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设计方法

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设计方法,属于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建立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计算得到横向减振器的最优阻尼系数,并利用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的平安比和双向比,对横向减振器的最佳速度特性进行设计,得到设计所要求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的非线性分段特性曲线。通过设计实例及减振器特性试验验证可知,该方法可得到准确可靠的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的最佳速度特性曲线,为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速度特性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可提高货车横向减振器的设计水平及车辆行驶安全性,还可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839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57992.2

  • 发明设计人 周长城;提艳;赵雷雷;于曰伟;

    申请日2015-09-06

  • 分类号G06F17/5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创园A座313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59: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16

    授权

    授权

  • 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5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车前轮摆振系统,特别是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设 计方法。

背景技术

横向减振器的速度特性对货车高速行驶时的平顺性、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 响。然而,据所查阅资料可知,由于横向减振器的速度特性是非线性的,且受货车前轮摆振 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阻尼匹配理论的制约,目前国内、外对于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 速度特性的设计,至今尚未给出可靠的设计方法,大都是根据货车类型,凭经验选择几只相 近类型的横向减振器,然后装车经过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最终得到与该货车相匹配的横向 减振器及速度特性。尽管该方法可得到较为可靠的横向减振器的速度特性,但该方法只能对 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的速度特性进行近似设计,难以使横向减振器的阻尼匹配达到 最佳。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货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设计 要求,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设计 方法,满足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设计的要求,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质量,提高车辆 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 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设计方法,其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货车前 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的前轮摆振系统图如图2所示,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 度行驶振动模型的前桥简化系统图如图3所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 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设计步骤:

(1)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优阻尼系数C:

①横向减振器最小临界阻尼系数Cmin的设计:

I步骤:根据转向横拉杆当量角刚度K1,前轮转向系统转向柱当量角刚度K3;转向横拉杆等 效角阻尼C1,转向柱等效角阻尼C3;待设计横向减振器的阻尼系数C;车辆悬架系统垂向刚 度K2,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C2;轮胎垂向刚度Kt,侧向刚度ρ,侧偏刚度k,机械拖矩β; 左、右前轮绕主销的转动惯量I,车轮绕自身轴线的转动惯量Iw,前桥绕侧倾轴线的转动惯量 J;转向节的臂长d1,梯形臂的臂长d2,横向减振器的摆臂T,前悬架两弹簧中心之间的距离 Bf,主销中心到车轮中心平面的距离L,轮距B,车轮半径R;主销后倾角α;轮胎滚动阻力系 数f;车辆行驶速度v;利用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以左前轮的摆振角 θ1、右前轮的摆振角θ2,车身的侧倾角ψ为坐标,确定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的特征方程式, 即:

a0s8+a1s7+a2s6+a3s5+a4s4+a5s3+a6s2+a7s+a8=0;

式中,

a0=JI2k2

a1=2JIk2C+I2k2q9+2I2Jkρv+JIk2(q2+q6);

a2=I2k2q12+C2Jk2+2CIk2q9+(2JIkρv+Jk2q2+CJk2+Ik2q9)(q2+q6)+JIk2(q3+q7)+JI2ρ2v2+(2I2kq9+4CIJk) ρv+2JIβk2q8ρ;

a3=(Ik2q9+CJk2+2IJkρv)(q3+q7)+Jk(kq3+2ρvq2)(q6-q2)+Jk2q2(q7-q3)+2Ik2q0(q0+Rβρ)+[k2q2q9+ Ik2q12+Ck2q9+IJρ2v2+Jk2βρq8+2kρv(CJ+Iq9)](q2+q6)+Ck2(Cq9+2Iq12)+2kρ(βkq8+Cv)(CJ+Iq9)+ 2JIkq8ρv(k+βρ)+Iρ2v2(2CJ+Iq9)+2I2kq12ρv;

