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核医学诊断装置、X射线CT装置以及病床装置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核医学诊断装置、X射线CT装置以及病床装置

摘要

能够将载置于顶板的模型的规定位置移动到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顶板11载置被检体。病床10支承顶板11。第1扫描架13具有在顶板11的周围旋转的X射线产生部和X射线检测部。第2扫描架14具有检测从被检体放射出的γ射线的γ射线检测器。移动部12根据示出第1扫描架13中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的第1位置和示出第2扫描架14中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的第2位置,对于第2位置相对地移动顶板11。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23

    授权

    授权

  • 2016-08-1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B6/03 登记生效日:2016071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10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0-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6/03 申请日:20140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X射线CT装置、核 医学诊断装置、以及病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组合了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和核医学诊断装置的医用图像诊 断装置正在迅速普及,上述X射线CT装置是组合了X射线CT装置 和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 置的PET-CT装置、以及组合了X射线CT装置和SPECT装置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断层扫描仪)装置的SPECT-CT装置等。在这样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中,CT装置产生反映出摄影部位的解剖学位置的形态图像。另一方 面,核医学诊断装置产生反映出体内的生物化学以及生理学功能或代 谢信息的功能图像。组合了X射线CT装置和核医学诊断装置的医用 图像诊断装置产生融合了形态图像和功能图像的融合图像。形态图像 和功能图像具有互补的关系。因此,融合图像成为更高精度的用于患 者的诊断的图像。

为了产生高精度的融合图像,需要高精度地进行基于X射线CT 装置和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测量。例如,在核医学诊断装置中,需要准 确地进行γ射线检测器的校正作业。为了准确地进行校正作业,需要 将校正中所使用的模型(phantom)准确地设定在核医学诊断装置的 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

然而,以往,对顶板设置模型通过以投光器为引导的操作者的手 动作业来进行。因此,模型有时没有被设置在实际的有效视野的中心 位置,有时不能准确地进行校正作业。另外,当实际上由核医学诊断 装置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时,被检体的设置通过以投光器为引导的操作 者进行的顶板操作等来调整。因此,有时被检体没有被设置在实际的 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有可能不能准确地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载置于顶板的模型以及被检体的规定位 置移动到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的医用图像诊断装 置、X射线CT装置、核医学诊断装置、以及病床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顶板,用于 载置被检体;病床,支承上述顶板;第1扫描架,具有在上述顶板的 周围旋转的X射线产生部和X射线检测部;第2扫描架,具有检测从 上述被检体放射出的γ射线的γ射线检测器;以及移动部,根据表示 上述第1扫描架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的第1位置和表示上述第2扫 描架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的第2位置,相对于上述第2位置相对地 移动上述顶板。

发明效果

能够将载置于顶板的模型的规定位置移动到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有 效视野的中心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扫描架、第2扫描架、病床、 以及顶板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的移动部的结构 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顶板以及病床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 外观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γ射线检测器的校正等所使用的模 型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顶板位置调整动作的步骤的一 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存储部中 所存储的第1偏移量和由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偏移量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的移动部的结构 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1扫描架、第2扫描架、病床、 以及顶板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顶板位置调整动作的步骤的一 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被检体的 摄影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步骤S43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由计算部21计算出的第3偏移量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的结构图。

图15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 结构图。

图16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病床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 像诊断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以及 结构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符号,重复说明只在必要时进行。

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作为医用图像诊断 装置的一个例子,针对组合了作为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正电子发射计算 机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以下,称为 PET)装置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以下, 称为CT)装置的PET-CT装置进行说明。另外,第1实施方式还能 够适用于组合了作为核医学诊断装置的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以下,称为 SPECT)装置和CT装置的SPECT-CT装置。另外,还能够适用于组 合了其它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和CT装置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结构的一个例 子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具有病床10、顶板 11、移动部12、第1扫描架13(以下,称为CT扫描架13)、第2 扫描架14(以下,称为PET扫描架14)、投影数据产生部15、重建 部16、存储部17、输入部18、控制部19、位置确定部20、计算部21、 以及显示部22。

病床10以关于正交的3个轴可移动的方式支承载置模型的顶板 11。所谓正交的3个轴是指由例如顶板11的短轴、顶板11的长轴、 以及与短轴和长轴正交的正交轴来定义的轴。以下,将沿着顶板11 的长轴的方向称为长轴方向。另外,将沿着顶板11的短轴的方向称为 短轴方向。另外,将沿着顶板11的正交轴的方向称为正交轴方向。

移动部12按照基于后述的控制部19的控制,相对于后述的PET 扫描架14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以下,称为PET中心位置),相 对地移动顶板11。移动部12的详细功能的说明将后述。

CT扫描架13具有X射线产生部和X射线检测部。X射线产生部 具有高电压产生器和X射线管。X射线管和X射线检测部隔着顶板 11对置地配置。高电压产生器产生对X射线管施加的管电压和向X 射线管供给的管电流。X射线管接受来自高电压产生器的管电压的施 加以及管电流的供给,从X射线的焦点放射出X射线。X射线检测部 检测从X射线管产生并透过被检体的X射线。X射线检测部根据X 射线的检测来产生电信号。X射线管和X射线检测部各自一边在顶板 11的周围旋转,一边进行X射线产生和X射线检测。

