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涂装件、印刷件以及涂层件

涂装件、印刷件以及涂层件

摘要

本发明的涂装件包括基材和配置在基材表面的油墨受理层。依据JIS?B0601测定出的所述油墨受理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度Ra1为400~3000nm。另外,设油墨受理层表面的测定范围为30μm×30μm、像素数据为512×512,则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算术平均粗度Ra2为70~500n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734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73597.6

  • 申请日2013-06-25

  • 分类号B32B33/00;B32B15/08;

  • 代理机构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姜虎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06: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08

    授权

    授权

  • 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33/00 申请日:2013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装件、具有所述涂装件的印刷件以及涂层件。

背景技术

以往,较多地使用壁板作为建筑物的内饰材料以及外壁材料。壁板大致划 分为金属系壁板、陶瓷类壁板以及木质类壁板。通过喷墨印刷等在加工成所希 望的形状的基材的表面赋予所希望的图案,来制造壁板。在通过喷墨印刷赋予 图案的情况下,从设计性以及耐久性的观点来看,基材表面的油墨的润湿扩展 性和密接性等是重要的。

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具有基材、含有聚酯的油墨受理层、以及油墨层 的印刷件。在制造这些印刷件时,通过在基材上形成的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喷墨 印刷溶剂类油墨,来形成油墨层。这时,溶剂系油墨中含有的有机溶剂使油墨 受理层表面的一部分溶解而使其表面粗糙,因此,溶剂系油墨能相对于油墨受 理层,进行润湿扩展且密接。

另外,专利文献3、4中,记载有一种印刷件,其具有基材、涂敷皱褶涂料 并使其固化而成的油墨受理层、以及油墨层。在制造这些印刷件时,通过在基 材上形成的油墨受理层的表面上,喷墨印刷溶剂类或水类油墨形成来油墨层。 这时,油墨由于毛细现象而在油墨受理层表面的沟槽中扩展,因此,能充分地 润湿扩展。

并且,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一种印刷件,其具有基材、分散有珠粒的 油墨受理层、以及油墨层。在制造这种印刷件时,通过在基材上形成的油墨受 理层的表面喷墨印刷溶剂系油墨,来形成油墨层。这时,油墨利用在油墨受理 层的表面由珠粒形成的深度为数十μm左右的沟槽,能够充分地润湿扩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76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7295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36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0684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355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例子中,虽然使用溶剂类或水类油墨进行喷墨印刷,但是,作为 可喷墨印刷的油墨,除了这些以外,还已知有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活性光线 固化型油墨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几乎不含有溶剂或水等挥发成分,因此,难以 产生由于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渗透速度等的影响引起的不均匀显色,或由于油墨 的润湿扩展性的影响引起的印刷质量降低等,能稳定地进行高质量的印刷。因 此,可以考虑使用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来制造壁板等印刷件。

然而,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技术中,若使用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则 不能使油墨受理层的表面粗糙化,不能使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充分地密接。另 外,在专利文献3~5中记载的技术中,若使用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则在油墨 受理层的表面形成深度为数十μm左右的沟槽,因此,油墨虽然可润湿扩展,但 是不能与油墨受理层充分地密接。

这样,对于在基材表面形成有油墨受理层的涂装件,在喷墨印刷活性光线 固化型油墨的情况下,不能兼顾油墨的润湿扩展性与密接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兼顾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润湿扩展性及密接 性的涂装件。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涂装件的印刷件及涂 层件。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形成大小相互不同的两种凹 凸,能兼顾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润湿扩展性及密接性,通过进一步研究而完 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涂装件。

[1]一种涂装件,其具有:基材;以及油墨受理层,其配置在所述基材的表 面,依据JISB0601测定出的所述油墨受理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度Ra1为400~ 3000nm,设所述油墨受理层表面的测定范围为30μm×30μm、像素数据为 512×512,则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算术平均粗度Ra2为70~500nm。

[2]如[1]所述的涂装件,其中,所述油墨受理层含有50~75质量%的颜料, 所述颜料中的粒径为4μm以上的所述颜料的比例为10~30质量%。

[3]如[1]或[2]中记载的涂装件,其中,所述基材是金属板。

另外,本发明涉及以下印刷件及涂层件。

[4]一种印刷件,其包括:[1]~[3]的任何一项记载的涂装件;以及配置于所 述涂装件表面的油墨层,通过在喷墨印刷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后照射活性光线, 来形成所述油墨层。

[5]一种涂层件,其包括:[4]中记载的印刷件;以及配置于所述印刷件表面 的外涂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兼顾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润湿扩展性及密接 性的涂装件。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涂装件,能够提供设计性及耐久性优异 的印刷件及涂层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油墨受理层表面形成的凹凸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A~图2D是在各种涂装件的表面印刷了UV油墨时的圆点的放大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1.涂装件

本发明的涂装件具有基材、以及配置在基材表面的油墨受理层(涂膜)。本 发明的涂装件例如能够适宜地作为壁板的基板而使用,该壁板作为建筑物的内 饰材料及外壁材料而使用。以下,对本发明的涂装件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基材]

不特别地限定基材的种类。作为基材的例子,包括金属类基材(金属板)及 陶瓷类基材。

作为金属类基材的例子,包括镀溶融Zn-55%Al合金的钢板等涂层钢板、 普通钢板和不锈钢板等钢板、铝板及铜板。对于这些金属类基材,也可以进行 压花加工或深拉成型加工等,而实施瓷砖风格、砖风格、木纹风格等凹凸加工。 并且,为了提高隔热性和隔音性,也可以使用以树脂泡沫和石膏板等无机材料 为芯材的铝塑复合牛皮纸等覆盖金属类基材的背面。

作为陶瓷类基材的例,包括素烧陶板、釉面焙烧陶板、水泥板、使用水泥 质原料或纤维质原料等成型为板状的物体。另外,即使对于这些陶瓷类基材, 也可以实施凹凸加工,而使基材的表面为瓷砖风格、砖风格、木纹风格等。

