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包括如下原料:党参、炒白术、法半夏、茯苓、陈皮、白花蛇舌草、云母石、莪术、郁金,经水提醇沉,喷雾干燥,添加辅料制备成各种制剂,能健脾益气,理气和胃,又具有改善及抗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的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在制备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药物中的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561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朱方石;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03761.3

  • 发明设计人 朱方石;徐婷婷;田耀洲;

    申请日2015-08-1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严令耕

  • 地址 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红山路十字街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02: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04

    授权

    授权

  • 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6 申请日:201508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 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为 7.5-13.8%,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M)与胃癌发病关系密切,1980年被WHO 专家组织定义为胃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2.55-7.46%。CAG及IM至今尚无特异性的 治疗措施和方法,现代医学多采取①彻底根除HP感染;②强固屏障功能,促进上皮 生长药物;③促胃肠蠕动、减少肠液返流;④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针对缺铁性贫 血和恶性贫血)等方法,但至今仍未能从根本上逆转胃黏膜的萎缩。

中医药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对CAG及IM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现今 治法各异的经验和方药不一,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的治疗方案。本发明是在国家“十 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的前提下,首先对我国近10年中医治疗CAG的证型分类、 治法分类现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整理和处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方剂药物使用 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CAG中医主要证型分布结构和主次及主要常用治疗方法、 药物的框架结构;并采用符合DME设计原则,通过临床多中心、随机分层、双盲双模 拟、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根据结果凝练总结的一种实用、规范的中医药治疗CAG及 IM的最有效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 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备 得到:党参8-12份,炒白术6-14份,法半夏6-14份,茯苓6-14份,陈皮6-10份, 白花蛇舌草30-40份、云母石30-40份、莪术5-15份,郁金5-15份。

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备 得到:党参10份,炒白术10份,法半夏10份,茯苓10份,陈皮8份,白花蛇舌草 30份、云母石30份、莪术10份,郁金10份。

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所述原料药提取后添加辅料,用 常规的制剂方法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

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辅料为糊精、乳糖、淀粉、蔗糖、 葡萄糖、微晶纤维素、甘露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云母 石打碎加水先煎煮30分钟,再加入党参、炒白术、法半夏、茯苓、陈皮、白花蛇舌 草、莪术、郁金合并,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5-1.20, 加乙醇使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达75-85%,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 时相对密度为1.20-1.30并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添 加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

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中煎煮条件为:第一次 云母石打碎加水为药材的3-5倍量,再加入党参、炒白术、法半夏、茯苓、陈皮、白 花蛇舌草、莪术、郁金合并后,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12倍量,煎煮1-2h,第 三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6-10倍量,煎煮1-2h。

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中喷雾干燥条件为:进 风温度为100-120℃,出风温度为80-90℃,物料温度为70-90℃,雾化压力为0.2-0.4 兆帕,喷雾速度为5-10ml/s。

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 化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采用药品原料(药材)的质量和用量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规定。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Nannf)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e)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各地。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生津的作用。 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脾虚食少;面目浮肿;消渴;血虚;久泻脱肛等症。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e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要分布 于我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味苦、甘,性温;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安胎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泄泻;水湿停留、痰饮、水肿;表虚自汗等症。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主要分 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 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用于湿痰,寒痰证;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 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症。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主要产于 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 宁心的作用。用于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症。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e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 皮,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 脾,燥湿化痰的作用。用于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胸痹等症。

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的全 草,产于福建、广西、广东、云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味微苦、甘,性寒;具 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等症。

云母石为单科晶系白云母(Muscovite)的片状矿石,产于内蒙古、辽宁、吉林、 河北、山东、云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味甘、性平。具有补肾,收敛止 血作用;用于劳伤虚损,眩晕,惊悸,失眠,癫痫,寒症久疟,疮痈肿痛,刀伤出血。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根茎,主产于四川、广 东、广西等地。味辛、苦,性温;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用于癥瘕积聚, 经闭,心腹瘀痛;食积脘腹胀痛等症。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petiolata.)的块根,主产于浙江,以温州地 区为道地药材。味辛、苦,性寒;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 作用;用于气滞血瘀痛证;热病神昏,癫痫痰闭;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 肝胆湿热、胆石症等。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是针对慢性萎缩性 胃炎和肠化的发病机制而组方,其君臣佐使清晰,辨证合理,药味精少,配伍准确, 结合辨病,具有健脾益气、养胃和胃的传统中医功效,同时具有保护胃黏膜、抗胃黏 膜萎缩、抑制肠化的现代作用。现今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中医证候多 样,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9995例CAG病例10种证型中,脾胃虚弱(占20.89%) 为其主要证型;我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病本正虚,脾胃虚弱为发病的病理 基础,虽亦可表现为肝胃不和/或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中医证候,但诸多病理变化 又可形成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始终贯穿在其病理过程之中。我们同时研究了慢性萎缩 性胃炎和肠化的中医治法的分布现状和方剂运用的规律,对8056例的治法方药进行 归纳、整理和总结,结果表明,在60余种中医治法中排在首位的是健脾益气法,方 剂使用频次超过10%排在首位的是香砂六君子汤,其结果说明了健脾益气法及其方药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中医治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本发明的立法组方 是在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凝练总结而 成。

