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再热冷段双回热加热器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

一种再热冷段双回热加热器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热冷段双回热加热器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利用回热加热器内冷热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规律,建立了回热加热器出水温度与疏水温度随相应的抽汽压力变化加热器-抽汽关系模型。取用抽汽管道压损率、加热器出水端差、加热器疏水端差;从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读取主蒸汽流量、给水压力、加热器抽汽压力、抽汽温度。根据加热器流动机理和水及水蒸气性质,计算得到加热器出水温度和疏水温度。计算出水焓、疏水焓,根据加热器热量平衡,计算得到加热器对应的抽汽份额。根据高压缸流量平衡,计算得到再热蒸汽流量。避免了传统的再热蒸汽流量测算方法中,需要获得各加热器出水及疏水的压力和温度的检测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434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79361.9

  • 申请日2015-05-27

  • 分类号G01F1/68(20060101);

  • 代理机构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晓玲

  • 地址 21118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52: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19

    授权

    授权

  • 2015-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F1/68 申请日: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热冷段双回热加热器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属于软测量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再热蒸汽密度较低且变化较大,同时考虑测量压损对经济性的影响,一般不直 接测量其质量流量。

对于在热冷段双回热加热器的机组,再热蒸汽软测量测算需要包括主汽流量、抽汽 压力和温度、每个加热器的出水压力和温度、进水压力和温度、疏水温度在内的12个 测量参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抽汽压力确定加热器出水温度和疏水温度的方法,在再热器流 量测定中,需要主汽流量、抽汽压力和温度、相邻(再热热段)加热器抽汽压力和给水 压力7个参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热冷段双回热加热 器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利用抽汽压力确定加热器出水温度和疏水温度的方法,简 化了再热蒸汽流量测算时的测量需求。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再热冷段双回热加热器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双回热加热器包括#1加热 器、#2加热器及#3加热器,根据双回热加热器的已知参量和常数,通过计算得到所述 加热器的出水比焓hw、疏水比焓hd,再计算得到相应的抽汽份额aa,最后再计算得到 最终的再热蒸汽份额aarh及再热蒸汽流量Drh;所述参量包括主蒸汽流量D0、给水压力 pfw和加热器的抽汽压力p、抽汽温度t,所述常数包括加热器的抽汽压损率dp、出水端 差dta。其中,所述参量从火电厂DCS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常数根据设计数据取用,根 据额定工况机组设计数据取定。

目前,大部分火电机组中,高压缸对应的回热加热器为2个,回热加热器由高到低 编号为#1加热器、#2加热器、#3加热器。#1加热器、#2加热器抽气侧对应的高压缸抽 汽份额是确定再热蒸汽份额及再热蒸汽流量的主导参量。为满足加热器热平衡计算的需 要,需要测算与高压缸对应的#1、#2回热加热器以及与#2相邻的#3加热器,加热器依 抽汽压力由高向低顺序编号。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加热器的出水比焓hw、疏水比焓hd的计算方法为:

1-1)加热器壳侧的压力ps

所述#1加热器、#2加热器及#3加热器的壳侧压力分别为ps1、ps2和ps3,其中

ps1=p1*(1-dp1)

ps2=p2*(1-dp2)

ps3=p3*(1-dp3)

其中,p1、p2和p3分别为#1加热器、#2加热器及#3加热器的抽气侧的抽汽压力; dp1、dp2和dp3分别为#1加热器、#2加热器及#3加热器的抽气侧的抽汽压损率;所述公 式根据抽汽压损率的定义即抽汽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dp=(pj-psj)/pj而得;

1-2)加热器壳侧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s

根据IAPWS-IF97模型,#1加热器、#2加热器及#3加热器的饱和温度ts1、ts2和ts3分别由壳侧压力ps1、ps2和ps3确定;

其中,作为经典的IAPWS-IF97模型,是1997年国际水和水蒸汽性质协会提出的 工业用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模型IAPWS-IF97(AssociationforthePropertiesofWaterand Steam);

1-3)加热器的出水温度tw

#1加热器、#2加热器及#3加热器的出水温度tw1、tw2和tw3分别为:

根据端差的定义,如图2加热器(带有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传热过程的T(温 度)-F(传热面积)图,可以得到出水温度的计算式:

tw1=ts1-dt1a

tw2=ts2-dt2a

tw3=ts3-dt3a

其中,dt1a、dt2a、dt3a分别为#1加热器、#2加热器及#3加热器的的出水端差;

1-4)加热器的疏水温度td

#1加热器、#2加热器的疏水温度td1、td2分别为:

1-4-1)#1加热器、#2加热器有疏水冷却器,则:

根据端差的定义,如图2加热器(带有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传热过程的T(温 度)-F(传热面积)图,可以得到疏水水温度的计算式:

td1=tw2+dt1b

td2=tw3+dt2b

其中,dt1b、dt2b分别为#1加热器、#2加热器的疏水端差;

1-4-2)#1加热器、#2加热器无疏水冷却器,则:

td1=ts1

td2=ts2

1-5)加热器的出水比焓hw

根据IAPWS-IF97模型,#1、#2及#3加热器的出水比焓hw1、hw2和hw3由给水压力 pfw分别与出水温度tw1、tw2及tw3确定;

1-6)加热器的疏水比焓hd

根据IAPWS-IF97模型,#1、#2加热器的疏水比焓hd由壳侧压力ps与疏水温度td确定:即hd1由壳侧压力ps1、疏水温度td1确定,hd2由壳侧压力ps2、疏水温度td2确定。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加热器的再热蒸汽份额aarh及再热蒸汽流量Drh的计 算方法为:

