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及其应用

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其以棉平纹布为坯布,采用包括前处理和染色的制备方法获得;本发明还涉及该标准织物在纺织品色牢度检测及评级中的应用,其中耐摩擦色牢度标准织物涉及8个色牢度等级,耐汗渍色牢度涉及4个色牢度等级,耐唾液色牢度涉及4个色牢度等级。本发明将原有的灰卡检测转化为本发明得到的标准织物比对检测,检测更加直观,受到检测者主观影响减小,提高检测准确率;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各种色牢度检测过程规范性的考核。该标准织物的工艺经改进,其制备过程可控、色彩准确度高,应用前景广泛。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12

    授权

    授权

  • 2016-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6P1/38 申请日:201509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纺织服装行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保证纺织品服装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纺织品色牢度是评价纺织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项涉及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卫生的重要检验项目,对此,国家标准GB18401做了强制性要求,因此色牢度在纺织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成品检验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纺织品色牢度主要指纺织品上颜色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各种作用的抵抗力,表明织物、辅件或制品上纤维与染料结合的强度,色牢度的测定是根据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进行评定的。纺织品色牢度共分五个级别九个等级(其中关键等级有2/3、3、3/4、4级),沾色色牢度主要考察试验过程中在标准棉布上的沾色程度。标准棉布上沾色越浅,色牢度等级越高,则纺织品的色牢度越好;反之,色牢度越差。纺织品色牢度的检测,受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检验人员对试样的处理、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评级环境条件的选择、评定过程的分析、评级的顺序以及检验人员的自身状态等,这些都与检验人员的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

目前色牢度评级方法包括目测法和仪器法,由于仪器评级会受到样品形状、表面形态等限制,因此并未广泛推广;传统的色牢度的评级一直沿用目测法。纺织品耐摩擦标准对目测法评级的表述无具体要求,都是参照相应的灰卡进行比对。检验员通过对试样色泽变化的目测,将彩色的样品变化转换成灰度差别,再同标准灰卡进行比较,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得出评定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检测人员将彩色转换成灰色进行评级,由于直观性太差,存在着一定误区与风险,尤其是对于刚开始学习的检验员。培养一个成熟的检测人员,需要较长时间,评级员在评级时,还要避免疲劳评级,这些客观和主观因素很容易就影响检验员的判断,导致评定结果产生很大误差。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直观的色牢度彩色系列各个等级的标准织物,以便破解这一困扰业界多年的难题,提高我国纺织品检测标准的质量,增强我国制定标准的话语权,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

研制纺织品色牢度标准样品具有多方面用途:1、可以更直观的判断相似色系的纺织品的色牢度等级,而不仅仅局限于用灰卡对所有颜色的样品进行评级,这样可以减少检测人员在评级过程中的难度,方便操作,提高准确性;2、可以作为数字化评级系统的基准样品,为色牢度快速评级方法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3、可用做检验过程质控标样或考核标样,在各项牢度试验过程中,同时用已知等级的相似色系的色牢度标准样品作为质控样,试验结束后评定已知等级的标准样品与实际检测出的标准样品的等级,是否一致,从而判断检测过程的规范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帮助工厂更好的进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保证批量生产的产品染色更加均匀,减少色差。

目前相关的染色文献及生产工艺通常都是探讨怎样将纺织品的各项色牢度染得更好,对于研制不同等级的标准织物的研究还是空白。而想要恰好得到某等级的彩色标准染色布,必须对染色工艺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直观检测红色系纺织品色牢度、提高检测准确率的标准织物,其制备过程可控、标准织物精准度高,同时提供其在纺织品色牢度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其以棉平纹布为坯布,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该具体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前处理:坯布进行煮漂、烧毛和丝光处理;

步骤(2)染色:采用活性红色染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染色。

具体的,所述棉平纹布为密度为14*14/60*60,强力为673N*687N,克重为232g/m2

具体的,所述煮漂经第一次轧液、第一次汽蒸、第一次水洗、第二次轧液、第二次汽蒸、第二次水洗、烘干,所述第一次轧液选用烧碱50g/L,精炼剂888g/L,螯合分散剂5103g/L;所述第一次汽蒸为100℃汽蒸60min;所述第一次水洗选用85℃水洗4格;所述第二次轧液选用双氧水6g/L,精炼剂883g/L,螯合分散剂5g/L,稳定剂10g/L;所述第二次汽蒸为100℃汽蒸60min;所述第二次水洗选用85℃水洗4格。