2、现行报道的研究结果较少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上述方法对300多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肠化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评 价,其发明处方能够明显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下粘膜征象以及胃黏膜病理 萎缩状态等,其总有效率优于疏肝和胃、益气养阴和益气清热化瘀等治法组,疗效更 加客观。

3、本发明取党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之功,为君药。炒白术甘温补气,苦燥健脾, 与党参相协,益气之力更著;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与炒白术相伍,健脾更佳,二者 共为臣药。陈皮理气健脾和中,其助脾运养胃气而使补而不滞;法半夏药性主降,顺 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职,而调脾和胃而不壅滞,二者共为佐制之药;云母 石性味甘、平,不仅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而且可祛瘀生新、柔润胃津(我们研究发 现改善胃黏膜营养和血流,并具有抗萎缩作用),为佐助之药;莪术、郁金辛通苦泄, 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具有活血消积,行气止痛之功效,亦为佐药(且该二者现代研 究均发现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亦有辨病之意)。白花蛇舌草虽有 清热解毒中医功效,但又有调节免疫抗癌防癌之现代作用,其抗癌效果已获共认,取 其辨病抗癌防变之意。诸药配合既辨证又辨病。

4、鉴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的患病率高、病程长久、且有癌变倾向、难以逆 转是其主要特点,现代医学又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和药物,能反映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 肠化患者的临床需求和市场的巨大前景。本成果发明,能积极有效地防治慢性萎缩性 胃炎及肠化的发生与发展,对提高广大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降低早期胃癌发病率 具有重要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由于本病发病率高,预计一经市场推广应用,必将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制备工艺中针对药材的有效成分特点,采用水提醇沉的提取工艺,设计合理, 保留更多有效成分。

6、本处方中原药材均为药典收载品种,基源明确,副作用小,疗效确切,适用 于长期用药。

7、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 胃黏膜损伤、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抑制胃黏膜腺体向萎缩、肠化发展具有良好治疗 作用的治疗药物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 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 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表1各实施例所需原料重量份数,单位:g

党参 炒白术 法半夏 茯苓 陈皮 白花蛇舌草 云母石 莪术 郁金 实施例1 8 14 14 6 10 30 40 5 15 实施例2 10 10 10 10 8 35 35 10 10 实施例3 12 6 6 14 6 40 30 15 5

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

按表1原料配比及胶囊剂剂型常规方法制备,制备成胶囊剂,具体方法如下:

取云母石打碎,加水煎煮30分钟,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3倍,再加入党参,炒 白术,法半夏,茯苓,陈皮,白花蛇舌草、莪术,郁金药材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 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1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6倍量,煎煮1h, 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5,加乙醇使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达75%,搅 拌,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并回收乙醇,得浓缩液, 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80℃,物料 温度为70℃,雾化压力为0.2兆帕,喷雾速度为5ml/s,加入适量淀粉,干法制粒, 过60目筛,装入1号胶囊即可得胶囊剂。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按表1原料配比及颗粒剂剂型常规方法制备,制备成颗粒剂,具体方法如下:

取云母石打碎,加水煎煮30分钟,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5倍,再加入党参,炒 白术,法半夏,茯苓,陈皮,白花蛇舌草、莪术,郁金药材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 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1.5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 1.5h,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加乙醇使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达 80%,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5并回收乙醇,得浓 缩液,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10℃,出风温度为85℃, 物料温度为80℃,雾化压力为0.3兆帕,喷雾速度为7.5ml/s,加入适当糊精、可 溶性淀粉、乳糖、蔗糖、甘露醇等其中一种或几种,用适量80%(v/v)乙醇润湿,制软 材,过14目筛制粒,50-80℃干燥,60目整粒,得颗粒剂。

实施例3:片剂的制备

按表1原料配比及片剂剂型常规方法制备,制备成片剂,具体方法如下:

取云母石打碎,加水煎煮30分钟,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4倍,再加入党参,炒 白术,法半夏,茯苓,陈皮,白花蛇舌草、莪术,郁金药材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 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2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 2h,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加乙醇使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达85%, 搅拌,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30并回收乙醇,得浓缩液, 将浓缩液加水及辅料配制成口服液,或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加入淀粉、糊 精、糖粉、乳糖、微晶纤维素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辅料,混合均匀,用适量80%(v/v) 乙醇润湿,制软材,过30目筛制粒,于70~80℃干燥,用60目筛整粒,压片,包糖 衣,分装,外包装,送检合格,得片剂。

实施例4:本发明对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 动物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沪)2008-0016。饲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 中西医结合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动物饲料采用标准饲料,由南京安立默科技有限公司 供应(生产登记号:苏A饲生字(2002)503,执行标准:GB14924.2-2001)。采用架 式笼养,环境温度23士3℃,湿度55士5%。动物在适应性试养一周后开始实验。

1.2实验药物:

按照上述实施例2中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由江苏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根据人鼠等效计量换算法,临用时用蒸馏水配置成0.8068g/ml浓度溶液。

替普瑞酮:50mg/片,24片/盒,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 准字H20093656。根据人鼠等效计量换算法,临用蒸馏水配置成浓度为1.6mg/ml的混 悬液备用。

