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无机颗粒、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无机颗粒、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摘要

一种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满足下式(1)和(2),1/17≤A/B≤1/13 (1)1.2≤C/D≤1.5 (2)其中,A表示无机微粒投影图像的外接矩形的中心与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外接矩形中,夹着投影图像并且与投影图像的绝对最大长度平行的线作为长边,夹着投影图像并且与绝对最大长度垂直的线作为短边;B表示绝对最大长度;C表示外接矩形的长边长度,D表示外接矩形的短边长度。本发明还涉及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506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96695.2

  • 发明设计人 川上荣治;田口哲也;

    申请日2015-03-0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丁业平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19: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13

    授权

    授权

  • 2016-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3G9/08 申请日:201503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颗粒、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中设备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壮大,电子照相法不仅广泛地用于复印机中,而且也用于办公室网络打印机、个人电脑用打印机和按需打印机;并且,无论黑白打印还是彩色打印,人们对高品质、高速度、高可靠性、小型化、轻量化和节能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通常,在电子照相法中,通过多个工艺形成定影图像,所述工艺包括:通过多种单元在利用光导电材料而获得的感光体(图像保持部件)上以电学方式形成潜像(静电图像),使用调色剂使该潜像显影,通过或不通过中间转印元件使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诸如纸或其类似物的记录介质,以及将该转印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成像方法,其中,为了提供这样一种用于获得图像的成像方法(在该方法中,清洁刮片损耗低、感光体损耗低、由于不产生调色剂成膜因而感光体使用寿命长、即使在高温高湿状态下打印时也不会发生图像雾化或图像模糊、中间色均匀、并且细点的调色剂分布少),该成像方法具有这样的工艺:其中,使用调色剂在具备有机感光层的图像形成体上使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并且对图像形成体上的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洁,该清洁是通过使弹性清洁刮片的顶端与图像形成体接触而进行的,所述弹性清洁刮片的基部由支持物支承,所述弹性清洁刮片的支持物与图像形成体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使用的调色剂包含占全部调色剂的1.0数量%至7.0数量%的调色剂组分、以及数均粒径为0.5μm至4.0μm的脂肪酸金属盐,所述调色剂组分的调色剂的数均粒径为4μm至9μm、并且数量基准粒径为等于或小于3.17μm。

[专利文献1]JP-A-2002-29682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无机颗粒,将其用作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时可以抑制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构成而得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机颗粒,包括:

具有不规则形状且满足下式(1)和(2)的无机颗粒,

1/17≤A/B≤1/13   (1)

1.2≤C/D≤1.5    (2)

其中,A表示无机微粒投影图像的外接矩形的中心与所述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其中在所述外接矩形中,夹着所述投影图像并且与该投影图像的绝对最大长度平行的线作为长边,夹着所述投影图像并且与所述绝对最大长度垂直的线作为短边;B表示绝对最大长度;C表示外接矩形长边的长度,D表示外接矩形短边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无机颗粒中,A/B在1/15至1/14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无机颗粒中,所述无机颗粒具有第一粒状部分和第二粒状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无机颗粒为溶胶-凝胶二氧化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括:

调色剂颗粒;以及

含有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无机颗粒的外部添加剂,

其中所述无机颗粒在外部添加剂中所占的比例等于或大于50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无机颗粒的A/B在1/15至1/14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所述无机颗粒具有第一粒状部分和第二粒状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所述无机颗粒的平均当量圆直径为0.05μm至1.5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所述无机颗粒的平均当量圆直径为0.08μm至1.5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包括: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及

静电图像显影用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剂盒,包括:

容纳有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的容器,

其中所述盒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包括:

显影单元,其容纳有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通过该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在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所形成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其中所述处理盒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其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

静电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充电后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

显影单元,其容纳有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通过该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所形成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在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已转印至记录介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提供了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无机颗粒,其中,与使用不满足上述式(1)和(2)的无机颗粒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至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与使用不满足上述式(1)和(2)的无机颗粒作为外部添加剂或者特定无机颗粒占外部添加剂的比例少于50颗粒数量%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与使用不满足上述式(1)和(2)的无机颗粒作为外部添加剂或者特定无机颗粒占外部添加剂的比例少于50颗粒数量%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纳有静电图像显影剂的显影剂盒,其中,与使用不满足上述式(1)和(2)的无机颗粒作为外部添加剂或者特定无机颗粒占外部添加剂的比例少于50颗粒数量%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与使用不满足上述式(1)和(2)的无机颗粒作为外部添加剂或者特定无机颗粒占外部添加剂的比例少于50颗粒数量%的情况相比,对于使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得以抑制的静电图像显影剂的处理是简单的;并且改善了对于具有各种构成的成像装置的适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静电图像显影剂的成像装置,其中,与使用不满足上述式(1)和(2)的无机颗粒作为外部添加剂或者特定无机颗粒占外部添加剂的比例少于50颗粒数量%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不规则形状的无机颗粒的中心和重心的图;

图2是示出了在制备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时所使用的螺杆挤出机的一个例子中的螺杆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中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满足以下条件(1)和(2)。

条件(1):投影图像的外接矩形的中心与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为绝对最大长度的1/17至1/13,其中在所述外接矩形中,夹着投影图像并且与该投影图像的绝对最大长度平行的线为其长边,夹着投影图像并且与所述绝对最大长度垂直的线为其短边。

条件(2):所述外接矩形的长边的长度与短边的长度之比(长边/短边)为1.2至1.5。

在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用作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虽然其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据推测如下。

使用磨料作为调色剂的一种外部添加剂时,为了用清洁刮片除去存在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附着物(例如树脂组分),重要的是使所述磨料处于图像保持部件与清洁刮片之间的夹缝部位。为了使所述磨料处于所述夹缝部位,使磨料具有不规则形状是有用的。但是,当磨料颗粒为不规则形状时,磨料颗粒可能保持在特定的位置,因此,磨料的存在分布相对于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而局部化,在某些情况下抛光能力的分布变得不均匀。结果,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抛光能力变强的部分中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产生刮痕。结果,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产生不均匀磨损。

另外,当磨料颗粒为近似球形时,该磨料颗粒从清洁刮片滑落,导致抛光效果无法实现。

特别地,当近似球形的钛酸盐化合物、氧化铈等被用作用于清洁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磨料时,这些磨料的抛光能力高,因而容易产生刮痕。

由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满足上述条件(1)和(2),颗粒的中心和颗粒的重心不重合。由于颗粒的重心和颗粒的中心不重合,位于夹缝部位的颗粒易于沿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移动,而不是保持在一个位置。因此,所述颗粒易于沿着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分布,能够非局部地抛光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因此,据认为,防止了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不均匀磨损的发生。

在上述条件(1)中,外接矩形的中心与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在绝对最大长度的1/17至1/13范围内,优选地,在1/15至1/14的范围内。当外接矩形的中心与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小于绝对最大长度的1/17时,外接矩形的中心与重心之间的距离过短,位于夹缝部位的颗粒不易于在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抛光能力变强的部分中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产生刮痕。结果,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可能产生不均匀磨损。另一方面,难以获得外接矩形的中心与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绝对最大长度的1/13的颗粒。