具体的,所述烧毛分别对棉平纹布的正面和反面进行,车速75m/min,火口高2厘米,采用汽油汽化器使汽油气化并和空气混合成烧毛的燃烧原料。

具体的,所述丝光采用烧碱210g/L-220g/L进行轧液,然后水洗,80℃-90℃水洗6格,然后烘干。

进一步的,步骤(1)后进行磨毛处理,然后进行步骤(2)染色;所述磨毛车速为22m/min,压力1.2Kg、张力21Kg。

进一步的,步骤(2)后进行后整理,所述后整理为柔软处理,具体为柔软液进行轧液,然后烘干、防缩处理,所述柔软处理选用亲水型有机硅柔软剂,优选柔软剂CGF。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染色为连续式染色工艺,包括轧料、烘干、固色、汽蒸、水洗皂洗、酸洗、过轧车和烘干的工艺步骤;所述轧料选用活性染料红F2B,带液率65%,红外线烘干至含潮5%,固色选用食盐、纯碱和烧碱进行处理,所述汽蒸采用100℃汽蒸60s,水洗皂洗选用皂液ZS990.5g/L,所述酸洗选用乙酸控制样布pH为6.5-7.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染色选用涂料染色工艺,选用涂料红进行轧料,后进行热风烘干、落布;所述涂料红选用涂料红FFG,控制带液率65%;所述热风烘干至含潮5%。

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在耐摩擦色牢度检测及评级中的应用,标准织物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前处理、染色、后整理;所述染色工艺采用连续式染色时,制备包括磨毛处理,染料依次选用5、10、30、40g/L浓度,制成1-4号标准织物;所述染色工艺采用涂料染色工艺时,不经磨毛处理时,染料选用5g/L浓度制成5号标准织物,经磨毛处理时染料依次选用8、10、20g/L浓度,制成6-8号标准织物;所述1-8号标准织物分别对应耐干摩擦色牢度4-5、4、3-4、3、2-3、2、1-2、1级,分别对应耐湿摩擦色牢度3-4、2-3、2、1-2、1-2、1、1、1等级,进行样品比对评级及检测过程规范性考核。

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在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及评级中的应用,标准织物具体制备方法为:前处理、连续式染色和后整理,其中连续式染色时染料依次选用0.5、1、5、40g/L浓度,制成标准织物,依次对应耐汗渍色牢度4、3-4、3、2-3等级进行样品比对评级及检测过程规范性考核。

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的纺织品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在耐唾液色牢度检测及评级中的应用,标准织物具体制备方法为:前处理、连续式染色和后整理,其中连续式染色时染料依次选用0.5、5、10和40g/L浓度,制成标准织物,依次对应耐唾液色牢度4、3-4、3、2-3等级,进行样品比对评级及检测过程规范性考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选用棉平纹布作为坯布,表面平整,耐磨性好,易染色均匀。

(2)现有的磨毛技术多用于改善织物的触摸舒适度,本发明利用磨毛处理工艺,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织物表面积的增加造成染色时吸附在织物表面的染料增多,形成更多的浮色;另一方面织物表面的绒毛纤维变长,在耐摩擦试验时增加了摩擦的阻力,这样更容易使染色织物表面的染料转移至标准白布上,双重作用造成磨毛织物的色牢度的下降。

(3)随着染料浓度增加,色牢度等级随之降低,本发明通过控制染料的浓度来得到不同等级的标准品,标准织物的色彩受到工艺参数的影响,其影响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本发明精准的确定了各个标准织物所需采用的工艺步骤、参数,尤其是对染料浓度进行定量,得到了不同等级的色牢度标准织物作为色牢度鉴定时的比对标准品。

(4)经过柔软后整理可以明显改善织物染色的均匀性,尤其能改善不均匀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在柔软后处理过程中,吸附在织物表面的染料及染色助剂在湿态状态下进行一次再分布,使染色变得更加均匀。