1.3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前列腺素酶联免疫试剂盒,表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试剂盒,生长抑素酶联免疫试 剂盒均为益峰生物有限公司产品。三用恒温水箱,为Cole-Parmer公司产品,倒置生 物显微镜,为CKX31-12PHPOlympus公司产品,生物洁净工作台,为美国Labconco公 司产品,酶标仪,为ThermoLabsystemS公司产品,离心机L600,为湖南湘仪集团生产; 超低温冰箱,为MDFu-281,日本SANY0产品,常规病理切片机,由徕卡仪器有限公司 生产;自动组织包埋机,常州市华丽电子公司;图像分析系统,德国LEICA公司;多 聚赖氨酸玻片,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生产;匀浆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2.方法

2.1胃黏膜损伤模型预试验:4小时,以75%乙醇、60%乙醇、50%乙醇,灌胃,2ml/只, 1h后处死,剖腹暴漏全胃,发现以75%乙醇造模后大鼠胃黏膜广泛糜烂,大片溃疡形 成,并伴局灶出血,损伤较重;60%乙醇造模后粘膜充血水肿明显,大片糜烂,浅小 溃疡形成;50%乙醇粘膜仅有轻度充血水肿,未见糜烂;故选择60%乙醇灌胃致胃黏膜 损伤造模。

2.2造模方法:按预实验结果,造模前禁食不禁水24小时,用60%乙醇,灌胃,2ml/ 只,造成胃黏膜损伤。

2.3分组方法及给药方法:

2.3.1近期疗效:取6只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取成功SD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 型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A、B、C、D组,观察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

A:正常对照组,无任何药物处理,正常饲养。

B: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0.1ml/1kg/d,灌胃1天。

C:发明药物颗粒组,发明药物颗粒溶液,0.1ml/1kg/d,灌胃1天。

D:替普瑞酮组,替普瑞酮溶液,0.1ml/1kg/d,灌胃1天。

2.3.2远期疗效:取成功SD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 别为E、F、G组,观察药物治疗的远期疗效。

E: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0.1ml/1kg/d,灌胃3天。

F:发明药物颗粒组,发明药物颗粒溶液,0.1ml/1kg/d,灌胃3天。

G:替普瑞酮组,替普瑞酮溶液,0.1ml/1kg/d,灌胃3天。

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

2.4标本采集方法:

2.4.1血清标本采集:即将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眼球摘除,取外周血7.5ml,分别置 入注好标记的试管中共3管,分别作血清前列腺素含量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含量 检测和血清生长抑素含量检查。

2.4.2胃组织标本采集:眼球取血后用颈椎脱臼处死法处死,然后剖腹暴漏全胃,在 距贲门和幽门1.5cm处离断,取出全胃,沿胃大弯剪开、展平,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 然后剪取胃窦部相同大小的组织立即用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2.4.3胃组织匀浆的制备:故选取胃体部组织用滤纸擦干,用电子称取0.2g左右,电 子天平称重,加9倍0.9%冰生理盐水后移于EP管中,用眼科小手术剪尽快剪碎组织块, 再用匀浆器制备匀浆出3管,分别作组织前列腺素含量检测、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含量 检测和组织生长抑素含量检查。

2.5检测方法:

2.5.1血清前列腺素含量检测(ELISA)

①设标准孔10孔,对其进行梯度稀释。

②外周血2.5ml,离心15min,3000r/min,取10ul血清,分别加入包被好抗原的 96孔酶标板的板孔中。

③匀浆组织2.5ml,离心15min,3000r/min,取匀浆上清液10ul,分别加入另一 板包被好抗原的96孔酶标板的板孔中。

④37℃温育30min。

⑤弃除混合物,洗涤液洗涤5次,甩尽板内液体,用吸水纸拍干。

⑥加入酶标试剂50ul,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min。

⑦洗涤5次,加入显色剂A50ul,显色剂B50ul,混匀,37℃避光显色15min。

⑧加入50ul终止液,终止反应。

⑨在酶标仪450nm波长上,测OD值,计算血清中前列腺素含量。

2.5.2血清及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检测(ELISA)

①设标准孔10孔,对其进行梯度稀释。

②外周血2.5ml,离心15min,3000r/min,取10ul血清,分别加入包被好抗原的 96孔酶标板的板孔中。

③匀浆组织2.5ml,离心15min,3000r/min,取匀浆上清液10ul,分别加入另一 板包被好抗原的96孔酶标板的板孔中。

④37℃温育30min。

⑤弃除混合物,洗涤液洗涤5次,甩尽板内液体,用吸水纸拍干。

⑥加入酶标试剂50ul,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min。

⑦洗涤5次,加入显色剂A50ul,显色剂B50ul,混匀,37℃避光显色15min。

⑧加入50ul终止液,终止反应。

⑨在酶标仪450nm波长上,测OD值,计算血清中前列腺素含量。

2.5.3血清及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检测(ELISA)

