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两段法草酸酯加氢制备乙醇的工艺

两段法草酸酯加氢制备乙醇的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段法草酸酯加氢制备乙醇的工艺。将原有的一段式高温反应器拆分成两段法,通过两个反应器分别在低温反应器中实现草酸酯的转化以及在高温反应器中实现产物的进一步深度加氢,抑制了碳三醇和碳四醇的生成,从而可以高选择性的得到乙醇。采用本发明两段法工艺用于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反应中,在第一段反应温度为200℃,第二段反应温度为280℃,反应压力为2.5MPa,第一段摩尔氢酯比为80,第二段摩尔氢酯比为200,草酸酯质量空速为1.0h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851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35737.8

  • 申请日2015-08-28

  • 分类号C07C29/149;C07C31/08;B01J23/72;

  • 代理机构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尊生

  •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11: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2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C29/149 申请日:201508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段法草酸酯加氢制备乙醇的工艺。

背景技术

乙醇,俗称酒精,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国防等领域。由于乙醇的氧含量高达34.7%,因而也可以作为甲基叔丁基醚(MTBE)替代品加入汽油中得到乙醇汽油,既可以减少汽油消耗量,还能够使汽油燃烧更充分,从而降低燃烧中的CO等污染物的排放。传统生产乙醇的路线主要包括两条。一条是石油路线,通过采用石油裂解产品乙烯为原料,水合得到乙醇。另外一条是生物发酵路线,通过采用各种含糖的农产品、农林业副产物及野生植物为原料,经过水解、发酵使双糖、多糖转化为单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乙醇生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经升至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大规模使用甘蔗或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受到局限,而采用纤维素为原料的乙醇生产技术尚未成熟。基于我国煤炭相对丰富的国情,由合成气制乙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报道的合成气直接制乙醇方法是合成气首先使用Rh/SiO2催化剂于3-10MPa和300℃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醛、乙醇、乙酸乙酯和乙酸为主的碳二产品,然后在Cu/SiO2[JP6259632]、Pd-Fe/SiO2[JP61178940,JP61178942]或Cu-Zn-Al-Mg-Mo[CN1122567]等催化剂上将乙醛、乙酸乙酯和乙酸等副产物进一步加氢转化为乙醇。由于该技术工艺条件苛刻、催化剂稳定性差、选择性低等缺点,截止目前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

中国专利CN101934228A报道了一种醋酸酯加氢制乙醇的铜基催化剂,载体为氧化铝或氧化硅,助剂为锌、锰、铬、钙、钡、铁、镍、镁等元素的氧化物,醋酸酯的转化率最高达到88%,但反应效率较低。

CN102327774A报道了一种铜基催化剂应用于醋酸酯加氢制乙醇反应体系,其制备方法是在铜的可溶盐和助剂金属可溶盐混合溶液中加入硅溶胶或可溶性铝盐,搅拌均匀后,在50-95℃条件下将混合液加入到沉淀剂的溶液中,然后老化、过滤、洗涤、干燥、焙烧、成型和还原得到催化剂。所制催化剂在醋酸酯加氢反应中的最高转化率为85%,乙醇选择性为91%。

CN101941887A采用氧化硅或氧化铝为载体,铜为活性组分、Zn、Mn、Cr、Ca、Ba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制得铜基催化剂,在醋酸酯加氢反应中的选择性最高达到99%,而转化率最高达到92%。

CN101411990A公开了一种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铜硅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铜氨络合物中加入比表面积为600-1200m2/g的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粉体中,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焙烧、还原,制成催化剂。

CN102350358B公开报道了一种草酸酯加氢制乙醇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采用氧化锆和氧化硅作为复合载体,铜作为活性组分,Mg、Ca、Ba、Mn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制备得到铜基催化剂,在草酸酯加氢制乙醇中,草酸酯的转化率达到100%,乙醇选择性达到85%。