(5)另外,经过柔软处理后织物色牢度比未经柔软处理的结果均有所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柔软处理过程中能去除部分沾在织物表面的浮色,另一方面柔软剂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会提高织物的平滑程度,在摩擦试验时可降低织物表面摩擦系数,从而减少部分染料脱落,使得耐摩擦色牢度会有一定的提高。

本发明将原有的灰卡评级转化为本发明得到的标准织物比对评级,检测更加直观,受到检测者主观影响减小,提高检测准确率;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各种色牢度检测过程规范性的考核。该标准织物的工艺经改进,其制备过程可控、色彩准确度高,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染色基布磨毛预处理对耐摩擦色牢度影响的实验结果图;

图2为染料浓度对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影响的实验结果图;

图3为柔软后整理对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影响的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及其应用

实施例1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选取1-8号样布,其以棉平纹布为坯布,采用如下具体制备方法获得:

步骤(1)前处理:坯布进行煮漂、烧毛和丝光处理;

所述棉平纹布为密度为14*14/60*60,强力为673N*687N,克重为232g/m2,具体选用南通芮瑞盛的纯棉平纹布;

所述煮漂经第一次轧液、第一次汽蒸、第一次水洗、第二次轧液、第二次汽蒸、第二次水洗、烘干,所述第一次轧液选用烧碱50g/L,精炼剂888g/L,螯合分散剂5103g/L;所述第一次汽蒸为100℃汽蒸60min;所述第一次水洗选用85℃水洗4格;所述第二次轧液选用双氧水6g/L,精炼剂883g/L,螯合分散剂5g/L,稳定剂10g/L;所述第二次汽蒸为100℃汽蒸60min;所述第二次水洗选用85℃水洗4格;

所述烧毛分别对棉平纹布的正面和反面进行,车速:75m/min,火口高:2厘米;

所述丝光采用烧碱210g/L-220g/L进行轧液,然后80℃-90℃水洗6格,后烘干;

前处理设备选用浙江新昌印染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前处理设备。

步骤(2)磨毛,1-4号、6-8号样布进行磨毛处理,所述磨毛车速为22m/min,压力1.2Kg、张力21Kg,所述磨毛工艺选用张家港建业印染机械的LAM018-180型磨毛机;5号样布不经磨毛处理。

步骤(3)染色:采用活性红色染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染色;

样布1-4号采用连续式染色工艺,包括轧料、烘干、固色、汽蒸、水洗皂洗、酸洗、过轧车和烘干的工艺步骤;所述轧料选用活性染料红F2B,带液率65%,染料浓度依次为5、10、30、40g/L,红外线烘干至含潮5%,固色选用食盐、纯碱和烧碱进行处理,所述汽蒸采用100℃汽蒸60s,水洗皂洗选用皂液ZS990.5g/L,所述酸洗选用乙酸控制样布pH为6.5-7.5;所述活性染料红F2B选用龙盛批号为05V7279的产品;

样布5-8号采用涂料染色工艺,选用涂料红进行轧料,后进行热风烘干、落布;所述涂料红选用涂料红FFG,如上海泗联化工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涂料红FFG,控制带液率65%;所述热风烘干至含潮5%,染料浓度依次选用5、8、10、20g/L;

步骤(4)后整理:所述后整理为柔软处理,具体为柔软液进行轧液,然后烘干、防缩处理,所述柔软处理选用亲水型有机硅柔软剂,优选柔软剂CGF,如华达助染化工厂生产的柔软剂CGF。

经以上过程,得到1-8号标准织物,参照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分别测定染色布的干、湿摩擦,并用“GB/T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布的干摩擦和湿摩擦色牢度的沾色级数,所述1-8号标准织物分别对应耐干摩擦色牢度4-5、4、3-4、3、2-3、2、1-2、1级,分别对应耐湿摩擦色牢度3-4、2-3、2、1-2、1-2、1、1、1等级,鉴定人员可依据该标准织物进行样品比对鉴定。

实施例2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及其应用

实施例2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选取1-4号样布,其以棉平纹布为坯布,采用如下具体制备方法获得:

步骤(1)前处理:坯布进行煮漂、烧毛和丝光处理;

所述棉平纹布为密度为14*14/60*60,强力为673N*687N,克重为232g/m2,具体选用南通芮瑞盛的纯棉平纹布;