在上述条件(2)中,外接矩形的长边的长度与短边的长度之比(长边/短边)为1.2至1.5,优选在1.3至1.5范围内。当外接矩形的长边的长度与短边的长度之比(长边/短边)大于1.5时,颗粒的形状变成棒状,位于夹缝部位的颗粒不易于在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抛光能力变强的部分中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产生刮痕。结果,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可能产生不均匀磨损。另一方面,难以获得在满足上述条件(1)的同时,外接矩形的长边的长度与短边的长度之比(长边/短边)小于1.2的颗粒。

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中心和该无机颗粒的重心的图。图1中,通过投影方法以投影图像的方式示出颗粒1的形状。夹着颗粒1的投影图像并且与该投影图像的绝对最大长度A平行的线为长边B1和B2。另外,夹着所述投影图像并且与所述绝对最大长度A垂直的线为短边C1和C2。由长边B1和B2以及短边C1和C2限定了投影图像的外接矩形。将外接矩形的中心定义为D,并将所述投影图像的重心定义为E时,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DE的距离为绝对最大长度A的1/17至1/13。另外,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长边B1(或B2)的长度与短边C1(或C2)的长度之比(长边/短边)为1.2至1.5。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按照下述方法测量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外接矩形的中心与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以及外接矩形的长边的长度和短边的长度。

首先,将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置于光滑的平台上,进行振动使其均匀分布。然后,在将分布后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转移至贴有导电带的SEM平台之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S-4700”(由日立高科技公司生产)以60000倍进行观察图像照相,然后通过使用了图像分析软件“WIN ROOE”(由三谷商事株式会社生产)的形状特征分析对所述观察图像进行分析,由此计算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外接矩形中心的坐标、以及重心的坐标,并且由这些坐标计算得到所述中心和重心的距离。对500个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进行上述操作,并计算得到其平均值。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满足上述条件(1)和(2)即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形状可以是这样的形状:其中第一粒状部分与第二粒状部分结合成一体。图1中,颗粒1由第一粒状部分3和第二粒状部分5的结合体构成。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具有第一粒状部分与第二粒状部分结合成一体的形状的情况下,第一粒状部分的粒径与第二粒状部分的粒径之比(第一粒状部分/第二粒状部分)优选为2至4,更优选为2.5至3.5。当第一粒状部分的粒径与第二粒状部分的粒径之比(第一粒状部分/第二粒状部分)为2至4时,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易于满足上述条件(1)和(2)。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平均当量圆直径优选为0.05μm至1.5μm,更优选为0.2μm至1.5μm,进一步更优选为0.5μm至1.5μm。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平均当量圆直径。

首先,将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置于光滑的表面上,进行振动使其均匀分布。对于1000个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采用彩色激光显微镜“VK-9700”(由Keyence公司生产)以1000倍放大倍数测量俯视的表面的当量圆直径D,通过确定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得到平均当量圆直径。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以二氧化硅颗粒为例,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制备方法的例子描述如下。

用于制备形状不规则的二氧化硅颗粒(其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不规则形状的无机颗粒的例子)的方法(例如)可以具有:制备碱催化剂溶液(其包含浓度为0.6mol/L至0.85mol/L的碱催化剂)的工艺(下文中,有时称为“碱催化剂溶液制备工艺”)、以及将四甲氧基硅烷供给至碱催化剂溶液并且供给碱催化剂(其中,相对于每分钟供给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全部供给量的1mol,碱催化剂为0.1mol至0.4mol)的工艺(下文中,有时称为“颗粒形成工艺”)。

也就是说,用于制备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二氧化硅颗粒的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其中,在含有上述浓度的碱催化剂的醇的存在下,按照上述关系分别独立地供给四甲氧基硅烷(其为原料)和碱催化剂(其为催化剂),使四甲氧基硅烷进行反应,从而形成二氧化硅颗粒。

各工艺描述如下。

首先,对碱催化剂溶液制备工艺进行描述。

碱催化剂溶液制备工艺是这样的工艺:制备含醇溶剂,并且向其中加入碱催化剂以制备碱催化剂溶液。

所述含醇溶剂可以仅由醇形成,或者根据需要也可以为醇和其它溶剂的混合溶剂,所述其它溶剂例如为水、酮类(如丙酮、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纤维素溶剂类(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和溶纤剂醋酸酯)、以及醚类(如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对于混合溶剂的情况,醇相对于其它溶剂的量可以等于或大于80重量%(优选等于或大于90重量%)。

另外,醇的例子包括低级醇,如甲醇和乙醇。

另一方面,碱催化剂为用于促进四烷氧基硅烷反应(水解反应或缩合反应)的催化剂,其例子包括碱性催化剂,例如氨、尿素、一元胺和季铵盐,氨是尤其可取的。

碱催化剂的浓度(含量)优选为0.6mol/L至0.85mol/L,更优选为0.63mol/L至0.78mol/L,进一步更优选为0.66mol/L至0.75mol/L。

另外,碱催化剂的浓度是相对于醇催化剂溶液(含有碱催化剂和醇的溶剂)的浓度。

其次,对颗粒形成工艺进行说明。

颗粒形成工艺是这样的工艺:分别向碱催化剂溶液中供给四烷氧基硅烷和碱催化剂、并且使四烷氧基硅烷在碱催化剂溶液中进行反应(水解反应或缩合反应)以形成二氧化硅颗粒。

在颗粒形成工艺中,在供给四烷氧基硅烷的初期阶段,通过四烷氧基硅烷的反应形成核粒子(核粒子形成阶段),然后使核粒子生长(核粒子生长阶段),从而形成二氧化硅颗粒。

供给至碱催化剂溶液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实例包括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丙氧基硅烷和四丁氧基硅烷;并且,从反应速度的可控性或者所得二氧化硅颗粒的形状、粒径、粒度分布等方面考虑,四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是有利的。

相对于碱催化剂溶液中醇的摩尔数,四烷氧基硅烷的供给量可以为(例如)0.001mol/(mol.min)至0.01mol/(mol.min),优选为0.002mol/(mol.min)至0.009mol/(mol.min),更优选为0.003mol/(mol.min)至0.008mol/(mol.min)。

当四烷氧基硅烷的供给量在上述范围内时,粗聚集体的发生率低,并且易于形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二氧化硅颗粒。

另外,四烷氧基硅烷的供给量表示:相对于碱催化剂溶液中的1摩尔的醇,每分钟所供给的四烷氧基硅烷的摩尔数。

另一方面,作为供给至碱催化剂溶液中的碱催化剂,可以列举以上所举出的碱催化剂。所供给的碱催化剂可以与预先包含在碱催化剂溶液中的碱催化剂相同或不同,但优选是相同的碱催化剂。

