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设置于污水池内,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包括:罐体,罐体内填充有滤料,罐体位于污水池内污水水位上方部位设有出水口,罐体位于污水水位下方部位设有进水口;提料管,设于罐体内;洗料器,设于提料管的上端;布料器,设于罐体的下部,提料管穿过布料器;曝气管,曝气管的曝气段位于罐体内下部;反洗进气管,伸入罐体内,反洗进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提料管下部。本发明节约污水处理的占地面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259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云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85451.6

  • 发明设计人 康林;朱伟;

    申请日2015-06-3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伟锋

  • 地址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龙腾大道79号1幢5-1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00: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17

    授权

    授权

  • 2015-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3/30 申请日:2015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浸没式循环生物 滤池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 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其优点如下:①一次性投资比传 统方法低1/4;②占用面积为常规工艺的1/10~1/5,运行费低1/5; ③进水要求悬浮物50~60mg/L,最好与一级强化处理相结合,如采用 水解酸化池;④滤料多采用陶粒,直径5mm,层高1.5~4m;⑤水往下、 气往上的逆向流可不设二沉池。

曝气生物滤池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 积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投资少(节约30%)、不会产生污泥 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它对进水SS要求较严(一 般要求SS≤100mg/L,最好SS≤60mg/L),因此对进水需要进行预处理。 同时,它的反冲洗水量、水头损失都较大。

另外,曝气生物滤池作为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的新 工艺,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具有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 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 用少的特点。

但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需要单独设置,增加了占地面积。同时给 现有的污水处理改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难在现有的布局基础上进 行合理改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 及污水处理方法。主要目的是节约占地面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 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 设置于污水池内,所述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包括:

罐体,罐体内填充有滤料,罐体上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 高于污水池内污水水位,进水口位于滤料区,且进水口低于污水池内 污水水位;

提料管,设于罐体内,上端为滤料出口,下端为滤料入口;

洗料器,设于提料管的上端;

布料器,设于提料管的下部,所述提料管穿过所述布料器;

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曝气段位于罐体内的下部;

反洗进气管,所述反洗进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提料管的滤料入口的 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布料器的布料锥面均布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曝 气段位于布料器内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孔的直径为3mm。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的曝气段呈水平设置的环形。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的曝气段包括不锈钢支撑管道和包覆于不 锈钢支撑管道外壁的薄膜,所述薄膜上均匀密布曝气微孔。

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内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罐体之间形成 环空,所述布料器位于内套筒内,所述进水口位于内套筒与罐体之间 形成的环空部。

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内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进水口连接,进水 管的出口朝下。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为位于罐体上端的堰口,所述堰口为高度 可调节的堰口。

作为优选,所述罐体的材质为不锈钢。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采用上述任 一所述的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所述生物滤池反应器置于污水 池内,所述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净化过程:在曝气管曝气供氧条件下,曝气产生的气流使罐体内 水位获得抬升,高于罐外污水池的水位,罐体内上部的水通过罐体上 部的出水口溢出罐体,流入污水池,同时污水池内的污水由进水口补 入罐体内,并穿过滤料至罐体上方,然后溢流出罐体,进入污水池, 形成内外循环;当设有内套筒时,在污水进行内外循环的同时,曝气 产生的气流将集中于内套筒内部区域上升,带动罐体内污水在内套筒 的内外侧形成内循环,在内套筒与罐体之间的环空部形成厌氧区,在 内套筒内部形成好氧区,污水由好氧区至厌氧区不断循环;

反洗过程:通过反洗进气管向罐体内通入反洗压缩气体,反洗压 缩气体带动的水流携带滤料并裹挟底部污泥自提料管下端向上抽提, 并由提料管上端进入洗料器,此时陶粒滤料表面的生物膜与裹挟的污 泥在气水强烈扰动下与滤料彻底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在曝气状态下, 悬浮于反应器罐体上部水中,随水流从出水口溢出罐体,进入罐体外 侧污水池,污水池内污水处于静沉状态,污泥沉降于污水池底部的集 泥斗内,而滤料在重力作用下均匀散落并通过布料器布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设置于污水池内,污 水池内的污水从罐体上的进水口直接进入,无需额外设置污水供水设 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滤池用额外占用土地,减少了占地面积, 利于对现有的污处理场所进行改造。并且成本低,改变了循环方式, 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的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 发明的限定。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 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 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图1为发明实施例的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该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设 置于污水池15内,该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包括:

罐体1,罐体1内填充有滤料2,罐体1上设有出水口101和进水 口102,出水口101高于污水池15内污水水位16,进水口102位于滤 料区,且进水口102低于污水池15内污水水位16;