对于基材,也可以在其表面形成化学转换处理皮膜和底涂涂膜等。化学转 换处理皮膜形成在基材的表面整体,使涂膜密接性及耐腐蚀性提高。不特别地 限定形成化学转换处理皮膜的化学转换处理的种类。作为化学转换处理的例子, 包括铬酸盐处理、无铬处理、磷酸盐处理。如果在提高涂膜密接性及耐腐蚀性 的有效范围内,不特别地限定化学转换处理皮膜的附着量。例如,在是铬酸盐 皮膜的情况下,调整附着量使全Cr换算附着量为5~100mg/m2即可。另外,在 是无铬皮膜的情况下,调整附着量,使得如果是Ti-Mo复合皮膜则为10~ 500mg/m2,如果是氟代酸系皮膜则氟换算附着量或总金属元素换算附着量在3~ 100mg/m2的范围内即可。另外,在是磷酸盐皮膜的情况下,调整附着量为5~ 500mg/m2即可。

底涂涂膜形成在基材或化学转换处理皮膜的表面,使涂膜密接性及耐腐蚀 性提高。例如通过将含有树脂的底涂涂料涂敷在基材或化学转换处理皮膜的表 面,并使其干燥(或固化)来形成底涂涂膜。不特别地限定底涂涂料中含有的树脂 的种类。作为树脂种类的例子,包括聚酯、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环氧树 脂由于极性高且密接性良好,所以特别优选。另外,对于底涂涂膜的膜厚,只 要能够发挥上述功能,则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底涂涂膜的膜厚例如是5μm左右。

[油墨受理层]

油墨受理层是配置在基材的表面整体用于受理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层。 油墨受理层包含成为基质的树脂。油墨受理层的特征之一是,依据JIS(Japanese IndustrialStandards,日本工业规格)B0601测出的算术平均粗度Ra1(以下, 也称为“算术平均粗度Ra1”或简称为“Ra1”)及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出的微小部分 的算术平均粗度Ra2(以下也称为“算术平均粗度Ra2”或简称为“Ra2”)在规定的 范围内。此外,JISB0601:2013是与ISO4287:1997相同内容的标准。

如果是依照JISB0601(ISO4287)的测定方法,能够测定油墨受理层表面的 与比较大的凹凸有关的算术平均粗度Ra1。根据本发明的发明者的预备试验, Ra1越大,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润湿扩展性越提高。从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 的润湿扩展性及显色性的观点考虑,优选Ra1在400~3000nm的范围内,更优 选Ra1在500~2000nm的范围内。在Ra1小于400nm的情况下,在油墨受理层 表面,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不能充分地润湿扩展。另一方面,在Ra1超过3000nm 的情况下,由于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侵入到油墨受理层表面的较深的沟槽,而 使颜色变淡。此外,在Ra1超过2000nm的情况下,润湿扩展性饱和。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能够测定油墨受理层表面的与比较小的凹凸有关的算 术平均粗度Ra2。根据本发明的发明者的预备试验,Ra2越大,则活性光线固化 型油墨相对于油墨受理层的密接性越提高。Ra2是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并以 30μm×30μm为测定范围,使用512×512的像素数据测定时的平均值。从活性光 线固化型油墨的密接性及显色性的观点考虑,优选Ra2在70~500nm的范围内。 在Ra2小于70nm的情况下,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有可能不能充分地密接。另 一方面,在Ra2超过500nm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侵入到 油墨受理层表面的较深的沟槽,而使颜色变淡。

在此,算术平均粗度Ra是如下的数值,即:在用y=f(x)表示粗度曲线时, 从粗度曲线在其平均线的方向上抽出测定长度L的部分,以该抽出的部分的平 均线的方向为X轴,以纵向放大率的方向为Y轴,根据下式(1)求出的数值(单 位;μm或nm)。

式1

Ra=1L0L|f(x)|dx---(1)

能够通过触针式表面粗糙度计、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测定f(x)。在本申请说明书中记载的算术平均粗度 Ra1、Ra2如以下的实施例也示出的那样,是使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计及原子力 显微镜分别求出的数值。

如上所述,油墨受理层的特征之一是,包含成为基质的树脂(包含固化树 脂),在其表面具有满足上述算术平均粗度Ra1及算术平均粗度Ra2的条件的细 微的凹凸。

不特别地限定成为基质的树脂的种类。作为成为基质的树脂的例子,包括 聚酯、丙烯酸树脂、聚偏氟乙烯、聚氨酯、环氧树脂、聚乙烯醇、酚醛树脂。 从高耐气候性及与油墨的密接性的观点考虑,成为基质的树脂优选为聚酯、丙 烯酸树脂或聚偏氟乙烯。此外,优选基质的材料不是水性油墨用的形成多孔的 油墨受理层的材料。多孔的油墨受理层有时耐水性及耐气候性不良,有时不适 于建筑材料等用途。

用于形成基质的聚酯树脂组合物例如具有聚酯、三聚氰胺树脂、催化剂及 胺。

如果能引起与三聚氰胺树脂的交联反应,则不特别地限定聚酯的种类。对 于聚酯的数均分子量,虽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但从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 为5000以上。另外,对于聚酯的羟基值,也不特别地限定,但是优选为 40mgKOH/g以下。虽然不特别地限定聚酯的玻璃化转变点,但优选为0~70℃ 的范围内。在玻璃化转变点小于0℃的情况下,油墨受理层的硬度有可能不足。 另一方面,在玻璃化转变点超过70℃的情况下,加工性有可能降低。

三聚氰胺树脂是聚酯的交联剂。虽然不特别地限定三聚氰胺树脂,但是优 选为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另外,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中,优选在分子中的官 能团占据的甲氧基的量为80mol%以上。对于三聚氰胺树脂,可以单独使用甲基 化三聚氰胺树脂,也可以与其他三聚氰胺树脂并用。优选三聚氰胺树脂的混合 量为,聚酯:三聚氰胺树脂=70:30(质量比)左右。

催化剂促进三聚氰胺树脂的反应。作为催化剂的例,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苯磺酸。对于催化剂的混合量,优选相对于树脂固体成分为0.1~ 8%左右。

胺中和催化剂反应。作为胺的例子,包括三乙胺、二甲基乙醇胺、二甲氨 基乙醇、单乙醇胺、异丙醇按。对于胺的混合量,虽然不特别地限定,但是优 选相对于酸(催化剂)为当量的50%以上的量。

用于形成基质的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例如是丙烯酸树脂乳胶。优选,丙烯酸 树脂乳胶的分子量在20万~200万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CP) 来测定丙烯酸树脂乳胶的分子量。