相对于每分钟供给的四烷氧基硅烷的总供给量的1摩尔,碱催化剂的供给量优选为0.1摩尔至0.4摩尔,更优选为0.14摩尔至0.35摩尔,进一步更优选为0.18摩尔至0.3摩尔。

本文中,在颗粒形成工艺中,虽然四烷氧基硅烷和碱催化剂是分别供给至碱催化剂溶液的,但是,供给方法也可以是连续地供给所述材料的方法,或者可以是间歇地供给所述材料的方法。

此外,在颗粒形成工艺中,碱催化剂溶液的温度(供给过程中的温度)可以是(例如)5℃至50℃,优选在15℃至40℃范围内。

当形状不规则的二氧化硅颗粒(其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例子)具有第一粒状部分和第二粒状部分结合成一体的形状时,通过混合由上述工艺得到的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两种二氧化硅颗粒,可以获得其中粒径彼此不同的第一粒状部分与第二粒状部分结合成一体的形状不规则二氧化硅。作为通过混合平均粒径彼此不同的两种二氧化硅颗粒并且使这些二氧化硅颗粒彼此结合以使二者结合成一体的方法,可以例举这样的方法:其中,将包含第一粒状部分的分散液和包含第二粒状部分的分散液混合,然后,向其中加入缩合催化剂如金属盐(Ti、Zr、Zn、Al等),并搅拌该混合物,由此获得其中第一粒状部和第二粒状部分结合成一体的形状不规则二氧化硅。

通过上述工艺获得二氧化硅颗粒。在这种状态下,所得二氧化硅颗粒是以分散液的状态获得的,可以直接用作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或者用作通过除去溶剂而提取的二氧化硅颗粒粉末。

在用作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以通过用水或醇稀释该分散液、或者浓缩该分散液,以对二氧化硅颗粒的固体浓度进行调整。此外,可以使用水溶性有机溶剂(例如其它醇类、酯类或酮类)替换所述溶剂,从而使用该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

另一方面,在用作二氧化硅颗粒粉末的情况下,有必要除去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中的溶剂,用于除去溶剂的方法的例子包括公知的方法,例如:1)通过过滤、离心分离、蒸馏等除去溶剂,然后用真空干燥器、盘式干燥器等干燥所得产物的方法;以及2)通过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等直接干燥浆料的方法。干燥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等于或小于200℃。当干燥温度高于200℃时,由于二氧化硅颗粒表面上残留的硅烷醇基的缩合,容易导致初级颗粒间结合或者粗颗粒的形成。

必要时,可以优选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硅颗粒粉碎或筛分以除去其中的粗颗粒或聚集体。粉碎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干式粉碎机例如喷磨机、振动磨、球磨机或针磨机(pin mill)来进行。筛分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已知的装置如振动筛或风力分级机来进行。

由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二氧化硅颗粒可以在使用疏水剂对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进行处理后使用。

疏水剂的例子包括已知的具有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其具体的例子包括硅氮烷化合物(例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三甲基氯硅烷和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之类的硅烷化合物,六甲基二硅氮烷和四甲基二硅氮烷)。疏水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在这些疏水剂中,具有三甲基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如三甲基甲氧基硅烷或六甲基二硅氮烷是合适的。

疏水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为了获得疏水化效果,相对于二氧化硅颗粒,该用量(例如)为1重量%至100重量%,优选为5重量%至80重量%。

作为获得用疏水剂进行疏水化处理了的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的方法,例如可列举以下方法:其中,将需要量的疏水剂加入到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中,通过在搅拌下使混合物在30℃至80℃的温度范围下反应,对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疏水化处理,由此获得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当反应温度低于30℃时,疏水化反应不容易进行,而当反应温度高于80℃时,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疏水剂的自缩合或二氧化硅颗粒的聚集可能导致分散液发生凝胶化。

另一方面,用于获得粉末状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的方法的例子包括:一种方法,其中,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之后,通过上述方法对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的粉末;一种方法,其中,在通过干燥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获得亲水性二氧化硅颗粒的粉末之后,通过添加疏水剂进行疏水化处理,由此得到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的粉末;以及一种方法,其中,在获得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之后,通过干燥得到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的粉末,通过进一步添加疏水剂进行疏水化处理,由此得到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的粉末。

本文中,作为对粉末状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疏水化处理的方法,可以例举以下方法:该方法中,在处理槽(例如Henschel混合器或流化床)中对粉末状亲水性二氧化硅颗粒进行搅拌,然后,向其中加入疏水剂,通过对处理罐的内部进行加热使疏水剂气化,由此使得蒸汽状态的疏水剂与粉末状二氧化硅颗粒表面上的硅烷醇基团反应。对于该处理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80℃至300℃,优选为120℃至200℃。

当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为二氧化硅颗粒以外的其它颗粒时,其制备方法的例子如下:通过混合两种平均粒径不同的无机颗粒,可以获得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该颗粒中,粒径彼此不同的第一粒状部分和第二粒状部分结合成一体。作为通过混合两种平均粒径彼此不同的无机颗粒并使这些无机颗粒彼此结合从而使二者结合成一体的方法,例如,可以例举以下方法:其中,采用树脂涂覆无机颗粒的表面,然后,在涂覆树脂的软化点-5℃左右的温度下,加热经涂覆的无机颗粒并使其聚集,用适度的剪切力粉碎所得产物。

除了二氧化硅以外的构成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不规则形状无机颗粒的材料的例子包括TiO2、Al2O3、CuO、ZnO、SnO2、CeO2、Fe2O3、MgO、BaO、CaO、K2O、Na2O、ZrO2、CaO·SiO2、K2O·(TiO2)n、Al2O3·2SiO2、CaCO3、MgCO3、BaSO4和MgSO4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下文中,简称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以及含有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无机颗粒的外部添加剂,并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无机颗粒在外部添加剂中的比例等于或大于50数量%。理论上限值为100数量%。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无机颗粒在外部添加剂中的比例优选为50数量%至80数量%,更优选为60数量%至75数量%。

当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在外部添加剂中的比例小于50数量%时,相对于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向,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的存在分布局布化。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在外部添加剂中的比例的计算方法如下所述。

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S-4700”(由日立高科技公司制造)以60000倍放大倍数进行调色剂表面的观察图像照相之后,利用使用了图像分析软件“WIN ROOF”(由三谷公司制)的形状特征分析对观察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将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与其它外部添加剂分开,并且计算每1000个颗粒的比例。

外部添加剂的例子包括树脂颗粒(如聚苯乙烯颗粒、PMMA颗粒和三聚氰胺树脂颗粒之类的树脂颗粒)、清洁助剂(例如,以硬脂酸锌为代表的高级脂肪酸金属盐、以及含氟高分子量材料颗粒)等。

相对于所述调色剂颗粒,外部添加的外部添加剂的量(例如)优选为0.01重量%至5重量%,更优选为0.01重量%至2.0重量%。

调色剂颗粒

例如,将调色剂颗粒构成为包括粘合剂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着色剂、防粘剂和其它添加剂。