2-1)加热器抽气侧的抽汽比焓h

根据IAPWS-IF97模型,#1、#2加热器抽气侧的抽汽比焓h由抽汽压力p、抽汽温 度t确定:即h1由抽汽压力p1、抽汽温度t1确定,h2由抽汽压力p2、抽汽温度t2确定;

2-2)加热器抽气侧的抽汽份额aa

#1、#2加热器的抽汽份额aa1、aa2的计算方法为:

根据加热器(带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的热平衡与流量平衡,得到抽汽份额的 计算式如下:

aa1=(hw1-hw2)/(h1-hd1)

aa2=((hw2-hw3)-aa1*(hd1-hd2))/(h2-hd2)

其中,hw1、hw2、hw3分别为#1、#2、#3加热器的出水比焓;hd1、hd2分别为#1、 #2加热器的疏水比焓;

2-3)再热汽份额aarh与再热蒸汽流量Drh的计算方法:

在忽略再热器本身的流量损失时,再热汽流量份额等于高压缸排汽流量份额,而高 压缸排气流量份额可以由汽轮机高压缸的流量平衡确定,再热汽流量份额的计算式如 下:

aarh=1-aa1-aa2

Drh=D0*aarh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再热冷段双回热加热器时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与现 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回热加热器内冷热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规律,建立了回热加热器出水温度与 疏水温度随相应的抽汽压力变化加热器-抽汽关系模型;避免了传统的再热蒸汽流量测 算方法中,需要获得各加热器出水及疏水的压力和温度的检测需求。

2)由于回热加热器管侧工质流量大、压力高、温度高(为水状态工质的最高的压 力和温度),对测量元件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增加该类压力和温度测点的成本,还降 低了其可靠性。

所以本发明既提高了可靠性,又降低了成本,具有实质性的进步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流程图。

图2为加热器热传递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再热冷段双回热加热器时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利用 回热加热器内冷热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规律,取用抽汽管道压损率、加热器出水端差、加 热器疏水端差,从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数据库中,读取主蒸汽流量、给水压力、 加热器抽汽压力、抽汽温度;根据加热器流动机理和水及水蒸气性质,计算得到加热器 出水温度和疏水温度。确定加热器出水温度和疏水温度的方法,并建立了回热加热器出 水温度与疏水温度随相应的抽汽压力变化加热器-抽汽关系模型;再计算出水比焓、疏 水比焓,根据加热器热量平衡,计算得到加热器对应的抽汽份额;最后根据高压缸流量 平衡,计算得到再热蒸汽流量。

与传统方法不同,本发明是通过抽汽与加热器的关系模型,通过抽汽压力确定加热 器壳侧压力如图1,再根据壳侧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通过加热器端差确定出水温度和疏水 温度如图2,最终确定出水焓和疏水焓。避免了直接使用目前工程中的用测量装置直接 测量水温的误差。

实施例1

以某火电厂为例,在正常生产环境下,再热蒸汽流量的测定方法如下:

步骤1:

(1)从火电厂DCS数据库中获取以下参量:

主蒸汽流量D0为2930.8644(t/h);

给水压力pfw为32.975(MPa);

#1、#2及#3加热器抽气侧的抽汽压力p1为7.99、p2为6.05、p3为2.33(MPa);

#1、#2加热器抽气侧的抽汽温度t1为405.3、t2为365.1(℃);

(2)根据设计数据取用的常数:根据额定工况机组设计数据取定

#1、#2及#3加热器的抽汽压损率dp1、dp2和dp3均为3(%);

#1、#2及#3加热器的出水端差dt1a为-1.72、dt2a为0.04、dt3a为-3(℃);

如果#1、#2加热器有疏水冷却器(DC)则:#1、#2加热器的疏水端差dt1b、dt2b为 5.6(℃)。

步骤2:计算加热器出水比焓、疏水比焓

(1)加热器壳侧(冷却管束外部)的压力

#1、#2及#3加热器的壳侧压力ps1为7.7503(MPa)、ps2为5.87(MPa)和ps3为2.26 (MPa);

(2)加热器壳侧压力下饱和温度

#1、#2及#3加热器的饱和温度ts1为292.8(℃)、ts2为274.1(℃)、ts3为218.65(℃);

(3)加热器的出水温度

#1、#2及#3加热器的出水温度tw1为294.52(℃)、tw2为274.06(℃)、tw3为221.65 (℃);

(4)加热器的疏水温度

#1、#2加热器的疏水温度td1为279.66(℃)、td2为227.25(℃);

(5)加热器的出水比焓

#1、#2及#3加热器的出水比焓hw1为1300.15(kJ/kg)、hw2为1200.94(kJ/kg)和 hw3为961.47(kJ/kg);

(6)加热器的疏水比焓

#1、#2加热器的疏水比焓hd1为1234.16(kJ/kg)、hd2为978.04(kJ/kg);

步骤3:再热蒸汽流量的确定:

(1)加热器的抽汽比焓

#1、#2加热器的抽汽比焓h1为3158.93(kJ/kg)、h2为3084.83(kJ/kg);

(2)加热器的抽汽份额

#1、#2加热器的抽汽份额aa1、aa2

aa1=(hw1-hw2)/(h1-hd1)=0.0515

aa2=((hw2-hw3)-aa1*(hd1-hd2))/(h2-hd2)=0.1074

(3)再热汽份额aarh与再热蒸汽流量Drh(t/h)

再热汽份额与再热蒸汽流量计算为:

aarh=1-aa1-aa2=0.8411

Drh=D0*aarh=2465.03(t/h)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