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共用腔体的多级串联LTD及其触发方法

共用腔体的多级串联LTD及其触发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串联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inear?Transformer?Driver,简称LTD),以及该驱动源的触发方法。本发明包括多个串联叠放的LTD模块;所有的LTD模块位于一个共用的无磁性金属壳体内。本发明解决了常规多级串联LTD触发电路繁多,制造成本高且触发时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将多级LTD模块串联叠放于一个共用壳体内,3-4级LTD模块可以共用一路触发脉冲,所有的LTD模块可以共用一路充电电缆,因此显著减少了引入的触发电缆路数和充电电缆路数,简化了原本十分复杂的线路排布,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870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59741.8

  • 申请日2015-09-06

  • 分类号H03K3/53;

  • 代理机构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倪金荣

  • 地址 710024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韩峪乡平峪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04: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2-09

    授权

    授权

  • 2016-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K3/53 申请日:2015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串联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inearTransformerDriver, 简称LTD),以及该驱动源的触发方法。

背景技术

LTD脉冲源通过径向均匀排列的多个低电感支路并联,利用电磁耦合,实 现单级多个支路电流叠加和多级串联模块电压叠加,可直接获得前沿50- 200ns的高功率脉冲,它在Z箍缩惯性约束聚变(ICF)/聚变能源(IFE)、闪 光照相、等熵压缩(ICE)、强激光、X箍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要实现Z箍 缩ICF/IFE,需要数十至几百路输出电压达数兆伏的LTD并联,每路LTD需要 数十级电流MA级LTD模块串联。如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SNL)提出的用 于Z箍缩ICF的电流60MALTD型驱动源概念设计,共210路并联,每路60 级串联。俄罗斯大电流所研制的1MALTD模块是大型Z箍缩ICF/IFE的LTD 脉冲驱动源概念设计的基础单元,每级模块为一独立模块,内部只含类似Marx 的一级电路。每级1MALTD模块需要4路前沿约25ns幅值120kV的触发脉冲, 则210路并联、每路60级串联、电流60MALTD型脉冲源共需提供50400路 上述参数的触发脉冲,而且要求触发脉冲按一定时序使串联模块开关触发闭合, 以达到高效叠加与传输,这对触发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

LTD常用多间隙气体开关从施加触发脉冲到击穿闭合的延时约30-40ns, 要实现多级串联模块电流、电压的有效叠加,开关要求按照标准IVA时序触发 闭合。专利CN201310380076.7和CN201410577917.8公开了一种基于内部支路 与角向线的同级模块,以及次级为水介质传输线的多级串联LTD的触发方法, 简化了LTD脉冲源对触发系统的要求,但独立模块串联的电路拓扑结构导致触 发脉冲只能在同一模块内发生作用,每级模块需要分别引入充电电缆和触发电 缆。中物院王勐等提出混合式LTD模块电路拓扑结构,每个支路由4级Marx 电流串联,采用前2级开关外触发,其余开关过压自击穿的方式,支路为同轴 结构,输出高压及外筒与模块腔体与模块内部的高压电极连接,1MALTD模块 共50个支路,该拓扑结构本质上为传统的IVA,脉冲储能与形成单元位于模块 之外,单级模块需要的触发路数仍较多。

常规多级串联LTD由独立的单级接地腔体压紧在一起,模块单独激磁、每 级独立,多级串联沿轴向压紧密封,次级电极杆通过电磁感应获得电压叠加, 其结构如图1所示。每级模块和模块内每个支路的工作条件相同,模块初级外 壳在电容器充电和开关触发闭合后处于地电位,多级模块输出电压由电磁感应 在次级金属电极杆叠加,脉冲高电压仅存在次级区域。通过分析常规3级串联 LTD模块的电流流向和每级模块开关闭合后的脉冲电位分布可知,当模块电气 参数与尺寸相同,且模块开关同时触发闭合,则相邻模块之间的激磁电流幅值 相等、流向相反,相互抵消,因此相邻模块之间的2块接地盖板不传导电流, 仅起到密封模块腔体及保持地电位作用。多余的接地盖板必然增加了多级串联 LTD模块的制造成本,而且每级模块均需要单独从外部分别引入充电电缆和触 发电缆,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安装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用腔体的多级串联LTD及其触发方法,解决了 常规多级串联LTD触发电路繁多,制造成本高且触发时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 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共用腔体的多级串联LTD包括多个串 联叠放的LTD模块;所述LTD模块位于一个共用的无磁性金属壳体内;每两 个相邻的LTD模块间设置有一个镂空的接地电极板;

