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别方法和系统

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别方法和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别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在对使用者进行拍摄后检测处于任意的位置的使用者的面部影像,然后移动摄像部来改变拍摄方向,使得面部影像移动到能够进行最佳的面部识别的面部认证区域内,由此,无需使用者移动即可进行使用者的面部识别,因此能够使面部识别的便利性极大化。此外,本发明与为了进行面部识别而预先登记的面部影像相关联地存储该面部影像与认证用面部影像匹配而直接利用于面部认证的匹配次数,并且在面部识别过程中先将匹配次数多的面部影像与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大幅提高面部识别速度。此外,本发明以固定的时间周期用新的面部影像来替换匹配次数少的影像,从而能够在面部识别中适应性地、自然地反映由于使用者的成长或衰老而造成的面部变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296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格特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28271.6

  • 发明设计人 郑圭泽;

    申请日2014-05-02

  • 分类号G06K9/58;G06K9/00;

  • 代理机构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朴云龙

  • 地址 韩国首尔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33: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K 9/58 专利号:ZL2014800282716 申请日:20140502 授权公告日:201905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5-31

    授权

    授权

  • 2016-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K9/58 申请日:201405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部识别方法和系统,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自 动追踪面部位置而对面部进行识别的面部位置追踪以及面部识别方法和系 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已开发出了多种面部识别系统并已商业化。但是,在这样的现有 的面部识别系统的情况下,其被设计为以如下方式进行拍摄时才能得到最 佳的面部识别性能,该方式是,使用者在摄像机前的中央位置拍摄面部影 像,且使面部影像包括在“面部认证区域”。

