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的致密储层成岩相预测方法

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的致密储层成岩相预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的致密储层成岩相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每一样本岩心薄片的成岩相,确定其成岩定量三参数(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读取每一薄片的成岩定量三参数和该深度测井值;每个样本的测井值和成岩定量三参数组成学习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全井段的成岩定量三参数;利用成岩定量三参数确定全井段测井成岩相;利用岩心数据分别建立地震弹性参数与成岩定量三参数的定量关系;利用建立的上述定量关系,用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结果分别预测成岩定量三参数平面分布;根据成岩定量参数平面分布确定成岩相平面分布。本发明实现了致密储层井间成岩相定量预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674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95321.7

  • 申请日2015-12-07

  • 分类号G01V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国智京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文彬

  • 地址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20: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09

    授权

    授权

  • 2016-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V11/00 申请日:20151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密储层的地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尺 度信息的致密储层成岩相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致密油气藏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也是今后油气 开发新的增长点,但是对于致密油气储层来说,如何寻找相对优 质储层是最大的难题。对于裂缝不发育的致密储层来说,其物性 主要受控于两方面因素:沉积和成岩作用。其中,沉积控制储层 的原始物性,而成岩作用则控制了储层后期的物性变化,同时, 这两方面因素也是相互联系的,沉积是成岩作用的基础。成岩相 是沉积物在特定的沉积和成岩环境中,受到流体变化、构造运动 等作用,经历复杂的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的产物,包含岩石组分、 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孔隙特征、裂缝等综合特征,能较宏观 的反映不同成岩作用及成岩作用组合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目前对 于油气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相划分主要是根据能够反映岩 心样品微观特征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资料的分析来 完成。然而,基于取样困难和节约成本的考虑,岩心薄片资料有 限,利用薄片分析资料只能确定某个深度点的成岩相,而不能连 续地反映整段地层的成岩相。

长期以来,对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开展较多,但 是对成岩作用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取心段薄片分析的基础上, 对于非取心段或者井间的成岩相,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基于岩 心样品分析的成岩相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薄片 观察。通过岩石薄片观察,确定样品中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进 而确定成岩相类型。但是这种研究方法是依赖于岩石样品的薄片 分析,对于非取心段来说,只有测井资料,没有岩心薄片,不能 确定其成岩相,而对于井间地层更是如此。因此,目前成岩相研 究的最大难点是井点的非取心段和井间地层。

前人研究中也有部分学者探索过利用测井资料解释成岩相的 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建立成岩相与特定测井曲 线之间的关系,利用单一测井曲线解释储层成岩相,但是实践效 果均不理想,究其原因,单一测井曲线都是对储层某一种物理性 质的反映,没有一种测井信息是与成岩相有直接的、良好的对应 关系的,因此单一测井曲线解释成岩相的效果不好;二是利用测 井相定性解释成岩相,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定量化程度不够,不便 于不同储层之间成岩强度的比较;三是利用蜘蛛网图等分析方法, 采用多测井参数解释成岩相,这类方法的缺点在于其是一种定性 化的成岩相解释方法,判别结果不便于不同储层的比较,而且主 观性较强,不便于大规模的工业化解释。对于井间成岩相的预测 来说,难度就更大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 基于多尺度信息的致密储层成岩相预测方法。

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的致密储层成岩相预测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a)使用偏光显微镜分析目标地层的岩心薄片,观察每片薄 片中储层成岩作用类型,确定该薄片所对应样品点的储层成岩相 类型;

(b)通过薄片分析,确定每一片薄片所对应样品点处储层的 成岩定量参数,所述成岩定量参数包括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 溶蚀率;

(c)对岩心深度进行测井深度归位,读取深度归位后岩心薄 片所在深度位置的测井曲线值和成岩定量参数,第一个深度点的 岩心薄片对应的数据为

[dep1,log11,log21,…,logi1,Comp1,Res1,Cem1],

其中dep1为第一个样本点的深度;

Log11为第一个样本点的第一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Log21为第一个样本点的第二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logi1为第一个样本点的第i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i=1,2,…;

Comp1为第一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压实率;

Res1为第一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溶蚀率;

Cem1为第一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胶结率。

每个样本点薄片得到一组样本数据,依次编号,第j (j=1,2,3…)个深度点的薄片对应的数据为

[depj,log1j,log2j,…,logij,Compj,Resj,Cemj],

其中depj为第j个样本点的深度;

Log1j为第j个样本点的第一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Log2j为第j个样本点的第二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logij为第j个样本点的第i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Compj为第j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压实率;

Resj为第j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溶蚀率;

Cemj为第j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胶结率。

(d)以步骤(c)中建立的岩心薄片样本点数据为学习样本, 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全井段的成岩定量参数,分别得到全井段的 成岩定量参数曲线;

(e)按照不同成岩相类型的定量标准,利用测井解释的成岩 定量参数曲线解释全井段成岩相;所述定量标准为:视压实率、 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标准;

(f)在井点位置的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结果上,统计每个深度 点的地震弹性参数值,利用井点数据分别建立地震弹性参数与每 个成岩定量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g)利用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结果和步骤(f)建立的定量关 系,将地震弹性参数反演数据体转化为成岩定量参数数据,得到 井间的成岩定量参数分布;