CN102649745A和CN102649744A公开了一种以草酸酯为原料与流化床反应器内含铜催化剂接触,生成含有乙醇酸酯的流出物的技术方案,以提高乙醇酸酯的选择性。

实验证明,上述的铜基催化剂工艺中存在副产物三碳、四碳醇的选择性低和目标产物乙醇的在高选择性条件下的催化剂本身的稳定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法草酸酯加氢制乙醇的工艺路线,该方法是通过两段反应器将反应物草酸酯最终转化为乙醇。首先使草酸酯在第一个反应器中在较低温度下转化,然后产品在第二反应器中在较高的温度下进一步加氢生成乙醇。这种工艺可以有效的抑制主要副反应,降低三碳醇、四碳醇的选择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乙醇的选择性。采用以氧化硅为载体,用铜作为活性组分,将铝作为改性助剂;助剂铝对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进行调控,使该催化剂不仅具有较理想的表面酸碱性、同时也具有良好副反应抑制能力,从而获得较高的乙醇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草酸酯的转化率达到100%的情况下,乙醇的选择性达到85.0%,减少废物排放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后续分离的成本。此外,该工艺条件下,催化剂稳定运行100小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新工艺及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段法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工艺主要是通过两个串联反应器将反应物草酸酯最终转化为乙醇。首先使草酸酯在第一反应器中在较低温度下转化为中间产品流股,所生成产品流股经过预热器进一步预热升温进入第二反应器中在较高的温度下进一步加氢生成含乙醇流股。

所述的第一反应器是等温反应器。

所述的第二反应器是绝热反应器。

所述的从第二反应器中出来的流股至少包含甲醇或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从第一反应器中出来的流股至少还包含乙二醇和乙醇酸甲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提供的两段法工艺用于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包括的步骤:

将制备好的催化剂分别放入第一反应器(第一段反应器)中及第二反应器(第二段反应器)中,首先在氢气气氛中将催化剂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段、第二段温度至预定反应温度与压力后,含有草酸酯的流股经过低温预热器预热后进入第一反应器与氢气反应;生成的产品流股以及补充的氢气流股混合后在高温预热器中与第二反应器的产品流股换热后,再经过电加热器加热使温度达到设定值,然后进入第二反应器发生进一步加氢反应生成含有乙醇的流股;该产品流股经冷凝换热器冷凝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液相产品流股和不凝气流股,不凝气流股经过增压机增压后与新鲜氢气流股混合,然后分为两个流股分别进入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两个流股的流量由流量控制阀调节使两个反应器分别达到设定的氢酯比。

所述的两段法工艺中,反应压力为1.0-4.0MPa。

所述的两段法工艺催化剂还原温度为250-400℃。

所述的两段法工艺第一段的反应温度为180-220℃。

所述的两段法工艺第二段的反应温度为240-300℃。

所述的两段法工艺第一反应器中摩尔氢酯比为40-100。

所述的两段法工艺第二反应器中摩尔氢酯比为180-300。

所述的两段法工艺草酸酯进料的总质量空速为0.5-3h-1

可选地,两段法工艺的反应条件为:在第一段反应温度为200℃,第二段反应温度为280℃,反应压力为2.5MPa,第一段摩尔氢酯比为80,第二段摩尔氢酯比为200,草酸酯质量空速为1.0h-1

所述的草酸酯是草酸二甲酯和草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本发明采用的催化剂各组分占催化剂重量百分比为:氧化硅占催化剂重量的70-90%,活性组分铜占催化剂重量的5-30%,助剂占催化剂重量的0.5-1.5%,所述催化剂的各组分重量的之和为100%;其中,制备方法可选择如下步骤:

1)按计量选用硝酸铜和硝酸铝配制成混合水溶液;

2)向步骤1)中的溶液中滴加氨水,并搅拌10-30分钟;

3)向步骤2)中滴加硅溶胶,室温下搅拌2-10小时;

