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紫薇种子处理预防白粉病的方法

一种紫薇种子处理预防白粉病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紫薇的病害防治,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紫薇种子阶段的处理增强紫薇的抗病害能力的方法。其方法为:初步消毒处理,用0.2%的高锰酸钾浸泡后冲洗,冲洗后放入温度约为45-50℃的热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加入凉白开将水温降至25℃,浸泡后捞出种子晾至两成干,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黑暗培养1-2天,待种子出芽后,移至2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稀释液+30%甲基托布津1500倍稀释液+20%粉锈宁乳油1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浸种后冲洗。此方法可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及萌发后紫薇的抗病能力,本方法处理后的紫薇感染白粉病的几率降低了50%左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794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丹阳市香逸林果专业合作社;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76018.8

  • 发明设计人 袁国亮;

    申请日2015-10-19

  • 分类号A01C1/08(20060101);A01C1/00(20060101);A01N47/34(20060101);A01N47/14(20060101);A01N43/653(20060101);A01N43/52(20060101);A01P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2300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陵口镇居庄村老林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4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4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C1/08 申请日:2015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薇的病害防治,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紫薇种子阶段的处理增强紫薇的抗病害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薇,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indicaL.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

但紫薇在生长过程中易得白粉病。表现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目前主要防治方法:①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②减少侵染源,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

防治过程相对复杂,而且治疗效果不佳,一旦得了白粉病将大大影响紫薇的观赏性。

目前对紫薇的白粉病的防治过程基本都停留在成年紫薇的防治,发病是单一使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进行治疗,喷晒量大,对环境易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紫薇种子处理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在种子阶段就开始进行病害防治,大大降低的紫薇白粉病的发病率而且提高了紫薇种子的出芽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对紫薇种子的处理来预防紫薇白粉病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紫薇种子处理预防白粉病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共计4个步骤,(1)对种子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用0.2%的高锰酸钾浸泡2个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3次,以去除残留的高锰酸钾;(2)冲洗干净后将种子放入温度约为45-50℃的热水中浸泡10-15分钟,高温的水可以进一步消毒,对种子携带的病菌进行催灭,15分钟后加入凉白开将水温降至25℃,浸泡6个小时,浸泡后捞出种子晾至两成干;(3)晾干后的种子放入改良1/2MS+6-BA0.03mg/L+NAA(0.02-0.05)mg/L++IAA(0.01-0.03)mg/L+IBA(0.03-0.05)mg/L培养液中培养,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先黑暗处理培养1-2天,然后光照强度为2000lx,培养10-40天,待种子出芽;(4)将出芽后的种子移至2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稀释液+30%甲基托布津1500倍稀释液+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倍1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浸种10分钟;(5)无菌水冲洗4-5次,每次冲洗3-5分钟。得到无菌芽苗。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对紫薇的种子进行上述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的紫薇白粉病的发病率而且提高了紫薇种子的出芽率,而且本发明突破了以往对种子的消毒仅限于出芽前,实际上在种子出芽后进行进一步的消毒处理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优。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福氏紫薇进行繁殖,萌发率达到90%以上,白粉病的得率降低了至少5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选取200颗紫薇种子,将种子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用0.2%的高锰酸钾浸泡2个小时,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性,但是浓度需要控制好,因为浓度过高,容易导致种子烂掉,浸泡2个小时候后用清水冲洗3次,以去除残留的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后将种子放入温度约为50℃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高温的水可以进一步消毒,对种子携带的病菌进行催灭,15分钟后加入凉白开将水温将至25℃,浸泡6-8个小时,此步骤为后续的催芽做准备,浸泡后捞出种子晾至两成干;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浸泡后的种子直接放入培养液中反而出芽率不高,后来经过摸索发现,浸泡后将种子晾干,但是仅限于晾成两成干,种子的出芽率最高,晾干后的种子放入改良1/2MS+6-BA0.03mg/L+NAA0.03mg/L++IAA0.01mg/L+IBA0.03mg/L培养液中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先黑暗处理培养1天,黑暗处理的作用是为了让种子先充分吸收培养液而不会出芽,种子对培养液的吸收也是对种子在移出培养液后持续为出芽后的紫薇芽苗的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并且在出芽后的紫薇移出培养液后即便周围的环境养分不能为紫薇提供充分的养料,但是黑暗处理阶段积聚的养分可以维持一个较长时间段的自消耗过程,但是经过实验发现黑暗处理的时间过长反而会影响出芽率,因此黑暗处理的过程控制在1-2天,在光照强度为2000lx,培养25天,待种子出芽;将出芽后的种子移至2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稀释液+30%甲基托布津1500倍稀释液+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倍1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浸种10分钟;本步骤与以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为出芽后不应再进行消毒液浸泡的观念相反,并且通过浸泡出芽后的紫薇种子发现,其抗白粉病的效果大大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抗病效果;并且多种消毒液的混合比例使用,使得紫薇种子的抗白粉病的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混合液中浸泡后的无菌水冲洗4-5次,每次冲洗3-5分钟,得到无菌芽苗。