a4=k2q0(q0+Rβρ)(3q2+q6)+kq2(kq2+2Jρv)(q7-q3)+2βk2q8ρ(Cq9+Jβρq8)+[k2(q3q9+q2q12)+2kρv(Jq3+ q2q9)+Jq2ρ2v2](q6-q2)+Iρ2v2(2Jkq8+Iq12)+[ρ2v2(JC+Iq9)+Jkq8ρv2(k+βρ)+βk2q8q9ρ+2kρv(Cq9+ Iq12)](q6+q2)+Cρ2v2(CJ+2Iq9)+k2q12(2Iq8βρ+C2)+(2q0k2+2Rβk2ρ)(Cq0-Iq1)+[Ck2q9+Ik2(q12+q3) +IJρ2v2+Jk2βρq8+2kρv(CJ+Iq9)](q3+q7)+[2IRkq0ρv+2kq8ρv(CJ+Iq9)](k+βρ)+kρv(2C2q9+4Iq02+ CIq12);

a5=q9ρ2v2(C2+2Ikq8)+[(2kq02ρv+Rρvq0k)(k+βρ)-k2q1(Rβρ+q0)](3q2+q6)+[(CJ+Iq92v2+(k+ βρ)Jkρvq8+k2q9(βρq8+q3)+2kρv(Cq9+Iq12)](q3+q7)+ρv[(Cq9+Iq12)ρv+2kq12(q2+C)+kq8q9(k+βρ)+ (Jkq8-q2q9)ρv](q2+q6)+[(Jq2ρv+2kq2q9ρv+2Jkq3)ρv+k2q2q12](q7-q3)+k2β2ρ2q8(2Rq0+q8q9)+ q3[(Jρv+2kq9)ρv+k2q12](q6-q2)+2k2βρ(Cq8q12-CRq1+q8q02)+2kρv[q8(Cq9+Iq12)+R(k+βρ)](Cq0- Iq1)+k2q0(Rβρ+q0)(q7+3q3)+2Jkq8ρv2(Cρ+βkq8)+2Iq0ρ2v2(Rk+q0)+2Cq12ρv(Ck+Iρv)-2Ck2q0q1

a6=ρv[(q0+Rk)q0ρv-2kq0q1-Rkq1(Rk+βρ)](q6+3q2)-4Ckq0q1ρv+ρv[(q3q9+q2q12)ρv+2kq3q12](q6-q2)+ 2βk2q8ρ2v(2Rq0+q8q9)+ρv[(q2q9+Jq3)ρv+2k(q3q9+q2q12)](q7-q3)-2βq1q8ρk2(q0+Rβρ)+[(Cq9+Iq12+ Jkq82v2+kq8q9ρv(k+βρ)+kq12ρ(2Cv+βkq8)](q7+q3)+ρv[(Cq12+kq8q9)ρv+kq8q12(k+βρ)](q6+q2)+ 2ρ2v2(q0+Rk)(Cq0-Iq1)+[2kq02ρv-k2q1(q0+Rρ)+Rkq0ρv(kq0+βρ)](q7+3q3)+2kq8ρ2v2(Cq9+Iq12)+ ρv[2kq8(Cq12+q02)-2CRkq1](k+βρ)+(C2q12+Jk2q822v22k2q82q12ρ2

a7=[(q0ρv-2kq1+Rkρv)q0ρv-Rkq1v(k+βρ)](3q3+q7)-2kq0q1q8ρv(k+βρ)+[(Cq12+q3q9+kq8q92v2+ kq8q12ρv(k+βρ)](q3+q7)+kq8ρ2v2(kq8q9+2Cq12)+2ρ2v2(kq8q0-Cq1)(q0+Rk)+2βk2q8ρ2v(q8q12-2Rq1)+ kq8q12ρ2v2(q2+q6)-q1ρ2v2(q0+Rk)(3q2+q6)+q12ρv(q2ρv+2kq3)(q7-q3)+q3q12ρ2v2(q6-q2);

a8=kq8q12ρ2v2(q3+q7)-q1ρ2v2(q0+Rk)(3q3+q7)+(kq8q12-2Rkq1-2q0q1)kq8ρ2v2+q3q12ρ2v2(q7-q3);

其中,

q0=Iwv/R;q1=BLKt(α-f)/2+ραR2;q2=C1d22;q3=K1d22;q4=C3d12;q5=K3d12;q6=q2+q4; q7=q3+q5;q8=αR+β;q9=C2Bf2/2;q10=K2Bf2/2;q11=KtB2/2+2ρR2;q12=q10+q11