用于形成基质的聚偏氟乙烯树脂组合物例如是相对于聚偏氟乙烯将热缩性 丙烯酸树脂以重量比20/80~50/50混合后的树脂组合物。

不特别地限定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形成满足上述的Ra1及Ra2的条件的细 微的凹凸的方法。作为这样的方法的例子,包括纳米压印法和喷丸法等。

纳米压印法中,将赋予了满足Ra1及Ra2的纹理(凹凸)的模具和在基材上 形成的树脂层(油墨受理层)加热的同时进行按压。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直接制 版或电子雕刻制版来制造纳米压印法中使用的模具。

如果是直接制版,则在由铁等形成的成型模具的表面(按压面侧),通过电 镀法形成Ni层作为基底层。接着,在Ni层的表面通过电镀法形成Cu层。此外, 根据需要也可以研磨Cu层的表面,使按压面变得平坦。接着,在Cu层的表面 涂敷感光液来形成感光层。然后,在感光层的表面,在使印上规定的图案的薄 膜密接的状态下,从薄膜侧照射紫外线来曝光,从而在感光层形成潜像并显影 (图案化)。最后,通过氯化铜溶液来蚀刻从图案化后的曝光层露出的Cu层,并 剥离感光层。通过以上顺序,可制造赋予了满足Ra1及Ra2的条件的纹理的模 具。

如果是电子雕刻制版,则与直接制版同样,在成型模具的表面形成Cu层 后,使用通过CAD(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图像处理等而制 成的数据,直接加工Cu层的表面。在加工中,可以使用金刚石触针或激光束等。

从硬度及耐久性的观点考虑,在通过这些方法制造的模具的表面形成保护 层。虽然不特别地限定保护层的种类,但是通常是通过电镀法形成的Cr/Ni层、 Cr层或Ni层。虽然不特别地限定保护层的厚度,但是在10~50μm的范围内。 在保护层的厚度小于10μm的情况下,保护层有可能变得不均匀。另一方面, 在超过50μm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保护层产生裂纹。

对于使用如此形成的模具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形成凹凸,可以向模具按压 形成有树脂层的基材,也可以向形成有树脂层的基材按压模具。另外,也可以 通过交替地进行模具的按压及基材的送出的分步重复的方式、使用纹理轧辊的 连续辊压方式,向形成有树脂层的基材按压模具。由于连续辊压方式能够在树 脂层的表面高速且重复性好地形成细微的凹凸,因此对于进行成批生产的情况 是优选的。此外,从纹理轧辊的管理及高速且重复性好地形成细微的凹凸的观 点考虑,优选在将凹凸形成为Ra1在规定的范围内后,将凹凸形成为Ra2在规 定的范围内。

在喷丸方法中,使用氧化物类的磨料。在喷丸法中,通过适宜地调整磨料 的粒径、冷铸钢粒的速度、喷丸时间等,能够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形成规定的 凹凸。此外,如果形成Ra1及Ra2为上述范围内的凹凸,则在使用粒度范围在 4.5~20μm范围内的磨料(例如,细粉氧化铝系磨料#1500;株式会社日铸)调整 Ra1后,使用粒度范围在1.3~8μm范围内的磨料(例如,细粉氧化铝系磨料 #4000;株式会社日铸)调整Ra2即可。这样,优选用于调整Ra2的磨料的粒径 比用于调整Ra1的磨料的粒径小。

并且,作为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形成凹凸的其他方法,有在形成基质的树 脂组合物,混合适当地调整粒径及混合量而得到的颜料的方法。作为这里所谓 的“颜料”,至少包括填充颜料(包含珠粒)及着色颜料。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油墨受理层中的颜料的比例为50~75质量%的范围内。 在颜料的百分比小于50质量%的情况下,有可能算术平均粗度Ra2小于70nm, 不能获得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密接性。另一方面,在颜料的比例超过75质量 %的情况下,树脂成分变少,在油墨受理层有擦伤的情况下,油墨受理层有可 能剥离。另外,有可能加工性降低,并产生涂层裂纹,或耐水性降低。这里所 谓的“颜料的比例”与在形成油墨受理层时使用的涂料的颜料重量浓度(%)相同。 通过以下的式(2)计算颜料重量浓度(PWC)。

颜料重量浓度(%)=颜料重量/(颜料重量+树脂组合物重量)×100…(2)

另外,为了使算术平均粗度Ra1在400~3000nm的范围内,优选油墨受理 层包含粒径4μm以上的颜料,且颜料中的、油墨受理层中的粒径4μm以上的颜 料的比例为10~30质量%的范围内。在粒径4μm以上的颜料比例小于10质量 %的情况下,难以使Ra1为400nm以上,有可能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不能充分 地润湿扩展。另一方面,在粒径4μm以上的颜料的比例超过30质量%的情况下, Ra1变得过大,有可能由于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吸入而使印刷浓度降低。

另外,优选油墨受理层组合包含粒径4μm以上的颜料和粒径不到1μm的颜 料。图1是这样形成的油墨受理层的示意性剖面图。通过在油墨受理层中组合 配合粒径4μm以上的颜料和粒径不到1μm的颜料,如图1所示那样,成为在覆 盖粒径4μm的颜料的基质树脂内分散有粒径不到1μm的颜料的状态。由此,能 够稳定地形成Ra1及Ra2为规定的范围内的凹凸形状。此外,通过库尔特计数 器法来测定粒径及粒度分布数,根据该粒度分布数求出颜料的粒径。

不特别地限定填充颜料的种类。作为填充颜料的例子,包括二氧化硅、碳 酸钙、硫酸钡、氢氧化铝、滑石、云母、树脂珠粒、玻璃珠粒等。

不特别地限定树脂珠粒的种类。作为树脂珠粒的例子,包括丙烯酸树脂珠 粒、聚丙烯腈珠粒、聚乙烯珠粒、聚丙烯珠粒、聚酯珠粒、尿烷树脂珠粒、环 氧树脂珠粒等。对于这些树脂珠粒,可以使用已知的方法制造,也可以使用市 场销售的商品。作为市场销售的丙烯酸树脂珠粒的例子,包括东洋纺株式会社 的“TAFTICAR650S(平均粒径18μm)”、“TAFTICAR650M(平均粒径30μm)”、 “TAFTICAR650MX(平均粒径40μm)”、“TAFTICAR650MZ(平均粒径60μm)”、 “TAFTICAR650ML(平均粒径80μm)”、“TAFTICAR650L(平均粒径100μm)”及 “TAFTICAR650LL(平均粒径150μm)”。另外,作为市场出售的聚丙烯腈珠粒的 例子,包括东洋纺株式会社的“TAFTICA-20(平均粒径24μm)”、“TAFTIC YK-30(平均粒径33μm)”、“TAFTICYK-50(平均粒径50μm)”及“TAFTIC YK-80(平均粒径80μm)”。