但是,在现有的面部识别系统中,摄像机被固定,还需要固定设置在 固定的高度,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由于使用者的身高而使面部的位 置超出“面部认证区域”的情况下,会经常发生面部认证失败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现有的面部识别系统中,将使用者的面部影 像显示在显示器中,并且将面部认证区域也一同显示在显示器中,从而使 使用者自己移动位置而使自己的面部影像位于面部认证区域内,但是这将 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从而对面部识别系统的普及造成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使用者移动就能够自动地追 踪使用者的面部位置的面部识别方法和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 面部自动识别系统包括:摄像部,其拍摄面部影像;面部区域检测部,其 在所述面部影像中检测面部区域,输出检测到的面部区域的位置信息(面 部区域位置信息);位移计算部,其根据所述面部区域位置信息来测定为了 使在所述摄像部中拍摄的面部区域移动到面部认证区域而需要所述摄像部 移动的位移;以及驱动部,其根据所述位移来移动所述摄像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所述位移计算部测定所述摄像部需要移动的上下以及 左右的转角移动位移,所述驱动部根据所述转角移动位移来改变摄像部所 朝的方向。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所述位移计算部测定所述摄像部需要移动的上下的直 线移动位移和左右的转角移动位移,所述驱动部根据所述直线移动位移和 所述转角移动位移来改变摄像部所朝的方向。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所述面部区域检测部对从所述摄像部输入的影像以预 先定义的大小的区块单位依次进行检查,从而检测面部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还包括向使用者输出使用者的面部影像的显示器部, 所述摄像部包括红外线摄像机和彩色摄像机,在所述红外线摄像机中拍摄 的面部影像输出到所述面部区域检测部,在所述彩色摄像机中拍摄的面部 影像输出到所述显示器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在所述摄像部周围还包括照明部,该照明部对使用者 的面部进行照明。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还包括面部识别部,所述面部识别部对从所述面部区 域检测部输入的认证用影像和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多个登记面部影像进 行比较,从而进行面部识别,所述面部识别部对预先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 的多个登记面部影像存储多个登记面部影像与认证用影像匹配的次数(匹 配次数),当从所述面部区域检测部输入认证用影像时,从匹配次数多的登 记面部影像开始依次与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面部识别。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各使用者的面部影像按匹配次 数多的顺序被分为多个组,所述面部识别部按照从属于匹配次数最多的组 的多个使用者的面部影像开始到属于匹配次数少的组的多个使用者的面部 影像的顺序,对所述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所述面部识别部以固定的时间周期用认证用影像来代 替所述多个登记面部影像中的匹配次数最少的面部影像。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可以是,还包括:面部识别部,其对从所述面部区域检测部输 入的认证用影像和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多个登记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从 而进行面部识别;以及通信部,其将从所述面部识别部输入的识别结果以 无线或有线方式传送给门锁,使得所述门锁能够根据所述面部识别部的面 部识别结果进行解锁或锁定。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 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别方法可以包括:(a)摄像部拍摄使用者的面部 影像的步骤;(b)在所述面部影像中检测面部区域,从而生成检测到的面 部区域的位置信息(面部区域位置信息)的步骤;(c)根据所述面部区域 位置信息,计算为了使所述面部区域移动到面部认证区域而需要所述摄像 部移动的位移的步骤;以及(d)根据所述位移使所述摄像部移动的步骤。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在所述(c)步骤中测定所述摄像部需要移动的上下以 及左右的转角移动位移,在所述(d)步骤中根据所述转角移动位移来改变 摄像部所朝的方向。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在所述(c)步骤中测定所述摄像部需要移动的上下的 直线移动位移和左右的转角移动位移,在所述(d)步骤中根据所述直线移 动位移和所述转角移动位移来改变摄像部所朝的方向。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在所述(b)步骤中对从所述摄像部输入的影像以预先 定义的大小的区块单位依次进行检查,从而检测面部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所述摄像部包括红外线摄像机和彩色摄像机,在所述 (a)步骤中通过显示器向使用者输出在所述彩色摄像机中拍摄的面部影 像,在所述(b)步骤中对在所述红外线摄像机中拍摄的面部影像检测面部 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在所述(a)步骤中从设置在所述摄像部周围的照明部 对使用者的面部进行照明,从而拍摄使用者的面部影像。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还包括:(e)当所述摄像部移动而使面部影像位于所 述面部认证区域时,对位于所述面部认证区域的认证用影像和预先存储在 数据库中的多个登记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面部识别的步骤,在所 述数据库中,与预先存储的多个登记面部影像相关联地存储有所述多个登 记面部影像与认证用影像匹配的次数(匹配次数),在所述(e)步骤中, 从匹配次数多的登记面部影像开始依次与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 面部识别。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各使用者的登记面部影像按匹 配次数多的顺序被分为多个组,在所述(e)步骤中,按照从属于匹配次数 最多的组的多个使用者的面部影像开始到属于匹配次数少的组的多个使用 者的面部影像的顺序,对所述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在所述(e)步骤中以固定的时间周期用认证用影像来 代替所述多个登记面部影像中的匹配次数最少的面部影像。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方法中,可以是,还包括:(e)当所述摄像部移动而使面部影像位于所 述面部认证区域时,对位于所述面部认证区域的认证用影像和预先存储在 数据库中的多个登记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面部识别的步骤;以及 (f)将识别结果以无线或有线方式传送给门锁,使得所述门锁能够根据所 述(e)步骤的面部识别结果进行解锁或锁定的步骤。

发明效果

本发明在对使用者进行拍摄后检测处于任意的位置的使用者的面部影 像,然后移动摄像部来改变拍摄方向,使得面部影像移动到能够进行最佳 的面部识别的面部认证区域内,由此无需使用者移动即可进行使用者的面 部识别,因此能够使面部识别的便利性极大化。

此外,本发明与为了进行面部识别而与预先登记的面部影像相关联地 存储该面部影像与认证用面部影像匹配而直接利用于面部认证的匹配次 数,并且在面部识别过程中先将匹配次数多的面部影像与认证用影像进行 比较,从而能够大幅提高面部识别速度。

此外,本发明以固定的时间周期用新的面部影像来替换匹配次数少的 影像,从而能够在面部识别中适应性地、自然地反映由于使用者的成长或 衰老而造成的面部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 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a和图2b分别是图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 以及面部自动识别系统的实现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 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来检测面部区域的方法的 图。

图5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来测定检测到的面部影像 的位移而调节摄像部的方法的图。

图6是图示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部的结构的 详细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方法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面部认证方式的图。

图9a至图9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认证方式以及 面部影像更新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 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2a和图2b分别是图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 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别系统的实现例的图,图3是用 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别方法 的流程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 部自动识别系统包括摄像部20、驱动部50、位移计算部40、面部区域检 测部30、显示器部60、照明部70、面部识别部10、以及通信部80。

首先,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中,将使用者的面部影像登记到在后面参照图6进行说明的数据库 16来构建数据库16(S310)。此时,可以与面部影像一同登记从面部影像 提取的特征信息。