(h)根据不同成岩相的定量标准,利用井间的成岩定量参数 预测结果,解释井间成岩相分布。

本发明综合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三类不同尺度的信息, 联合预测不同尺度上的储层成岩相,实现成岩相空间分布的预测, 解决了致密储层研究中的井间成岩相预测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 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 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a)使用偏光显微镜分析目标地层的岩心薄片,观察每片薄 片中储层成岩作用类型,确定该薄片所对应样品点的储层成岩相 类型;

(b)通过薄片分析,确定每一片薄片所对应样品点处储层的 成岩定量参数,包括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

(c)对岩心深度进行测井深度归位,读取深度归位后岩心薄 片所在深度位置的测井曲线值和成岩定量参数,第一个深度点的 岩心薄片对应的数据为

[dep1,log11,log21,…,logi1,Comp1,Res1,Cem1],

其中dep1为第一个样本点的深度;

Log11为第一个样本点的第一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Log21为第一个样本点的第二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logi1为第一个样本点的第i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i=1,2,…;

Comp1为第一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压实率;

Res1为第一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溶蚀率;

Cem1为第一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胶结率。

每个样本点薄片得到一组样本数据,依次编号,第j (j=1,2,3…)个深度点的薄片对应的数据为

[depj,log1j,log2j,…,logij,Compj,Resj,Cemj],

其中depj为第j个样本点的深度;

Log1j为第j个样本点的第一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Log2j为第j个样本点的第二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logij为第j个样本点的第i条测井曲线的测井值;

Compj为第j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压实率;

Resj为第j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溶蚀率;

Cemj为第j个样本点薄片观察确定的视胶结率。

(d)以步骤(c)中建立的岩心薄片样本点数据为学习样本, 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全井段的成岩定量参数,分别得到全井段的 成岩定量参数曲线(视压实率曲线、视胶结率曲线和视溶蚀率曲 线);

(e)按照不同成岩相类型的定量标准(视压实率、视胶结率 和视溶蚀率标准),利用测井解释的成岩定量参数曲线解释全井 段成岩相;

(f)在井点位置的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结果上,统计每个深度 点的地震弹性参数值,利用井点数据分别建立地震弹性参数与每 个成岩定量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g)利用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结果和步骤(f)建立的定量关 系,将地震弹性参数反演数据体转化为成岩定量参数数据,得到 井间的成岩定量参数分布;

(h)根据不同成岩相的定量标准,利用井间的成岩定量参数 预测结果,解释井间成岩相分布。

本发明综合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三类不同尺度的信息, 联合预测不同尺度上的储层成岩相,实现成岩相空间分布的预测, 解决了致密储层研究中的井间成岩相预测难题。

应用实例

我国东海盆地A气田面积140km2,仅有钻井3口,主要的天 然气产层属于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不发育,其中的D5段气层 中相对优质储层(“甜点”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成岩作用控制, 有利的成岩相类型为中压实中溶蚀成岩相,需要开展成岩相分布 预测,得到中压实中溶蚀成岩相的平面分布,从而预测“甜点” 储层的分布,指导下一步气藏的钻探开发。在该实例中按照以下 步骤开展工作:

(a)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目标地层的岩心薄片,对3口井D5 段地层的210个岩石薄片样品进行观察分析,确定每片薄片中储 层成岩作用类型,确定了研究区发育4种成岩相类型,包括中溶 蚀-中压实成岩相、中溶蚀-中强压实成岩相、强溶蚀-强压实成岩 相、中强溶蚀-强压实成岩相。

(b)通过薄片分析,确定每一片薄片所对应样品点处储层的 成岩定量参数,包括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得到研究 区210个样品点的成岩定量参数数据;

(c)对岩心深度进行测井深度归位,读取深度归位后岩心薄 片所在深度位置的测井曲线值和成岩定量参数。本研究区选取的 测井曲线包括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密度测 井。

(d)以步骤(c)中建立的岩心薄片样本点数据为学习样本, 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全井段的成岩定量三参数,分别得到全 井段的成岩定量参数曲线(视压实率曲线、视胶结率曲线和视溶 蚀率曲线);

(e)按照下表(表1)的不同成岩相定量标准(视压实率、 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标准),利用测井解释的成岩定量参数曲线 解释全井段成岩相。

表1成岩相参数的定量标准

(f)在研究区井点位置的地震弹性参数(纵横波速度比、纵 波阻抗、横波阻抗)反演结果上,统计目的层段每个深度点的地 震弹性参数值(纵横波速度比、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利用步 骤(e)解释的井点成岩定量参数数据分别建立地震弹性参数值与 每个成岩定量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区的成岩相类型中只涉 及到溶蚀作用和压实作用,所以本研究实例中建立的成岩定量参 数与地震反演参数间的关系式,没有对视胶结率进行预测:

Comp=-1.68126e-6Ip+3.83944e-5Is-204.3903488Vp/Vs+103.14 788

Res=4.07672e-6Ip+3.84935e-5Is-244.484517Vp/Vs+80.169368 78

其中,Comp为视压实率,Res为视溶蚀率,Ip为纵波阻抗,Is 为横波阻抗,Vp/Vs为纵横波速度比

(g)根据步骤(f)建立的定量关系,利用地震反演的纵横 波速度比、横波阻抗、纵波阻抗三个反演数据体,转换得到视溶 蚀率和视压实率参数数据体,得到井间的视溶蚀率和视压实率参 数分布;

(h)按照表1中不同成岩相的定量标准,根据步骤(g)得 到的井间成岩定量参数预测结果,解释井间成岩相分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 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 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