不特别地限定着色颜料的种类。作为着色颜料的例子,包括炭黑、二氧化 钛、氧化铁、黄色氧化铁、酞菁蓝、和钴蓝。

虽然不特别地限定油墨受理层的膜厚,但是,优选在10~40μm的范围内。 在膜厚不到10μm的情况下,油墨受理层的耐久性及隐蔽性有可能不充分。另 外,在膜厚超过40μm的情况下,制造成本增大,并且有可能在焙烧时容易发 生沸腾。另外,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变成桔皮状,外观有可能劣化。

另外,从使涂装件的压花加工性及耐污染性提高的观点考虑,油墨受理层 也可以含有2~30质量%的作为粒径4μm以上的颜料的、粒径比油墨受理层的 膜厚大且在15~80μm的范围内的珠粒。通过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使珠粒突出, 从而油墨受理层的滑动性提高且也显著地提高了涂装件的压花加工性。另外, 通过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使珠粒突出,从而即使在印刷前将涂装件重叠的情况 下,也难以在油墨受理层附着污垢。在粒径为15~80μm的珠粒的比例小于2 质量%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充分地提高涂装件的压花加工性及耐污染性。另 外,在珠粒的粒径超过80μm的情况下,有可能珠粒从涂膜脱离,不能充分地 提高涂装件的压花加工性及耐污染性。

另外,也可以在油墨受理层调配蜡。蜡能够提供润滑性,从而提高压花加 工性及耐污染性。然而,一般,蜡使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密接性降低,因此 不适宜调配。尤其是,石油蜡及聚乙烯蜡由于在焙烧时溶解而向涂膜表面扩展, 因此使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密接性降低。由此,作为提高润滑性的蜡,优选 PTFE细粉末蜡。PTFE细粉末蜡由于在焙烧温度下不会溶解而不向涂膜表面扩 展,因此不使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密接性降低。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涂装件由于油墨受理层表面的、依据JISB0601测 出的算术平均粗度Ra1及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出的算术平均粗度Ra2在规定的 范围内,因此能够兼顾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润湿扩展性及密接性。

不特别地限定本发明的涂装件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在将含有规定 量树脂的涂料涂敷在基材的表面并使其干燥来形成树脂层后,使用纳米压印法 和喷丸法等在其表面赋予凹凸来制造本发明的涂装件。另外,通过涂敷将规定 量的树脂及适当粒径的颜料以适当量混合而得到的涂料,并使其干燥(或固化), 也能够制造本发明的涂装件。也可以在形成油墨受理层前,形成化学转换处理 皮膜及底涂涂膜。

此外,如果是纳米压印法,在被压花加工的壁板的凹部无法形成细微的凹 凸。另外,如果是喷丸法,若在进行了砖砌风格那样的较深的压花加工后的壁 板的凹部(例如接缝)形成细微的凹凸,则有可能凸部(例如砖形成部)的油墨受理 层脱落,或Ra1超过3000nm,Ra2超过500nm。因此,对复杂的压花加工件的 油墨受理层赋予细微的凹凸时,优选使用以适当量混合了适当粒径的颜料而得 到的涂料。另外,也可以通过压花辊将形成有油墨受理层的金属板加工成所期 望的形状。

当在基材的表面形成化学转换处理皮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基材的表面 涂敷化学转换处理液并使其干燥来形成化学转换处理皮膜。不特别地限定化学 转换处理液的涂敷方法,从公知方法中适当选择即可。作为这样的涂敷方法的 例子,包括辊涂法、幕流法、旋涂法、空气喷涂法、无气喷涂法以及浸渍提升 法等。根据化学转换处理液的组成等适当地设定化学转换处理液的干燥条件即 可。例如,不用对涂敷有化学转换处理液的基材进行水洗而投入到干燥烤箱内, 以使达到板温为80~250℃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在基材的表面形 成均匀的化学转换处理皮膜。另外,在进一步形成底涂涂膜的情况下,可以通 过在化学转换处理皮膜的表面涂敷底涂涂料并使其干燥来形成底涂涂膜。对于 底涂涂料的涂敷方法,可以使用与化学转换处理液的涂敷方法相同的方法。对 于底涂涂膜的干燥条件,根据树脂的种类等适当设定即可。例如,通过以使达 到板温为150~250℃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在化学转换处理皮膜 的表面形成均匀的底涂涂膜。

1)对基材(或化学转换处理皮膜或者底涂涂膜)的表面在将上述的包含树脂 的涂料涂敷在基材的表面并使其干燥(或固化)后使用纳米压印法或喷丸法等赋 予凹凸,或2)对基材(或化学转换处理皮膜或者底涂涂膜)的表面涂敷上述的包含 树脂和颜料的涂料并使其干燥(或固化),来形成油墨受理层。不特别地限定涂料 的涂敷方法,从公知的方法中适当选择即可。作为这样的涂敷方法的例子,包 括辊涂法、幕流法、旋涂法、空气喷涂法、无气喷涂法和浸渍提升法等。不特 别地限定涂料的干燥条件。例如,通过将涂敷有包含树脂和颜料的涂料的基材, 以使达到板温为150~250℃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干燥,可以在基材(或化学转换 处理皮膜或者底涂涂膜)的表面形成油墨受理层。

2.印刷件及涂层件

在本发明的涂装件的表面(油墨受理层的表面)通过喷墨印刷形成油墨层, 从而可以制造能够作为壁板等使用的印刷件。并且,通过在印刷件的表面形成 外涂层层,从而能够制造耐久性优异的涂层件。

[油墨层]