此后,当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 别系统被驱动时,首先,摄像部20拍摄使用者的面部影像并将其输出到面 部区域检测部30(以下,简称为“检测部”)(S320)。

摄像部20至少具有红外线摄像机21,优选还包括彩色摄像机22。在 红外线摄像机21中拍摄的影像输出到检测部30而像后面说明的那样利用 于面部区域检测以及面部识别,在彩色摄像机22中拍摄的面部影像输出到 显示器部60,向使用者显示当前拍摄的自己的样子。

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摄像部20结合在设置于墙面等处的基部210 的固定的位置,摄像部20以其能够向上下以及左右方向进行旋转移动的方 式结合到基部210。另一方面,在图2b所示的例子中,摄像部20结合到 基部210,具体地,以能够沿着设置在基部210的移动轨道220向上下进 行直线移动、向左右方向进行旋转移动的方式结合。

检测部30在从红外线摄像机21输入的面部影像中检测面部区域,并 将检测到的面部区域的位置信息(面部区域位置信息)输出到位移计算部 40(S330)。

为了检测面部区域,检测部30可以对在红外线摄像机21中拍摄的面 部影像进行尺寸调节、像素变换等预处理,并从经过预处理的面部影像中 提取面部区域。

图4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来检测面部区域的方法的 图。参照图4对在检测部30中检测面部区域的方法进行说明,检测部30 将从红外线摄像机21输入的面部影像分割为预先定义的数量的区块400, 对分割的区域依次进行检查,从而检测面部区域。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检测部30按照箭头所示的方向,先从(1,1) 区块到(6,1)区块依次进行检查,然后从(1,2)区块到(6,2)区块 进行检查。检测部30以相同的方式从(1,3)区块到(6,6)区块进行检 查,从而检测面部区域。虽然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将拍摄的面部影像分割 为36个区块,但是这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当然也可以分割成更多的区块。 此外,虽然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水平方向上依次对区块400进行了检查, 但是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对区块进行检查来检测面部区域。进而,检测面 部区域的方式本身可以应用公知的算法。

位移计算部40根据从检测部30输入的面部区域位置信息来计算为了 使在摄像部20中拍摄的面部区域移动到面部认证区域510而需要摄像部 20移动的位移值(转角移动位移、直线移动位移等),并将其输出到驱动 部50(S340),驱动部50根据从位移计算部40输入的位移值来移动摄像 部20,使面部影像位于面部认证区域(S350)。

图5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测定检测到的面部影像的 位移而调节摄像部20的方法的图。进一步参照图5进行说明,当检测部 30在所拍摄的整个面部影像中的左侧下端检测到面部区域520并将该面部 区域520的面部区域位置信息输出到位移计算部40时,位移计算部40计 算面部区域的中心与面部认证区域510的中心间的位移值(△x,△y)并 将其输出到驱动部50,驱动部50移动摄像部20,使面部区域移动位移值 (△x,△y)的量而使其位于面部认证区域510的中心。

在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别系统以图2a所示的方式实现 的情况下,驱动部50根据从位移计算部40输入的转角移动位移使摄像部 20向下进行旋转移动,使得摄像部20的拍摄方向移动△y的量,然后使摄 像部20向右进行旋转移动,使得拍摄方向移动△x的量。在该情况下,也 可以在使摄像部20向右进行旋转移动后再向下进行旋转移动,当然这样的 旋转移动也可以同时进行。

在面部位置自动追踪以及面部自动识别系统以图2a所示的方式实现 的情况下,驱动部50根据从位移计算部40输入的直线移动位移以及转角 移动位移使摄像部20沿着移动轨道220向下进行直线移动,使得摄像部 20的拍摄方向移动△y的量,然后使摄像部20向右进行旋转移动,使得拍 摄方向移动△x的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使摄像部20向右进行旋转移 动后再向下进行直线移动,当然这样的直线移动和旋转移动也可以同时进 行。

在该过程中,显示器部60向使用者显示从彩色摄像机22接收的面部 影像,照明部70设置在摄像机周围而对使用者的面部进行照明。照明部 70可以在内部包括照度传感器,使得照明部70在周围照度比预先设定的 照度暗的情况下启动,还可以在内部包括感测使用者的人体感测传感器。