①设标准孔10孔,对其进行梯度稀释。

②外周血2.5ml,离心15min,3000r/min,取10ul血清,分别加入包被好抗原的96 孔酶标板的板孔中。

③匀浆组织2.5ml,离心15min,3000r/min,取匀浆上清液10ul,分别加入另一板 包被好抗原的96孔酶标板的板孔中。

④37℃温育30min。

⑤弃除混合物,洗涤液洗涤5次,甩尽板内液体,用吸水纸拍干。

⑥加入酶标试剂50ul,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min。

⑦洗涤5次,加入显色剂A50ul,显色剂B50ul,混匀,37℃避光显色15min。

⑧加入50ul终止液,终止反应。

⑨在酶标仪450nm波长上,测OD值,计算血清中前列腺素含量。

2.6病理学检查

①将胃标本取出,酒精脱水,二甲苯将组织透明。

②石蜡包埋,每份蜡块制成厚度5um的石蜡切片。

③行HE染色,脱蜡,洗蜡,漂洗,染色,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④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⑤电脑图像摄影

2.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 布的采用t检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F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3.1.1近期疗效比较

正常对照组:大鼠胃黏膜形态结构完整,腺体排列规则,未见腺体变形和坏 死等病理改变,无明显炎细胞浸润。

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脱落,部分粘膜中 断,腺体结构紊乱,期间有大量红细胞聚集,粘膜下层严重水肿,血管充血,形成多 个大小深浅不等的糜烂面,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厚度均较空白组明显变薄, 部分标本可见腺管发生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核缺失。

发明药物颗粒组:大鼠胃黏膜变化较模型组病变要轻,上皮结构逐渐恢复,粘膜充血 水肿减轻,出血点较少,但与替普瑞酮治疗1天差异不明显。

3.1.2远期疗效比较

模型对照组:与第一天变化不明显。

发明药物颗粒组:大鼠胃黏膜见上皮结构已逐渐恢复正常,粘膜水肿明显减轻, 腺管排列整齐,腺体细胞形态正常,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替普瑞酮组:较发明药物颗 粒组恢复差。

3.2.1近期疗效观察

表2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

发明药物颗粒组和替普瑞酮组胃黏膜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均有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近期疗效无差异性。

表3各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UI)计分的比较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替普瑞酮组比较△P<0.05

表3显示:发明药物颗粒组和替普瑞酮组胃黏膜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明药物颗粒剂组较替普瑞酮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发明药物颗粒远期疗效较替普瑞酮显著。

3.3各组大鼠血清PGE2、EGF、SS含量的比较

3.3.1近期疗效观察

表4近期各组大鼠血清PGE2、EGF、SS含量的比较(ng/L)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P<0.01;与替普瑞酮组比较△P<0.05,△△P<0.01。

表4显示:模型组血清PGE2、EGF、SS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1),发明药 物颗粒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对血清SS的含量的升高程度,发明 药物颗粒组优于替普瑞酮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3.2远期疗效观察

表5远期各组大鼠血清PGE2、EGF、SS含量的比较(ng/L)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替普瑞酮组比较△P<0.05,△△P<0.01。

表5显示:模型组血清PGE2、EGF、SS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 发明药物颗粒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其中对血清EGF、SS含量的升高程度, 发明药物颗粒组优于替普瑞酮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对血清PGE2 含量的升高程度,替普瑞酮组优于发明药物颗粒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4各组大鼠组织PGE2、EGF、SS含量的比较

3.4.1近期疗效观察

表6近期各组大鼠组织PGE2、EGF、SS含量的比较(ng/L)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替普瑞酮组比较△P<0.05,△△P<0.01。

表6显示:模型组组织PGE2、EGF、SS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 发明药物颗粒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对组织SS含量的升高程度, 发明药物颗粒组优于替普瑞酮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组织PGE2 含量的升高程度,替普瑞酮优于发明药物颗粒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4.2远期疗效观察

表7远期各组大鼠组织PGE2、EGF、SS含量的比较(ng/L)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替普瑞酮组比较△P<0.05,△△P<0.01。

表7显示:模型组血清PGE2、EGF、SS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1),发明 药物颗粒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对血清EGF、SS含量的升高程度, 发明药物颗粒组优于替普瑞酮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但对血 清PGE2含量的升高程度,替普瑞酮组优于发明药物颗粒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

4结论:

本实验显示:发明药物颗粒能显著改善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 减轻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且与用药时间成正相关,与模型对照组比 较说明其对胃黏膜损伤治疗作用快速、高效,与替普瑞酮比较,远期疗效较优。作用 机理可能与加速胃黏膜自身修复,促进PGE2、EGF、SS等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合成等 有关。

实施例5:对CAG模型大鼠胃黏膜萎缩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成年健康清洁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购自上海西普尔 -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SCXK(沪)2012-0002。饲养于中国中医科学 院江苏分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SPF级动物实验中心,空调下架式分笼饲养,每 笼5只,共计12笼,环境温度(23±3)℃,湿度(55±5)%,标准颗粒饲料饲养。

1.2.实验药物

按照上述实施例2中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颗粒剂。药物由江苏天江药业有限公 司生产,根据人鼠等效计量换算法,临用时用蒸馏水配置成所需浓度的药液。替普瑞 酮胶囊,50mg/粒,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制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656。 叶酸片,5mg/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215。

1.3.实验试剂

1.4.仪器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发明药物 颗粒低剂量组10只,中剂量组10只,高剂量组10只及阳性对照组10只。各组大鼠 体重见表8,采用SPSS17.0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出,P>0.05,各组大鼠体重间差异 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8各组大鼠间体重(g)差异比较