将油墨层配置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以使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形成所希望 的图像的方式,将油墨层配置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整体或一部分。通过将活性 光线固化型油墨喷墨印刷在油墨受理层的表面并使其固化来形成油墨层。

对于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种类,只要通过照射活性光线进行固化,不特 别地进行限定。作为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例子,包括自由基聚合型的紫外线 固化型油墨(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及阳离子聚合型的紫外线固化型油墨(阳 离子聚合型的UV油墨)。以下,对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及阳离子聚合型的 UV油墨的例进行说明。

(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

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包含颜料、反应性单体和/或反应性低聚合体、以 及光聚合引发剂。

对于颜料的种类,只要是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作为有 机颜料的例子,包括亚硝基类、染色色淀类、偶氮色淀类、不溶性偶氮类、单 偶氮类、双偶氮类、缩合偶氮类、苯并咪唑酮类、酞箐类、蒽醌类、二萘嵌苯 类、喹吖酮类、二恶嗪类、异吲哚啉类、偶氮亚甲基类及吡咯并吡咯类。另外, 作为无机颜料的例子,包括氧化物类、氢氧化物类、硫化物类、亚铁氰化物类、 铬酸盐类、碳酸盐类、硅酸盐类、磷酸盐类、碳类(碳黑)及金属粉类。优选在 UV油墨中以在0.5~20质量%的范围内的方式混合颜料。在UV油墨的颜料小 于0.5质量%的情况下,着色不充分,有可能无法形成所希望的图像。另一方面, 在颜料超过20质量%的情况下,UV油墨的粘度过高,而有可能发生从喷墨头 喷墨的喷墨不良。

不特别地限定反应性单体的种类。从粘性及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反应性 单体为双官能团单体。作为双官能团单体的例子,包括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 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等脂肪族反应性单体。优选UV油墨中的反应性单体的混合 量在50~85质量%的范围内。在反应性单体小于50质量%的情况下,UV油墨 的粘度变高而有可能发生喷墨不良。另一方面,在反应性单体超过85质量%超 的情况下,有可能UV油墨不固化。

不特别地限定反应性低聚合体的种类。作为反应性低聚合体的例子,包括 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硅改性丙烯酸酯、和聚丁二 烯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反应性低聚合体,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进行使 用。即使对于这些反应性低聚合体,从粘性、柔性及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 聚氨酯丙烯酸酯。另外,从难黄变性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聚氨酯丙烯酸酯 为脂肪族烃系聚氨酯丙烯酸酯。

不特别地限定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从高反应性及难黄变性的观点考虑, 优选光聚合引发剂为羟酮类或酰基膦氧化物类。优选UV油墨中的光聚合引发 剂的混合量在1~15质量%的范围内。在光聚合引发剂小于1质量%的情况下, 有可能UV油墨不固化。另一方面,在光聚合引发剂超过15质量%的情况下, UV油墨的固化率和固化速度为饱和状态,在费用上不利。

另外,也可以在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中,根据需要添加增感剂、热稳 定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消泡剂、树脂粘结剂、树脂乳化剂、抗还原剂、均 染剂、pH调整剂、颜料衍生物、聚合抑制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

(阳离子聚合型的UV油墨)

阳离子聚合型的UV油墨包含颜料、分散剂、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以及 光聚合引发剂。对于颜料,可以使用与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相同的颜料。 另外,对于颜料的优选的混合量,也与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相同。

不特别地限定分散剂的种类。对于分散剂,可以使用低分子分散剂和高分 子分散剂中的任意一种。对于分散剂,可以是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的分散剂, 也可以利用市场销售品。作为这样的市场销售的分散剂的例子,包括 “AJISPERPB822”、“AJISPERPB821”(都是味之素精细化学株式会社)。

不特别地限定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种类。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例 子,包括芳香族环氧化物、脂环环氧化物及脂肪族环氧化物。作为芳香族环氧 化物的例子,包括双酚A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或聚缩水甘油醚、氢化双 酚A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或聚缩水甘油醚、以及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 作为脂环环氧化物的例子,包括利用过氧化氢、过酸等氧化剂将至少具有一个 环己烯或环戊烯环等环烷烃环的化合物环氧化而得到的、含有环己烯氧化物或 环戊烯氧化物的化合物。作为脂肪族环氧化物的例子,包括乙二醇的二缩水甘 油醚、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或1,6-己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等亚烷基二醇的二 缩水甘油醚、甘油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或三缩水甘油醚等多元醇的聚缩 水甘油醚、聚乙二醇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或者其 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缩水甘油醚等聚亚烷基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

不特别地限定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乙酰 苯、2,2-二乙氧基乙酰苯、对二甲基氨苯乙酮、对二甲基氨苯丙酮、二苯甲酮、 2-氯二苯甲酮、pp′-二氯二苯甲酮、pp′-双二乙基氨基二苯酮、米其勒酮、苄基 化合物、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n- 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苯偶姻n-丁基醚、偶酰二甲基缩酮、四甲基秋兰姆 化一硫、噻吨酮、2-二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偶氮二异丁腈、苯偶姻过氧化 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酮、1-(4- 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甲基苯甲醯甲酸酯。

另外,阳离子聚合型的UV油墨也可以含有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作为任意成 分。作为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日本专利特开2001-220526号公报和 日本专利特开2001-3109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已知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另外, 可以单独使用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也可以将含有一个氧杂环丁烷环的单官能氧 杂环丁烷化合物、和含有两个以上氧杂环丁烷环的多官能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并 用。

例如,可以在使用喷墨打印机在本发明的涂装件的表面(油墨受理层的表面) 喷墨印刷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例如UV油墨),以累计光量为100~800mJ/cm2的范围内的方式照射活性光线(例如紫外线)并使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固化,来制 造本发明的印刷件。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照度计、光量计(UV-351-25;株式 会社ORC制作所)以测定波长区域240~275nm、测定波长中心254nm来测定 紫外线的累计光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涂装件由于油墨受理层表面的依据JISB0601测定的 算术平均粗度Ra1及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算术平均粗度Ra2在规定的范围内, 因此能够兼顾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润湿扩展性及密接性。因此,本发明的印 刷件中,在适当的位置与油墨受理层密接而形成油墨层。因此,本发明的印刷 件的设计性及耐久性优异。

[外涂层]

