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及其方法

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及其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测量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一种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有放置待测果荚的样品盒,样品盒底部设有拉动底板;样品盒通过固定杆固定在高度标杆上,高度标杆上设有固定杆移动槽;高度标杆底部固连样品收集箱,样品收集箱内底部为抽拉式取样屉,样品收集箱外底部设有滚动轮。本发明的优点具有准确率高和快速便捷等特点,在箭筈豌豆品种选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确保箭筈豌豆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为我国牧草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212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兰州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47598.6

  • 发明设计人 董瑞;王彦荣;刘志鹏;董德珂;

    申请日2015-06-2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张真

  •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09: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3N5/00 授权公告日:20160323 终止日期:20180623 申请日:201506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3-23

    授权

    授权

  • 2015-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N5/00 申请日:2015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鉴定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具体涉及箭筈豌豆裂荚率的测定。

背景技术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蔓生或卷须攀援,在我国多种 植于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北和西北诸省区,广泛的适应性和优良的经济价值,使箭筈豌豆 作为优良的牧草和绿肥作物在我国草业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陈默君等.2002, 中国饲用植物,中国农业出版社;南志标等.2004,五个箭筈豌豆品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及农艺性状稳定性,生态学报;刘杰淋等.2011,20个俄罗斯箭舌豌豆引种评价试验,黑龙江 农业科学)。

但是,箭筈豌豆荚果在成熟后存在自然开裂,从而引起落粒现象的发生,且不同品 种之间裂荚落粒情况差异十分明显。同时,箭筈豌豆成熟后在受到自然风力、机械收割 等外力作用影响,会进一步提高箭筈豌豆的裂荚率,造成较大的种子损失,使箭筈豌豆 作为一种豆科饲料作物大规模推广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Abd,et al.1993,Selection for  Non-Shattering Common Vetch,Vicia sativa L,Plant Breeding)。Abd等(1993)对900份箭 筈豌豆种质进行裂荚率评价,最终有3份种质不裂,只占总数的0.33%。Wouw等(Wouw,et  al.2003,Ag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common vetch and its close relatives, Euphytica)对多个国家的454份种质进行了评价,其中采集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种质平均 裂荚率达到了93%。因此选择裂荚率低的箭筈豌豆品种是减少种子产量损失的重要途径。 但是目前对箭筈豌豆裂荚率的检测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检测方法。一般采用一些较为主 观的方法,比如在箭筈豌豆成熟期观察田间箭筈豌豆自然裂荚情况,根据裂荚比率来判 断该品种裂荚率的高低。或者通过手指按压果荚,再根据果荚开裂情况来判断裂荚率的 高低。但是这些方法由于周围自然环境的不同和指压力度大小很难一致,使其鉴定结果 差异较大,在科研和生产中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 其简便、经济、科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方法。以便快速、高效和准确 的鉴定箭筈豌豆的裂荚率。此方法省时省力,操作简便,在实验室条件下较短时间内能 够很好的完成。研究中,随机选取的5个箭筈豌豆种质都可适用,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有助于育种工作者对箭筈豌豆种质裂荚率的鉴定,使箭筈豌豆更好的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其 主要特点在于包括有放置待测果荚的样品盒,样品盒底部设有拉动底板;样品盒通过固 定杆固定在高度标杆上,高度标杆上设有固定杆移动槽;高度标杆底部固连样品收集箱, 样品收集箱内底部为抽拉式取样屉,样品收集箱外底部设有滚动轮。

所述的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所述的样品盒为矩阵排列的长方形栅格,每一 格的长度大于箭筈豌豆荚的长度,每一格的宽度大于箭筈豌豆荚的宽度。

一种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采集箭筈豌豆成熟果荚备用;

B.将采集到的箭筈豌豆成熟果荚放置在装置的样品盒内,通过固定杆调整样品盒到样 品收集箱底部的高度,拉动样品盒底部的拉动底板,箭筈豌豆成熟果荚在相同高度 同步掉落在样品收集箱底部的取样屉内;通过固定杆调整样品盒的高度,更换不同 样孔尺寸的样品盒,以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