PET扫描架14具有γ射线检测器。γ射线检测器例如在顶板11 的周围环状地排列。另外,当代替PET扫描架14而使用SPECT扫 描架时,γ射线检测器搭载于多个或一个γ照相机。此时,例如,两 个γ照相机隔着顶板11对置地配置。γ射线检测器检测从被检体放射 出的γ射线。γ射线检测器产生与γ射线的检测相应的电信号。顶板 11、病床10、CT扫描架13、以及PET扫描架14的位置关系的说明 将后述。

投影数据产生部15对来自X射线检测部的电信号执行第1前处 理。投影数据产生部15根据执行第1前处理得到的电信号,产生投影 数据(以下,称为CT投影数据)。所谓第1前处理是指例如对数变 换、灵敏度校正、或射束硬化校正等。

投影数据产生部15对来自γ射线检测器的电信号执行规定的信号 处理。投影数据产生部15根据执行规定的信号处理得到的电信号,产 生投影数据(以下,称为PET投影数据)。所谓规定的信号处理是指 例如位置计算处理、能量计算处理、重合计数处理、以及第2前处理 等。所谓第2前处理是指例如灵敏度校正、随机校正、以及散射线校 正等。在这些校正中,使用例如预先存储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存 储部17的各校正值。各校正值是在模型的PET测量等中产生的值。

重建部16根据CT投影数据,重建例如与规定的剖面相关的CT 图像。所谓规定的剖面是指例如由操作者指定的剖面等。对构成CT 图像的各像素分配的像素值例如具有与和X射线的透过路径上的物质 相关的X射线衰减系数相应的CT值。

重建部16根据PET投影数据,重建例如与和CT图像的重建剖 面大致相同的位置的剖面相关的PET图像。对构成PET图像的各像 素分配的像素值与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相应的计数值对应。

存储部17是作为半导体存储元件的Flash SSD(Solid State Disk, 固态硬盘)等半导体存储装置、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 等。存储部17存储CT投影数据和PET投影数据。另外,存储部17 也可以将CT图像的数据与CT投影数据关联起来而存储。另外,存 储部17也可以将PET图像的数据与PET投影数据关联起来而存储。

存储部17存储第1偏移量的数据。第1偏移量由CT扫描架13 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以下,称为CT中心位置)与PET中心位置 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来表示。

例如,第1偏移量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中的 X射线产生部、X射线检测部、以及γ射线检测器的位置(例如,视 角)来预先确定。具体而言,首先,根据规定的坐标系(以下,称为 坐标系)中的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确定CT中心位 置。接着,根据规定的坐标系中的γ射线检测器的位置,确定PET中 心位置。根据在规定的坐标系中所确定的CT中心位置与PET中心位 置来确定第1偏移量。所确定的第1偏移量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 另外,第1偏移量可以根据对于载置于顶板11的相同被测量物的CT 图像和PET图像来确定。另外,存储部17可以存储将模型的区域(以 下,称为模型区域)的形状和后述的特征点的位置关联起来而得的位 置对应表。

输入部18具有例如鼠标或键盘等输入设备。另外,对输入设备, 也可以使用轨迹球、触摸屏、以及开关等。输入部18具有用于从操作 者接受与顶板11的移动相关的指示的操作控制台。操作者能够通过对 操作控制台进行操作来移动顶板11。输入部18对于医用图像诊断装 置1,作为用于输入基于操作者的指示信息的接口而发挥作用。

控制部19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 和存储器电路等。控制部19接收从输入部18输入的信息,并将信息 暂时地存储于存储器电路。然后,控制部19根据该输入信息来控制医 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各部。

具体而言,控制部19根据经由输入部18由操作者输入的信息, 设定CT摄影条件和PET摄影条件。所谓CT摄影条件是指例如管电 压、管电流等。所谓PET摄影条件是指例如扫描时间等。控制部19 按照所设定的条件,控制CT扫描架13和PET扫描架14。控制部19 根据来自后述的计算部21的输出来控制移动部12。另外,控制部19 也可以按照经由输入部18由操作者输入的移动指示,来控制移动部 12。基于控制部19的移动部12的控制方法的说明将后述。

位置确定部20在被重建的模型的CT图像上,针对规定的坐标系, 确定模型区域中的规定位置(以下,称为特征点)。具体而言,位置 确定部20例如通过对构成CT图像的各像素值的数据执行阈值处理, 从而确定模型区域。位置确定部20在规定的坐标系中,确定所确定的 模型的区域中的特征点的位置坐标。所谓特征点是指操作者所希望的 点。特征点通过后述的移动部12被移动到PET中心位置。

例如,当在γ射线检测器的校正等中使用具有对称的剖面形状的 模型时,特征点是模型区域的中心位置。另外,当在γ射线检测器的 校正等中使用具有非对称的剖面形状的模型时,特征点是模型区域的 重心位置等。

另外,特征点也可以是经由输入部18由操作者输入的位置。具体 而言,在显示于显示部22的模型的CT图像上,通过输入部18的鼠 标等输入被操作者移动到PET中心位置的特征点的位置。位置确定部 20在规定的坐标系中,确定在CT图像上输入的特征点的位置坐标。 另外,位置确定部20也可以根据所确定的模型区域的形状和位置对应 表来确定特征点的位置。

计算部21计算第2偏移量。第2偏移量由PET中心位置与模型 的区域中的特征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来表示。第2偏移量的 计算方法的说明将后述。