粘合剂树脂

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以例举由诸如苯乙烯类(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基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烯属不饱和腈类(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类(如乙烯基甲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酮类(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以及烯烃类(如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之类的单体的均聚物、或者通过混合两种或更多种所述单体而获得的共聚物所形成的乙烯基树脂。

粘合剂树脂的例子包括非乙烯基树脂,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以及改性松香、这些树脂与上述乙烯基树脂的混合物、或者在这些非乙烯基树脂共存的情况下使乙烯基单体聚合而获得的接枝聚合物。

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所述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至80℃,更优选为50℃至65℃。

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通过由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确定的;更具体而言,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通过JISK-7121-1987中“塑料的转变温度测量法”中的用于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中所描述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而获得的。

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至1,000,000,更优选为7,000至500,000。

粘合剂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至100,000。

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1.5至100,更优选为2至60。

此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定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在通过GPC的分子量测定中,使用Tosoh公司制造的HLC-8120GPC作为测量装置,使用Tosoh公司制造的TSKGEL SuperHM-M(15cm)作为柱子,并使用THF溶剂。使用利用单分散聚苯乙烯标样由测量结果绘制的分子量校正曲线,计算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粘合剂树脂的含量(例如)优选为40重量%至95重量%,更优选为50重量%至90重量%,进一步更优选为60重量%至85重量%。

着色剂

着色剂的例子包括各种颜料,如碳黑、铬黄、汉撒黄、联苯胺黄、还原黄(threne yellow)、喹啉黄、颜料黄、永固橙GTR、吡唑啉酮橙、伏尔甘橙(vulcan orange)、万赤洋红色(watchung red)、永固红、亮胭脂红3B、亮胭脂红6B、杜邦油红、吡唑啉酮红、立索红、若丹明B色淀、色淀红C、颜料红、玫瑰红、苯胺蓝、群青蓝、铜油蓝(calco oil blue)、氯化亚甲基蓝、酞菁蓝、颜料蓝、酞菁绿和孔雀绿草酸盐;或者各种染料,例如吖啶染料、呫吨染料、偶氮染料、苯醌染料、吖嗪染料、蒽醌染料、硫靛染料、二噁嗪染料(dioxadinedye)、噻嗪染料、偶氮甲碱染料、靛青染料、酞菁染料、苯胺黑染料、聚甲川染料、三苯甲烷染料、二苯甲烷染料、以及噻唑染料。

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作为着色剂,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表面处理后的着色剂,或者可以将着色剂与分散剂组合使用。另外,可以组合使用多种着色剂。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例如)1重量%至30重量%,更优选为3重量%至15重量%。

防粘剂

防粘剂的例子包括:烃蜡;天然蜡,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和小烛树蜡;合成蜡或矿物石油基蜡,如褐煤蜡;酯蜡,如脂肪酸酯和褐煤酸酯;及其类似物。但是,防粘剂并不局限于此。

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优选为50℃至110℃,更优选为60℃至100℃。

另外,熔化温度是由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所得到的DSC曲线,利用JIS K-7121-1987中“塑料的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中的用于测定融化温度的方法中所描述的“熔化峰值温度”来确定的。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防粘剂的含量优选为(例如)1重量%至2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至15重量%。

其它添加剂

作为其它添加剂,可以例举已知的添加剂,例如磁性材料、电荷控制剂、无机粉末等。调色剂颗粒中包含这些添加剂作为内部添加剂。

调色剂颗粒的特性

调色剂颗粒可以为具有单层结构的调色剂颗粒,或者可以为具有所谓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该核-壳结构是由核(核颗粒)和包覆在所述核上的覆层(壳层)构成的。

本文中,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可优选被构造为具有核和覆层,其中所述核被构造为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添加剂如着色剂和防粘剂,所述覆层被构造为包含粘合剂树脂。

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优选为2μm至10μm,更优选为4μm至8μm。

另外,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并使用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作为电解液来测量调色剂颗粒的各种平均粒径和各种粒度分布指数。

在测量中,将0.5mg至50mg的测量样品添加到作为分散剂的2ml 5%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中。将所得材料添加到100ml至150ml电解液中。

使用超声波分散器将悬浮有样品的电解液分散处理1分钟,通过Coulter Multisizer II,利用孔径为100μm的孔,对粒径为2μm至60μm的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测量。另外,样品为50,000个颗粒。

相对于基于所测得的粒径分布而划分的粒度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体积累积分布和数量累积分布。将累积百分数变为16%时的粒径定义为对应于体积粒径D16v和数量粒径D16p的粒径,同时将累积百分数变为50%时的粒径定义为对应于体均粒径D50v和累积数均粒径D50p的粒径。此外,将累积百分数变为84%时的粒径定义为对应于体积粒径D84v和数量粒径D84p的粒径。

通过使用这些粒径,按照(D84v/D16v)1/2计算体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同时按照(D84p/D16p)1/2计算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p)。

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因子SF1优选为110至150,更优选为120至140。

另外,形状因子SF1通过以下表达式求得。

表达式:SF1=(ML2/A)×(π/4)×100

在以上表达式中,ML表示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A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具体而言,形状因子SF1是主要通过利用图像分析仪对显微镜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进行分析从而数值转化而得的,并且如下计算得到。即,通过摄像机,将散布在载玻片表面上的颗粒的光学显微镜图像输入图像分析仪Luzex(由Nireco公司生产),从而获得100个颗粒的最大长度和投影面积,利用以上表达式计算SF1的值,并求得其平均值。

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以下将对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是在制得调色剂颗粒后通过向调色剂颗粒中外部添加外部添加剂而获得的。

调色剂颗粒可以通过利用干法(例如捏合粉碎法)和湿法(例如聚集凝结法、悬浮聚合法和溶解悬浮法)中的任意一者来制造。调色剂颗粒的制造方法并不局限于这些方法,可采用已知的方法。

具体而言,例如,当通过聚集凝结法来制造调色剂颗粒时,通过如下步骤制造调色剂颗粒: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其中分散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步骤);使树脂颗粒(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颗粒)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根据需要,在与其它颗粒分散液混合之后的分散液中)聚集,从而形成聚集颗粒(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以及,对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进行加热,使聚集颗粒凝结,由此形成调色剂颗粒(凝结步骤)。

下面将对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下文中,将对获得含有着色剂和防粘剂的调色剂颗粒的方法进行描述,并且所述着色剂和防粘剂是根据需要使用的。也可以使用除了着色剂和防粘剂之外的其他添加剂。

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步骤

首先,例如,制备分散有着色剂颗粒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和分散有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以及分散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