提料管6,设于罐体1内,上端为滤料出口,下端为滤料入口;

洗料器9,设于提料管6的上端;

布料器5,设于提料管6的下部,提料管6穿过布料器5;

曝气管11,曝气管11的曝气段位于罐体1内的下部;

反洗进气管3,伸入罐体1内,反洗进气管3的出气口位于提料管 6的滤料入口的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的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设置于污水池内,污 水池内的污水从罐体上的进水口直接进入,无需额外设置污水供水设 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滤池用额外占用土地,减少了占地面积, 利于对现有的污处理场所进行改造。本发明实施例的循环生物滤池浸 没在污水池内,改变了进水方式,生物量较高,提高了处理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布料器5的布料锥面均布有曝气孔,曝 气管11的曝气段位于布料器5内下部。曝气孔的直径为3mm。通过该 种设置,布料器5同时具备均匀布料和曝气的功能。曝气时,气体通 过曝气管进入布料器5的底部,气体与布料器5下部的水充分接触, 气水混合时间长,提高了水中的含氧量,达到饱和溶解氧。通过在布 料器5的布料锥面上均布的曝气孔进行曝气,使曝气更加均匀。避免 了采用曝气管时,气体从生物量较小的薄弱处排出,造成均不曝气, 曝气不均匀。曝气管的曝气段呈水平设置的环形。曝气管的曝气段包 括不锈钢支撑管道和包覆于不锈钢支撑管道外壁的薄膜,薄膜上均匀 密布曝气微孔。布料器5设置曝气孔,并将曝气管11的曝气段设于布 料器5内的下部,此时曝气过程如下:曝气段进行曝气,空气与布料 器5内下部的水充分接触形成强烈的气水混合搅拌作用,提高了水中 的含氧量,形成气液混合体,多余的空气溢出水体,在布料器5内的 上部空间形成一个水下空气室,然后沿布料器的布料锥面上的曝气孔 均匀二次扩散于外侧的滤料层中,与滤料及滤料层间的水体充分接触; 同时布料器内下部空间的气液混合体(曝气扩散后水中含饱和溶解氧) 也在鼓风压力的作用下沿曝气孔扩散于布料器外侧的滤料层中,这时, 在布料器的内部和外侧滤料间形成一个液体循环过程,而这一过程将 有利于进水水质均匀分配和分布。该布料器5可实现滤料(固)均布、 空气(气)及曝气效果的均布、液体(液)水质分配均布等三项综合 功能,是确保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使用的重要内部单体构件。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罐体1内设有内套筒4,内套筒4与罐体 1之间形成环空,布料器5位于内套筒4内,进水口102位于内套筒4 与罐体1之间形成的环空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内套筒4使待处理水 在内套筒4内外形成小循环,并对配气和配水进行调节,在罐体内实 现完全的A/O功能,即在内套筒4与罐体1之间形成的环空部形成厌 氧区(A段),在内套筒4内形成好氧区(O段)。本实施例提高了污水 处理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罐体1内设有进水管7,进水管7与进水 口102连接,进水管7的出口朝下。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出口朝下的进 水管7,使污水进入罐体1后先向下流动,然后再向上穿过滤料2,使 污水充分与滤料2上生长的生物接触。另外,本实施例的进水管7与 内套筒4相结合后,促进了污水在罐体1内的小循环,有助于在罐体1 内实现完全的A/O功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出水口101为位于罐体1上端的堰口。 上部的清水可直接排到污水池15内,实现对污水池内的污水循环处理。 其中,堰口采用高度可调节的堰口。通过调节堰口的高度实现对出水 量的控制,进而控制罐体1内的水位8及污水循环处理速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罐体1的材质为不锈钢。采用不锈钢板 材预先制备好本发明实施例的循环生物滤池,然后直接安装到污水池 内即可。当然采用混凝土浇筑也可实现预生产,后安装,方便快捷。

进水口102一般为四个,在罐体1的侧壁上均匀分布。当然,除 了设置在罐体1的侧壁上的进水口102,还可以在罐体1的底部设置进 水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洗料器9采用折板式洗料器,折板式洗料器上端 与罐体1密闭连接。当然,洗料器9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适合的 洗料器。