显示部22显示由重建部16所重建的PET图像、CT图像、以及 融合了PET图像和CT图像的融合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另外,显示部 22也可以显示由计算部21计算出的第2偏移量。另外,显示部22也 可以显示与模型的剖面相关的CT图像。

接着,针对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中的顶板11、病 床10、CT扫描架13、以及PET扫描架14的位置关系,参照图2进 行说明。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中,第1扫 描架、第2扫描架、病床10、以及顶板11的侧面的位置关系的一个 例子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CT扫描架13具有移动顶板11的大致 圆筒形的中空部131。PET扫描架14具有移动顶板11的大致圆筒形 的中空部141。以中空部131的中心线和中空部141的中心线沿着例 如顶板11的长轴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来配置CT扫描架13和PET 扫描架14。另外,虽然在图2中,CT扫描架13和PET扫描架14分 别由不同的机壳来记载,但CT扫描架13内的各部和PET扫描架14 内的各部也可以内置于相同机壳内。

接着,针对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移动部12的细 节进行说明。首先,针对移动部12的结构,参照图3进行说明。图3 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中的移动部12的结构的一 个例子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移动部12具有病床驱动部121、顶板 驱动部123、病床移动机构122、以及顶板移动机构124。

病床驱动部121驱动病床移动机构122。顶板驱动部123驱动顶 板移动机构124。病床驱动部121以及顶板驱动部123是例如电机等 驱动设备。病床移动机构122通过基于病床驱动部121的驱动来移动 病床10。顶板移动机构124通过基于顶板驱动部123的驱动来移动顶 板11。顶板移动机构124以及顶板移动机构124的详细的说明将后述。 病床驱动部121和顶板驱动部123按照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7的控制方 法被控制部19控制。例如,控制部19优先控制顶板驱动部123。当 移动顶板11的移动量超过顶板移动机构124的移动范围时,控制部 19开始控制病床驱动部121。

接着,参照图4,针对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部1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移动部12的、顶板 11以及病床1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

如图4所示,病床移动机构122具有第1滑块1222、第1轨道1223、 以及液压缸1224。病床10具有病床下部分102和病床上部分101。顶 板11被支承于病床上部分101。第1滑块1222具有具备多个滚动体 的轴承,并被设置于病床下部分102的底面侧。第1轨道1223在设置 病床10的接地面沿着长轴方向被配置。通过第1滑块1222和第1轨 道来形成直动轴承。液压缸1224设置于病床上部分101与病床下部分 102之间。

病床驱动部121按照来自控制部19的控制信号,驱动第1滑块 1222。通过第1滑块1222的驱动,轴承中的滚动体沿着第1轨道1223 旋转。病床10通过第1滑块1222的移动而在长轴方向移动。另外, 也可以代替滑块而使用车轮等。

病床驱动部121按照来自控制部19的控制信号,驱动液压缸 1224。液压缸1224通过病床驱动部121的驱动,在正交轴方向伸缩。 病床10按照液压缸1224的伸缩动作,而在正交轴方向伸缩。另外, 也可以代替液压缸1224而使用气压缸、致动器或沿着正交轴方向的直 动轴承等。

这样,随着第1滑块1222向长轴方向的移动动作和液压缸1224 向正交轴方向的伸缩动作,病床10在沿着长轴和正交轴的各轴的方向 移动。随着病床10的移动,顶板11在沿着长轴和正交轴的各轴的方 向移动。

顶板移动机构124具有第2滑块1241、第2轨道1242、以及第3 轨道1243。第2轨道1242和第3轨道1243设置于顶板11的底面。 第2轨道1242被沿着长轴方向而配置,其两端被可移动地支承于顶板 11的第1侧面槽1244。第3轨道1243被沿着短轴方向而配置,其两 端被可移动地支承于顶板11的第2侧面槽1245。第2滑块1243具有 具备多个滚动体的轴承。第2滑块1241被固定在病床上部分101的上 表面,使第2轨道1242和第3轨道1243移动。顶板驱动部123按照 来自控制部19的控制信号来驱动第2滑块1241。通过第2滑块1241 的驱动,轴承中的滚动体分别沿着第2轨道、第3轨道旋转。通过第 2滑块、第3滑块的移动,顶板11在短轴方向以及长轴方向移动。另 外,如果能够实现上述的病床10与顶板11的移动,则移动部12的结 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

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病床10和顶板11,从而顶 板11沿着正交的3个轴而移动。然而,也可以通过使顶板11、CT扫 描架13、以及PET扫描架14移动,从而使顶板11相对地沿着正交 的3个轴而移动。沿着正交的3个轴来移动顶板11的第2实施方式的 说明将后述。

接着,针对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中的γ射线检测 器的校正等所使用的模型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 图像诊断装置1中的γ射线检测器的校正等所使用的模型的一个例子 的立体图。在图5中,作为模型的一个例子,示出了圆筒模型T和人 体模型H。

圆筒模型T被用于对PET扫描架14内的γ射线检测器的灵敏度 特性的评估等。在圆筒模型T内,配置有放射性同位素。

人体模型H被用于对包含基于物质的散射·吸收的效果、散射·吸 收校正的校正精度、以及图像重建的特性等的综合的定量性的评估等。 人体模型H具有人体的胸腹部形状。在人体模型H中,配置有浓度已 知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重复放射正电子。放射出的正电子 与正电子的放射点附近的电子结合。如果正电子与电子结合,则正电 子与电子抵消,在大致180度方向放射出一对γ射线。γ射线检测器 检测从模型放射出的γ射线。γ射线检测器根据检测到的γ射线的能 量来产生电信号。