本文中,例如,通过表面活性剂在分散介质中分散树脂颗粒从而制备所述树脂颗粒分散液。

用于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分散介质的例子包括水性介质。

水性介质的例子包括:水,例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以及醇。这些水性介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硫酸酯盐类、磺酸盐类、磷酸酯类和皂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胺盐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聚乙二醇、烷基酚环氧乙烷加成物和多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特别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关于树脂颗粒分散液,作为将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方法,可以列举使用(例如)旋转剪切型均化器或者具有介质的球磨机、砂磨机或者DYNO磨的常规分散方法。另外,根据树脂颗粒的种类,可使用(例如)相转化乳化法将树脂颗粒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

相转化乳化法包括:将待分散的树脂溶解在可溶解该树脂的疏水性有机溶剂中;向有机连续相(O相)中加入碱进行中和;通过加入水性介质(W相)将树脂从W/O转化为O/W(所谓的相转化)以形成不连续相,从而将树脂以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性介质中。

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均粒径优选为(例如)0.01μm至1μm,更优选为0.08μm至0.8μm,进一步更优选为0.1μm至0.6μm。

另外,关于树脂颗粒的体均粒径,利用由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量装置(例如LA-700,由Horiba公司制造)测量得到的粒径分布,针对所划分的粒度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体积累积分布,并且将累积百分数变为全部颗粒的50%时的粒径测定为体均粒径D50v。并且,以相同的方式测量其它分散液中颗粒的体均粒径。

树脂颗粒分散液中包含的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为(例如)5重量%至50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至40重量%。

另外,例如,按照与树脂颗粒分散液相同的方法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和防粘剂颗粒分散液。即,在体均粒径、分散介质、分散方法以及颗粒含量方面,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颗粒与分散在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中的着色剂颗粒、分散在防粘剂颗粒分散液中的防粘剂颗粒相同。

聚集颗粒形成步骤

然后,将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和防粘剂颗粒分散液与树脂颗粒分散液混合在一起。

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在混合分散液中不均匀地聚集,从而形成直径接近目标调色剂颗粒直径、并且包含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聚集颗粒。

具体而言,例如,向混合分散液中加入凝集剂,并将混合分散液的pH调节至酸性(例如pH值为2至5)。根据需要,加入分散稳定剂。然后在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具体而言,例如,从比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30℃的温度至比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低10℃的温度)的温度下加热混合分散液,以使分散在混合分散液中的颗粒聚集,从而形成聚集颗粒。

在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例如,可以在室温(例如25℃)下,在用旋转剪切型均化器搅拌所述混合分散液的条件下加入凝集剂,混合分散液的pH可以调节至酸性(例如pH为2至5),根据需要可以加入分散稳定剂,然后可以进行加热。

凝集剂的例子包括极性与作为分散剂加入到混合分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相反的表面活性剂,如无机金属盐和二价或更高价金属络合物。特别地,当金属络合物用作凝集剂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减少并且带电性能提高。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与凝集剂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或类似键的添加剂。优选使用螯合剂作为添加剂。

无机金属盐的例子包括金属盐,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和硫酸铝;以及无机金属盐聚合物,如聚合氯化铝、聚合氢氧化铝和多硫化钙。

水溶性螯合剂可以用作螯合剂。螯合剂的例子包括诸如酒石酸、柠檬酸和葡萄糖酸之类的羟基羧酸,亚氨基二乙酸(IDA),次氮基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颗粒,所述螯合剂的加入量(例如)优选为0.01重量份至5.0重量份,更优选为大于或等于0.1重量份至少于3.0重量份。

凝结步骤

然后,在(例如)等于或高于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比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至30℃的温度以上)下加热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使聚集颗粒凝结,形成调色剂颗粒。

通过上述步骤获得调色剂颗粒。

调色剂颗粒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得:获得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后,进一步将分散有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与聚集颗粒分散液混合以进行聚集,使得树脂颗粒进一步附着到聚集颗粒的表面上,从而形成次级聚集颗粒;对分散有次级聚集颗粒的次级聚集颗粒分散液进行加热,使次级聚集颗粒凝结,从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

凝结步骤结束后,溶液中所形成的调色剂颗粒经过已知的洗涤步骤、固-液分离步骤和干燥步骤,从而获得干燥调色剂颗粒。

在洗涤步骤中,从充电性能的角度考虑,优选地,可以充分地进行用离子交换水的置换洗涤。另外,对固-液分离步骤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从生产率的角度考虑,可以优选地进行抽吸过滤、加压过滤等。对干燥步骤的方法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从生产率的角度考虑,可以优选地进行冷冻干燥、快速喷射干燥、流动干燥、振动式流动干燥等。

例如,通过向所得的干燥调色剂颗粒中加入外部添加剂并混合,来制备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所述混合可优选采用(例如)V型混合机、Henschel混合机、混合机等来进行。此外,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振筛机、风力分级机等除去粗调色剂颗粒。

捏合粉碎法是这样一种方法:混合诸如粘合剂树脂之类的各材料,然后采用捏合机、挤出机等进行熔融捏合,对所得熔融捏合材料进行粗粉碎,然后用喷磨机进行粉碎,并利用风力分级机获得具有目标范围内粒径的调色剂颗粒。

更具体而言,捏合粉碎法分为捏合包含粘合剂树脂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的捏合步骤、以及将捏合材料粉碎的粉碎步骤。如果需要,该捏合粉碎法可包括将在捏合步骤中形成的捏合材料冷却的冷却步骤和其他步骤。

将对根据捏合粉碎法的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捏合步骤

在捏合步骤中,对包含粘合剂树脂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捏合。

在捏合步骤中,优选的是,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加入0.5重量份到5重量份的水性介质(例如,诸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之类的水、醇等)。

用于捏合步骤的捏合机的例子包括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下文中,作为捏合机的一个例子,将参照附图对具有输送螺杆部和两个捏合部的捏合机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

图2为示出了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制造方法的捏合步骤中所用的螺杆挤出机例子的螺杆状态的示意图。

螺杆挤出机11如下构成:装配有螺杆(未示出)的料筒12;进料口14,作为调色剂原料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通过其被注入料筒12中;液体加入口16,其用于将水性介质加入到位于料筒12内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中;以及排料口18,通过捏合料筒12内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而形成的捏合材料通过其被排出。

依照自进料口14的距离起,料筒12依次被划分为:输送螺杆部SA、捏合部NA、输送螺杆部SB、捏合部NB和输送螺杆部SC,其中输送螺杆部SA把从进料口14注入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输送至捏合部NA,捏合部NA通过第一捏合步骤将调色剂形成用材料熔融捏合,输送螺杆部SB将在捏合部NA中被熔融捏合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输送到捏合部NB,捏合部NB通过第二捏合步骤将调色剂形成用材料熔融捏合从而形成捏合材料,输送螺杆部SC将所形成的捏合材料输送到排料口18。

另外,在料筒12的内部,装配有各段不同的温度控制单元(未示出)。即,各段12A至12J的温度可以被控制为彼此不同。图2显示了以下状态:其中,段12A和12B的温度被控制为t0℃,段12C至12E的温度被控制为t1℃,段12F至12J的温度被控制为t2℃。因此,将捏合部NA中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加热到t1℃,而将捏合部NB中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加热到t2℃。