2.2.造模方法

根据文献造模方法改进,采用综合造模法。具体方法如下:动物架式分笼饲养于 空调房内,室温(23±3)℃,湿度(55±5)%,将提前配制的1g/L的MNNG储备 液用去离子水稀释为170ug/ml的溶液,装入裹有锡箔纸的饮水瓶内分别给模型组、低 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自由饮用,24小时更换1次,造模期 间不再给予其他饮水。饥饱失常: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 量组大鼠予2d含有0.03%的雷尼替丁颗粒饲料喂养,保证足量,1d禁食,造模时间 10周。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

2.3.干预方法

根据徐淑云人与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换算法,大鼠等效剂量系数以 6.32换算,各组大鼠药物浓度及给药剂量如表9所示。

表9各组大鼠给药剂量一览表

从造模开始,模型组以0.9%Nacl注射液2mL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 量组分别以1.16g/mL、2.32g/mL、4.64g/mL浓度发明药物颗粒剂药液2mL灌胃,阳 性对照组以替普瑞酮及叶酸片药液1.58mg/mL和0.32mg/mL浓度共2mL灌胃,每天 一次,干预10周。

2.4.标本制备与采集

2.4.1血清标本:将各组大鼠给药及饲养10周,禁食24h后,用10%水合氯醛按照 3ml/kg将大鼠麻醉后,暴露腹腔,取腹主动脉血3ml,装入注有标记的促凝管内,离 心取上清液分别装入注有标记的EP管内,-80℃冻存备用。

2.4.2胃组织标本:将大鼠处死后,暴露全胃,在距离贲门及幽门1.0cm处离段,取 出全胃,沿大弯侧切开,展平,观察胃黏膜大体形态情况,并拍照记录;剪取胃窦部 约0.5×1cm大小组织1块,用4%多聚甲醛液固定,待做病理学检测标本。其余胃组 织-80℃冻存备用。

2.4.3脾脏及胸腺标本:取各组大鼠脾脏及胸腺组织,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后,滤 纸吸干,称取组织重量并记录。

2.5.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5.1一般情况:观察各组大鼠毛色、活动度、大便形态等情况。

2.5.2体重变化:每周称量1次各组大鼠饮体重变化,观察变化趋势。

2.5.3病理学方法:

①胃组织标本取出,4%多聚甲醛液固定后,用不同浓度酒精进行梯度脱水,酒精浓 度及脱水时间依次为70%酒精30min,80%酒精30min,85%酒精30min,90%酒 精30min,95%酒精30min,100%酒精60min,梯度脱水完成后二甲苯透明2次, 每次30min,透明完成后进行石蜡浸泡3次,每次60min,后组织进行常规石蜡 包埋,切片(厚度5um),并进行摊片和拷片,将制成的石蜡切片放入37℃温箱 12h。

②将切片用二甲苯脱蜡15min,用梯度浓度酒精(100%,95%,90%,80%,75%, 70%,60%,50%,30%)进行去二甲苯处理各3min,水中冲洗3min。

③苏木素染液染色5min,水中涮洗。盐酸酒精分化10s,自来水冲洗5min。

④梯度浓度酒精(30%,50%,60%,70%,75%,80%,90%)脱水3min。置伊红 液染色12s。

⑤90%和100%浓度酒精脱水各2min,二甲苯透明10min。晾干,中性树脂封片。光 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2.5.4病理萎缩判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2012年“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进行病理诊断: 萎缩程度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各1/3来计算。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 体的1/3;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重度:固有腺体数减 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3.实验结果

3.1.大鼠一般情况

3.1.1大鼠大体形态观察:正常组大鼠实验开始后毛色亮白,体型肥胖,活动敏捷。模 型组大鼠从造模起第2周起毛色晦暗、稀疏,易脱落,随造模时间推移该组大鼠逐渐 喜聚集,活动减少,并出现大便稀软甚至稀溏现象,进食量及饮水量亦较正常组减少。 其余各组在毛色、形态、活动度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3.1.2大鼠粘膜形态观察:正常组粘膜肉眼观察呈橘红色,可见粗大皱襞;模型组大鼠 粘膜发白,皱襞较正常组减少且较细,胃内残留物较多,阳性对照组大鼠粘膜色泽及 皱襞均较模型组改善,发明药物颗粒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胃黏膜皱襞依次增多, 粘膜色泽相近。

3.2.大鼠给药期间死亡率比较

模型组与高剂量组在第1周各死亡1只,解剖后除右肺肺尖见充血水肿外未见 明显损伤,不排除因灌胃技巧等因素导致大鼠吸入性肺炎而致死亡。第2周阳性对照 组大鼠因灌胃不当当场死亡1只。第5周和第6周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各死亡 1只,原因不明,不排除肺炎或饮食减少等导致的死亡。第7周和第8周模型组大鼠 各死亡1只,解剖后见肺部0.8×1.0cm和1.0×1.5cm大小肿物,胃部及肠道没有发 现明显肿物,未作病理,怀疑肿瘤导致的死亡,亦不排除其他死亡原因。各组大鼠给 药期间死亡率比较如表10所示。