(第1顶板位置调整功能)

所谓第1顶板位置调整功能是指为了利用与载置于顶板11的模型 相关的CT图像,使模型的特征点的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一致,而自 动地调整顶板11的位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功能。针对按照第1顶板位 置调整功能的动作(以下,称为第1顶板位置调整动作),参照图6 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第1顶板 位置调整动作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在图6的说明中, 设第2偏移量的计算所使用的第1偏移量被预先存储于在存储部17。

另外,为了简化说明,设在顶板11上设置的模型在长轴方向具有 相同的剖面形状。即,在图6中,针对由正交轴和短轴构成的二维坐 标上的顶板位置调整进行说明。然而,第1顶板位置调整功能还能够 适用于对正交轴和短轴加上了长轴的三维坐标上的顶板位置调整。

由操作者在顶板11上设置模型。并且,按照经由输入部18的操 作者的指示,开始与模型相关的CT摄影(步骤S11)。在CT摄影后, 通过CT投影数据产生部15来产生与模型相关的CT投影数据。根据 CT投影数据,由重建部16重建与模型相关的CT图像(以下,称为 模型图像)(步骤S12)。在模型图像中,由位置确定部20确定模型 区域的特征点的位置(步骤S13)。由计算部21计算特征点的位置相 对于CT中心位置的距离以及方向(以下,称为模型偏移量)(步骤 S14)。

通过控制部19,读出存储于存储部17的第1偏移量。根据模型 偏移量和第1偏移量,由计算部21计算第2偏移量(步骤S15)。计 算出的第2偏移量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根据第2偏移量,由控 制部19来控制移动部12。通过移动部12,移动顶板11与病床10中 的至少一方(步骤S16)。这样,模型的特征点的位置与PET中心位 置一致。

另外,顶板11以及病床10的移动也可以按照经由输入部18的操 作者的输入来进行。此时,显示部22显示第2偏移量和顶板移动机构 124以及病床移动机构122的移动量与第2偏移量之差(以下,称为 差分量)。操作者参照所显示的第2偏移量和差分量,经由输入部18, 输入顶板移动机构124和病床移动机构122的移动量。控制部19根据 所输入的移动量来控制移动部12。并且,由移动部12移动顶板11与 病床10中的至少一方。

接着,对于存储于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存储部 17的第1偏移量和由计算部21计算出的第2偏移量进行说明。图7 是用于说明存储于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存储部17 的第1偏移量和由计算部21计算出的第2偏移量的说明图。图7中的 图像a是与模型相关的CT图像。

第1偏移量由CT中心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 来表示。即,第1偏移量是矢量(以下,称为第1矢量量)。模型偏 移量在规定的坐标系中,由CT中心位置的坐标与模型的区域中的特 征点的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来表示。即,模型偏移量是矢量 (以下,称为模型偏移矢量量)。由计算部21计算出的第2偏移量由 模型的区域中的特征点的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 来表示。即,第2偏移量是将第1矢量量和模型偏移矢量量合成而得 的矢量(以下,称为第2矢量量)。

计算部将计算出的第2矢量量向控制部19输出。控制部19按照 第2矢量量(第2偏移量)来控制移动部12。

(第2实施方式)

接着,针对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移动部12的细 节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中的移 动部1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移动部12具有顶 板驱动部123、扫描架驱动部125、顶板移动机构124、以及扫描架移 动机构126。

顶板驱动部123驱动顶板移动机构124。扫描架驱动部125驱动 扫描架移动机构126。顶板驱动部123以及扫描架驱动部125是例如 电机等驱动设备。顶板驱动部123以及扫描架驱动部125按照来自控 制部19的控制信号而被驱动。通过基于顶板驱动部123的驱动,顶板 移动机构124移动顶板11。通过基于扫描架驱动部125的驱动,扫描 架移动机构126移动CT扫描架13和PET扫描架14。顶板移动机构 124以及扫描架移动机构126的详细的说明将后述。

接着,参照图9,针对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部1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移动部12的、顶板 11以及病床1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

如图9所示,顶板11由顶板支承机构111来支承。顶板移动机构 124具有第4滑块1246、第4轨道1247、第5滑块1248、以及第5 轨道1249。第4滑块1246设置于顶板11。第4轨道1247和第5滑块 1248设置于顶板支承机构111。第5轨道1249设置于病床10。第4 滑块、第5滑块具有具备多个滚动体的轴承。第4轨道1247在顶板 11中,在顶板支承机构111与顶板11的连接面沿着短轴方向来配置。 第5轨道1249在病床10上,在顶板支承机构111与病床10的连接面 沿着正交轴方向来配置。由第4滑块1246和第4轨道1247来形成直 动轴承。由第5滑块1248和第5轨道1249来形成直动轴承。顶板驱 动部123按照来自控制部19的控制信号,驱动第4滑块、第5滑块。 通过驱动第4滑块1246,从而轴承中的滚动体沿着第4轨道1247旋 转。通过第5滑块1248的驱动,从而轴承中的滚动体沿着第5轨道 1249旋转。顶板11通过第4滑块1246的移动而在短轴方向移动。顶 板11通过第5滑块1248的移动而在正交轴方向移动。

