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油橄榄果渣83-87份、玉米芯9-11份、麦麸2.5-3.5份、石膏粉0.9-1.1份、石灰0.8-1.2份。本发明食用菌栽培基质有效的利用废弃物油橄榄果渣,充分的利用其营养成分,培育出的食用菌营养价值高,且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且本发明所提供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发菌快,菌丝生长旺盛,可大大降低杂菌污染率和生产成本,为市场竞争提供了优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169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永仁绿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95075.6

  • 发明设计人 毛增辉;李有林;

    申请日2015-08-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玲菊

  • 地址 654199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四棵树丫口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47: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5G3/00 授权公告日:20181123 终止日期:20190813 申请日:201508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11-23

    授权

    授权

  • 2015-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3/00 申请日:2015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橄榄(Olea europaea.)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为集中产地。

橄榄油中含有65.8-84.9%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除了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外,还能调整人体血浆中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食用橄榄油后可以增加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平衡浓度,以保证人体对胆固醇的要求。而且还会降低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以防止人体内胆固醇过量。

橄榄油中含有3.5-22%左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ω-3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和ω-6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这些是人体所必需的且人体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所以也叫做必需脂肪酸,据世界医学界数十年对人体的必需脂肪酸的研究证明:当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含量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率为1:4时,各种疾病很难入侵人体。而橄榄油中所含的必需脂肪酸的比例正好是1:4,同人乳相似。

橄榄油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角鲨烯、黄酮类物质和多酚化合物,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

它还含有每百克0.03到0.36毫克的ß-胡萝卜素,1.2-43毫克的维生素E,及维生素A、D、F、K等多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器官必须的营养物质。因此当今医学界把橄榄油公认为最益于健康的食用油之一。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早已把橄榄油载入药典。

目前,油橄榄果在压榨橄榄油之后,其果渣处理办法主要有:1)作为废弃物集中堆放或掩埋,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对地下水也有污染;2)将废渣进行晾晒后,高温焚烧,但焚烧后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给大气环境也带来相当大的污染。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处理方式,但由于附加值低,可操作性不强、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使之难以推广,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处理方式均未能对废渣中生物制的有效利用,因此开发一种的高效的废弃生物质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食用菌栽培基质有效的利用废弃物油橄榄果渣,充分的利用其营养成分,培育出的食用菌营养价值高,且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油橄榄果渣83-87份、玉米芯9-11份、麦麸2.5-3.5份、石膏粉0.9-1.1份、石灰0.8-1.2份。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油橄榄果渣85份、玉米芯10份、麦麸3份、石膏粉1份、石灰1份。

上述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油橄榄果渣和石膏粉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步骤(2),将玉米芯浸水预湿5-10min后,与石灰和步骤(1)的得到的预混料一起搅拌,并调节搅拌物料湿度至74-76%;然后再向其中加入麦麸,继续搅拌并控制湿度在74-76%之间,控制时间在0.5小时内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立即装袋或装瓶,得到袋装或瓶装的栽培基质;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袋装或瓶装的栽培基质在121℃下,保温1.5-2小时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环境中冷却至室温,即得。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2)所述的装袋或装瓶时间不超过1.5h。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油橄榄果渣和石膏粉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步骤(2),将玉米芯浸水预湿7min后,与石灰和步骤(1)的得到的预混料一起搅拌,并调节搅拌物料湿度至7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麦麸,继续搅拌并控制湿度在75%,控制时间在0.5小时内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立即装袋,得到袋装的栽培基质;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袋装的栽培基质在121℃下,保温1.5-2小时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环境中冷却至室温,即得。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使用上述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18~20℃下,按照常规方法,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中,接种量为2-3%,待菌丝发满后进行搔菌;所述的食用菌菌种为双孢蘑菇、巴西蘑菇、大肥菇、香菇、杏鲍菇、白阿魏菇、金针菇、滑菇、草菇、猴头菇、茶树菇或鸡腿菇;

步骤(2),搔菌后,在15-16℃,相对湿度88-92%,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进行催蕾,并且给以1个小时50-100Lx散射光;

步骤(3),当菇蕾长至13-15mm时,进行缓冲处理,缓冲处理的温度为8-10℃,湿度为85%-90%,缓冲处理的时间为2-3天,然后转入抑制处理,抑制处理的温度为3-5℃,湿度为70-80%,时间为6-8天;

步骤(4),经抑制处理得到的幼菇在温度为7-9℃,湿度为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生育培养,待幼菇长至3-4cm时,套上纸筒,继续培养,当菇高13-14cm时,即可采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原料中,油橄榄果渣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山楂酸和齐墩果酸等总三萜酸、果渣油等成分,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酚、黄酮类物质,不仅能够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还能提高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2)本发明所提供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发菌快,菌丝生长旺盛,可大大降低杂菌污染率;

(3)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栽培食用菌,菌丝萌发的时间仅为18-30小时,较现有的栽培方法至少提早18小时,收成时间提前20-30天,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市场竞争提供了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油橄榄果渣83份、玉米芯9份、麦麸2.5份、石膏粉0.9份、石灰0.8份。

本实施例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油橄榄果渣和石膏粉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步骤(2),将玉米芯浸水预湿5min后,与石灰和步骤(1)的得到的预混料一起搅拌,并调节搅拌物料湿度至74%;然后再向其中加入麦麸,继续搅拌并控制湿度在74%,控制时间在0.5小时内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立即装袋或装瓶,得到袋装或瓶装的栽培基质;其中,所述的装袋或装瓶时间不超过1.5h;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袋装或瓶装的栽培基质在121℃下,保温2小时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环境中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2