II步骤:根据I步骤中所确定的特征方程式,利用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及货车前轮摆振系统稳 定性的临界条件,求解关于C的行列式方程a1a3a5a70000a0a2a4a6a80000a1a3a5a70000a0a2a4a6a80000a1a3a5a70000a0a2a4a6a80000a1a3a5a70000a0a2a4a6a8=0的正实数 根,便可得到横向减振器的最小临界阻尼系数Cmin

②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大临界阻尼系数Cmax

根据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iw,液压助力转向器作用力Fh,转向盘角速度轮胎与底面积间 的滑动摩擦系数fs,转向轴负荷G,轮胎气压P,横向减振器的摆臂T,及转向横拉杆到主销 的力臂长度d3,利用轮胎原地转向阻力、横向减振器阻尼力和液压助力转向器力之间的关 系,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大临界阻尼系数Cmax,即:

Cmax=(3Fhd3P-fsG3P)iw6PT2θ·w;

③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优阻尼系数C:

根据①步骤中所确定的最小临界阻尼系数Cmin,及②步骤中所确定的最大临界阻尼系数 Cmax,利用黄金分割原理,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优阻尼系数C,即:

C=Cmin+(1-0.618)(Cmax-Cmin);

(2)确定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

根据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及步骤(1)中所确定的最优阻尼系数C,确定 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即:

Fk1=CVk1

(3)确定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Fk2

A步骤:根据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平安比η,及步骤(1)中所确定的最优阻尼系数C,确定 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最大开阀前特性曲线的斜率k2,即:

k2=C/η;

B步骤:根据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最大开阀速度Vk2,A步骤中所确定 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最大开阀前特性曲线的斜率k2,及步骤(2)中所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 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确定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Fk2,即:

Fk2=Fk1+k2(Vk2-Vk1);

(4)确定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y

根据横向减振器的双向比βb,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y,及步骤(1)中所确定的最优阻尼 系数C,确定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y,即:

Fk1y=βbCVk1y

(5)确定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Fk2y

根据横向减振器的双向比βb,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y、最大开阀速度Vk2y,步骤(3)中 A步骤所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最大开阀前特性曲线的斜率k2,及步骤(4)中确定的横 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y,确定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 Fk2y,即:

Fk2y=Fk1ybk2(Vk2y-Vk1y);

(6)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曲线的设计:

根据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最大开阀速度Vk2,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 Vk1y、最大开阀速度Vk2y,步骤(2)中所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步 骤(3)中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Fk2,步骤(4)中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压缩 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y,及步骤(5)中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 Fk2y,设计得到横向减振器的最佳速度特性曲线。

本发明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

由于横向减振器的速度特性是非线性的,且受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阻尼匹 配理论的制约,目前国内、外对于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速度特性的设计,至今尚未 给出可靠的设计方法,大都是根据货车类型,凭经验选择几只相近类型的横向减振器,然后 装车经过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最终得到与该货车相匹配的横向减振器及速度特性。尽管该 方法可得到较为可靠的横向减振器的速度特性,但该方法只能对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 器的速度特性进行近似设计,难以使横向减振器的阻尼匹配达到最佳。

本发明通过建立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计算得到横向减振器的最优 阻尼系数,并利用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的平安比和双向比,对横向减振器的最佳速度特 性进行设计,得到设计所要求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的非线性分段特性曲线。通 过设计实例及减振器特性试验验证可知,该方法可得到准确可靠的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 振器的最佳速度特性曲线,为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速度特性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设 计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可提高横向减振器的设计水平和质量,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 安全性;同时,还可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图;

图2是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的前轮摆振系统图;

图3是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的前桥简化系统图;

图4是实施例的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的最佳速度特性设计曲线;