扫描架移动机构126兼作用于将CT扫描架13与PET扫描架14 一起移动的连接机壳。扫描架移动机构126具有第6滑块1261和第6 轨道1262。第6滑块1261具有具备多个滚动体的轴承。第6轨道1262 在扫描架移动机构126的设置面沿着长轴方向配置。第6滑块1261 被固定于扫描架移动机构126的机壳底面。扫描架驱动部125按照来 自控制部19的控制信号,驱动第6滑块1261。通过第6滑块1261的 驱动,轴承中的滚动体分别沿着第6轨道1262旋转。通过第6滑块 1261的移动,CT扫描架13和PET扫描架14在长轴方向移动。另外, 如果能够实现上述的顶板11、CT扫描架13、以及PET扫描架14的 移动,则移动部1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

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顶板11、CT扫描架13以及 PET扫描架14,从而顶板11相对地沿着正交的3个轴而移动。

(第2顶板位置调整功能)

所谓第2顶板位置调整功能是指为了利用与载置于顶板11的模型 相关的CT图像,使模型的特征点的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一致,而自 动地调整顶板11的位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功能。针对按照第2顶板位 置调整功能的动作(以下,称为第2顶板位置调整动作),参照图10 进行说明。

另外,为了简化说明,设在顶板11设置的模型在长轴方向具有相 同的剖面形状。即,在图10中,针对由正交轴和短轴构成的二维坐标 上的顶板位置调整进行说明。然而,第2顶板位置调整功能还能够适 用于对正交轴和短轴加上了长轴的三维坐标上的顶板位置调整。

图10是示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第2顶板 位置调整动作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0的说明中, 设第2偏移量的计算所使用的第1偏移量被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7。

由操作者在顶板11上设置模型。然后,按照经由输入部18的操 作者的指示,开始与模型相关的CT摄影(步骤S21)。在CT摄影后, 通过CT投影数据产生部15产生与模型相关的CT投影数据。根据 CT投影数据,由重建部16重建与模型相关的CT图像(以下,称为 模型图像)(步骤S22)。在模型图像中,由位置确定部20确定模型 区域的特征点的位置(步骤S23)。由计算部21计算特征点的位置相 对于CT中心位置的距离以及方向(以下,称为模型偏移量)(步骤 S24)。

通过控制部19读出存储于存储部17的第1偏移量。根据模型偏 移量和第1偏移量,由计算部21计算第2偏移量(步骤S25)。计算 出的第2偏移量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根据第2偏移量,由控制 部19控制移动部12。通过移动部12,移动顶板11、CT扫描架13、 以及PET扫描架14(步骤S26)。这样,模型的特征点的位置和PET 中心位置一致。

另外,顶板11、CT扫描架13、以及PET扫描架14的移动也可 以按照经由输入部18的操作者的输入来进行。此时,显示部22显示 第2偏移量和顶板移动机构124以及扫描架移动机构126的移动量与 第2偏移量之差(以下,称为差分量)。操作者参照所显示的第2偏 移量和差分量,经由输入部18输入顶板移动机构124和扫描架移动机 构126的移动量。控制部19根据所输入的移动量来控制移动部12。 然后,通过移动部12移动顶板11、CT扫描架13、以及PET扫描架 14。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 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能够根据与载置于顶 板11的模型相关的CT图像,确定模型的特征点。另外,能够计算 CT中心位置与模型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模型偏移量)。在 存储部17中,预先存储CT中心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以 及方向(第1偏移量)。因此,能够计算PET扫描架14中的有效视 野的中心位置与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第2偏移量)。 控制部19按照第2偏移量,自动地控制移动部12。移动部12移动顶 板11以及病床10中的至少一方。即,通过执行与载置于顶板11的模 型相关的CT摄影,从而能够以PET扫描架14中的有效视野的中心 位置与模型的特征点一致的方式,自动地使顶板11沿着正交轴(高度) 方向、长轴以及短轴方向(左右移动)移动。另外,操作者能够参照 显示于显示部22的第2偏移量,经由输入部18手动地移动顶板11 以及病床10中的至少一方。

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能够提供使载 置于顶板11的模型的规定位置移动到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有效视野的 中心位置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由此,当执行对于PET检测器等γ 射线检测器的校正时,能够通过CT扫描来执行模型的位置调整。此 外,与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来执行模型的位置调整的情况相比,能 够更准确地将模型的中心位置移动到γ射线检测器的有效视野的中心 位置。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能够执行准 确的校正。即,在进行γ射线检测器(PET检测器)的校正时,能够 简便且准确地执行模型的移动。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能够根据与载置于顶 板11的模型相关的CT图像,确定模型的特征点。另外,能够计算 CT中心位置与模型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模型偏移量)。在 存储部17中,预先存储有CT中心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以及方向(第1偏移量)。因此,能够计算PET扫描架14中的有效 视野的中心位置与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第2偏移量)。 控制部19按照第2偏移量,自动地控制移动部12。移动部12移动顶 板11、CT扫描架13、以及PET扫描架14。即,通过执行与载置于 顶板11的模型相关的CT摄影,从而能够以PET扫描架14中的有效 视野的中心位置与模型的特征点一致的方式,自动地使顶板11沿着正 交轴(高度)方向、长轴以及短轴方向(左右移动)移动。另外,操 作者能够参照在显示部22显示的第2偏移量,经由输入部18手动地 移动顶板11、CT扫描架13、以及PET扫描架14。