如上所述,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印刷件的表面(油墨层的表面)还形成外涂层。

不特别地限定用于形成外涂层的外涂层涂料的种类。作为外涂层涂料的例 子,包括有机溶剂型涂料、水类涂料、粉体涂料。不特别地限定在这些涂料中 使用的树脂成分。作为树脂成分的例子,包括丙烯酸树脂类、聚酯类、醇酸树 脂类、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类、硅改性聚酯类、硅树脂类、氟树脂类。可以单独 地使用这些树脂成分,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另外,也可以在外涂层涂料 中根据需要混合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氨基树脂、含环氧基化合物、含羧基化合 物等交联剂。

不特别地限定本发明的涂层件的制造方法。例如,通过在油墨层的表面涂 敷用于形成外涂层的涂料(外涂层涂料)并使其干燥(或固化)来形成外涂层层。不 特别地限定外涂层涂料的涂敷方法,从公知的方法中适当选择即可。作为这样 的涂敷方法的例子,包括辊涂法、幕流法、旋涂法、空气喷涂法、无气喷涂法、 和浸渍提升法等。不特别地限定外涂层涂料的干燥条件。例如,可以通过使涂 敷有外涂层涂料的印刷件干燥以使板温处于60~150℃的范围内,来在印刷件的 表面形成外涂层。

如以上那样,可以在本发明的印刷件的表面形成外涂层来制造涂层件。本 发明的涂层件由于具有保护油墨层的外涂层,因此具有更优异的耐久性。

3.关于本发明的效果

一般地,由压电式喷墨头能够喷出的喷墨油墨的25℃下的粘度为3~50mPa ·s左右。如果是溶剂类或水类油墨,则通过用溶剂或水进行稀释,能够容易地 进行粘度调整。另外,如果是溶剂类或水类油墨,则也可以通过添加具有羟基 或羧基等亲水基的极性较高的粘结剂树脂来提高亲水性。因此,在上述的专利 文献1~5的发明中,可以使溶剂类或水类油墨与热固化性聚酯系涂膜等密接。

相对于此,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例如UV油墨)由于几乎不含有溶剂或水等 挥发成分,难以引起起因于溶剂成分的挥发速度或浸透速度的不均匀显色、较 大损害基于油墨的润湿扩展程度大小的图像质量的问题。因此,若使用活性光 线固化型油墨,则具有与溶剂类或水类油墨相比使画质较大程度稳定的优点。 但是,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中几乎不含有溶剂或水等,因此,从提高粘度的观 点考虑,较大程度地限制了粘度较高的具有羟基或羧基等极性基的丙烯酸单体 或阳离子聚合单体等的混合量。因此,使用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而形成的油墨 层极性较低而成为疏水性,因此,相对于热固化性聚酯系涂膜等的密接性较低。

这样,在对以往的涂装件印刷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时,存在无法使油墨充 分与热固化性聚酯系涂膜等密接的问题。对于该问题,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10-167334号公报中公开了使含有丙烯酸单体的UV 油墨的固化率降低到50~90%的建筑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中,通过降低UV 油墨的固化率来提高油墨层的柔性,从而提高了由UV油墨的固化物构成的油 墨层的密接性。但是,该制造方法中,具有未反应双键的丙烯酸单体残留在油 墨层的可能性较高。该丙烯酸单体的双键吸收紫外线,因此可成为油墨层的耐 候性劣化的原因。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涂装件即使在喷墨印刷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并进一步 使其充分固化的情况下,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密接性也优异。因此,本发明 的印刷件的油墨层的耐候性也优异。

以下,参照实施例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 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1]

1.印刷件的制作

(1)涂装件

作为涂装原板,准备了板厚为0.27mm、每单面的涂层附着量为90g/m2的 镀溶融Zn-55%Al合金的钢板。在碱脱脂后的涂装原板的表面涂敷了涂敷型铬酸 盐处理液(NRC300NS;日本涂料株式会社),形成了全铬换算附着量为50mg/m2的化学转换处理皮膜。接着,使用棒式涂敷机在化学转换处理皮膜之上涂敷聚 酯系底涂涂料(700P;日本FINECOATING株式会社),并以达到板温215℃进 行焙烧,形成了干燥膜厚5μm的底涂涂膜。

接着,使用棒式涂敷机将用于形成油墨受理层的树脂组合物在底涂涂膜之 上进行涂敷,以达到板温225℃焙烧1分钟,由此形成了干燥膜厚20μm的油墨 受理层。在以70:30的比例将聚酯(数均分子量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30℃、 羟基值28mgKOH/g;DIC株式会社)、和作为交联剂的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 (CYMEL303;三井CYTEC株式会社)混合而得到的基础树脂中进一步混合催化 剂、胺及着色颜料,来制备树脂组合物(白色涂料)。相对于树脂固体成分,以1 质量%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另外,作为胺,将二甲氨基乙醇, 相对于十二烷基苯磺酸的酸等量,增加1.25倍的量作为胺等量。作为着色颜料, 将平均粒径0.28μm的氧化钛(JR-603;帝国化工株式会社),相对于树脂固体成 分添加45质量%。

(2)凹凸的形成

利用电子雕刻制版法制作利用JISB0601(ISO4287)测定的算术平均粗度 Ra1为500、1000、1500、2000、3000nm的第一纹理轧辊、和利用原子力显微 镜测定的算术平均粗度Ra2为100、300、500nm的第二纹理轧辊。接着,在焙 烧有树脂组合物的基材上按压已加热到150℃的第一纹理轧辊后,按压加热到 150℃的第2纹理轧辊而在油墨受理层形成了凹凸。

(3)表面粗度的测定

A.依据JISB0601(ISO4287)的表面粗度的测定

使用触针式表面粗度计(Dektak150;爱发科株式会社),测定油墨受理层表 面的算术平均粗度Ra1。以触针圧3mg、触针半径2.5μm、扫描距离1mm的条 件扫描60秒,来进行算术平均粗度Ra1的测定。此外,触针式表面粗度计的垂 直方向分辨率为0.1nm/6.5μm、1nm/65.5μm、8nm/524μm。