当经由进料口14将包含粘合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等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输送至料筒12时,输送螺杆部SA将调色剂形成用材料输送至捏合部NA。此时,由于段12C的温度被设定为t1℃,因此加热熔融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被输送到捏合部NA。此外,由于段12D和12E的温度也被设定为t1℃,因此在捏合部NA中,调色剂形成用材料在t1℃的温度下被熔融捏合。粘合剂树脂和防粘剂在捏合部NA中熔融并被螺杆剪切。

接下来,在捏合部NA中被捏合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通过输送螺杆部SB而被输送至捏合部NB。

在输送螺杆部SB中,通过由液体加入口16将水性介质注入到料筒12中,从而将水性介质加入到调色剂形成用材料中。另外,在图2中,水性介质被注入在输送螺杆部SB中,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水性介质可以被注入在捏合部NB中,或者可以被注入在输送螺杆部SB和捏合部NB这两者中。也就是说,根据需要来选择水性介质的注入位置和注入位置的数量。

如上所述,通过由液体加入口16将水性介质注入到料筒12中,从而将料筒12中的调色剂形成用材料与水性介质混合,通过该水性介质的蒸发潜热来冷却调色剂形成用材料,由此能够维持调色剂形成用材料的温度。

最后,将由捏合部NB熔融捏合而形成的捏合材料通过输送螺杆部SC而输送到排料口18,并从排料口18排出。

如此,采用图2所示的螺杆挤出机11进行捏合步骤。

冷却步骤

冷却步骤是将在捏合步骤中形成的捏合材料冷却的步骤,在冷却步骤中,优选的是,以4℃/秒以上的平均降温速率,将捏合材料由捏合步骤结束时的温度冷却至40℃以下。在捏合材料的冷却速度低的情况下,捏合步骤中在粘合剂树脂中被精细分散的混合物(诸如着色剂和防粘剂之类的内部添加剂的混合物)可能会重结晶,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分散直径可能变大。另一方面,优选以上述平均降温速率进行快速冷却,这是因为捏合步骤刚结束后的分散状态能够得以原样保持。此外,平均降温速率是指:由捏合步骤结束时的捏合材料的温度(例如,在采用图2所示螺杆挤出机11的情况下为t2℃)降至40℃的降温速率的平均值。

具体地,作为冷却步骤中的冷却方法,可以使用采用了压延辊(该辊中循环有冷水或盐水)和插入型冷却带的方法。此外,在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冷却的情况下,冷却速率根据压延辊的速度、盐水的流速、捏合材料的供给量、在压延该捏合材料时的板厚度来确定。所述板厚度优选为1mm到3mm。

粉碎步骤

通过粉碎步骤将由冷却步骤冷却后的捏合材料粉碎以形成颗粒。例如,在粉碎步骤中,采用机械式粉碎机、喷射式粉碎机等。

分级步骤

为了获得具有在目标范围内的体均粒径的调色剂颗粒,如果需要,可通过分级步骤对由粉碎步骤获得的颗粒进行分级。在分级步骤中,使用过去已用的离心式分级器、惯性式分级器等,并除去细颗粒(粒径比目标范围小的颗粒)和粗颗粒(粒径比目标范围大的颗粒)。

外部添加步骤

按照与聚集凝结法相同的方式,通过将外部添加剂添加至所得的调色剂颗粒并混合,从而制得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

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至少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可以为仅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可以为通过将调色剂与载体混合而获得的双组分显影剂。

对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已知的载体。载体的例子包括:包覆载体,其中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芯的表面被包覆树脂所包覆;磁性颗粒分散型载体,其中磁性颗粒分散并混杂在基体树脂中;以及树脂浸渍型载体,其中多孔性磁性颗粒被树脂浸渍。

磁性颗粒分散型载体和树脂浸渍型载体可以是这样的载体:其中,载体的构成颗粒作为芯材并且包覆有包覆树脂。

磁性颗粒的例子包括:磁性金属,如铁、镍和钴;以及磁性氧化物,如铁氧体和磁铁矿。

导电颗粒的例子包括:金属(例如金、银和铜)的颗粒、炭黑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锌颗粒、氧化锡颗粒、硫酸钡颗粒、硼酸铝颗粒和钛酸钾颗粒。

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的例子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包含有机硅氧烷键的直链有机硅树脂或其改性产物、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以及环氧树脂。

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可含有添加剂如导电材料。

本文中,采用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其中,包覆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各种添加剂溶于适当的溶剂中)的包覆方法被用于用包覆树脂包覆芯材的表面。对于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考虑要使用的包覆树脂的类型、涂布适应性等来进行选择。

树脂包覆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将芯材浸渍在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中的浸渍法;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喷洒至芯材表面上的喷雾法;在通过流动空气使芯材漂浮的状态下喷洒包覆层形成用溶液的流化床法;以及在捏合涂布机中将载体的芯材与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彼此混合并除去溶剂的捏合涂布机法。

双组分显影剂中调色剂与载体之间的混合比(质量比)优选为1:100至30:100,更优选为3:100至20:100(调色剂:载体)。

成像装置/成像方法

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装备有: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其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后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显影单元,其含有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利用该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以及定影单元,其使已转印至记录介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另外,作为静电图像显影剂,采用了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中,实施了包括如下步骤的成像方法(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方法):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步骤;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后的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的静电图像形成步骤;利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步骤;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上的转印步骤;以及使已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步骤。

作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使用了已知的成像装置,例如,直接转印式装置,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中间转印式装置,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并且将已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装配有清洁单元的装置,所述清洁单元对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并且充电之前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清洁;或者装配有除电单元的装置,该除电单元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并且充电以前,利用用于除电的光照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为中间转印式装置的情况下,转印单元(例如)具有:中间转印部件,其表面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单元,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以及二次转印单元,其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另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中,例如,包括显影单元的部分可以具有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盒结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例如,适合使用这样的处理盒:其含有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设置有显影单元。

下面将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但是,成像装置并不限于此。而且,将对图中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描述,而省略了对其他部分的描述。

图3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中所示的成像装置配备有第一至第四电子照相成像单元10Y、10M、10C和10K(成像单元),它们基于分色的图像数据分别输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图像。这些成像单元(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单元”)10Y、10M、10C和10K在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平行布置。这些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以是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处理盒。

在图中的单元10Y、10M、10C和10K的上方,安装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20以延伸经过各个单元。中间转印带20缠绕在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和支承辊24(这些辊被设置为在图中左侧和右侧上彼此分开)上,并且在从第一单元10Y向第四单元10K的方向上运行。在支承辊24中,利用弹簧等(未示出)在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上施加力,并且对缠绕在这两个辊上的中间转印带20提供张力。此外,与驱动辊22相对的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设备30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部件一侧的表面上。

