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在高产抗病育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垩白观测仪、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和米粒食味仪,从亲本的筛选开始,选择在海南陵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外观品质均为优、稻米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2%-20%的优质粳稻品种作母本、与同期生产上的主推粳稻品种作父本杂交,从F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24

    授权

    授权

  • 2015-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1/02 申请日:201509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育种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 育方法。

背景技术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最主要粮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递增耕地缩减的趋 势依旧,对优质食味稻米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且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不断加剧。因此,提 高稻作产量,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增加稳定供给,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优质 食味高产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可以从稻米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水稻产量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品质育种研究相对滞后。近年来,水 稻育种目标从高产、优质、多抗转向优质、高产、多抗,优质成为我国水稻育种的首要 目标,稻米外观品质改良进展很快,育成了一批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以上的优质品种, 但食味品质仍难于与日本优质稻米相媲美,尚未达到“既好看又好吃”的标准。

稻米食味品质是米饭入口在咬嚼时的综合感觉,是一个综合指标。食味品质的改善 是稻米品质诸多指标协同提高的结果。影响食味品质的因素包括:淀粉、蛋白质、游离 氨基酸、脂质、游离脂肪酸、全糖、矿物质及有关酶,他们通过影响与稻米食味品质相 关的一个或几个因素,从而对食味发生综合作用。稻米淀粉、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的 含量和组成易受温、光等生态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土面积宽广,不同地域间生态环境存 在显著差异,温、光等生态因素变化势必引起的食味品质的变化。此外,优质必须与高 产相结合,在高产的基础上提高稻米品质,培育高产、多抗、环境钝感型优质食味粳稻 品种是育种的难点,也是品种突破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稻米品质和制种产量的技术瓶颈,提供一 种培育出高产、多抗、环境顿感型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的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 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种质资源收集、筛选与F0的配置:选择在海南陵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外观品质 均为优、稻米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2%-20%的n个优质粳稻品种作母本、 以同期生产上的m个主推粳稻品种作父本杂交得F0

B)将n×m个组合F0种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5月20日播种,根据F1植株优势 表现,选留超亲组合;

C)将F1植株上收获的种子,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选留蛋白质含量6%-9%、 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即F2

D)将F2世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5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每组合种植2000株 以上,成熟期选留丰产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即F3

E)F3单株种子,每个先取1/3用垩白观测仪观测,选留垩白率<30%且垩白度<5%的 单株,再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初留单株剩下的2/3种子,选留蛋白质含量 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

F)F3世代,在海南陵水于12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分单株种植成株系,每个 株系种植60株,成熟期按系谱选育法,优中选优,得F4

G)F4单株种子,每个先取1/3用垩白观测仪观测,选留垩白率<30%且垩白度<5%的 单株,再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初留单株剩下的2/3种子,选选留蛋白质含量 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即F4

H)F4世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5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分单株种植成株系,每 个株系种植60株,成熟期按系谱选育法,优中选优,得F5

I)F5及以上世代若还在分离,则继续重复前述步骤,直至获得稳定品系;

J)对于当选的稳定品系,按品系单收,一部分种子用垩白观测仪和米粒食味仪测 定品质,保留外观品质优,食味值高的品系;

K)新品系扩繁后提升参加各级中间试验;