B.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表面粗度测定

使用扫描式探针显微镜(D3100型;VeecoInstruments公司)测定了油墨受理 层表面的微小部分的算术平均粗度Ra2。使用轻敲模式原子力显微镜(AFM),以 扫描尺寸30μm×30μm、像素数据数512×512进行了算术平均粗度Ra2的测定。 另外,作为控制台,使用NanoscopeIIIa型。

(4)喷墨印刷

对于基材,使用按以下顺序制备的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利用喷墨打 印机(PatterningJET;株式会社TRITECH)进行了喷墨印刷。对进行了喷墨印刷 的基材的表面照射紫外线,而使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固化。下面出示自由 基聚合型UV油墨的制备方法、喷墨印刷的条件及紫外线照射的条件。

A.自由基聚合型UV油墨的制备方法

将含有20质量%黑色颜料的颜料分散液(颜料NIPex35,DegussaJapan株式 会社,分散剂:PO改性新戊基二丙烯酸酯,SartomerJapan株式会社)10质量份、 作为反应性低聚合体的、双官能团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88质量份与1,6-己 二醇二丙烯酸酯12质量份的混合物(CN985B88,SartomerJapan株式会社)25质 量份及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SR238F,SartomerJapan株式会社)57质量份、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IRGACURE184;CibaJapan株式会 社)5质量份及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膦(IRGACURE819;CibaJapan 株式会社)3质量份,进行混合制备了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

B.喷墨印刷的条件

使用喷嘴直径为35μm的喷墨头进行了喷墨印刷。另外,设喷墨印刷时的 喷头加热温度为45℃,外加电压为11.5V,脉宽为10.0μs,驱动频率为3483Hz, 墨滴的体积为42pl,分辨率为360dpi。

C.紫外线照射的条件

对喷墨印刷后的基材,使用高压水银灯(Hbulb;FusionUvSystemsJapan 株式会社),以200W/cm的灯输出且以使累计光量为600mJ/cm2(红外线光量计 UV-351-25;由株式会社ORC制作所测定)的累计光量的方式,照射紫外线。

2.油墨受理层的评价

利用着落于涂装件的表面的油墨的圆点直径及印刷部分的L*值,对油墨受 理层中的自由基聚合型UV油墨的润湿扩展性进行了评价。另外,对自由基聚 合型UV油墨相对于油墨受理层的密接性进行了评价。

(1)油墨受理层中的自由基聚合型UV油墨的润湿扩展的评价(圆点直径)

在涂装件的表面使用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以油墨量42pl印刷了一个 圆点(分辨率360dpi),利用显微镜测定了圆点直径。

(2)油墨受理层中的自由基聚合型UV油墨的润湿扩展的评价(L*值)

在涂装件的表面利用UV油墨,以使得分辨率为360dpi的方式,以100%(油 墨涂敷量:8.4g/m2)进行了印刷。然后,依据JISK5600,测定了印刷后的印刷 件的中央部分的L*值。若UV油墨润湿扩展了,则UV油墨间的间隙变没,L*值变低。另一方面,若UV油墨的润湿扩展不充分,则油墨受理层露出,L*值 变高。由此,在L*值为25以下的情况下评价为“◎”,在L*值超过25且小于30 的情况下评价为“○”,在L*值为30以上且小于35的情况下评价为“△”,在L*值为35以上且小于40的情况下评价为“×”,在L*值为40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 “××”。

(3)自由基聚合型的UV油墨相对于油墨受理层的密接性的评价

在涂装件的表面利用UV油墨,以使得分辨率为360dpi的方式,以100%(油 墨涂敷量:8.4g/m2)进行了印刷。然后,对印刷件,实施了依据JISK5600-5-6G 330的横切粘附试验。具体而言,在印刷件的表面,以1mm的间隔形成100个 方格的方式,形成网状的切痕,并对该部分贴上胶带。在剥离胶带后,观察了 涂膜的残存率。将涂膜的剥离面积为0%的评价为“◎”,将剥离面积超过0%且 为10%以内的评价为“○”,将剥离面积超过10%且为20%以内的评价为“△”,将 剥离面积超过20%的评价为“×”。

表1油墨受理层的性质状态及UV油墨的评价

(4)评价

对于No.1~10的涂装件,其算术平均粗度Ra1在400~3000nm的范围内, 且算术平均粗度Ra2为70~500nm的范围。对于No.1~10的涂装件,其UV 油墨的1圆点直径为96μm以上,显示了充分的润湿扩展性。对于这样的No.1~ 10的涂装件,由于其各圆点间的间隙没了,L*值小于30而表示良好的值,且 UV油墨的密接性也良好。特别是,对于Ra1为500~2000nm的No.3~7的涂 装件,其L*值小于25,显示了优异的显色性。

另一方面,对于No.11~13的涂装件,其Ra1小于400nm,UV油墨的润 湿扩展为80μm左右而变差。对于这样的No.11~13的涂装件,其各圆点单独存 在,基底的油墨受理层露出,因此,可以认为L*值为30以上而变高。另外,对 于No.11、14及16的涂装件,其Ra2小于70nm,未得到良好的UV油墨的密 接性。对于No.13、15~18的涂装件,其Ra1超过3000nm或Ra2超过500nm, 因此,UV油墨侵入到油墨受理层表面的较深的沟槽,而使颜色变淡,L*值为 30以上。特别地,No.18的涂装件的L*值为40以上而明显变差。

如以上所述,具有算术平均粗度Ra1在400~3000nm的范围内且算术平均 粗度Ra2为70~500nm的范围的油墨受理层的涂装件显示了UV油墨的充分的 润湿扩展性,并且UV油墨的密接性也良好。

[实施例2]

1.基材的准备

准备以下3种基材1~3。

(1)基材1

与实施例1同样地,作为涂装原板,准备了板厚为0.27mm、每单面的涂层 附着量为90g/m2的镀溶融Zn-55%Al合金的钢板。在碱脱脂后的涂装原板的表 面涂敷了涂敷型铬酸盐处理液(NRC300NS;日本涂料株式会社),形成了全铬换 算附着量为50mg/m2的化学转换处理皮膜。接着,使用棒式涂敷机在化学转换 处理皮膜之上涂敷聚酯系底涂涂料(700P;日本FINECOATING株式会社),并 以达到板温215℃进行焙烧,形成了干燥膜厚5μm的底涂涂膜。