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油橄榄果渣87份、玉米芯11份、麦麸3.5份、石膏粉1.1份、石灰1.2份。

本实施例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油橄榄果渣和石膏粉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步骤(2),将玉米芯浸水预湿10min后,与石灰和步骤(1)的得到的预混料一起搅拌,并调节搅拌物料湿度至76%;然后再向其中加入麦麸,继续搅拌并控制湿度在76%,控制时间在0.5小时内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立即装袋或装瓶,得到袋装或瓶装的栽培基质;其中,所述的装袋或装瓶时间不超过1.5h;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袋装或瓶装的栽培基质在121℃下,保温2小时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环境中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施例3

一种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油橄榄果渣85份、玉米芯10份、麦麸3份、石膏粉1份、石灰1份。

本实施例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油橄榄果渣和石膏粉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步骤(2),将玉米芯浸水预湿7min后,与石灰和步骤(1)的得到的预混料一起搅拌,并调节搅拌物料湿度至7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麦麸,继续搅拌并控制湿度在75%,控制时间在0.5小时内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立即装袋或装瓶,得到袋装或瓶装的栽培基质;其中,所述的装袋或装瓶时间不超过1.5h;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袋装或瓶装的栽培基质在121℃下,保温1.8小时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环境中冷却至室温,即得。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将油橄榄果渣替换为秸秆。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将油橄榄果渣替换为木屑。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不含有麦麸。

应用例1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使用上述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18~20℃下,按照常规方法,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中,待菌丝发满后进行搔菌;所述的食用菌菌种为双孢蘑菇;

步骤(2),搔菌后,在15-16℃,相对湿度88-92%,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进行催蕾,并且给以1个小时50-100Lx散射光;

步骤(3),当菇蕾长至13-15mm时,进行缓冲处理,缓冲处理的温度为8-10℃,湿度为85%-90%,缓冲处理的时间为2天,然后转入抑制处理,抑制处理的温度为3-5℃,湿度为70-80%,时间为6天;

步骤(4),经抑制处理得到的幼菇在温度为7-9℃,湿度为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生育培养,待幼菇长至3-4cm时,套上纸筒,继续培养,当菇高13-14cm时,即可采收。与传统方法相比,产量增加15%。

应用例2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使用上述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18~20℃下,按照常规方法,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中,待菌丝发满后进行搔菌;所述的食用菌菌种为杏鲍菇;

步骤(2),搔菌后,在15-16℃,相对湿度88-92%,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进行催蕾,并且给以1个小时50-100Lx散射光;

步骤(3),当菇蕾长至13-15mm时,进行缓冲处理,缓冲处理的温度为8-10℃,湿度为85%-90%,缓冲处理的时间为3天,然后转入抑制处理,抑制处理的温度为3-5℃,湿度为70-80%,时间为8天;

步骤(4),经抑制处理得到的幼菇在温度为7-9℃,湿度为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生育培养,待幼菇长至3-4cm时,套上纸筒,继续培养,当菇高13-14cm时,即可采收。与传统方法相比,产量增加18%。

应用例3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使用上述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18~20℃下,按照常规方法,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中,待菌丝发满后进行搔菌;所述的食用菌菌种为香菇;步骤(2),搔菌后,在15-16℃,相对湿度88-92%,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进行催蕾,并且给以1个小时50-100Lx散射光;

步骤(3),当菇蕾长至13-15mm时,进行缓冲处理,缓冲处理的温度为8-10℃,湿度为85%-90%,缓冲处理的时间为2.5天,然后转入抑制处理,抑制处理的温度为3-5℃,湿度为70-80%,时间为7天;

步骤(4),经抑制处理得到的幼菇在温度为7-9℃,湿度为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生育培养,待幼菇长至3-4cm时,套上纸筒,继续培养,当菇高13-14cm时,即可采收。与传统方法相比,产量增加22%。

应用例4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使用上述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18~20℃下,按照常规方法,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以油橄榄果渣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基质中,待菌丝发满后进行搔菌;所述的食用菌菌种为茶树菇;

步骤(2),搔菌后,在15-16℃,相对湿度88-92%,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进行催蕾,并且给以1个小时50-100Lx散射光;

步骤(3),当菇蕾长至13-15mm时,进行缓冲处理,缓冲处理的温度为8-10℃,湿度为85%-90%,缓冲处理的时间为2.5天,然后转入抑制处理,抑制处理的温度为3-5℃,湿度为70-80%,时间为7天;

步骤(4),经抑制处理得到的幼菇在温度为7-9℃,湿度为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生育培养,待幼菇长至3-4cm时,套上纸筒,继续培养,当菇高13-14cm时,即可采收。与传统方法相比,产量增加26%。

本发明方法对双孢蘑菇、巴西蘑菇、大肥菇、香菇、杏鲍菇、白阿魏菇、金针菇、滑菇、草菇、猴头菇、茶树菇或鸡腿菇均可进行栽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性能检测

对实施例1-3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和对比例1-3的食用菌栽培基质采用常规方法栽培鸡腿菇,其杂菌污染率和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袋产量,g杂菌污染率,‰成品率,%生物学转化率,%传统方法30059580实施例13501.2100105实施例23451.0100103实施例33670.8100112对比例13103.39685对比例23154.29795对比例33341.89998

由表1可知,本发明食用菌栽培基质的效果均优于对比例和传统方法,实施例3为本发明最优实施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