C.拉出取样屉,观测摔裂的箭筈豌豆果荚数,按照下述公式计算箭筈豌豆裂荚率:

箭筈豌豆裂荚率=摔裂的箭筈豌豆果荚数/测量的箭筈豌豆果荚总数×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它利用果荚在相 同高度自由落体后果荚的开裂情况来进行检测,改变了以往由人手工检测的模式,降低 了人为操作的不准确性,具有灵敏性强、准确率高、重复性强和快速便捷等特点,能够 进行大批量箭筈豌豆种质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高度标杆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20孔样品盒的示意图;

图4.是40孔样品盒的示意图;

图5.是相同数量果荚在同一高度利用装置批量测量裂荚率所用时间同手持单个果 荚重复测量裂荚率所用时间对比;

图6.是相同数量果荚利用装置批量测量裂荚率相对手持单个果荚重复测量裂荚率 所节省时间;

图7.是不同种质、相同数量果荚在同一高度利用手持单个果荚重复测量和利用装置 批量测量果荚裂荚率的检测结果。

图中:1、样品盒;2、放样孔;3、拉动底板;4、固定杆;5、高度标杆;6、固定 杆移动槽;7、样品收集箱;8、取样屉;9、滚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 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有放置待测果荚的 样品盒1,样品盒1底部设有拉动底板3;样品盒1通过固定杆4固定在高度标杆5上, 高度标杆5上设有固定杆移动槽6;高度标杆5底部固连样品收集箱7,样品收集箱7内 底部为抽拉式取样屉8,样品收集箱7外底部设有滚动轮9。

所述的样品盒1为矩阵排列的长方形栅格,每一格的长度大于箭筈豌豆荚的长度, 每一格的宽度大于箭筈豌豆荚的宽度。

实施例2:一种检测箭筈豌豆裂荚率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采集箭筈豌豆成熟果荚备用;

B.将采集到的箭筈豌豆成熟果荚放置在装置的样品盒内,通过固定杆调整样品盒到样 品收集箱底部的高度,拉动样品盒底部的拉动底板,箭筈豌豆成熟果荚在相同高度 同步掉落在样品收集箱底部的取样屉内;通过固定杆调整样品盒的高度,更换不同 样孔尺寸的样品盒,以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

C.拉出取样屉,观测摔裂的箭筈豌豆果荚数,按照下述公式计算箭筈豌豆裂荚率:

箭筈豌豆裂荚率=摔裂的箭筈豌豆果荚数/测量的箭筈豌豆果荚总数×100%。

实验例:一种鉴定箭筈豌豆裂荚率的装置,见图1、图2、图3、图4,包括一个样 品盒1,所述样品盒1上部有放样孔2,下部有可拉动底板3。所述样品盒1通过固定杆 4固定在高度标杆5的固定杆移动槽6中。所述高度标杆5上设有高度刻度值,高度标杆 5底端连接在样品收集箱7内侧,所述样品收集箱7内底部设有取样屉8,样品收集箱7 外底部设有移动轮9。

本发明是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成的,装置总高度为201cm,其中样品盒可移动 的高度为60cm-185cm。样品盒设计有2种尺寸,分别为2.84×9.71cm的20孔样品盒和 2.84×4.8cm的40孔样品盒,以满足不同大小果荚的需求。

使用时,将采集的箭筈豌豆成熟果荚单个放置于样品盒的放样孔内,调整好实验所 需的高度,拉动样品盒底部的可拉动底板,箭筈豌豆果荚通过自由落体坠落到样品收集 箱内底部的取样屉内,接着将取样屉抽出,观测摔裂的箭筈豌豆果荚数,按照公式计算 箭筈豌豆裂荚率。对检测结果进行重复实验,利用装置批量测量裂荚率所用时间显著低 于利用手持单个果荚重复测量裂荚率所用时间,可节省36.7%-40.3%的时间。同时,相同 高度手持单个果荚重复测量和利用装置批量测量不同种质、相同数量箭筈豌豆果荚裂荚 率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表明装置批量测量的准确率高。因此,本装置可以便捷、准 确、科学的测定出裂荚率的高低,适宜在科研和生产上推广。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 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 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