态);或者通过实际的现场图纸获取对象的部分信息(形状、大小、初始状态等)。

步骤S10中获取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之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显示,还需要不同用户或者相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需求,对各个对象的现实进行控制,也就是步骤S20中根据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完成图像的显示的步骤中包括:

步骤S21、根据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对各个对象进行显示前的配置。

步骤S22、在当前场景中结合配置结果对各个对象的显示进行逻辑控制。

步骤S20的步骤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步骤S20可以灵活的组织显示内容,呈现不同的视图效果,达到用户想要的显示效果,真正实现降低耦合的效果。

步骤S10获取的是某一时间点的各个对象的状态,而步骤S20需要在获取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后,根据需求决定哪个对象在图层的最上一层,哪个对象在下一个图层,哪个对象可以删除(或隐藏)、哪个对象需要改变位置以及将对象转移到哪个位置进行显示等。

根据上述,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在现实应用中的图像显示对应的实例如图3所示,有A、B、C、D四种对象以及背景(也就是BASE),在图3中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来表示这四种对象,对于他们的大小、状态、位置、隐藏与否未知的情况下,组织各个对象在不同场景下的视图显示。本实施例中以场景1、场景2、场景3以及场景4为例,对于对象A、B、C、D在4个场景中的不同属性信息设置得到的图像分别如图4、5、6、7所示。

对应上述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场景视图机制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图8中仅包含了场景1、场景2和场景3,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有更多的场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对于场景数目以及每一场景中的对象数目不做具体限定,图8中的E可以代表图3-图7中的背景BASE。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当场景切换时,将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各个对象相的各项属性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中属性信息的变化情况完成图像的显示。

具体的,当场景切换时,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对象相比较,有新的对象增加时,也就是比较结果有新的对象增加时,还需获取所增加的对象的属性信息;

当场景切换时,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对象相比较,当前场景下有对象减少时,也就是比较结果有对象减少时,删除所减少的对象及其属性信息;

或者当场景切换时,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对象相比较,当前场景下有对象减少时,将所减少的对象的属性信息中隐藏与否一项设置为隐藏。

如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应用于对一个路段的监控视图的显示,则在对应的3个场景下的显示视图分别如图9、10、11所示,图9所示的场景1下的视图为视频开始显示之前的图像,图10所示的场景2下的视图为视频刚刚开始时的图像,图11所示的场景3下的视图为视频进行一段时间后某一时间点时的图像,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增加了一个对象(汽车),在场景3下的视图显示之前需要增加对象汽车,同时还需获取汽车的各项属性信息,以利于后续显示,而对于汽车以外的对象而言,只需要获取其属性信息即可,并不需要对图中所有对象重新整合再显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显示的速度。由于各个对象的信息是分开获取的,不需要在整合步骤中对象与对象之间彼此的过高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对象耦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传统技术一样显示之前需要将多个对象一一整合到一幅图像中再进行渲染显示的做法,该方法仅仅需要获取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并根据这些属性信息进行显示,当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的属性信息来完成显示,可以有效的降低图像显示时的对象耦合问题,避免了场景变化时,整个图像信息的全部信息的重新绘制,实现场景变更时视图的快速切换。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节省计算机的内存开支,节省计算资源,利用场景试图机制,低耦合的实现不同场景下所呈现的视图效果。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图像显示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获取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

获取设备100用于获取当前场景下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包括大小、状态、位置以及隐藏与否的信息。显示设备200与获取设备100耦接,用于根据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完成图像的显示。

当前场景为某一时间点所显示的图像,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刻观察者只能看到一个图像,观察者所看到的一个图像就是一个场景,场景就是不同实际状况下的现场情况信息。例如,在实际状况下观察者通过一界面(比如显示屏幕)所看到的多个场景的图像构成视图,每一个场景就是每一个时间点的胶片所显示的内容。

对于各个对象而言,通常所涉及的属性信息可以包括大小、状态、位置以及隐藏与否的信息,当然大小、位置、状态以及隐藏与否是显示时最重要的属性信息,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的属性信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获取设备100获取属相信息的方式也可以包括现场获取或通过远程通信协议获取。例如,通过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写,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或者OPC(一种OLE/COM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的通讯标准)等协议获取,实际硬件的信息(状态);或者通过实际的现场图纸获取对象的部分信息(形状、大小、初始状态等)。

