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采煤工作面过超高段支护工艺

采煤工作面过超高段支护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煤工艺,具体为一种采煤工作面过超高段支护工艺。解决了回采工作面超高段支护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成本大,不易操作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过超高段的方法,将原来整个超高段巷道棚梁顶部需要全部施工“#”木垛的方法,改进为不施工棚梁和棚梁上侧的“#”木垛,而只在2个支架上施工木垛的方法让支架通过超高段,该方法不仅操作省力,而且很好安全的通过超高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703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43512.4

  • 申请日2015-10-08

  • 分类号E21D23/04;

  • 代理机构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郑晋周

  • 地址 048006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晋煤集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4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11

    授权

    授权

  • 2016-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D23/04 申请日:2015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煤工艺,具体为一种采煤工作面过超高段支护工艺。

背景技术

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进回风两巷道顺槽经常由于地质构造等原因遇到超高段,进回风巷局部地段巷道超高段长达40米,人行道侧低,非人行道侧高,巷道最大高度约4.0m左右,如附图1所示意,需使用单体柱,一般采用每隔不大于1米架设一架棚梁,每二架棚梁梁头顶部人工施工“#”字木垛接顶板的方法支护顶板,让支架从棚梁通过来通过巷道的超高段,配合棚架上打木垛进行顶板支护,此方法要求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经常到棚梁上面离地3米以上的地方进行人工打木垛作业,并需要大量的消耗木材施工“#”字木垛进行维护顶板的工作,劳动强度大,使用支护材料多且支架过后无法复用支护材料,为解决以上问题,特对支护工艺进行改进优化,提高进回巷道的维护速度,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最主要的表现为:劳动强度大、成本大,不易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回采工作面超高段支护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成本大,不易操作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煤工作面过超高段支护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煤工作面过超高段支护工艺,采煤工作面机头或者机尾推进到巷道超高段时,采用3.5m及以上的单体柱4打超前柱支设,以加强支护超高段的顶板,支架顶梁上打木垛接顶,具体方案是,在支架板梁上用2根4.4m的第一层木梁垂直工作面铺设,第一层木梁露出支架顶梁前端距离不超过1m,再在第一层木梁上铺设不少于四个的一层道木,其中一个道木设置于第一层木梁的外端头,在一层道木上再铺设二层木梁,二层木梁超出一层木梁的距离不超过1m,二层木梁和一层木梁的最里端对齐;然后再在二层木梁上铺设不少于五个的二层道木,其中一个道木设置于二层木梁的端部,在二层道木上铺设第三层木梁,第三层木梁和第二次木梁的最里端对齐,第三层木梁上再设置第四层木梁,以此类推,直至接顶为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过超高段的方法,将原来整个超高段巷道棚梁顶部需要全部施工“#”木垛的方法,改进为不施工棚梁和棚梁上侧的“#”木垛,而只在2个支架上施工木垛的方法让支架通过超高段,该方法不仅操作省力,而且很好安全的通过超高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支护方式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护方式侧断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的支护方式侧断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巷道顶板有一定坡度情况下);

图5为本发明所述方案的布置俯视图;

图中:1-液压支架、2-棚梁、3-木垛、4-单体柱、5-一层木梁、6-二层木梁、7-二层道木、8-道木、9-三层木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4、5所示意,一种采煤工作面过超高段支护工艺,采煤推进至超高段时,采用3.5m及以上的单体柱4打超前柱支设,以加强支护超高段的顶板,采煤工作面机头或者机尾推进到巷道超高段时,在支架顶梁上打木垛接顶,具体方案是,在支架板梁上用2根4.4m的第一层木梁5垂直工作面铺设,第一层木梁5露出支架顶梁前端距离不超过1m,再在第一层木梁5上铺设不少于四个的一层道木其中一个道木8设置于第一层木梁5的外端头,在一层道木上再铺设二层木梁6,二层木梁6超出一层木梁5的距离不超过1m,二层木梁6和一层木梁5的最里端对齐;然后再在二层木梁6上铺设不少于五个的二层道木,其中一个二层道木7设置于二层木梁8的端部,在二层道木上铺设第三层木梁9,第三层木梁9和第二次木梁6的最里端对齐,第三层木梁9上再设置第四层木梁,以此类推,直至接顶为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