表10各组大鼠给药期间死亡率比较

3.3.大鼠给药期间体重变化

造模及给药前各组大鼠体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及给药后各组 大鼠体重呈上升趋势,模型组在第1周和第2周体重呈现下降趋势,可能是造模药物 对其进食影响的原因,第3周开始体重开始缓慢增加。模型组与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相 比存在差异(P<0.05),表明造模药物对于大鼠进食或食物的吸收具有影响作用。各 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1。

表11各组大鼠给药期间体重变化情况(单位:g)

注:*与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相比存在差异(P<0.05),与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变化相比无差 异(P>0.05)。

3.4.对大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各组脾脏指数均低于模型组,而各组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发明药物颗粒剂不 同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对于脏器指数的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数值的 变化来看,发明药物颗粒剂不同剂量组似乎显示出优势倾向,如表12所示。

表12本发明药物颗粒剂不同剂量组对大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单位:g)

注:*与模型组、西药组、低剂量组比较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P<0.05。

3.5.对大鼠病理形态的影响

正常组大鼠胃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排列密集,大小形状较一致未见腺体变形和坏 死等病理改变。模型组胃黏膜明显变薄,腺体明显减少,伴有弥漫或灶性炎性细胞浸 润及纤维(肌性)组织增生,表现为中重度炎症。对照组粘膜炎症比模型组减轻,以 轻中度为主。低剂量组胃黏膜内壁细胞数多于模型组,胃黏膜结构紊乱程度变化较模 型组轻。中剂量组胃黏膜结构较清晰,上皮细胞排列比低剂量组规整,粘膜层有少量 炎细胞浸润。高剂量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排列规整,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成纤维细胞显 著少于模型组。

3.6.对大鼠血清RegI的影响

表13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对CAG模型大鼠血清RegI的影响

注:*与其他各组比较P<0.01,#与西药组和中剂量组比较P>0.05,△与高剂量比P>0.05

3.7.对大鼠血清PCNA的影响:

表14发明药物颗粒剂对CAG模型大鼠血清PCNA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P>0.05,与其他给药组比较P<0.05;△与低剂量组 比P>0.05,与中剂量及高剂量比P<0.05;☆与中剂量和高剂量比较P<0.05,★与中剂量比P >0.05。

4.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对脾脏指数的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而各给药组间胸 腺指数的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数值变化上则显示出一定的递变趋势。上述结果 表明,以MNNG为主的联合因素对大鼠于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可能是 其导致大鼠胃黏膜发生萎缩的原因之一。给药组与正常组间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变化 显著,证明药物治疗能够改善MNNG为主的联合因素造成的免疫异常,虽然对照组 和本发明药物颗粒剂组间差异不明显,但从数值变化上亦能表明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对 于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改善较对照组的优效趋势,但仍需对其免疫相关指标或机制进 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还发现,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发白,皱襞变细或减少,病理显示粘膜明显变 薄,腺体明显减少,且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而本发明药物颗粒剂组粘 膜色泽则接近正常组的橘红色,且皱襞数量及粗细均较模型组有改善,胃黏膜结构紊 乱程度变化较模型组轻,壁细胞数量增多,炎性细胞数量减少,与临床研究结果相符, 因此,我们认为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对于CAG大鼠胃黏膜萎缩具有抑制作用。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RegI在CAG大鼠模型中存在高表达,说明其参与胃黏膜 炎症反应及损伤修复,给药后RegI及其m-RNA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且中药组总体趋 势优于对照组,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明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对胃黏膜损伤具 有较好的修复作用,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将为其在CAG中的研究提供实验 依据,并由此说明RegI可能是中医治疗CAG潜在的靶点。另外模型组血清PCNA含 量明显增高,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对于PCNA含量的降低作用优于西药组,并呈现出一 定的剂量依赖性,可见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具有降低大鼠血清PCNA浓度的作用。说明 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对治疗CAG的疗效机制与影响细胞增殖分化有一定关系,能够调 节胃黏膜增殖分化趋于正常,从而减缓或逆转正常胃黏膜向萎缩或是胃癌的转变。

总结上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能有效改善CAG模型大鼠一般情况、脏器 指数,能改善胃黏膜萎缩的病理状态和抑制萎缩进程,并能调控CAG大鼠血清和组 织中RegI及PCNA的异常表达,分析认为,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对CAG发挥的疗效 机制可能与调节RegI和PCNA表达有关。

实施例6:临床疗效观察及典型病例

样品制备: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临床试验样品。

本研究共纳入101例患者,中医药治疗组为62例,其中男31例,女31例,西 药对照组为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两组在性别比上无差异(P﹥0.05)。治疗 组的平均年龄为51.98±8.16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52.44±7.37岁,两组在年龄分 布上无差异(P﹥0.05)。

诊断标准:

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标准:在胃轻度充气扩张时可见到血管纹,粘膜皱壁消失或 平坦,可见肠化灶,呈淡灰色小斑,近镜观察呈绒毛样。根据血管纹可见度分为轻、 中、重度。(1996年《胃炎新分类悉尼系统》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

胃镜分级标准:内镜特征:粘膜萎缩:粘膜呈颗粒状、皱襞变平、血管透见、可 有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2004年中华医学会内镜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 准及治疗试行意见》)