实施例二

选取200颗紫薇种子,将种子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用0.2%的高锰酸钾浸泡2个小时,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性,但是浓度需要控制好,因为浓度过高,容易导致种子烂掉,浸泡2个小时候后用清水冲洗3次,以去除残留的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后将种子放入温度约为4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高温的水可以进一步消毒,对种子携带的病菌进行催灭,15分钟后加入凉白开将水温降至25℃,浸泡6-8个小时,此步骤为后续的催芽做准备;浸泡后将种子放入改良1/2MS+6-BA0.03mg/L+NAA0.03mg/L++IAA0.01mg/L+IBA0.03mg/L+赤霉素50g/L培养液中培养,温度控制在20℃左右,先黑暗处理培养5天,在光照强度为2000lx,培养40天,待种子出芽;将出芽后的种子移至2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稀释液+30%甲基托布津1500倍稀释液+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倍1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浸种10分钟;在混合液中浸泡后的无菌水冲洗4-5次,每次冲洗3-5分钟,得到无菌芽苗。

实施例三

选取200颗紫薇种子,将种子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用0.2%的高锰酸钾浸泡2个小时,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性,但是浓度需要控制好,因为浓度过高,容易导致种子烂掉,浸泡2个小时候后用清水冲洗3次,以去除残留的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后将种子放入温度约为50℃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高温的水可以进一步消毒,对种子携带的病菌进行催灭,15分钟后加入凉白开将水温降至25℃,浸泡6个小时,此步骤为后续的催芽做准备,浸泡后捞出种子晾至两成干;晾干后的种子放入改良1/2MS+6-BA0.03mg/L+NAA0.03mg/L++IAA0.01mg/L+IBA0.03mg/L+赤霉素50g/L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的各成分浓度对种子的出芽影响也很大,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本培养液的配比出芽率最高,温度控制在25℃左右,先黑暗处理培养2天,然后在光照强度为2000lx,培养25天,待种子出芽;将出芽后的种子移至2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稀释液+30%甲基托布津1500倍稀释液+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倍1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浸种10分钟;在混合液中浸泡后的无菌水冲洗4-5次,每次冲洗3-5分钟,得到无菌芽苗。

实施例四

选取200颗紫薇种子,将种子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用0.2%的高锰酸钾浸泡2个小时,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性,但是浓度需要控制好,因为浓度过高,容易导致种子烂掉,浸泡2个小时候后用清水冲洗3次,以去除残留的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后将种子放入温度约为50℃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高温的水可以进一步消毒,对种子携带的病菌进行催灭,15分钟后加入凉白开将水温降至25℃,浸泡6个小时,此步骤为后续的催芽做准备,浸泡后捞出种子晾至两成干;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浸泡后的种子直接放入培养液中反而出芽率不高,后来经过摸索发现,浸泡后将种子晾干,晾成两成干,晾干后的种子放入改良1/2MS+6-BA0.03mg/L+NAA0.03mg/L++IAA0.01mg/L+IBA0.03mg/L+赤霉素50g/L培养液中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先黑暗处理培养2天,然后在光照强度为2000lx,培养25天,待种子出芽;得到无菌芽苗。

选择同样的土壤,将实施例中的芽苗进行栽种,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在幼苗长出真叶后,为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对圃地进行间苗处理,使苗间空气流通、日照充足。生长期要加强管理夏季追施薄肥2-3次,并防止干旱保持圃地湿润,长势良好的植株可当年开花。对开花的植株进行跟踪,跟踪期间不对紫薇进行药物喷晒,进过跟踪发现实施一至三的出芽率及白粉病得率如下表:

名称种子数出芽率成活植株白粉病得率实施例一20085.5%9812.7%实施例二20080.4%10110.8%实施例三20093.9%1595.1%实施例四20092.6%1557.3%

通过对种子处理后的紫薇的成长情况进行了多年的跟踪后发现,高温水对种子浸泡杀菌的处理时间、培养液各成分、种子的暗黑处理时间以及配比对种子的出芽率影响都很大,是一个系统的影响关系,环环相扣,而且种子出芽后的进行消毒液的浸泡过程,对于成年紫薇的抗白粉病的能力有着较大的提升,改变了以往认为仅在在种子阶段对病菌进行处理的传统观念。通过本发明处理后的种子,成年开花后基本不许再喷晒抗白粉病的农药,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降低了种植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