另一方面,当通过上述的过程使面部影像位于面部认证区域的中心时, 检测部30将用于进行认证的面部影像(认证用影像)输出到面部识别部 10,面部识别部10将认证用影像与预先存储在数据库(16,参照图6)中 的多个登记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面部识别(S360)。关于面部识别 过程,将参照在后面说明的图6至图9c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为了能够利用面部识别结果使门锁90解锁或锁定,面部识别部 10将面部识别结果输出到通信部80,通信部80以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将 识别结果传送给门锁90,门锁90根据接收的识别结果来解除或维持门锁 90的锁定(S370)。

以下,参照图6至图9c,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部的详 细结构以及面部识别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部的结构的图。

首先,参照图6,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部10构成为包括 认证部13、匹配次数管理部14、数据库管理部15、以及数据库16。

数据库16在数据库管理部15的控制下存储使用者登记的面部影像。 此时,数据库16既可以存储面部影像本身,也可以单独只提取在面部识别 中使用的特征性的信息进行存储,还可以同时存储面部影像本身和从面部 影像提取的特征信息。此外,本发明的数据库16还一同存储各登记影像的 匹配次数。应注意,下面用到的“面部影像”是同时包括这些的概念。

另一方面,数据库管理部15对存储在数据库16中的使用者的面部影 像进行管理,在使用者影像登记模式中,接受从多个角度拍摄的面部影像 或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拍摄的面部影像的输入,并按每个使用者存储到数据 库16。此外,数据库管理部15以固定的时间周期用新的面部影像来代替 使用者的登记面部影像中的匹配次数最少的面部影像,并且将该新的面部 影像存储到数据库16。

此外,数据库管理部15可以按每个使用者根据匹配次数将存储在数据 库16的影像分为多个组,其中所述匹配次数表示使用者的面部影像在认证 中被使用的次数。

参照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认证方式以及面部影像更 新过程的图9a至图9c,在按每个使用者存储的多个面部影像中相关联地 存储有表示各面部影像在使用者认证中被使用的次数的匹配次数,将匹配 次数最多的面部影像分为第1组,将匹配次数第二多的面部影像分为第2 组。以这种方式对所有的面部影像进行分组,就能生成各使用者的登记面 部影像的数量的组,属于最后一组的面部影像每隔固定的周期就替换为最 新影像。

一般来说,使用者的面部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匹配次数最少的影 像实质上对使用者的认证贡献很少,特别是,作为旧的面部影像而无法反 映使用者的最新面貌的可能性高。因此,本发明通过以固定的时间周期(例 如,1个月、6个月、1年等)用新的影像来替换匹配次数最少的面部影像, 从而能够自然地更新反映了使用者的最新面部的影像。此时,替换的新的 面部影像优选使用认证用影像,但是也可以使用在面部影像登记模式中新 登记的面部影像。

当从检测部30输入用于进行面部识别的影像(认证用影像)时,认证 部13就将认证用影像与存储在数据库16中的多个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从 而进行认证,匹配次数管理部14将在认证部13中使用于使用者认证的预 先登记面部影像的匹配次数+1,并将更新的匹配次数存储到数据库16。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通过先比较在认证中使用得多的面部影像,从 而提高识别速度。参照图8所示的现有技术的面部认证方式进行说明,现 有的面部认证方式将输入的认证用影像按存储在数据库16中的每个使用 者与所有登记面部影像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对使用者进行认证。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假设在数据库16中登记有10名(n=10)使用 者并且按每个使用者登记有6张照片,现有的方式为了进行认证而将拍摄 的认证用面部影像与使用者1的第一个面部影像至第六个面部影像进行比 较,然后再与使用者2的第一个面部影像至第六个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但 是,如果待认证的使用者是使用者10且在使用者10的登记面部影像中的 第六个面部影像时认证用影像才与登记面部影像匹配而得到承认,那么在 认证过程中就需要与60张的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在面部认证中需要过 长的时间。

因此,如图9a至图9c所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将登记面部影像 和该面部影像与认证用面部影像相匹配而完成认证的次数(匹配次数)(即, 直接利用于面部认证的次数)关联起来进行存储,并从匹配次数多的面部 影像开始与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

当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登记面部影像时,如图9a所示,所有面 部影像按照登记顺序依次被存储,各面部影像的匹配次数被初始化为0。