轻度:细颗粒,血管部分透见。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中度:中等颗粒,血管连续均匀透见。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重度:粗大颗粒,皱襞消失,血管达表层。弥漫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病理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慢性 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第1-2期发表。

①萎缩指胃固有腺减少,分为两种类型:

A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肠化或被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

B非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纤维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固 有腺数量减少。

②萎缩程度:以胃固有腺减少各1/3来计算。

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

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

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注:●局限于胃小凹区域的肠化不能算萎缩。

●黏膜层出现淋巴滤泡不算萎缩,应观察其周围区域的腺体情况来决定。 一切原因引起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都可造成腺体数量减少,如取自溃疡边缘的活检, 不一定就是萎缩性胃炎。

服用方法:

治疗组:发明药物颗粒,1袋/日,分2次服,疗程3个月。同时服用“维酶素” 模拟制剂,服用方法及疗程同对照组。

对照组:西药维酶素,0.2g/片×5片×3次/日,口服。同时服用“发明药物”免煎 颗粒模拟制剂,服用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 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②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 ≥30%,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 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③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或反而 恶化者。

结果:

表15各访视期间症状积分情况

各访视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的平均值与标准差积分呈逐渐下降趋势。

表16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率的比较

治疗组在改善主症和次症的症状学改变方面均﹥70%,显示了显效,而对照组均 ﹥30%、﹤70%,则显示了有效。表明治疗组在症状学改善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7两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在症状疗效改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

表18各访视期间两组症状积分秩和检验P值

在α=0.05的检验水平下进行非参数检验,P值见表20,结果主症积分从第4次 访视开始、次症积分从第5次开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停药后4周(第7次访视)对照组主症积分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主症积分仍显示明 显下降趋势。上述表明治疗组的主症疗效优势时间在第4周左右,次症疗效优势时间 在第8周左右;同时,治疗组的症状疗效优势延续至停药后4周以上。

表19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分级情况及秩和检验P值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镜积分,治疗组胃镜下萎缩积分减少率为26.58%,对 照组胃镜下萎缩积分减少率为22.64%,均未达到有效改善率的评价标准。

表20两组治疗前后胃镜结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下粘膜萎缩改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 从总体积分改善率数值变化来看,亦显示出治疗组对胃镜改善的优势倾向。

表21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理分级情况及秩和检验P值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病理分级积分,治疗组病理分级积分减少率为35.48% (﹥30%),对照组病理分级积分减少率为21.3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病理萎缩分级 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表22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结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理萎缩分级积分改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均未表现出差异 (P>0.05),但从总体积分改善率数值变化来看,亦显示出治疗组对改善胃黏膜萎缩的 疗效优势倾向。

本发明通过对临床101例脾胃虚弱型CAG疗效观察显示:治疗组用本发明药物 颗粒剂,对照组予西药维酶素,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 征、胃镜、病理的变化。结果显示:

在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对主症和次症的症状学改善率均﹥70%,显 示了显效,而对照组均﹥30%、﹤70%,则显示了有效。治疗组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 为87.10%,对照组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为56.41%,两组数值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 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主症积分从第 4次访视开始、次症积分从第5次开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分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在停药后4周对照组主症积分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主症积分仍显示 明显下降趋势。表明治疗组的主症疗效优势时间在第4周左右,次症疗效优势时间在 第8周左右;同时,治疗组的症状疗效优势延续至停药后4周以上。

在胃镜下粘膜征象及病理萎缩分级的改善方面,治疗组胃镜下萎缩积分减少率为 26.58%,对照组胃镜下萎缩积分减少率为22.64%,治疗组胃镜下粘膜萎缩改善的总 有效率为27.4%,对照组胃镜下粘膜萎缩改善的总有效率为23.1%,两组数值经卡方 检验,显效、总有效率均为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病理分级积分减少 率为35.48%(﹥30%),对照组病理分级积分减少率为21.31%,治疗组病理萎缩分级 改善的总有效率为20.97%,对照组病理萎缩分级改善的总有效率为12.82%。虽然在 α=0.05的检验水平下进行非参数检验,治疗组的胃镜下粘膜征象及病理萎缩分级的 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但从总体积分改善率数值变化来看, 亦显示出治疗组对改善胃黏膜萎缩疗效的优势倾向。

综上所诉,发明药物颗粒剂对脾胃虚弱型CAG具有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及一定程 度上改善胃黏膜萎缩的临床疗效。

典型病例如下:

1.陈某某,女,57岁,江苏南京人。

主诉:胃脘部隐痛不适2年余。

病史:患者2年来胃脘部隐痛明显,反复发作,时有胀满,但可忍受,喜按喜暖,偶 有纳呆少食,大便稀溏。曾查胃镜示:慢性萎缩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中重度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刻诊:胃脘部隐痛,喜按喜暖,无口干口苦,无嗳气泛酸,无恶心呕吐,纳呆少食, 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辨病:慢性萎缩胃炎。

辨证:脾胃虚寒。

治则:健脾益气。

处方用药:服用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颗粒剂。

复诊(1周后):胃脘部隐痛不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服本发明药物3个月后,胃脘部隐痛不显,饮食正常,二便调。复查胃镜示:慢性浅 表性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经回访未见复发。