所述煮漂经第一次轧液、第一次汽蒸、第一次水洗、第二次轧液、第二次汽蒸、第二次水洗、烘干,所述第一次轧液选用烧碱50g/L,精炼剂888g/L,螯合分散剂5103g/L;所述第一次汽蒸为100℃汽蒸60min;所述第一次水洗选用85℃水洗4格;所述第二次轧液选用双氧水6g/L,精炼剂883g/L,螯合分散剂5g/L,稳定剂10g/L;所述第二次汽蒸为100℃汽蒸60min;所述第二次水洗选用85℃水洗4格;

所述烧毛分别对棉平纹布的正面和反面进行,车速:75m/min,火口高:2厘米;

所述丝光采用烧碱210g/L-220g/L进行轧液,然后80℃-90℃水洗6格,然后烘干;

前处理设备选用浙江新昌印染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前处理设备。

步骤(2)染色:采用活性红色染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染色;

样布1-4号采用连续式染色工艺,包括轧料、烘干、固色、汽蒸、水洗皂洗、酸洗、过轧车和烘干的工艺步骤;所述轧料选用活性染料红F2B,带液率65%,染料浓度依次为0.5、1、5、40g/L,红外线烘干至含潮5%,固色选用食盐、纯碱和烧碱进行处理,所述汽蒸采用100℃汽蒸60s,水洗皂洗选用皂液ZS990.5g/L,所述酸洗选用乙酸控制样布pH为6.5-7.5;

所述活性染料红F2B选用龙盛批号为05V7279的产品。

步骤(3)后整理:所述后整理为柔软处理,具体为柔软液进行轧液,然后烘干、防缩处理,所述柔软处理选用亲水型有机硅柔软剂,优选柔软剂CGF,如华达助染化工厂生产的柔软剂CGF。

经以上过程,得到1-4号标准织物,参照GB/T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测定染色布的耐汗渍色牢度,并用“GB/T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耐汗渍色牢度的棉沾色级数,1-4号标准织物依次对应耐汗渍色牢度4、3-4、3、2-3等级,鉴定人员可依据该标准织物进行样品比对鉴定,具体包括耐汗碱棉沾色色牢度和耐汗酸棉沾色色牢度。

实施例3纺织品耐唾液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及其应用

实施例3纺织品耐唾液色牢度红色系标准织物,选取1-4号样布,其以棉平纹布为坯布,采用如下具体制备方法获得:

步骤(1)前处理:坯布进行煮漂、烧毛和丝光处理;

所述棉平纹布为密度为14*14/60*60,强力为673N*687N,克重为232g/m2,具体选用南通芮瑞盛的纯棉平纹布;

所述煮漂经第一次轧液、第一次汽蒸、第一次水洗、第二次轧液、第二次汽蒸、第二次水洗、烘干,所述第一次轧液选用烧碱50g/L,精炼剂888g/L,螯合分散剂5103g/L;所述第一次汽蒸为100℃汽蒸60min;所述第一次水洗选用85℃水洗4格;所述第二次轧液选用双氧水6g/L,精炼剂883g/L,螯合分散剂5g/L,稳定剂10g/L;所述第二次汽蒸为100℃汽蒸60min;所述第二次水洗选用85℃水洗4格。

所述烧毛分别对棉平纹布的正面和反面进行,车速75m/min,火口高2cm,采用汽油汽化器使汽油气化并和空气混合成烧毛的燃烧原料。

所述丝光采用烧碱210g/L-220g/L进行轧液,然后80℃-90℃水洗6格,烘干;

前处理设备选用浙江新昌印染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前处理设备。

步骤(2)染色:采用活性红色染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染色;

样布1-4号采用连续式染色工艺,包括轧料、烘干、固色、汽蒸、水洗皂洗、酸洗、过轧车和烘干的工艺步骤;所述轧料选用活性染料红F2B,带液率65%,染料浓度依次为0.5、5、10和40g/L,红外线烘干至含潮5%,固色选用食盐、纯碱和烧碱进行处理,所述汽蒸采用100℃汽蒸60s,水洗皂洗选用皂液ZS990.5g/L,所述酸洗选用乙酸控制样布pH为6.5-7.5;