将包括容纳在调色剂盒8Y、8M、8C和8K中的四种颜色调色剂(即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分别供给至单元10Y、10M、10C和10K的显影设备(显影单元)4Y、4M、4C和4K。

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作为代表性,这里仅对布置在中间转印带运行方向的上游侧以形成黄色图像的第一单元10Y进行说明。另外,与第一单元10Y相同的部分用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以代替黄色(Y),而省略对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描述。

第一单元10Y具有起到图像保持部件作用的感光体1Y。在感光体1Y的周围依次设置有:充电辊2Y(充电单元的例子),其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曝光设备3(静电图像形成单元的例子),其基于分色的图像信号,用激光束3Y使带电后的表面曝光,从而形成静电图像;显影设备4Y(显影单元的例子),其将带电后的调色剂供给至静电图像从而使该静电图像显影;一次转印辊5Y(一次转印单元的例子),其将显影后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以及感光体清洁设备6Y(清洁单元的例子),其在一次转印之后除去残留在感光体1Y表面上的调色剂。

将一次转印辊5Y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从而设置在与感光体1Y相对的位置处。此外,将用于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置电源(未示出)分别连接至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各偏置电源可改变施加至各一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

下面,将描述在第一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操作。

首先,在操作之前,用充电辊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600V至-800V的电位。

感光体1Y是通过在导电基体(例如,20℃下的体积电阻率:1×10-6Ωcm以下)上层叠感光层而形成的。感光层通常具有高电阻(与普通树脂的电阻大约相同),但是具有这样的性质:当施加激光束3Y时,被激光束照射的部分的电阻率发生变化。因此,根据从控制器(未示出)发送出的黄色图像数据,激光束3Y通过曝光设备3而输出到感光体1Y的带电表面上。激光束3Y施加至感光体1Y表面上的感光层,由此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黄色图像图案的静电图像。

静电图像是通过充电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的图像,其是所谓的负潜像,该负潜像是这样形成的:通过将激光束3Y施加至感光层使得被照射的部分的电阻率下降以引起电荷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流动,而未施加激光束3Y的部分上电荷保留。

随着感光体1Y的运转,感光体1Y上形成的静电图像被旋转至预定的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处,感光体1Y上的静电图像被显影设备4Y可视化(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显影设备4Y中含有(例如)静电图像显影剂,该显影剂至少含有黄色调色剂和载体。由于在显影设备4Y中被搅拌,该黄色调色剂摩擦起电,从而具有与感光体1Y上的电荷相同极性(负极性)的电荷,因此该黄色调色剂被保持在显影剂辊(显影剂保持部件的例子)上。通过使感光体1Y的表面经过显影设备4Y,黄色调色剂以静电方式附着在位于感光体1Y表面上的已被除电了的潜像部分上,由此使用黄色调色剂使潜像显影。使其上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1Y以预定的速度连续运行,从而将在感光体1Y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传送至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当感光体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一次转印位置时,向一次转印辊5Y施加一次转印偏压,从感光体1Y朝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由此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极性(+),在第一单元10Y中,例如通过控制器(未示出)将该转印偏压控制为+10μA。

另一方面,通过感光体清洁设备6Y除去并收集残留在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

按照与第一单元相同的方式,控制施加至第二单元10M以及后续单元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上的一次转印偏压。

以此方式,将中间转印带20(在第一单元10Y中,黄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其上)依次传送经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以叠加的方式多次转印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20(通过第一至第四单元在其上多次转印有四色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分,该二次转印部分由中间转印带20、与中间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的支承辊24以及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一侧上的二次转印辊26(二次转印单元的例子)构成。同时,通过供给机构在预定的时刻将记录纸P(记录介质的例子)供给至彼此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20之间的间隙处,并且将二次转印偏压施加至支承辊24上。此时所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并且从中间转印带20朝向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由此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由电阻检测器(未示出)(其检测二次转印部分的电阻)检测到的电阻来确定二次转印偏压,并且所述二次转印偏压为电压控制的。

接下来,将记录纸P输送到定影设备28(定影单元的例子)中的一对定影辊之间的压接部分(辊隙部分)处,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至记录纸P上,由此形成定影图像。

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其上的记录纸P的例子包括用于电子照相复印机、打印机等的普通纸。作为记录介质,除了记录纸P之外,还可以列举OHP纸。

为了在定影之后进一步提高图像表面的平滑度,记录纸P的表面优选是光滑的。例如,可适当使用通过用树脂等包覆普通纸的表面而获得的包覆纸,印刷用铜板纸等。

将完成了彩色图像的定影的记录纸P排出至排出部,由此结束了一系列的彩色图像形成操作。

处理盒/调色剂盒

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是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处理盒,其装配有容纳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用该静电图像显影剂将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图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并不局限于上述构造,可以被构造为具有显影设备以及根据需要的选自诸如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静电图像形成单元和转印单元之类的其它单元中的至少一者。

下面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一个例子。但是,处理盒并不限于此。而且,将对图中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描述,而省略了对其他部分的描述。

图4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构造的示意图。

图4所示的处理盒200形成为具有这样构造的盒:其中,感光体107(图像保持部件的例子)、以及设置在感光体107周围的充电辊108(充电单元的例子)、显影设备111(显影单元的例子)和感光体清洁设备113(清洁单元的例子)一体组合并且(例如)被安装有导轨116和曝光用开口118的壳体117保持。

在图4中,标号109表示曝光设备(静电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个例子),标号112表示转印设备(转印单元的一个例子),标号115表示定影设备(定影单元的一个例子),标号300表示记录纸张(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

以下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盒(显影剂盒)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盒是这样的调色剂盒:其容纳有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并且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该调色剂盒容纳有供给至设置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的补给用调色剂。

另外,图3所示的成像装置是具有这样构造的成像装置:调色剂盒8Y、8M、8C和8K可从其上拆卸下来,并且显影设备4Y、4M、4C和4K通过调色剂供给管(未示出)分别与对应于各显影设备(颜色)的调色剂盒相连接。另外,在容纳在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的量减少时,可更换调色剂盒。

实施例

下面,参考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是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于下面实施例。此外,除非另外指明,“份数”和“%”均基于重量。

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1的制备

将198g甲醇和35g的10%氨水(NH4OH)加入到1.5L的配有搅拌器、滴液嘴和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容器中并混合,由此获得碱催化剂溶液。

将碱催化剂溶液调节至25℃之后,在搅拌的同时,相对于每分钟供给的四烷氧基硅烷的总供给量的1摩尔,调节流速使得NH3的量为0.27摩尔,开始添加100g四甲氧基硅烷(TMOS)和79g 3.8%的氨水(NH4OH),并且进行滴加60分钟,由此获得平均粒径为170nm的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1。

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2的制备

按照与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1相同的方式获得平均粒径为85nm的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2,不同之处在于碱催化剂溶液的温度从25℃变为35℃。

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3的制备

按照与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1相同的方式获得平均粒径为57nm的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3,不同之处在于碱催化剂溶液的温度从25℃变为38℃。