每个LTD模块均包括呈圆周状均匀设置的一个触发支路和多个放电支路; 所述触发支路通过角向传输线与一个金属触发环相连;所述金属触发环通过隔 离电感或电阻与放电支路相连;

所述触发支路通过触发电缆与外部触发电源连接;

所述放电支路通过充电电缆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

上述触发支路包括电容器CT1、电容器CT2、开关ST和电阻Rg;所述电 容器CT1一端与开关ST的负高压电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器CT2一 端与开关ST正高压电极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g与接地电极板相连;所述开 关ST的触发极通过隔离电感ZS与触发电缆相连;所述电阻Rg与电容器CT2 之间为高压输出端H。

上述放电支路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2和开关S;所述电容器C1和电 容器C2分别与开关S的正高压电极和负高压电极相连。

上述角向传输线包括两个1/4圆周角向传输线和四个1/8圆周角向传输线; 所述1/4圆周角向传输线的输入端与高压输出端H相连,1/4圆周角向传输线 的输出端与两个1/8圆周角向传输线的输入端相连;1/8圆周角向传输线的输出 端与金属触发环相连。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串联LTD的触发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1】由触发电源产生的外部触发脉冲沿触发电缆同时引入至各LTD模块的 触发支路;

2】触发支路的开关ST在外部触发脉冲作用下击穿闭合,使电容器CT1 和电容器CT2串联,在高压输出端H产生两倍于充电电压的触发脉冲;

3】高压输出端H处产生的触发脉冲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上的 1/4圆周角向传输线传输至位于圆周二等分点上的1/4圆周角向传输线输出端;

4】1/4圆周角向传输线输出端处的触发脉冲分别沿两个反方向的1/8圆周 角向传输线传输至位于圆周四等分点上的1/8圆周角向传输线输出端,并进一 步传输至金属触发环;

5】金属触发环通过隔离电感或电阻将触发脉冲引入至各放电支路开关S 的触发电极,使放电支路开关S击穿闭合,使电容器C1和电容器C2串联,实 现各LTD模块的放电支路同步放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多级LTD模块串联叠放于一个共用壳体内,3-4级LTD模 块可以共用一路触发脉冲,所有的LTD模块可以共用一路充电电缆,因此显著 减少了引入的触发电缆路数和充电电缆路数,简化了原本十分复杂的线路排布, 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

(2)本发明将两个相邻的LTD模块之间的接地盖板合二为一,并设计为 轮辐镂空状,方便电缆内部走线。圆柱腔体也仅需在端部使用2个法兰,减少 了法兰和中间盖板的数量,压缩了脉冲源轴向高度,提高了串联模块集成度, 进而降低了整体设备的体积、重量以及造价。

(3)本发明的单个LTD模块包括一个触发支路和多个主放电支路,只需 要一路触发脉冲使触发支路开关闭合,再通过角向传输线传输至各主放电支路, 使同级模块内的主放电支路同步击穿闭合,自动实现按标准IVA时序触发。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三级串联LTD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共用腔体的三级串联LTD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级LTD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角向传输线连接示意图;

图5为单级LTD模块轴向剖视图;

图6为常规三级串联LTD等效电路;

图7为共用腔体的三级串联LTD等效电路;

图8为由两种等效电路模拟计算得到的电流及电压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思想是:所有串联模块每级由一个触发支路和主放电支 路组成,同级模块采用一路脉冲使触发支路开关闭合,通过角向传输线传输到 同级主放电支路开关,使同级模块同步触发闭合;多级串联模块内电极压紧密 封形成次级外筒,构成LTD机芯,装入一个无磁性的金属壳体(如铝或不锈钢 等),除第一级和最后一级模块的接地金属盖板为整体,模块之间电极板合二为 一且呈镂空轮辐状,通过金属电极与腔体端部的接地电极板连接;模块正负极 性充电电缆从第一级模块引入,通过隔离电感连接到各级模块开关,引入的n 路外触发脉冲(等于模块串联数与一路脉冲可有效触发支路的开关数)通过隔离 电阻分别连接到各级模块触发支路,当初级采用气体绝缘、次级采用真空绝缘 或真空磁绝缘,触发脉冲与次级感应的电脉冲在初次级传输时间基本相等,实 现所有串联模块按标准IVA时序触发。