4)将步骤3)中的浆料升温至80-95℃并抽真空,当液相pH值低于7时,停止加热;

5)将步骤4)中的液体冷却后,将沉淀过滤、洗涤至中性;

6)将步骤5)中的滤饼在80-120℃条件下干燥;

7)将步骤6)中干燥后的滤饼碾碎后,在400-450℃下焙烧后形成本发明催化剂。

所述的含有草酸酯的流股中除了草酸酯外还可以包含有乙醇和甲醇中一种或两种作为溶剂。

本发明采用新型两段法工艺进行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反应,在第一段反应温度为200℃,第二段反应温度为280℃,反应压力为2.5MPa,第一段摩尔氢酯比为80,第二段摩尔氢酯比为200,草酸酯质量空速为1.0h-1时,草酸酯平均转化率达到99,9%以上,乙醇平均选择性高达85.0%以上,表现出极高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见图2)

本发明采用全新的两段法工艺,首先将草酸酯在较低温度下转化,而后在较高温度对其产物进行进一步的加氢,得到目标产物乙醇。两段法工艺中,草酸酯在低温下反应可以有效的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使得副产物三碳、四碳醇的选择性明显降低,从而大幅提高了乙醇的选择性。将该催化剂和新工艺将结合,进行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反应,在优化条件下,草酸酯的转化率达到100%的情况下,乙醇的选择性达到85.0%,减少废物排放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后续分离的成本。此外,该工艺条件下,催化剂稳定运行100小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新工艺及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两段法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工艺流程图。

图2.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醇催化剂在两段法工艺中的运行稳定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通过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以及手册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所用的通用设备、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图1为两段法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工艺流程图。1-新鲜氢气流股,2-草酸酯流股,3-预加氢氢气流股,4-补充氢气流股,5-低温预热器,6-第一反应器(或叫第一段反应器),7-第一段加氢产品流股,8-高温预热器,9-电加热器,10-第二反应器(或叫第二段反应器),11-冷凝换热器,12-气液分离器,13-反应后不凝气流股,14-反应后液相产品流股,15-增压机,16-流量控制阀。

两段法工艺用于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包括的步骤:

将制备好的催化剂分别放入第一反应器6(第一段反应器)中及第二反应器10(第二段反应器)中,首先在氢气气氛中将催化剂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段、第二段温度至预定反应温度与压力后,含有草酸酯的流股经过低温预热器5预热后进入第一反应器6与氢气反应;生成的产品流股7以及补充的氢气流股4混合后在高温预热器8中与第二反应器10的产品流股换热后,再经过电加热器9加热使温度达到设定值,然后进入第二反应器发生进一步加氢反应生成含有乙醇的流股;该产品流股经冷凝换热器11冷凝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2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液相产品流股14和不凝气流股13,不凝气流股经过增压机15增压后与新鲜氢气流股1混合,然后分为两个流股3和4分别进入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两个流股的流量由流量控制阀16调节使两个反应器分别达到设定的氢酯比。

实施例1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40g三水合硝酸铜至三口烧瓶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中,搅拌至硝酸铜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2ml氨水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密封后调制4档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向溶液中滴加45ml硅溶胶,在搅拌状态下老化4小时。然后升温至80℃并抽真空到0.04MPa,蒸发多余的氨水,使铜、铝和氧化硅沉淀下来。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将过滤物在100℃干燥10小时后,在450℃焙烧4小时。最终形成铜含量为20wt%的Cu/SiO2催化剂待用。