接着,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使用棒式涂敷机将用于形成油墨受理 层的树脂组合物,在底涂涂膜之上进行涂敷,以达到板温225℃焙烧1分钟,由 此形成了干燥膜厚20μm的油墨受理层。在以70:30的比例将聚酯(数均分子量 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30℃、羟基值28mgKOH/g;DIC株式会社)、和作为交 联剂的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CYMEL303;三井CYTEC株式会社)混合而得到的 基础树脂中,进一步混合催化剂、胺及颜料来制备树脂组合物。相对于树脂固 体成分,以1质量%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另外,作为胺,将二 甲氨基乙醇,相对于十二烷基苯磺酸的酸等量,增加1.25倍的量,作为胺等量。 作为颜料,使用平均粒径0.28μm的氧化钛(JR-603;帝国化工株式会社)、平均 粒径5.5μm的疏水性二氧化硅A(Sicilia456;富士SILYSIA化学株式会社)、平 均粒径12μm的疏水性二氧化硅B(Sicilia476;富士SILYSIA化学株式会社)、 平均粒径10μm的云母(SJ-010;株式会社YAMAGUCHIMICA)、平均粒径18μm 的丙烯酸树脂珠粒(TAFTICAR650S;东洋纺株式会社),形成了形成有细微凹凸 的油墨受理层(参照表2及表3)。

(2)基材2

对于涂装原板、化学转换处理皮膜及底涂涂料,使用与基材1相同的材料。 接着,将在丙烯酸乳化剂系基础涂料(IMCOAT4100;关西涂料株式会社)中混 合在基材1中使用的颜料而制备的树脂组合物(参照表2、3),使用棒式涂敷机, 在底涂涂膜之上进行涂敷,以达到板温130℃焙烧2分钟,由此形成了干燥膜厚 20μm的形成有细微凹凸的油墨受理层。

(3)基材3

作为涂装原板,准备了依据JISA5422而制造的、以木纤维或木片为增强 剂进行使用的纤维增强水泥板系陶瓷壁板。在陶瓷壁板的表面,形成了与基材2 相同组成和干燥膜厚的形成有细微凹凸的油墨受理层。

2.印刷件的制作

(1)喷墨印刷

对于基材,使用按以下顺序制备的阳离子聚合型的UV油墨,利用喷墨打 印机(PatterningJET;株式会社TRITECH)进行了喷墨印刷。对进行了喷墨印刷 的基材的表面照射紫外线,而使UV油墨固化。下面出示阳离子聚合型UV油 墨的制备方法、喷墨印刷的条件及紫外线照射的条件。

(2)阳离子聚合型UV油墨的制备方法

在玻璃瓶中,放入高分子分散剂(PB821;味之素精细化学株式会社)9质量 份、氧杂环丁烷化合物(OXT211;东亚合成株式会社)71质量份、黑色颜料 (PigmentBlack7)20质量份及氧化锆珠粒(直径1mm)200g,并盖严。接着,利用 涂料摇动机进行了4小时的分散处理。在分散处理后,除去氧化锆珠粒而制备 了颜料分散体。对颜料分散体14质量份,混合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环氧化亚 麻仁油(Vikoflex9040;ATOFINA公司)4质量份、EP-1(参照日本专利特许第 4539104号公报的段落0165)34质量份、氧杂环丁烷化合物(OXT221;东亚合成 株式会社)24质量份及氧杂环丁烷化合物(OXT211;东亚合成株式会社)8.9质量 份、作为碱性化合物的N-乙基二乙醇胺0.05质量份、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含全氟 烷基的丙烯酸低聚合体(MegafaxF178k;DIC株式会社)0.025质量份及含全氟烷 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MegafaxF1405;DIC株式会社)0.025质量份、作为相容剂 的乙二醇醚(ハイソルブBDB(HAISOLVEBDB);东邦化学工业株式会社)10 质量份、以及作为光酸产生剂的三苯基锍盐(UV16992;DowChemical株式会社)5 质量份,制备了阳离子聚合型UV油墨。

喷墨印刷的条件、紫外线照射的条件、印刷件的评价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结果

图2是在各涂装件的表面印刷了UV油墨时的放大照片。图2A是在 No.25的涂装件表面印刷了1个圆点时的放大照片,图2B是在No.25的 涂装件表面以100%进行了印刷时的放大照片,图2C是在No.29的涂装 件表面印刷了1个圆点时的放大照片,图2D是在No.29的涂装件表面以 100%进行了印刷时的放大照片。

No.19~27的涂装件的算术平均粗度Ra1在400~3000nm的范围内, 且算术平均粗度Ra2为70~500nm的范围。如表2所示,No.19~27的印 刷件的UV油墨的1个圆点直径为96μm以上,显示了充分的润湿扩展性 (图2A:No.25)。其结果,如图2B所示,没有No.19~27的涂装件的各 圆点间的间隙,因此,L*值小于30而显示了良好的值,且密接性也良好。

另一方面,No.28~32的涂装件由于其Ra1小于400nm,因此UV油 墨的润湿扩展小于96μm(图2C:No.29)。其结果,如图2D所示,No.28~ 32的涂装件的各圆点单独存在,基底的油墨受理层露出,因此L*值为30 以上而变高。

No.28~30、33~35、37的涂装件的Ra2小于70nm,未得到良好的 密接性。另外,No.37~40的涂装件的Ra1超过3000nm、或Ra2超过500nm, UV油墨侵入到油墨受理层表面的较深的沟槽而颜色变淡,L*值为30以上 而变差。并且,No.36,40的印刷件的颜料浓度超过75%,基质树脂较少, 因此油墨受理层的密接性变差。

如以上所述,具有油墨受理层的涂装件显示了UV油墨的充分的润湿 扩展性并且UV油墨的密接性也良好,且该油墨受理层的Ra1及Ra2在 规定范围内、含有50~75质量%的颜料、且以10~30质量%的比例含有 粒径为4μm以上的颜料。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3年2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 2013-038871的优先权。该申请说明书和附图中记载的内容全部引用本申 请说明书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涂装件的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的润湿扩展性及密接性优异, 因此,通过在本发明的涂装件的表面喷墨印刷活性光线固化型油墨,能够 提供设计性及耐久性优异的印刷件及涂层件。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印刷件 及涂层件例如作为建筑物的内壁材料及外壁材料是有用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