图5是实施例的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试验所测得的速度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通过一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某货车的转向横拉杆当量角刚度K1=49.1kN.m/rad,前轮转向系统转向柱当量角刚度 K3=30.41kN.m/rad;转向横拉杆等效角阻尼C1=30N.m.s/rad,转向柱等效角阻尼 C3=70N.m.s/rad;悬架系统垂向刚度K2=6.06kN.s/m,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C2=1.72kN.s/m; 轮胎垂向刚度Kt=850kN/m,侧向刚度ρ=190kN/m,侧偏刚度k=94kN.m/rad,机械拖矩 β=0.06m;左、右前轮绕主销的转动惯量I=20kg.m2,车轮绕自身轴线的转动惯量Iw=12.96 kg.m2,前桥绕侧倾轴线的转动惯量J=31.88kg.m2;转向节的臂长d1=0.85m,梯形臂的臂长 d2=1m,横向减振器的摆臂T=0.15m,前悬架两弹簧中心之间的距离Bf=0.74m,主销中心到 车轮中心平面的距离L=0.07m,轮距B=1.608m,车轮半径R=0.48m;主销后倾角 α=0.012rad;轮胎与底面积间的滑动摩擦系数fs=0.7,轮胎滚动阻力系数f=0.015;转向系统的 角传动比iw=16,转向盘角速度液压助力转向器作用力Fh=3500N,转向轴负荷 G=6000N,轮胎气压P=0.25MPa,转向横拉杆到主销的力臂长度d3=0.18m,横向减振器的摆 臂T=0.15m;待设计横向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为C,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 Vk1=0.15m/s、最大开阀速度Vk2=0.5m/s,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y=0.15m/s、最大开阀速 度Vk2y=0.5m/s,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平安比η=1.39,双向比βb=1/3。该货车前轮摆振系统 横向减振器速度特性设计所要求的车辆行驶速度v=70km/h,对该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 器的最佳速度特性进行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设计方法,其设计 流程图如图1所示,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的前轮摆振系统图如图2所示, 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的前桥简化系统图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优阻尼系数C:

①横向减振器最小临界阻尼系数Cmin的设计:

I步骤:根据转向横拉杆当量角刚度K1=49.1kN.m/rad,前轮转向系统转向柱当量角刚度 K3=30.41kN.m/rad;转向横拉杆等效角阻尼C1=30N.m.s/rad,转向柱等效角阻尼 C3=70N.m.s/rad;待设计横向减振器的阻尼系数C;车辆悬架系统垂向刚度K2=6.06kN.s/m, 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C2=1.72kN.s/m;轮胎垂向刚度Kt=850kN/m,侧向刚度ρ=190kN/m,侧 偏刚度k=94kN.m/rad,机械拖矩β=0.06m;左、右前轮绕主销的转动惯量I=20kg.m2,车轮绕 自身轴线的转动惯量Iw=12.96kg.m2,前桥绕侧倾轴线的转动惯量J=31.88kg.m2;转向节的臂 长d1=0.85m,梯形臂的臂长d2=1m,横向减振器的摆臂T=0.15m,前悬架两弹簧中心之间的 距离Bf=0.74m,主销中心到车轮中心平面的距离L=0.07m,轮距B=1.608m,车轮半径 R=0.48m;主销后倾角α=0.012rad;轮胎滚动阻力系数f=0.015;车辆行驶速度v=70km/h;利 用货车前轮摆振系统三自由度行驶振动模型,以左前轮的摆振角θ1、右前轮的摆振角θ2,车 身的侧倾角ψ为坐标,确定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的特征方程式,即:

a0s8+a1s7+a2s6+a3s5+a4s4+a5s3+a6s2+a7s+a8=0;

式中,

a0=JI2k2

a1=2JIk2C+I2k2q9+2I2Jkρv+JIk2(q2+q6);

a2=I2k2q12+C2Jk2+2CIk2q9+(2JIkρv+Jk2q2+CJk2+Ik2q9)(q2+q6)+JIk2(q3+q7)+JI2ρ2v2+(2I2kq9+4CIJk) ρv+2JIβk2q8ρ;

a3=(Ik2q9+CJk2+2IJkρv)(q3+q7)+Jk(kq3+2ρvq2)(q6-q2)+Jk2q2(q7-q3)+2Ik2q0(q0+Rβρ)+[k2q2q9+ Ik2q12+Ck2q9+IJρ2v2+Jk2βρq8+2kρv(CJ+Iq9)](q2+q6)+Ck2(Cq9+2Iq12)+2kρ(βkq8+Cv)(CJ+Iq9)+ 2JIkq8ρv(k+βρ)+Iρ2v2(2CJ+Iq9)+2I2kq12ρv;

