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及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及液晶面板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包括基材;第一区域包括具有第一电阻率的第一导线,第一导线包括第一端点以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点的第二端点,第一端点电性连接所述信号传送接口;以及第二区域包括若干具有第二电阻率的第二导线,每一第二导线包括第三端点以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点的第四端点,第四端点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接口,并且第二端点相对应电性连接第三端点,通过每一第一导线及/或每一第二导线以直线共线结构或是平行连接结构方式以形成若干条扇出走线,使每一扇出走线具有相同的阻抗值。本发明减少各条走线之间的最大阻抗值与最小阻抗值,使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达到画面均一性的目的,从而改善扇出结构的颜色差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886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34832.5

  • 发明设计人 王聪;杜鹏;

    申请日2015-12-15

  • 分类号G02F1/133(20060101);

  • 代理机构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威

  • 地址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666号生物城C5栋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4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24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F1/133 申请日:2015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及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视频产品,特别是数字化的视频或影像装置已经成为在一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产品。这些数字化的视频或影像装置中,显示器是一个重要组件,以显示相关信息。而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TFT)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组件,使得此项产品成为显示器的主流,于个人计算器、游戏机、监视器等市场成为未来主导性产品。

LTPS小尺寸面板设计中,源极(source)侧都是采用高接脚数(highpincount)的设计,在源极(source)侧只使用一组扇出(Fanout)连接结构和一颗驱动芯片,这样在扇出连接结构的两侧边的第一根走线与最后一根走线分别与中间的那根走线之间会形成很大的电阻差异,例如第一根走线与最后一根走线为最大阻抗(Rmax),所述中间走线为最小阻抗(Rmin),尤其是当显示面板大尺寸化时,扇出连接结构的两侧边的第一根走线与最后一根走线分别与中间的那根走线之间会形成更大的电阻差异(即Rmax-Rmin的值)越发明显。

在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运作中,扇出连接结构的阻抗差异太大,会造成电阻/电容延迟(RCdelay)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使得当面板显示画面时,显示面板的两侧边与中间形成颜色差异(Mura)。在现有技术中是通过采用电阻率较小的金属作为扇出连接结构(Fanout)的走线,尽量减少面板两侧与中间的颜色差异,但是仍然无法克服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的问题。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新式的扇出走线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监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通过扇出走线结构的相邻两条走线具有相等的阻抗,减少各条走线之间的最大阻抗值与最小阻抗值,使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达到画面均一性的目的,从而改善扇出(Fanout)结构的颜色差异(Mura)以及色偏的状况,有利于液晶显示器(例如LTPS)大尺寸化的设计。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所述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包括:基材;第一区域,包括若干具有第一电阻率的第一导线,每一第一导线包括第一端点以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点的第二端点,所述若干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点电性连接所述信号传送接口;以及一第二区域,包括若干具有第二电阻率的第二导线,每一第二导线包括第三端点以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点的第四端点,所述若干第二导线的第四端点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接口,并且每一第一导线的第二端点相对应电性连接每一第二导线的第三端点,通过每一第一导线及/或每一第二导线以直线共线结构或是平行连接结构方式以形成若干条扇出走线,使每一扇出走线具有相同的阻抗值。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导线通过一过孔在所述第二端点以及所述第三端点以直线连结方式相对应电性连接每一第二导线。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导线通过一过孔在所述第二端点以及所述第三端点以平行连结方式相对应电性连接每一第二导线,使每一第一导线及每一第二导线除了在电性连接处的所述过孔之外,每一第一导线及每一第二导线皆以平行直线连结方式来形成若干条扇出走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区域与所述第二走线区域设置于相同或是不相同的材质层,使所述若干第一导线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线在相同或是不相同的材质层形成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点之间的连线形成一第一基准线,所述若干第二导线的第四端点之间的连线形成一第二基准线,通过每一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点形成若干第三基准线并且每一第三基准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基准线,其中每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θ,每两条第一导线的两个第一端点在所述第三基准在线的垂直投影间距定义为p1,每一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点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的垂直连线位置定义第五端点,每一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点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的第五端点的间距定义为x,每一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点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的第五端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α,在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点上所述第一基准线与每一第三基准线的夹角为β,每一第一导线自所述第一端点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三基准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引线,每一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引线与第三基准线的交点两点之间的部分第一引线的长度定义为y,每两条第二导线的第四端点在所述第二基准在线的间距定义为p2,每一扇出走线的第四端点与相邻较长的一条扇出走线的垂直连线位置定义第六端点,每一扇出走线的第四端点与相邻较长的一条扇出走线的第六端点的间距定义为d,每一第二导线的第四端点与其第六端点的间距定义为p3,使得相邻两条扇出走线之间长度差值ΔL以下列公式表示:ΔL=p3-x-y=(p2-p1)*(cos2θ-sinθ)/cos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线的第一电阻率小于所述若干第二导线的第二电阻率,并且第一条扇出走线仅包括第一导线,第二条扇出走线至最后一条扇出走线分别包括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第二导线。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导线的片电阻值定义为R1,每一第二导线的片电阻值定义为R2,使得第n条扇出走线的第二导线相对于第一条扇出走线之第一导线的补偿阻抗差值ΔRn是以下列公式表示:ΔRn=R1*n*(p2-p1)*(cos2θ-sinθ)/cosθ,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偿阻抗差值在第n条扇出走线相对应于第一条扇出走线所需更换为第二导线的长度ln以下列公式表示:ln=[R1*n*(p2-p1)*(cos2θ-sinθ)/cosθ]/(R2-R1)。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包括扇出走线结构,所述扇出走线结构采用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扇出走线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的原理机制之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的走线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的走线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扇出走线结构的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说明书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实施例中的各组件的配置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揭示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不同的图式中,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参考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扇出走线结构100用于电性连接驱动电路102的信号传送接口与所述液晶面板104的信号接收接口,用以传送驱动电路102的信号、电源至液晶面板104的显示区域。