更为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父本选择镇稻11号。

更为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母本选择淮稻13号。

更为优选的,所述步骤A)、J)中外观品质为优的具体判定为垩白率<30%且垩白度 <5%。

更为优选的,所述步骤J)中食味值高具体为>60。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质食味高产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与传统培育方法 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异地穿梭培育环境钝感型优质品种:综合利用海南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温光条件的差异,以多个与品质有关的理化指标为选择压,筛选外观品质和食 味品质环境钝感、年度间表现稳定的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系。2)定向选择控制优质 性状有利基因:以高产抗病育种方法为基础,从低世代(F2-3)开始进行多个品质指标相 关性状的选择,有利于累加控制优质性状的主效基因,以提高遗传响应,从而培育出优 质食味水稻新品种;3)有利于优质与高产的结合:F1代选择超亲优良组合,F2及以上世 代选择丰产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或品系,选留垩白率<30%且垩白度<5%的单株, 选播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在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始终追求 高产、多抗、优质的完美结合;4)优质食味和优质外观协同提高:从F2开始,以蛋白质 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压,选择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单株,有利于定 向培育优质食味新品系;从F3开始,以垩白率和垩白度为选择压,选择垩白率<30%和垩 白度<5%的单株,有利于定向培育优质外观新品系;二者相结合,能有效培育外观和食 味均优质的新品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的育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

A)种质资源收集与亲本筛选与F0的配置:

2009年春收集到各省审定的粳稻品种213个,2009年夏和2009年冬分别在江苏句 容(5月20日播种)和海南陵水(12月20日播种)种植,垩白观测仪和近红外品质分 析测定仪测定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获得两地种植外观品质均 为优(具体为垩白率<30%且垩白度<5%)、稻米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2%-20% 的优质粳稻品种8份;以8份优质粳稻品种为母本,2010年江苏省主推粳稻品种镇稻 10号、镇稻11号、淮稻5号为父本杂交,共配置24个组合。

B)2011夏在江苏句容,将24个组合F0种子,于5月20日播种,其中(淮稻13 号×镇稻11号)F1植株表现为穗大粒多,丰产性突出,单株产量比高值亲本镇稻11号 增产15%,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早3天,遂当选该组合重点追踪、培育。

C)将(淮稻13号×镇稻11号)F1植株上收获的种子,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 测定稻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选留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 的谷粒留种(F2)。

D)2012夏在江苏句容,将(淮稻13号×镇稻11号)F2于5月20日播种,单本栽 插,共种植2015株,成熟期选留丰产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75个(F3)。

E)75个单株种子,每个先取1/3用垩白观测仪观察垩白率、垩白度,选留垩白率 <30%且垩白度<5%的单株42个,再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42个单株谷粒的蛋白 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选留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

F)2012冬在在海南陵水,42个F3单株,于12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分单株种 植成株系,每个株系种植60株,成熟期按系谱法,从15个优良株系中选择31个优良 单株,得F4

G)31个单株种子,每个先取1/3用垩白观测仪观察垩白率、垩白度,选留垩白率 <30%且垩白度<5%的单株17个,再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17个单株谷粒的蛋白 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选留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

H)2013夏在江苏句容,17个F4单株,于5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分单株种植 成株系,每个株系种植60株,成熟期按系谱法,从7个优良株系中选择21个优良单株, 得F5

I)21个单株种子,每个先取1/3用垩白观测仪观察垩白率、垩白度,选留垩白率 <30%且垩白度<5%的单株15个,再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15个单株谷粒的蛋白 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选留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

J)2013冬在海南陵水,15个F5单株于12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分单株种植成 株系,每个株系种植60株,成熟期按系谱法,从9个优良株系中选择14个优良单株, 得F6

K)14个单株种子,每个先取1/3用垩白观测仪观察垩白率、垩白度,选留垩白率 <30%且垩白度<5%的单株12个,再用近红外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12个单株谷粒的蛋白 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选留蛋白质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15%-20%的谷粒留种。

L)2014年夏在江苏句容,12个F6单株于5月20日播种,单本栽插,分单株种植 成株系,每个株系种植60株,成熟期按系谱法,当选6个丰产性、株高、穗型、株型 等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稳定的株系。

I)6个稳定株系,每个先取少量种子用垩白观测仪和米粒食味仪测定外观品质和食 味品质,其中区号为B1102的株系垩白率11%,垩白度2.9%,食味值69,全生育期比对 照镇稻11号短3天,产量比镇稻11号增产10%,该株系暂定名镇稻102,剩余种子用 于扩繁推荐参加各级中间试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 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