将制备的催化剂压片筛分成40-60目,然后称重0.1gCu/SiO2催化剂第一反应器中,称0.4gCu/SiO2催化剂装填至第二反应器中。在350℃,2.5MPa,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气体总量控制在300ml/min,还原时间为4小时。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反应器温度至200℃,第二反应器温度至280℃,并调整氢气流量以适应各段的氢酯比。其中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剩余氢气和第二段补充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之和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将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80:1,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200:1。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1.0h-1,采用液相高压泵进料。相隔1小时取样并采用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并计算得到DM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除采用的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2.0h-1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40g三水合硝酸铜及12.03g六水合硝酸铝至三口烧瓶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中,搅拌至硝酸铜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2ml氨水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密封后调制4档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向溶液中滴加45ml硅溶胶,在搅拌状态下老化4小时。然后升温至80℃并抽真空到0.04MPa,蒸发多余的氨水,使铜、铝和氧化硅沉淀下来。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将过滤物在100℃干燥10小时后,在450℃焙烧4小时。最终形成铜含量为20wt%,铝含量为0.5wt%的Cu/SiO2-0.5Al催化剂待用。

将制备的催化剂压片筛分成40-60目,然后称重0.1gCu/SiO2催化剂第一反应器中,称0.4gCu/SiO2-0.5Al催化剂装填至第二反应器中。在350℃,2.5MPa,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反应器温度至200℃,第二反应器温度至280℃,并调整氢气流量以适应各段的氢酯比。其中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剩余氢气和第二段补充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之和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将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80:1,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200:1。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1.0h-1,采用液相高压泵进料。相隔1小时取样并采用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并计算得到DM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除采用的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2.0h-1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3相同,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40g三水合硝酸铜及24.06g六水合硝酸铝至三口烧瓶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中,搅拌至硝酸铜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2ml氨水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密封后调制4档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向溶液中滴加45ml硅溶胶,在搅拌状态下老化4小时。然后升温至80℃并抽真空到0.04MPa,蒸发多余的氨水,使铜、铝和氧化硅沉淀下来。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将过滤物在100℃干燥10小时后,在450℃焙烧4小时。最终形成铜含量为20wt%,铝含量为1.0wt%的Cu/SiO2-1.0Al催化剂待用。

将制备的催化剂压片筛分成40-60目,然后称重0.1gCu/SiO2催化剂第一反应器中,称0.4gCu/SiO2-1.0Al催化剂装填至第二反应器中。在350℃,2.5MPa,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反应器温度至200℃,第二反应器温度至280℃,并调整氢气流量以适应各段的氢酯比。其中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剩余氢气和第二段补充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之和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将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80:1,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200:1。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1.0h-1,采用液相高压泵进料。相隔1小时取样并采用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并计算得到DM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除采用的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2.0h-1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5相同,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40g三水合硝酸铜及36.09g六水合硝酸铝至三口烧瓶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中,搅拌至硝酸铜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2ml氨水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密封后调制4档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向溶液中滴加45ml硅溶胶,在搅拌状态下老化4小时。然后升温至80℃并抽真空到0.04MPa,蒸发多余的氨水,使铜、铝和氧化硅沉淀下来。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3次。将过滤物在100℃干燥10小时后,在450℃焙烧4小时。最终形成铜含量为20wt%,铝含量为1.5wt%的Cu/SiO2-1.5Al催化剂待用。

将制备的催化剂压片筛分成40-60目,然后称重0.1gCu/SiO2催化剂第一反应器中,称0.4gCu/SiO2-1.5Al催化剂装填至第二反应器中。在300℃,2.5MPa,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反应器温度至180℃,第二反应器温度至280℃,并调整氢气流量以适应各段的氢酯比。其中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剩余氢气和第二段补充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之和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将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60:1,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220:1。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1.0h-1,采用液相高压泵进料。相隔1小时取样并采用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并计算得到DM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40g三水合硝酸铜及36.09g六水合硝酸铝至三口烧瓶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中,搅拌至硝酸铜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2ml氨水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密封后调制4档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向溶液中滴加45ml硅溶胶,在搅拌状态下老化4小时。然后升温至80℃,蒸发多余的氨水,使铜、铝和氧化硅沉淀下来。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3次。将过滤物在100℃干燥10小时后,在450℃焙烧4小时。最终形成铜含量为20wt%,铝含量为1.5wt%的Cu/SiO2-1.5Al催化剂待用。