获取设备100获取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之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显示,还需要不同用户或者相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需求,对各个对象的现实进行控制。进一步的,显示设备200还可以包括:配置模块201和逻辑控制模块202。

配置模块201用于根据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对各个对象进行显示前的配置,逻辑控制模块202与配置模块201耦接,用于在当前场景中结合配置结果对各个对象的显示进行逻辑控制。

配置模块201还用于当场景切换时,将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各个对象相的各项属性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逻辑控制模块202进一步根据配置模块201中得到的比较结果进行不同的操作以完成图像的显示。例如,如果比较结果为有新的对象增加,则控制获取设备100还需获取所增加相应的对象的属性信息。如果比较结果为有对象减少,则在进行逻辑控制时删除所减少的对象及其属性信息;或将所减少的对象的属性信息中隐藏与否一项设置为隐藏。根据上述,逻辑控制模块202是否需要再次获取对象的属性信息是不确定的,需要根据比较结果来决定,在图12中逻辑控制模块202与获取设备100之间用虚线表示。

显示设备200可以灵活的组织显示内容,呈现不同的视图效果,达到用户想要的显示效果,真正实现降低耦合的效果。显示设备200需要在获取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后,根据需求决定哪个对象在图层的最上一层,哪个对象在下一个图层,哪个对象可以删除(或隐藏)、哪个对象需要改变位置以及将对象转移到哪个位置进行显示等。

根据上述,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在现实应用中的图像显示对应的实例如图3所示,有A、B、C、D四种对象以及背景(也就是BASE),在图3中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来表示这四种对象,对于他们的大小、状态、位置、隐藏与否未知的情况下,组织各个对象在不同场景下的视图显示。本实施例中以场景1、场景2、场景3以及场景4为例,对于对象A、B、C、D在4个场景中的不同属性信息设置得到的图像分别如图4、5、6、7所示。

对应上述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场景视图机制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图8中仅包含了场景1、场景2和场景3,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有更多的场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对于场景数目以及每一场景中的对象数目不做具体限定,图8中的E可以代表图3-图7中的背景BASE。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当场景切换时,将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各个对象相的各项属性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中属性信息的变化情况完成图像的显示。

具体的,当场景切换时,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对象相比较,有新的对象增加时,也就是比较结果有新的对象增加时,还需获取所增加的对象的属性信息;

当场景切换时,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对象相比较,当前场景下有对象减少时,也就是比较结果有对象减少时,删除所减少的对象及其属性信息;

或者当场景切换时,当前场景与前一场景下的图像中的对象相比较,当前场景下有对象减少时,将所减少的对象的属性信息中隐藏与否一项设置为隐藏。

如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应用于对一个路段的监控视图的显示,则在对应的3个场景下的显示视图分别如图9、10、11所示,图9所示的场景1下的视图为视频开始显示之前的图像,图10所示的场景2下的视图为视频刚刚开始时的图像,图11所示的场景3下的视图为视频进行一段时间后某一时间点时的图像,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增加了一个对象(汽车),在场景3下的视图显示之前需要增加对象汽车,同时还需获取汽车的各项属性信息,以利于后续显示,而对于汽车以外的对象而言,只需要获取其属性信息即可,并不需要对图中所有对象重新整合再显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显示的速度。由于各个对象的信息是分开获取的,不需要在整合步骤中对象与对象之间彼此的过高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对象耦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图像显示的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传统技术一样显示之前需要将多个对象一一整合到一幅图像中再进行渲染显示的做法,该方法仅仅需要获取各个对象的属性信息并根据这些属性信息进行显示,当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的属性信息来完成显示,可以有效的降低图像显示时的对象耦合问题,避免了场景变化时,整个图像信息的全部信息的重新绘制,实现场景变更时视图的快速切换。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节省计算机的内存开支,节省计算资源,利用场景试图机制,低耦合的实现不同场景下所呈现的视图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变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