因此,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能够提供可以 将载置于顶板11的模型的规定位置移动到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有效视 野的中心位置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由此,当执行对于PET检测器 等γ射线检测器的校正时,能够通过CT扫描执行模型的位置调整。 此外,与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来执行模型的位置调整的情况相比, 能够更准确地将模型的中心位置移动到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有效视野的 中心位置。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能够执 行准确的校正。即,在进行γ射线检测器(PET检测器)的校正时, 能够简便且准确地执行模型的移动。

(第3实施方式)

接着,针对第3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进行说明。在第 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模型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 校正作业中的、顶板11的位置的调整方法进行了说明。第1实施方式 以及第2实施方式还能够适用于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时。在第3实施方 式中,针对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时的顶板位置调整进行说明。第3实施 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以下,针对 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差异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的被检体的 摄影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步骤S31)调整顶板11的位置

由操作者来调整载置于顶板11的被检体的位置。具体而言,操作 者例如以被检体的体轴与顶板11的长轴一致的方式,将被检体载置在 顶板11上。然后,操作者以投光器为引导,以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 CT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经由输入部18来移动顶板11。即,在步骤 S31中,被检体被移动到CT摄影用的位置。

(步骤S32)实施对于被检体的CT摄影

按照经由输入部18的操作者的指示,开始对于被检体的CT摄影。 于是,按照基于控制部19的控制,通过移动部12,将顶板11移动到 CT扫描架13的中空部131内。然后,实施CT摄影。此时,根据来 自X射线检测部的输出,由投影数据产生部15产生与被检体相关的 CT投影数据。然后,根据CT投影数据,由重建部16产生与被检体 相关的CT图像。

(步骤S33)将顶板11移动到PET用摄影位置

如果CT摄影结束,则按照基于控制部19的控制,通过移动部 12,使顶板11从CT扫描架13的中空部131返回到CT摄影前的位 置。然后,按照基于控制部19的控制,通过移动部12,相对于PET 中心位置,相对地移动顶板11。即,在步骤S33中,顶板11以及载 置于顶板11的被检体从CT摄影用的位置被移动到PET摄影用的位 置。

(步骤S34)实施对于被检体的PET摄影

对被检体投放放射性示踪物。然后,按照基于控制部19的控制, 通过移动部12,将顶板11向PET扫描架14的中空部141内移动, 实施PET摄影。

接着,参照图12以及图13说明步骤S33的步骤的细节。

图12是示出步骤S33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由计算部21计算出的第3偏移量的说明图。

(步骤S41)确定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

通过位置确定部20,在重建的被检体的CT图像上,相对于规定 的坐标系确定被检体的规定位置(以下,称为被检体的特征点)。所 谓特征点是指操作者所希望的点,例如,是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以及重 心位置等。

(步骤S42)确定被检体偏移量

通过计算部21,计算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相对于CT中心位置 的距离以及方向(统称为被检体偏移量)。

(步骤S43)计算第3偏移量

通过计算部21,根据第1偏移量和被检体偏移量,计算第3偏移 量。第3偏移量是指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之间的偏 移量。

(步骤S44)将被检体移动到PET摄影用的位置

按照第3偏移量,通过移动部12,相对地移动顶板11。例如,通 过移动部12来移动顶板11。另外,通过移动部12,可以移动PET扫 描架14,也可以移动顶板11以及PET扫描架14。由此,被检体被移 动到PET摄影用的位置。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能够根据 PET中心位置和CT中心位置,确定第1偏移(装置间的中心位置的 偏移量)。另外,能够根据被检体的重建图像,确定CT摄影时的被 检体的中心位置与CT中心位置之间的被检体偏移量。然后,能够根 据第1偏移量和被检体偏移量,确定示出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PET中 心位置之间的偏移量的第3偏移量。通过移动部按照第3偏移量来移 动顶板11,从而能够使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一致。由 此,能够高精度地实施PET摄影。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用于使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PET 中心位置一致的顶板11的位置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然而,为了使 PET中心位置与CT中心位置相匹配,也可以自动地调整顶板11的位 置。即,也可以通过移动部12按照上述的第1偏移量来相对地移动顶 板11。由此,被检体的中心位置相对于CT中心位置的位置关系与被 检体的中心位置相对于PET中心位置的位置关系一致。从而,虽然被 检体的中心位置有可能与PET中心位置不一致,但能够使CT摄影时 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PE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在相同的轴 上。因此,重建的CT图像的中心位置和重建的PET图像的中心位置 一致,不需要融合图像中的位置调整的处理。

另外,在第1、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以具有CT扫描架 13和PET扫描架14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 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具有CT扫描架13和PET扫描架14的医用图像诊 断装置。

(第4实施方式)

图14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2的结构的一个例 子的结构图。以与第1、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 明。

如图14所示,X射线CT装置2经由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或公共电子通信线路等网络,与核医学诊断装置3连接。核 医学诊断装置3是例如PET装置以及SPECT装置等。例如,核医学 诊断装置3具有第2扫描架14。第2扫描架是例如PET扫描架。X 射线CT装置2所具备的顶板11还用于基于核医学诊断装置3的PET 扫描架14的摄影。从而,对于载置于顶板11的被检体,能够进行基 于X射线CT装置2的CT摄影和基于核医学诊断装置3的PET摄影。