将制备的催化剂压片筛分成40-60目,然后称重0.1gCu/SiO2催化剂第一反应器中,称0.4gCu/SiO2-1.5Al催化剂装填至第二反应器中。在350℃,2.5MPa,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反应器温度至200℃,第二反应器温度至280℃,并调整氢气流量以适应各段的氢酯比。其中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剩余氢气和第二段补充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之和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将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50:1,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250:1。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2.0h-1,采用液相高压泵进料。相隔1小时取样并采用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并计算得到DM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

比较实施例1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40g三水合硝酸铜至三口烧瓶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中,搅拌至硝酸铜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2ml氨水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密封后调制4档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向溶液中滴加45ml硅溶胶,在搅拌状态下老化4小时。然后升温至80℃,蒸发多余的氨水,使铜、铝和氧化硅沉淀下来。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3次。将过滤物在100℃干燥10小时后,在450℃焙烧4小时。最终形成铜含量为20wt%的Cu/SiO2催化剂待用。

将制备的催化剂压片筛分成40-60目,然后称重0.5gCu/SiO2催化剂装填至反应器中。在350℃,2.5MPa,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反应器温度至280℃,并调整氢气流量至氢酯比为200:1。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2.0h-1,采用液相高压泵进料。相隔1小时取样并采用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并计算得到DM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

比较实施例2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40g三水合硝酸铜及24.06g六水合硝酸铝至三口烧瓶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中,搅拌至硝酸铜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2ml氨水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密封后调制4档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向溶液中滴加45ml硅溶胶,在搅拌状态下老化4小时。然后升温至80℃,蒸发多余的氨水,使铜、铝和氧化硅沉淀下来。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3次。将过滤物在100℃干燥10小时后,在450℃焙烧4小时。最终形成铜含量为20wt%,铝含量为1.0wt%的Cu/SiO2-1.0Al催化剂待用。

将制备的催化剂压片筛分成40-60目,然后称重0.1gCu/SiO2催化剂第一反应器中,称0.4gCu/SiO2-1.0Al催化剂装填至第二反应器中。在350℃,2.5MPa,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反应器温度至200℃,第二反应器温度至260℃,并调整氢气流量以适应各段的氢酯比。其中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剩余氢气和第二段补充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之和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将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80:1,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200:1。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2.0h-1,采用液相高压泵进料。相隔1小时取样并采用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并计算得到DM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

比较实施例3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40g三水合硝酸铜及24.06g六水合硝酸铝至三口烧瓶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中,搅拌至硝酸铜完全溶解。缓慢滴加52ml氨水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密封后调制4档搅拌30分钟。搅拌均匀后,向溶液中滴加45ml硅溶胶,在搅拌状态下老化4小时。然后升温至80℃,蒸发多余的氨水,使铜、铝和氧化硅沉淀下来。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3次。将过滤物在100℃干燥10小时后,在450℃焙烧4小时。最终形成铜含量为20wt%,铝含量为1.0wt%的Cu/SiO2-1.0Al催化剂待用。

将制备的催化剂压片筛分成40-60目,然后称重0.1gCu/SiO2催化剂第一反应器中,称0.4gCu/SiO2-1.0Al催化剂装填至第二反应器中。在350℃,2.5MPa,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还原结束后,调整第一反应器温度至200℃,第二反应器温度至240℃,并调整氢气流量以适应各段的氢酯比。其中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为第一段剩余氢气和第二段补充的氢气的摩尔进料速度之和与原料DMO的摩尔进料速度之比。将第一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80:1,第二反应器中的氢酯比调整至200:1。DMO的液体质量空速为2.0h-1,采用液相高压泵进料。相隔1小时取样并采用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并计算得到DM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

表1草酸酯加氢制乙醇反应结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