a4=k2q0(q0+Rβρ)(3q2+q6)+kq2(kq2+2Jρv)(q7-q3)+2βk2q8ρ(Cq9+Jβρq8)+[k2(q3q9+q2q12)+2kρv(Jq3+ q2q9)+Jq2ρ2v2](q6-q2)+Iρ2v2(2Jkq8+Iq12)+[ρ2v2(JC+Iq9)+Jkq8ρv2(k+βρ)+βk2q8q9ρ+2kρv(Cq9+ Iq12)](q6+q2)+Cρ2v2(CJ+2Iq9)+k2q12(2Iq8βρ+C2)+(2q0k2+2Rβk2ρ)(Cq0-Iq1)+[Ck2q9+Ik2(q12+q3) +IJρ2v2+Jk2βρq8+2kρv(CJ+Iq9)](q3+q7)+[2IRkq0ρv+2kq8ρv(CJ+Iq9)](k+βρ)+kρv(2C2q9+4Iq02+ CIq12);

a5=q9ρ2v2(C2+2Ikq8)+[(2kq02ρv+Rρvq0k)(k+βρ)-k2q1(Rβρ+q0)](3q2+q6)+[(CJ+Iq92v2+(k+ βρ)Jkρvq8+k2q9(βρq8+q3)+2kρv(Cq9+Iq12)](q3+q7)+ρv[(Cq9+Iq12)ρv+2kq12(q2+C)+kq8q9(k+βρ)+ (Jkq8-q2q9)ρv](q2+q6)+[(Jq2ρv+2kq2q9ρv+2Jkq3)ρv+k2q2q12](q7-q3)+k2β2ρ2q8(2Rq0+q8q9)+ q3[(Jρv+2kq9)ρv+k2q12](q6-q2)+2k2βρ(Cq8q12-CRq1+q8q02)+2kρv[q8(Cq9+Iq12)+R(k+βρ)](Cq0- Iq1)+k2q0(Rβρ+q0)(q7+3q3)+2Jkq8ρv2(Cρ+βkq8)+2Iq0ρ2v2(Rk+q0)+2Cq12ρv(Ck+Iρv)-2Ck2q0q1

a6=ρv[(q0+Rk)q0ρv-2kq0q1-Rkq1(Rk+βρ)](q6+3q2)-4Ckq0q1ρv+ρv[(q3q9+q2q12)ρv+2kq3q12](q6-q2)+ 2βk2q8ρ2v(2Rq0+q8q9)+ρv[(q2q9+Jq3)ρv+2k(q3q9+q2q12)](q7-q3)-2βq1q8ρk2(q0+Rβρ)+[(Cq9+Iq12+ Jkq82v2+kq8q9ρv(k+βρ)+kq12ρ(2Cv+βkq8)](q7+q3)+ρv[(Cq12+kq8q9)ρv+kq8q12(k+βρ)](q6+q2)+ 2ρ2v2(q0+Rk)(Cq0-Iq1)+[2kq02ρv-k2q1(q0+Rρ)+Rkq0ρv(kq0+βρ)](q7+3q3)+2kq8ρ2v2(Cq9+Iq12)+ ρv[2kq8(Cq12+q02)-2CRkq1](k+βρ)+(C2q12+Jk2q822v22k2q82q12ρ2

a7=[(q0ρv-2kq1+Rkρv)q0ρv-Rkq1v(k+βρ)](3q3+q7)-2kq0q1q8ρv(k+βρ)+[(Cq12+q3q9+kq8q92v2+ kq8q12ρv(k+βρ)](q3+q7)+kq8ρ2v2(kq8q9+2Cq12)+2ρ2v2(kq8q0-Cq1)(q0+Rk)+2βk2q8ρ2v(q8q12-2Rq1)+ kq8q12ρ2v2(q2+q6)-q1ρ2v2(q0+Rk)(3q2+q6)+q12ρv(q2ρv+2kq3)(q7-q3)+q3q12ρ2v2(q6-q2);

a8=kq8q12ρ2v2(q3+q7)-q1ρ2v2(q0+Rk)(3q3+q7)+(kq8q12-2Rkq1-2q0q1)kq8ρ2v2+q3q12ρ2v2(q7-q3);