X射线CT装置2具有用于经由网络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发送接收 部23b。发送接收部23b具有例如用于通过有线电缆等与外部装置等 连接的连接器部(未图示)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无线信号的 无线信号接收部(未图示)等。X射线CT装置2按照控制部19的控 制,与核医学诊断装置3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例如,X射线CT装 置2按照控制部19的控制,从核医学诊断装置3接收与第2扫描架 14中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PE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据。与接收到 的PE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

存储部17存储第1扫描架13(CT扫描架13)的CT中心位置的 数据。

计算部21根据从核医学诊断装置3接收到的PET中心位置的数 据和存储部17所存储的CT中心位置的数据,计算第1偏移量。通过 计算部21计算出的第1偏移量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另外,计 算部21根据由重建部16产生的与被检体相关的重建图像,计算CT 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CT中心位置之间的被检体偏移量。然 后,计算部21根据第1偏移量和被检体偏移量,计算示出被检体的中 心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之间的偏移量的第3偏移量。

移动部12按照第1偏移量,相对于PET中心位置,相对地移动 顶板11。另外,移动部12也可以按照第3偏移量,相对于PET中心 位置,相对地移动顶板11。

另外,由第4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2所包含的存储部17、 输入部18、控制部19、位置确定部20、计算部21、显示部22、以及 发送接收部23b构成的控制装置5也可以是独立的装置。此时,控制 装置5从核医学诊断装置3,接收与第2扫描架14的有效视野的中心 位置(PE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据。另外,从CT装置2接收与第1 扫描架13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C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据。然后, 控制装置5根据PET中心位置与CT中心位置来计算第1偏移量,并 对CT装置2发送第1偏移量的数据。CT装置2按照接收到的第1 偏移量的数据,相对于PET中心位置,相对地移动顶板11。另外, 控制装置5也可以从CT装置2,接收与被检体相关的重建图像的数 据或与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相关的数据。此时,控制装置5将第3 偏移量的数据对CT装置2发送。CT装置2按照接收到的第3偏移量 的数据,相对于PET中心位置,相对地移动顶板11。

根据以上的第4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第2、以及第3实施 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相同的效果。即,X射线CT装置2能够 根据第1偏移量,使与CT中心位置相一致的被检体的位置移动到PET 扫描架14的PET中心位置。从而,虽然被检体的中心位置有可能与 PET中心位置不一致,但能够使进行C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 与进行PE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在相同轴上。因此,重建的 CT图像的中心位置和重建的PET图像的中心位置一致,不需要融合 图像中的位置调整处理。

另外,X射线CT装置2能够根据第3偏移量,使被检体的中心 位置移动到PET扫描架14的PET中心位置。因为使被检体的中心位 置与PET中心位置一致,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实施PET摄影。

(第5实施方式)

图15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3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的结构图。以与第1、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核医学诊断装置3经由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或公共电子通信线路等网络,与X射线CT装置2连接。核 医学诊断装置3是例如PET装置以及SPECT装置等。例如,核医学 诊断装置3具有第2扫描架14。第2扫描架是例如PET扫描架。核 医学诊断装置3所具备的顶板11还用于基于X射线CT装置2的第1 扫描架13(CT扫描架13)的摄影。从而,能够对载置于顶板11的 被检体进行基于核医学诊断装置3的PET摄影和基于X射线CT装置 2的CT摄影。

核医学诊断装置3具有用于经由网络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发送接收 部23a。发送接收部23a例如具有用于通过有线电缆等与外部装置等 连接的连接器部(未图示)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无线信号的 无线信号接收部(未图示)等。核医学诊断装置3按照控制部19的控 制,与X射线CT装置2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例如,核医学诊断装 置3按照控制部19的控制,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与第1扫描架 13中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C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据。接收到的 与C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另外,核医学诊断装 置3按照控制部19的控制,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与被检体相关 的重建图像的数据或与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相关的数据。

存储部17存储第2扫描架14的PET中心位置的数据。

计算部21根据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到的CT中心位置的数据 和存储部17所存储的PET中心位置的数据,计算第1偏移量。由计 算部21计算出的第1偏移量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另外,计算 部21根据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到的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或与 被检体相关的重建图像,计算进行C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 CT中心位置之间的被检体偏移量。然后,计算部21根据第1偏移量 和被检体偏移量,计算示出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PET中心位置之间的 偏移量的第3偏移量。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也可以通过位置确定部 20根据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到的与被检体相关的重建图像来确定。

移动部12按照第1偏移量,相对于PET中心位置,相对地移动 顶板11。另外,移动部12也可以按照第3偏移量,相对于PET中心 位置,相对地移动顶板11。

另外,由第5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3所包含的存储部17、 输入部18、控制部19、位置确定部20、计算部21、显示部22、以及 发送接收部23a构成的控制装置5也可以是独立的装置。此时,控制 装置5从核医学诊断装置3,接收与第2扫描架14的有效视野的中心 位置(PE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据。另外,由X射线CT装置2,接 收与第1扫描架13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C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 据。然后,控制装置5根据PET中心位置和CT中心位置,计算第1 偏移量,并对X射线CT装置2发送第1偏移量的数据。X射线CT 装置2按照接收到的第1偏移量的数据,相对于PET中心位置,相对 地移动顶板11。另外,控制装置5也可以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 与被检体相关的重建图像的数据或与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相关的数 据。此时,控制装置5对核医学诊断装置3发送第3偏移量的数据。 核医学诊断装置3按照接收到的第3偏移量的数据,相对于PET中心 位置,相对地移动顶板11。