参考图2,其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的原理机制之示意图。此处以三条扇出走线为例,但是不限于此。所述若干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之间的连线形成一第一基准线B1,所述若干第二导线W2的第四端点pt4之间的连线形成一第二基准线B2,通过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形成若干第三基准线B3并且每一第三基准线B3平行于所述第二基准线B2,其中每一扇出走线100与所述第二基准线B2之间的夹角定义为θ,每两条第一导线W1的两个第一端点pt1在所述第三基准线B3上的垂直投影间距定义为p1,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垂直连线位置定义第五端点pt5,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第五端点pt5的间距定义为x,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第五端点pt5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B1之间的夹角定义为α,在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上所述第一基准线B1与每一第三基准线B3的夹角为β,每一第一导线W1自所述第一端点pt1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三基准线B3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引线T1,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相对于所述第一引线T1与第三基准线B3的交点113两点之间的部分第一引线115的长度定义为y,每两条第二导线W2的第四端点在所述第二基准线B2上的间距定义为p2,每一扇出走线100的第四端点pt4与相邻较长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垂直连线位置定义第六端点pt6,每一扇出走线100的第四端点pt4与相邻较长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第六端点pt6的间距定义为d,每一第二导线W2的第四端点pt4与其第六端点pt6的间距定义为p3,使得相邻两条扇出走线100之间长度差值ΔL以下列公式表示:ΔL=p3-x-y=(p2-p1)*(cos2θ-sinθ)/cosθ。

参考图1至图3,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的原理机制之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的走线示意图。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100用以电性连接驱动电路102的信号传送接口与所述液晶面板104的信号接收接口,所述扇出走线结构100包括基材105(标示于图5)、第一区域106以及第二区域108。第一区域106包括若干具有第一电阻率的第一导线W1,每一第一导线W1包括第一端点pt1以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点pt1的第二端点pt2,所述若干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电性连接所述信号传送接口。第一区域106系指第一导线W1所在的区域。第二区域108包括若干具有第二电阻率的第二导线W2,每一第二导线W2包括第三端点pt3以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点pt3的第四端点pt4,所述若干第二导线pt2的第四端点pt4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接口,并且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二端点pt2相对应电性连接每一第二导线W2的第三端点pt3,通过每一第一导线W1及/或每一第二导线W2以直线共线结构或是平行连接结构方式以形成若干条扇出走线100,使每一扇出走线100具有相同的阻抗值。第二区域108系指第二导线W2所在的区域。当以每一第一导线W1及/或每一第二导线W2以直线共线结构或是平行连接结构方式(如局部放大区域A1)以形成若干条扇出走线100,可以增加在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之阵列走线(Wireonarray,WOA)使用弹性,换言之,本发明之扇出走线结构不会压缩到预先的WOA空间走线。