其中,

q0=Iwv/R;q1=BLKt(α-f)/2+ραR2;q2=C1d22;q3=K1d22;q4=C3d12;q5=K3d12;q6=q2+q4; q7=q3+q5;q8=αR+β;q9=C2Bf2/2;q10=K2Bf2/2;q11=KtB2/2+2ρR2;q12=q10+q11

II步骤:根据I步骤中所确定的特征方程式,利用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及货车前轮摆振系统稳 定性的临界条件,求解关于C的行列式方程a1a3a5a70000a0a2a4a6a80000a1a3a5a70000a0a2a4a6a80000a1a3a5a70000a0a2a4a6a80000a1a3a5a70000a0a2a4a6a8=0的正实数 根,可得到横向减振器的最小临界阻尼系数Cmin=1952.622N.s/m;

②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大临界阻尼系数Cmax

根据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iw=16,液压助力转向器作用力Fh=3500N,转向盘角速度 轮胎与底面积间的滑动摩擦系数fs=0.7,转向轴负荷G=6000N,轮胎气压 P=0.25MPa,横向减振器的摆臂T=0.15m,及转向横拉杆到主销的力臂长度d3=0.18m,利用 轮胎原地转向阻力、横向减振器阻尼力和液压助力转向器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横向减振器的 最大临界阻尼系数Cmax,即:

Cmax=(3Fhd3P-fsG3P)iw6PT2θ·w=2724.5N.s/m;

③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优阻尼系数C:

根据①步骤中所确定的最小临界阻尼系数Cmin=1952.622N.s/m,及②步骤中所确定的最大临 界阻尼系数Cmax=2724.5N.s/m,利用黄金分割原理,确定横向减振器的最优阻尼系数C, 即:

C=Cmin+(1-0.618)(Cmax-Cmin)=2247.48N.s/m;

(2)确定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

根据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0.15m/s,及步骤(1)中所确定的最优阻尼系数 C=2247.48N.s/m,确定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即:

Fk1=CVk1=337.12N;

(3)确定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Fk2

A步骤:根据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平安比η=1.39,及步骤(1)中所确定的最优阻尼系数 C=2247.48N.s/m,确定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最大开阀前特性曲线的斜率k2,即:

k2=C/η=1616.9;

B步骤:根据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0.15m/s、最大开阀速度Vk2=0.5m/s, A步骤中所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最大开阀前特性曲线的斜率k2=1616.9,及步骤(2)中 所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337.12N,确定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 最大开阀阻尼力Fk2,即:

Fk2=Fk1+k2(Vk2-Vk1)=903.03N;

(4)确定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y

根据横向减振器的双向比βb=1/3,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y=0.15m/s,及步骤(1)中所确 定的最优阻尼系数C=2247.48N.s/m,确定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y,即:

Fk1y=βbCVk1y=112.37N;

(5)确定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Fk2y

根据横向减振器的双向比βb=1/3,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y=0.15m/s、最大开阀速度 Vk2y=0.5m/s,步骤(3)中A步骤所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最大开阀前特性曲线的斜率 k2=1616.9,及步骤(4)中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y=112.37N,确定横 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Fk2y,即:

Fk2y=Fk1ybk2(Vk2y-Vk1y)=301.01N;

(6)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曲线的设计:

根据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速度Vk1=0.15m/s、最大开阀速度Vk2=0.5m/s,压缩行程 的初次开阀速度Vk1y=0.15m/s、最大开阀速度Vk2y=0.5m/s,步骤(2)中所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 原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337.12N,步骤(3)中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复原行程的最大开阀阻 尼力Fk2=903.03N,步骤(4)中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初次开阀阻尼力Fk1y=112.37N, 及步骤(5)中确定的横向减振器压缩行程的最大开阀阻尼力Fk2y=301.01N,设计得到横向减振 器的最佳速度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

利用全自动液压伺服车辆悬架综合性能试验台,对所设计的横向减振器进行特性试验,试验 所得到的横向减振器的速度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可知,利用设计方法所得到的横向减振 器的最佳速度特性曲线,与减振器特性试验所得到的横向减振器的速度特性曲线相吻合,表 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货车前轮摆振系统横向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