罐体1内壁上设有支撑件12,用于支撑布料器。支撑件12可以是 呈台阶状,以便于同时支撑内套筒4。支撑件可以是垂直设置的支撑板。

滤料2为球形陶粒或柱状活性炭颗粒或其他适合的球形滤料及颗 粒滤料。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反洗进气管3可以从任何部位伸入罐体1内, 只要反洗进气管3的出气口位于提料管6的滤料入口的下方即可。图 中所示实施例中,罐体内设有中心管10,反洗进气管3和提料管6均 设于中心管10内,以便对反洗进料管3和提料管6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罐体1通过固定架13与污水池15固定。固定架13横 置在污水池15的上端,罐体1上部与固定架13固定。

污水池15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4。可以定期将沉积到污水池15底 部的污泥排出。

多个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的污水池15连用, 可以实现对污水的多级处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本实施例的 方法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浸没式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生物滤 池反应器置于污水池内,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净化过程:在曝气管曝气供氧条件下,曝气产生的气流使罐体内 水位获得抬升,高于罐外污水池的水位,罐体内上部的水通过罐体上 部的出水口溢出罐体,流入污水池,同时污水池内的污水由进水口补 入罐体内,并穿过滤料至罐体上方,然后溢流出罐体,进入污水池, 形成内外循环;当设有内套筒时,在污水进行内外循环的同时,曝气 产生的气流将集中于内套筒内部区域上升,带动罐体内污水在内套筒 的内外侧形成内循环,在内套筒与罐体之间的环空部形成厌氧区,在 内套筒内部形成好氧区,污水由好氧区至厌氧区不断循环;

反洗过程:通过反洗进气管向罐体内通入反洗压缩气体,反洗压 缩气体带动的水流携带滤料并裹挟底部污泥自提料管下端向上抽提, 并由提料管上端进入洗料器,此时陶粒滤料表面的生物膜与裹挟的污 泥在气水强烈扰动下与滤料彻底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在曝气状态下, 悬浮于反应器罐体上部水中,随水流从出水口溢出罐体,进入罐体外 侧污水池,污水池内污水处于静沉状态,污泥沉降于污水池底部的集 泥斗内,而滤料在重力作用下均匀散落并通过布料器布料。

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滤池反应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循环过 程。

第一循环过程:污水池内污水与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罐体内处理 后污水的内外循环;

反应器罐体浸没放置于污水池池体内,在曝气供氧条件下,罐体 内水位将获得抬升,高于罐体外污水池的水位,通过罐体上部的高度 可调出水堰口,罐体内的上部处理后污水将定量溢出罐体,流入污水 池上部;由于罐体下部设置进水口(一般周向均匀设置4个,底部设 置1个)与污水池相通,在类似气提原理作用下,污水池底部的污水 将补充进入反应器罐体内部,穿过滤料至罐体上方,然后溢流出罐体, 进入污水池,形成内外循环。

依据此循环过程,可采用多级串联处理工艺,每一单级污水池设 有连通口,直至末端污水池出水,基本没有水头损失;而单级污水池 内亦可安装多个反应器,这样的布置,可得到处理更优质的出水,成 功解决多个罐体布置与大水量模块化组合应用问题。

第二循环过程:循环生物滤池反应器罐体内污水的自身循环(内 循环);

反应器罐体内通过设置内套筒,罐体内由底部曝气,气流将集中 于内套筒内部区域上升,带动罐体内污水在内套筒的内外侧形成循环, 前提是控制溢出水量,使内套筒气流带动的循环水量大于溢出水量。

基于这一循环过程,通过内套筒的内外侧曝气与非曝气区别,在 整个处理罐体内的滤料中形成好氧区和厌氧区,污水由好氧区至厌氧 区不断循环,如果污水在好氧区实现硝化反应处理后,污水中的硝酸 根离子将随水流进入厌氧区,再与污水池含有丰富碳源的污水在罐体 内的厌氧区混合,将发生反硝化反应,达到脱除总氮的处理效果。

第三循环过程:在反洗状态下,罐体内滤料在滤料层内的上、下 循环;

污水池不进水,此时进入系统的反洗状态,通过反洗进气管进入 的压缩空气带动水流,水流带动滤料在提料管内由罐体底部向上流动, 滤料裹挟底部污泥,通过罐体上部的洗料器后,滤料在重力作用下均 匀散落于滤床的上部;此过程中滤料表面的生物膜与裹挟的污泥在气 水强烈扰动下与滤料彻底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在曝气状态下,悬浮于 反应器罐体上部水中,随水流溢出反应器罐体,进入罐体外侧污水池, 污水池内污水处于静沉状态,污泥沉降于污水池底部的集泥斗内,定 期抽吸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反洗操作一定时间后(约1-2小时),系统即可进入正常处理于运 行状态,重新获得优质的处理出水。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 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 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