在一图3的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导线W1通过一过孔110(如局部放大区域A1)在所述第二端点pt2以及所述第三端点pt3以直线连结方式相对应电性连接每一第二导线W2。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导线W1通过一过孔110在所述第二端点pt2以及所述第三端点pt3以平行连结方式相对应电性连接每一第二导线W2,使每一第一导线W1及每一第二导线W2除了在电性连接处的所述过孔110之外,每一第一导线W1及每一第二导线W2皆以平行直线连结方式来形成若干条扇出走线1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区域106与所述第二走线区域108设置于相同或是不相同的材质层,使所述若干第一导线W1与所述若干第二导线W2在相同或是不相同的材质层形成电性连接。例如第一走线区域106与第二走线区域108在基板105的同一平面上,第一走线区域106与第二走线区域108在基板105的不同材质层并且介电层112(标示于图5)做电性隔离。

继续参考图2以及图3,所述若干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之间的连线形成一第一基准线B1,所述若干第二导线W2的第四端点pt4之间的连线形成一第二基准线B2,通过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形成若干第三基准线B3并且每一第三基准线B3平行于所述第二基准线B2,其中每一扇出走线100与所述第二基准线B2之间的夹角定义为θ,每两条第一导线W1的两个第一端点pt1在所述第三基准线B3上的垂直投影间距定义为p1,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垂直连线位置定义第五端点pt5,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第五端点pt5的间距定义为x,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与相邻较短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第五端点pt5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B1之间的夹角定义为α,在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上所述第一基准线B1与每一第三基准线B3的夹角为β,每一第一导线W1自所述第一端点pt1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三基准线B3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引线T1,每一第一导线W1的第一端点pt1相对于所述第一引线T1与第三基准线B3的交点两点之间的部分第一引线的长度定义为y,每两条第二导线W2的第四端点在所述第二基准线B2上的间距定义为p2,每一扇出走线100的第四端点pt4与相邻较长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垂直连线位置定义第六端点pt6,每一扇出走线100的第四端点pt4与相邻较长的一条扇出走线100的第六端点pt6的间距定义为d,每一第二导线W2的第四端点pt4与其第六端点pt6的间距定义为p3,使得相邻两条扇出走线100之间长度差值ΔL以下列公式表示:ΔL=p3-x-y=(p2-p1)*(cos2θ-sinθ)/cos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线W1的第一电阻率小于所述若干第二导线W2的第二电阻率,并且第一条扇出走线100仅包括第一导线W1,第二条扇出走线100至最后一条扇出走线100分别包括所述第一导线W1以及所述第二导线W2。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导线W1的片电阻值定义为R1,每一第二导线W2的片电阻值定义为R2,使得第n条扇出走线100的第二导线W2相对于第一条扇出走线100之第一导线W1的补偿阻抗差值ΔRn是以下列公式表示:ΔRn=R1*n*(p2-p1)*(cos2θ-sinθ)/cosθ,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偿阻抗差值在第n条扇出走线100相对应于第一条扇出走线100所需更换为第二导线W2的长度ln以下列公式表示:ln=[R1*n*(p2-p1)*(cos2θ-sinθ)/cosθ]/(R2-R1)。

在另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包括扇出走线结构,所述扇出走线结构采用上述之扇出走线结构100。

此外,如图5所示之第一导线W1以及第二导线W2的结构示意图,在基材105上依序形成缓冲层107以及栅极绝缘层109,并且在栅极绝缘层109上形成第一导线W1(或是第二导线W2)(例如以蚀刻导电层的方式形成),然后在第一导线W1(或是第二导线W2)形成介电层111以覆盖第一导线W1,并且介电层111中于第一导线W1的端点位置(例如第二端点)上形成过孔,随后在介电层111形成第二导线W2(或是第一导线W1),使第一导线W1与第二导线W2形成直线共线连结结构或是平行连结结构。

本发明之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通过扇出走线结构的相邻两条走线具有相等的阻抗,减少各条走线之间的最大阻抗值与最小阻抗值,使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达到画面均一性的目的,从而改善扇出结构的颜色差异以及色偏的状况,有利于液晶显示器大尺寸化的设计。

虽然本发明已用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幷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