2.胡某某,男,37岁,安徽芜湖人,

主诉:胃脘部胀满反复发作一年余。

病史:患者一年多来胃脘胀满反复发作,尚可忍受,时有纳呆少食,大便稀溏。曾查 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刻诊:胃脘胀满明显,不欲饮食,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口苦,夜寐差,二便调,舌 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辨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

治则:健脾补气。

处方用药:服用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颗粒剂。

复诊(2周后):明显见效,胃脘部胀满减轻,食欲增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服本发明药物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中度 慢性浅表性胃炎。回访至今未复发。

3.俞某某,男,58岁,江苏南京人。

主诉:上腹部不适一年。

病史:患者一年来胃脘部不适,以隐痛为主,时有刺痛,反复发作,持续不解,伴口 干口苦,嗳气反酸,偶有纳呆便溏。查胃镜示:慢性萎缩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 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刻诊:胃脘部刺痛,持续不解,痛处拒按,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细涩。

辨病:慢性萎缩胃炎。

辨证:脾失健运,气滞血瘀。

治则:健脾益胃,行气止痛。

处方用药:服用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颗粒剂。

复诊(1周后):胃脘部略有隐痛,无明显刺痛,舌质暗,苔薄白,脉细。

服本发明药物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 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经回访未见复发。

4.郭某某,男,32岁,江苏南京人。

主诉:胃脘部不适两年。

病史:胃脘部刺痛,经常发作,伴口干口苦,纳呆便溏。查胃镜示:慢性胃炎伴糜烂; 病理示:“胃窦小弯侧”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刻诊:胃脘部刺痛明显,舌质暗红,有瘀点,脉细涩。

辨病:慢性糜烂性胃炎。

辨证: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治则:健脾益气,清热活血。

处方用药:服用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颗粒剂。

复诊(2周后):胃脘部刺痛不显,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涩。

服本发明药物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中度 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回访未见复发。

5.夏某某,男,47岁,江苏南京人,

主诉:上腹部隐痛伴纳差7年余,加重5天。

病史:患者7年来反复上腹部隐痛,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差乏力。查胃镜示:慢 性萎缩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5天前因劳累上述症 状加重。

刻诊:上腹隐痛,食后加重,纳食欠佳,乏力便溏,苔薄白,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辨病:慢性萎缩胃炎。

辨证:脾胃虚弱,运化失健。

治则:益气健脾,温阳助运。

处方用药:服用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颗粒剂。

复诊(2周后):腹痛纳差好转,口苦口干不显,大便日行2次,舌苔薄白,舌质暗, 脉细无力。

服本发明药物3个月后,上述症状已除,复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 窦小弯侧”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回访未见复发。

6.郎某某,男,60岁,安徽滁州人。

主诉:上腹痛反复发作3年。

病史:胃脘部隐痛,持续不解,难以忍受,时有胀满感,伴口干口苦,偶有胃中嘈杂, 大便干结。查胃镜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中-重度慢性萎 缩性胃炎。

刻诊:胃脘部隐痛,胀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辨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脾胃虚弱,气机不畅。

治则:健脾益气,和胃行气。

处方用药:服用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颗粒剂。

复诊(2周后):上腹痛不显,舌淡,苔薄白,脉弦。

服本发明药物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小弯侧” 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继续服用半年胃黏膜萎缩已逆转。

7.沙某某,女,52岁,江苏南京人,

主诉:上腹不适2年。

病史:患者2年来常感胃脘部隐痛,时常发作,尚可忍受,伴神疲乏力,无反酸嗳气, 纳可,大便调,舌淡红,脉细弱。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窦小”轻 度萎缩性胃炎,有明显活动伴轻度肠化。

刻诊:胃脘部隐痛,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弱。

辨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脾胃气虚。

治则:健脾益气,扶正养胃。

处方用药:服用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颗粒剂。

复诊(2周后):上述症状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服本发明药物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窦小”轻度 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回访未见复发。

8.涂某某,男,53岁,江苏南通人。

主诉:上腹不适2年。

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脘部脘胀满隐痛,时常发作,喜按喜暖,纳呆 食少,二便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查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示:“窦 前”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急性活动。

刻诊:胃脘部脘胀满隐痛,纳呆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辨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脾胃虚弱,健运失职。

治则:健脾益胃,益气助运。

处方用药:服用按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颗粒剂。

复诊(2周后):胃脘部脘胀满隐痛不显。

服本发明药物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窦前” 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活动。经回访未见复发。

典型病理检查:

1.王秀和治疗前后病理报告:(胃角中度萎缩、中、重度肠化好转,萎缩消失,肠 化转为局灶性)

2.姜斌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胃角中度萎缩、中度肠化好转为轻度)

3.王谋祥治疗前后病理:中度萎缩消失,中度肠化转为小灶肠化

4.戴玉梅治疗前后胃镜病理:(轻度萎缩消失)

5.周容新治疗前后胃镜病理变化:(胃窦小弯中度萎缩)

6.周庆玉治疗前后胃镜病理变化(窦小中度萎缩、中度肠化消失)

7.颜存信:第1次检查:窦体交界轻度萎缩、轻度肠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窦小 未查);第2次检查窦小中度萎缩、中度肠化;第3次检查:中度萎缩消失,变轻度 肠化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 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