参见图2,以共用腔体的三级串联LTD为例,三级串联叠放的LTD模块共 用一个无磁性的金属壳体1,每两个相邻的LTD模块间设置有一个镂空的接地 电极板2;正极性充电电缆3和负极性充电电缆4分别通过隔离电感或电阻依 次连接到三级模块支路开关正负高压电极;一路外部触发电缆5从上游第一级 模块接地盖板引入,通过隔离电阻连接到各级模块触发支路6的开关触发电极, 当触发支路6的开关触发闭合后,各级模块产生的快前沿触发脉冲沿各自角向 传输线传输到本级模块其他放电支路的开关,使三级串联模块获得触发脉冲同 步闭合。如共用腔体充气体,即初级气体绝缘,次级真空绝缘或真空磁绝缘, 模块之间触发脉冲传输时间与次级电脉冲传输时间相同,外部引入的一路脉冲 使三级串联模块开关按标准IVA时序触发闭合,次级获得近三倍电压。多级串 联模块共用同一腔体,相邻模块之间通过镂空的接地电极板2相通和接地,形 成初级区域,可简化LTD脉冲源充电、触发、气路连接,提高了串联模块集成 度,压缩了多级串联LTD高度。

参见图3,每个LTD模块均包括呈圆周状均匀设置的一个触发支路6和多 个放电支路7;触发支路6通过多组角向传输线8与一个金属触发环9相连; 金属触发环9通过隔离电感或电阻与放电支路7相连。参见图4,角向传输线8 的具体连接方式为:触发支路6的高压输出端H与两个方向相反的1/4圆周角 向传输线81相连,每个1/4圆周角向传输线81又分别与两个方向相反的1/8 圆周角向传输线82相连。四条1/8圆周角向传输线82分别在其输出端与金属 触发环9相连。

参见图5,触发支路6包括电容器CT1、电容器CT2、开关ST和电阻Rg; 电容器CT1一端与开关ST的负高压电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T2一端 与开关ST正高压电极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g与接地电极板相连;开关ST 的触发极通过隔离电感或电阻与触发电缆5相连;电阻Rg与电容器CT2之间 为高压输出端H。放电支路7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2和开关S;电容器C1 和电容器C2分别与开关S的正高压电极和负高压电极相连。

共用腔体的三级串联LTD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所有支路开关的正高压电极 通过螺旋状电阻丝串接,引出到模块的正极性充电电源,所有支路开关的负高 压电极通过螺旋状电阻丝串接,引出到模块负极性充电电源,螺旋状电阻丝起 隔离作用。当所有支路电容器充电到设定电压时,引入腔体的一路前沿约25ns 幅值140kV的外触发脉冲通过上游第一级接地盖板电缆引入接孔引入,经一电 感数微亨和电阻数十欧姆的螺旋状电阻丝连接到触发支路的开关ST触发电极, 引起开关ST击穿闭合,使触发支路两只电容器CT1、CT2串联,电容器CT1 一端接地,在触发支路6的高压输出端H,产生快前沿幅值约2倍电容器充电 电压的触发脉冲,从H点开始分别沿两条1/4圆周角向传输线81传输至图4 中的A、C两点,从A、C两点再分别经四条1/8圆周角向传输线82沿顺时针 和逆时针方向传输1/4圆周到B1、B2和D1、D2四点,再从B1、B2和D1、 D2四点分别连接到金属触发环9。金属触发环9根据模块并联的总支路数m均 分为m/2节点,从均分的节点通过螺旋状电阻丝构成的隔离电感电阻引入到本 级模块其余放电支路7的开关触发电极,使所有放电支路7的开关击穿闭合, 实现三级模块主放电支路的同步放电。

图6为常规多级(三级)串联LTD的等效电路图,图7为共用腔体多级(三 级)串联LTD的等效电路图,当单模块的电气参数与俄罗斯大电流所研制的 40支路并联的等效电气参数相同,即C=800nF,电感L=7μH,连接0.1Ω的匹 配电阻负载,次级传输线阻抗每级增加0.1Ω,电气长度0.73ns。当多级串联LTD 模块按标准IVA时序触发闭合时两种结构在电路上等效,模拟计算结果如图8 所示,匹配负载上的电压电流完全相同,电流约1MA,电压约300kV。

本发明提出的模块结构和触发方法尤其适合初级采用气体绝缘、次级采用 真空绝缘或真空磁绝缘的多级串联LTD脉冲源,每路触发脉冲可有效触发3- 4级串联模块,且电脉冲在初次级传输时间相同,自动实现了LTD按标准IVA 时序触发。发明的共用腔体的LTD结构及触发方法显著减少了LTD型驱动源 引入的触发电缆路数和充电电缆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