所述活性染料红F2B选用龙盛批号为05V7279的产品。

步骤(3)后整理:所述后整理为柔软处理,具体为柔软液进行轧液,然后烘干、防缩处理,所述柔软处理选用亲水型有机硅柔软剂,优选柔软剂CGF,如华达助染化工厂生产的柔软剂CGF。

经以上过程,得到1-4号标准织物,参照GB/T18886-200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测定染色布的耐唾液色牢度,并用“GB/T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耐唾液色牢度的棉沾色级数,1-4号标志物依次对应耐唾液色牢度4、3-4、3、2-3等级,鉴定人员可依据该标准织物进行样品比对鉴定。

实验例1染色基布磨毛预处理对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

选择活性染料红F2B,染液浓度为10g/L对磨毛及未磨毛棉平纹布进行染色和柔软后整理,取染色布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位置进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试验,分别考察磨毛预处理和未经磨毛预处理的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的差别,在标准光源下进行人工评级,结果见图1。

由图1知,经过磨毛预处理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明显低于未经磨毛预处理的结果。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沾色机理,主要是在摩擦机械力的作用下使织物表面未固着的染料直接转移至标准白布上造成的。所以织物经过磨毛处理后,一方面织物表面积的增加造成染色时吸附在织物表面的染料增多,形成更多的浮色;另一方面织物表面的绒毛纤维变长,在耐摩擦试验时增加了摩擦的阻力,这样更容易使染色织物表面的染料转移至标准白布上,双重作用造成磨毛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的下降。所以对于染出较低等级耐摩擦色牢度的标准织物可以考虑用磨毛织物。

实验例2染料浓度对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

选用活性染料红F2B,染料染液浓度分别为1g/L,5g/L,10g/L,40g/L,60g/L对磨毛棉平纹布进行染色和柔软后处理,取染色布的正中位置进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试验,考察不同染液浓度对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见图2。

由图2知,染料浓度对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影响较大。1g/L的染料浓度耐干摩擦色牢度为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等级为4级,随着染料浓度的不断增加,在不改变染色的其他工艺的情况下,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会不断的降低,染料浓度达到60g/L时,织物的耐干摩色牢度为3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仅为1-2级。这是因为所用的染料浓度越高,在织物表面堆积而形成浮色的几率越大,严重影响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

通过以上试验发现,可以通过改变染料的浓度来控制染出不同等级的耐摩擦标准品。

实验例3柔软后整理对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

选择活性染料红F2B,染液浓度为10g/L对磨毛棉平纹布进行染色,染色后一半布样不做柔软后整理,另一半布样进行柔软后整理,在两种布样上分别取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做耐摩擦实验,考察未经过柔软后整理和经过柔软后整理的染色布耐摩擦色牢度的差别,在标准光源下进行人工评级,结果见图3。

由图3知,未经柔软处理织物耐干摩擦色牢度各个部位不均匀,在2-3级至4级之间,经过柔软处理后织物耐干摩擦色牢度各个部位较均匀,均为4级;对于耐湿摩擦色牢度无论是经过柔软处理还是未经柔软处理的各个部位都比较均匀。说明经过柔软后整理可以明显改善织物染色的均匀性,尤其能改善耐干摩擦不均匀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在柔软后处理过程中,吸附在织物表面的染料及染色助剂在湿态状态下进行一次再分布,使染色变得更加均匀。

另外,经过柔软处理后织物耐干、湿摩擦色牢度比未经柔软处理的结果均有所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柔软处理过程中能去除部分沾在织物表面的浮色,另一方面柔软剂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会提高织物的平滑程度,在摩擦试验时可降低织物表面摩擦系数,从而减少部分染料脱落,使得耐摩擦色牢度会有一定的提高。

综上可得:

(1)经过磨毛预处理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明显低于未经磨毛预处理的色牢度,所以在研制色牢度标准织物的过程中使用磨毛织物作为基布,其染色工艺相对容易控制,更容易获得不同等级尤其是低等级的耐摩擦色牢度标准织物。

(2)随着染料浓度增加,耐摩擦色牢度等级随之降低。可以通过控制染料的浓度来得到不同等级的耐摩擦标准品。

(3)染色织物柔软后整理可以改善活性染料对棉染色的均匀性,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等级。可以通过增加柔软后整理来提高标准织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