此后,每当在认证部13中进行认证过程时,匹配次数管理部14都将 直接利用于认证的登记面部影像的匹配次数+1,并将更新后的匹配次数登 记到数据库16,另一方面,以使匹配次数多的面部影像属于上位组、匹配 次数少的面部影像属于下位组的方式对面部影像的组进行调整。当反复这 样的过程时,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按每个使用者匹配次数最多的面部影 像属于作为上位组的第1组,匹配次数最少的面部影像属于作为最下位组 的第6组。其结果是,越是属于上位组的面部影像就越容易完成认证,在 第1组中包括n名使用者的最容易完成认证的面部影像,共n个。

此外,在输入认证用影像而进行面部识别时,认证部13按照从上位组 到下位组的顺序对认证用影像和登记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认证。 即,如图9b所示,当输入认证用影像时,认证部13先比较第1组包括的 n名使用者的最容易完成认证的面部影像,当在第1组中未完成认证时, 再与第2组包括的登记面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面部认证。

像这样,通过先将容易完成认证的面部影像与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 从而本发明的面部识别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大幅提高面部识别速度。

而且,当像这样持续进行面部识别时,各登记面部影像的匹配次数会 改变,从而使登记面部影像在组间移动,当匹配次数增加时,向上位组移 动,当匹配次数减少时,向下位组移动。

另一方面,数据库管理部15以固定的时间周期更新新的面部影像。如 上所述,在使用者的面部由于成长或衰老而改变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反映 使用者的当前面部的登记面部影像会自然地被分到下位组,因此,数据库 管理部15以固定的时间周期将最下位组(第6组)的面部影像替换为新的 面部影像。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自然的替换,用 认证用影像来替换登记面部影像。但是,也可以用在另外的面部登记模式 中拍摄的影像来替换最下位组的登记面部影像。

至此,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系统进行了说明。

以下,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方法的图。但是应 注意,在图7所示的面部识别方法中执行的功能均在参照图6进行说明的 面部识别部10中执行,因此,即使没有明确的说明,参照图6进行说明的 所有功能也均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方法中执行,参照图7 进行说明的所有功能均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面部识别部10中按其 原样地执行。

参照图7,当从检测部30输入认证用面部影像时,面部识别部10对 其执行面部影像认证过程(S361)。面部影像认证过程以从匹配次数多的组 的登记面部影像开始与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已参照 图9a至图9c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

当在第S361步骤中完成了认证时,对在认证中使用的登记面部影像的 匹配次数进行更新,必要时根据更新后的匹配次数来改变登记影像的组 (S363)。

另一方面,在匹配次数被更新后,检查是否达到影像替换周期,在尚 未达到影像更新周期的情况下,进行第S370步骤(S365)。

在第S365步骤中,在达到影像更新周期的情况下,用认证用影像来替 换匹配次数最少的影像并存储该认证用影像,由此将使用者的当前面貌反 映到数据库16(S367)。

另一方面,至今为止参照图6至图9c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 例的面部识别方法以如下方式实现,即,根据匹配次数将各使用者的登记 面部影像分为多个组,从属于上位组的面部影像开始与认证用影像进行比 较。

在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中,可以从登记的所有影像中的匹配次数多的 影像开始与认证用影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认证。例如,在图9b所示的例 子中,可以按照使用者1的面部影像3、使用者1的面部影像5、使用者2 的面部影像1、使用者1的面部影像1、使用者2的面部影像2的顺序与认 证用影像进行比较。在该情况下,匹配次数多说明完成本发明的面部识别 的次数多,从而再次利用于面部识别的可能性高,从这一点来说,识别性 能相比现有技术有所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认证, 即,在将一个使用者的登记面部影像按照匹配次数多的顺序与认证用影像 全部进行比较后,再将另一个使用者的登记面部影像按匹配次数多的顺序 全部进行比较。

本发明也可以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代码来 实现。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包括对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来读取的数据进 行存储的所有种类的记录装置。作为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的例子,有 ROM、RAM、CD-ROM、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等,还包括以载波 (例如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传送)的方式实现的装置。此外,计算机可读的 记录介质也可以分散在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以分散方式存储和 执行计算机可读的代码。

至此,以优选的实施例为中心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 能够理解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性的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变形。 因此,对于公开的实施例不应从限定性的观点去考虑,而应从说明性的观 点去考虑。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前述的说明给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给出, 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区别均应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