根据以上的第5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第2、以及第3实施 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相同的效果。即,核医学诊断装置3能够 根据第1偏移量,使与CT中心位置相一致的被检体的位置移动到PET 扫描架14的PET中心位置。从而,虽然被检体的中心位置有可能与 PET中心位置不一致,但能够使进行C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 和进行PE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在相同轴上。因此,重建的 CT图像的中心位置和重建的PET图像的中心位置一致,不需要融合 图像中的位置调整处理。

另外,核医学诊断装置3能够根据第3偏移量,将被检体的中心 位置移动到PET扫描架14的PET中心位置。因为使被检体的中心位 置与PET中心位置一致,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实施PET摄影。

(第6实施方式)

图16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病床装置4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 图。以与第1、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病床装置4经由LAN(Local Area Network)或公 共电子通信线路等网络,与X射线CT装置2和核医学诊断装置3连 接。核医学诊断装置3是例如PET装置以及SPECT装置等。X射线 CT装置2具有用于由X射线对被检体进行摄影的CT扫描架13。核 医学诊断装置3具有用于检测从被检体放射出的γ射线的PET扫描架 14。病床装置4所具备的顶板11被用于基于X射线CT装置2的第1 扫描架13(CT扫描架13)的摄影以及基于核医学诊断装置3的第2 扫描架14(PET扫描架14)的摄影。从而,能够对载置于顶板11的 被检体进行基于核医学诊断装置3的PET摄影和基于X射线CT装置 2的CT摄影。

病床装置4具有用于经由网络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发送接收部23c。 发送接收部23c例如具有用于通过有线电缆等与外部装置等连接的连 接器部(未图示)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 接收部(未图示)等。病床装置4按照控制部19的控制,与X射线 CT装置2以及核医学诊断装置3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例如,病床 装置4按照控制部19的控制,由X射线CT装置2接收与第1扫描 架13中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CT中心位置)相关的数据。另外, 病床装置4也可以按照控制部19的控制,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 与被检体相关的重建图像的数据或与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相关的数 据。另外,病床装置4按照控制部19的控制,从核医学诊断装置3 接收与第2扫描架14中的有效视野的中心位置(PET中心位置)相 关的数据。接收到的这些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

计算部21根据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到的CT中心位置的数据 和从核医学诊断装置3接收到的PET中心位置的数据,计算第1偏移 量。由计算部21计算出的第1偏移量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17。另 外,计算部21根据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到的被检体的特征点的 位置或与被检体相关的重建图像,计算进行C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 心位置与CT中心位置之间的被检体偏移量。然后,计算部21根据第 1偏移量和被检体偏移量,计算示出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PET中心位 置之间的偏移量的第3偏移量。被检体的特征点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 确定部20根据从X射线CT装置2接收到的与被检体相关的重建图 像来确定。

移动部12按照第1偏移量,相对于PET中心位置,相对地移动 顶板11。另外,移动部12也可以按照第3偏移量,相对于PET中心 位置,相对地移动顶板11。

另外,虽然在图16所示的病床装置4的结构中不包含显示部22, 但也可以包含显示部22。另外,如果操作者能够经由输入部18对病 床装置4输入指示,则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装置(X射线CT装置2或 核医学诊断装置3)的显示器。

根据以上的第6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第2、以及第3实施 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相同的效果。即,病床装置4能够根据第 1偏移量,使与CT中心位置相一致的被检体的位置移动到PET扫描 架14的PET中心位置。从而,虽然被检体的中心位置有可能与PET 中心位置不一致,但能够使进行C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进 行PET摄影时的被检体的中心位置在相同轴上。因此,重建的CT图 像的中心位置与重建的PET图像的中心位置一致,不需要融合图像中 的位置调整处理。

另外,病床装置4能够根据第3偏移量,使被检体的中心位置移 动到PET扫描架14的PET中心位置。因为使被检体的中心位置与 PET中心位置一致,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实施PET摄影。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 示的,并不意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的各种 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 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一样, 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中。

符号说明

1…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X射线CT装置、3…核医学诊断装置、 4…病床装置、5…控制装置、10…病床、11…顶板、12…移动部、13… 第1扫描架(CT扫描架)、14…第2扫描架(PET扫描架)、15、 15a、15b…投影数据产生部、16、16a、16b…重建部、17…存储部、 18…输入部、19…控制部、20…位置确定部、21…计算部、22…显示 部、23a、23b、23c…发送接收部、101…病床上部分、102…病床下部 分、111…顶板支承机构、121…病床驱动部、122…病床移动机构、123… 顶板驱动部、124…顶板移动机构、125…扫描架驱动部、126…扫描架 移动机构、131…中空部、141…中空部、1222…第1滑块、1223…第 1轨道、1224…液压缸、1241…第2滑块、1242…第2轨道、1243… 第3轨道、1244…第1侧面槽、1245…第2侧面槽、1246…第4滑块、 1247…第4轨道、1248…第5滑块、1249…第5轨道、1261…第6滑 块、1262…第6轨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