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4的制备

按照与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1相同的方式获得平均粒径为43nm的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4,不同之处在于碱催化剂溶液的温度从25℃变为43℃。

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5的制备

按照与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1相同的方式获得平均粒径为34nm的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5,不同之处在于碱催化剂溶液的温度从25℃变为50℃。

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6的制备

按照与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1相同的方式获得平均粒径为128nm的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6,不同之处在于碱催化剂溶液的温度从25℃变为30℃。

实施例A1

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的制备

使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1和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3混合后,在搅拌的同时将混合物的温度调节至30℃,然后向其中加入0.2g氯化锌,并持续搅拌所述混合物60分钟。

然后,通过加热蒸馏除去300g溶剂,向其中加入300g纯水之后,通过冷冻干燥器干燥该混合物,由此得到亲水性的形状不规则的二氧化硅颗粒。

另外,将7g六甲基二硅氮烷加入至36g亲水性的形状不规则的二氧化硅颗粒中,然后,使混合物在150℃下反应2小时,对二氧化硅颗粒进行疏水化处理,由此获得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其为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

对于所述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其外接矩形的中心和投影图像的重力之间的距离与其绝对最大长度(长边)的比值、以及其外接矩形的长边长度与短边长度的比值示于表1中。

实施例A2

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2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2,不同之处在于将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3变为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4。

对于所述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2,其外接矩形的中心和投影图像的重力之间的距离与其绝对最大长度(长边)的比值、以及其外接矩形的长边长度与短边长度的比值示于表1中。

实施例A3

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3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3,不同之处在于将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3变为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2。

对于所述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3,其外接矩形的中心和投影图像的重力之间的距离与其绝对最大长度(长边)的比值、以及其外接矩形的长边长度与短边长度的比值示于表1中。

比较例A1

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4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4,不同之处在于将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3变为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6。

对于所述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4,其外接矩形的中心和投影图像的重力之间的距离与其绝对最大长度(长边)的比值、以及其外接矩形的长边长度与短边长度的比值示于表1中。

比较例A2

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5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5,不同之处在于将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3变为二氧化硅颗粒悬浮液5。

对于所述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5,其外接矩形的中心和投影图像的重力之间的距离与其绝对最大长度(长边)的比值、以及其外接矩形的长边长度与短边长度的比值示于表1中。

表1

表1中,“中心与重心之间的距离/长边”表示“外接矩形的中心和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与绝对最大长度(长边)的比”,“长边/短边的比”表示“外接矩形的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的比”。

实施例B1

调色剂1的制备

100份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重均分子量(Mw)为150,000,共聚比为80:20)、5份碳黑(Mogul L,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和6份巴西棕榈蜡的混合物经挤出机捏合,用喷磨机将其粉碎后,使用KRYPTRON(由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Ltd.制造)通过热空气进行球化处理,并且采用风力分级机进行分级,从而获得具有6.2μm粒径的调色剂颗粒。

将1.2份实施例A1中所得到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加入到100份调色剂颗粒中,并用HENSCHEL混合机进行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1。

载体的制备

将2.8份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w:35,000)和0.2份炭黑加入到50份甲苯中,使用砂磨机分散该混合物30分钟,由此获得分散液。将23份分散液与100份铁氧体颗粒(体积平均粒径30μm)混合,在加热至80℃的同时,在真空脱气捏合机中将该混合物搅拌30分钟。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并且将溶剂除去。采用75μm的筛子对所取出的混合物进行筛分以除去粗物,由此制得载体。

静电图像显影剂

使用V型混合机以35rpm的速率将40份调色剂1和350份载体搅拌30分钟,然后,用212μm的筛子将混合物过筛以除去粗物,由此获得静电图像显影剂(下文称为“显影剂”)1。

实施例B2

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2,不同之处在于用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2代替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剂2,不同之处在于用调色剂2代替调色剂1。

实施例B3

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3,不同之处在于用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3代替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剂3,不同之处在于用调色剂3代替调色剂1。

实施例B4

将1.0份实施例A1中所得到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和0.2份胶态二氧化硅(R972,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加入到100份实施例B1中所得到的调色剂颗粒中,并用HENSCHEL混合机进行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4。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剂4,不同之处在于用调色剂4代替调色剂1。

实施例B5

将1.0份实施例A3中所得到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3和0.2份胶态二氧化硅(R972,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加入到100份实施例B1中所得到的调色剂颗粒中,并用HENSCHEL混合机进行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5。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剂5,不同之处在于用调色剂5代替调色剂1。

比较例B1

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6,不同之处在于用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4代替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剂6,不同之处在于用调色剂6代替调色剂1。

比较例B2

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7,不同之处在于用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5代替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剂7,不同之处在于用调色剂7代替调色剂1。

比较例B3

将0.48份实施例A1中所得到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和0.72份胶态二氧化硅(R972,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加入到100份实施例B1中所得到的调色剂颗粒中,并用HENSCHEL混合机进行混合,由此获得调色剂8。采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剂8,不同之处在于用调色剂8代替调色剂1。

评价

对实施例B1至B5和比较例B1至B3进行以下评价。结果见表2。

感光体成膜

在10℃/15%RH环境下,使用成像装置“经改造的DOCUPRINTC3200”(将其处理速度调节至320mm/s并且除去了定影装置,其被改造为直到转印过程之前与通常的成像装置以相同的方式操作),采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得的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调色剂的量为0.2g/m2的条件下连续输出5,000张纸,并且通过对因成膜造成图像缺陷的打印张数的百分比进行定量从而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A:由于成膜导致的图像缺陷少于0.5%。

B:由于成膜导致的图像缺陷大于等于0.5%小于2.0%。

C:由于成膜导致的图像缺陷大于等于2.0%小于5.0%。

D:由于成膜导致的图像缺陷大于等于5.0%。

感光体划痕

在连续输出用于成膜评价的图像之后,拆开成像装置,取出其中的感光体,使用彩色激光显微镜“VK-9700”(由KeyenceCorporation制造)观察所取出的感光体的表面,对表面上的划痕状态进行视觉评价。

评价标准

A:未观察到划痕

B:轻微观察到细小划痕

C:轻微观察到细小划痕,但是没有观察到条纹状划痕

D:明显观察到条纹状划痕

表2

表2中,“中心与重心之间的距离/长边”表示“外接矩形的中心和投影图像的重心之间的距离与绝对最大长度(长边)的比”,“长边/短边的比”表示“外接矩形长边长度与短边长度的比”,“存在量”表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在外部添加剂中的比例”。

由表2可以看出,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任意一者中感光体成膜均被抑制,并且形状不规则的无机颗粒1至5起到磨料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看出,在实施例B1至B5中防止了感光体划痕,而且,与比较例B1至B3相比,也防止了不均匀磨损的发生。

提供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是为了解释和说明的目的。这并不意味着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多改进和变型都是显而易见的。选择这些实施方案并对其进行描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本质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以适于特定的应用目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确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