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污水厂的中水自回用系统

一种用于污水厂的中水自回用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厂的中水自回用系统,包括:总控制柜、高位水箱、增压泵组、水位提升泵组、日杂用水末端和生产用水末端;水位提升泵组与中水池和高位水箱分别连通,用于将中水泵入高位水箱内;高位水箱还分别与日杂用水末端和生产用水末端连通,增压泵组连接在高位水箱与生产用水末端之间的管路上。本发明通过改变泵组的运行方式,将增压泵组安装在生产用水的主管道上,最大限度的减少耗能设备,水泵使用量少,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相应的维修量也比较少;同时在每条生产用水管路上设置控制阀,末端设置压力罐,满足各用水单元不同的用水压力和流量要求,变频增压水泵组及提升泵组组合变频运行起到节能的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468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54038.7

  • 发明设计人 李京莲;何一帆;李星文;袁琳;

    申请日2014-02-1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孟宪功

  •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大厦c27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26: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10

    授权

    授权

  • 2015-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3B1/02 申请日:20140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厂的中水 自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进行中水回用,是节约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途 径,也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保障措施,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 重视。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首先应用的应该是污水处理厂内自回用, 目前中水自回用主要作为厂内的反冲洗水,例如脱水机房带机滤布的 冲洗水﹑预处理的冲洗水﹑深度处理单元的反冲洗水及加药系统用 水等等。现有的利用方式是在用水的末端单元根据需要,配备若干加 压水泵来满足增压及水量的要求。由于工厂内的用水工艺单元较多, 需要单独配备的设备也比较多﹑能耗较大﹑增加了维修量及占地面 积。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污水处理厂中水自回用需要在各用 水末端单元单独增设若干加压水泵来满足末端支路的用水要求;由于 末端用水单元较多,需要单独配备的加压泵也比较多,采购成本较大, 电耗较大,占地面积大,设备维修工作量较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厂的中水自回 用系统,包括:总控制柜、高位水箱、增压泵组、水位提升泵组、日 杂用水末端和生产用水末端;水位提升泵组与中水池和高位水箱分别 连通,用于将中水泵入高位水箱内;高位水箱还分别与日杂用水末端 和生产用水末端连通,增压泵组连接在高位水箱与生产用水末端之间 的管路上;增压泵组和水位提升泵组均与总控制柜连接。

所述水位提升泵组的出口管路还与增压泵组的出口管路连通;所 述水位提升泵组与增压泵组出口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与总控 制柜连接的控制阀一。

所述增压泵组的出口管路与水位提升泵组的出口管路汇聚后与 生产用水末端连接,所述汇聚段管路上设有流量传感器一和压力传感 器一,所述流量传感器一和压力传感器一均与总控制柜连接。

所述高位水箱与日杂用水末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流量传感器二, 所述流量传感器二与总控制柜连接。

所述日杂用水末端分为多个支路,每条支路上均设有与总控制柜 连接的控制阀二。

所述生产用水末端分为若干支路,每条支路上均连接有控制阀三 和压力罐;所述压力罐上设有压力传感器二,所述压力传感器二与各 自支路上的控制阀三连接;压力罐用于调整各支路的压力,控制阀三 用于调整控制阀三的开度。

所述水位提升泵组与高位水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与总控制柜连 接的控制阀四。

所述高位水箱安装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总控制柜连接。

所述水位提升泵组和增压泵组均由至少两台水泵并联而成,每台 水泵的出口管路上均设有止回阀,所述水泵均与总控制柜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改变泵组的运行方式,将增压 泵组安装在生产用水的主管道上,最大限度的减少耗能设备,水泵使 用量少,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相应的维修量也比较少;同时在每 条生产用水管路上设置控制阀,末端设置压力罐,满足各用水单元不 同的用水压力和流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污水厂的中水自回用系统的结 构示意图。

其中,1、总控制柜;2、液位计;3、高位水箱;4、水泵一;5、 流量传感器二;6、控制阀二;7、流量传感器一;8、压力传感器一; 9、控制阀一;10、压力罐;11、控制阀三;12、控制阀四;13、水 泵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高位水箱3的一个出口通过流量传感器二5与日杂用 水末端连接;高位水箱3的另一个出口通过增压泵组与生产用水末端 连接;高位水箱3的入口通过控制阀四12与水位提升泵组连接,水位 提升泵组安装在中水池中,用于将中水池中的中水泵入高位水箱3或 者直接为生产用水末端提供中水。水位提升泵组出口通过一条支路与 增压泵组的出口管路连接,且该支路上设有控制阀一9;增压泵组的 出口管路与水位提升泵组的支路汇聚后再与生产用水末端连接,而且 该汇聚端管路上设有流量传感器一7和压力传感器一8。增压泵组包括 至少两台并连在一起的水泵一4,水位提升泵组包括至少两台并连在 一起的水泵二13,每台水泵一4或水泵二13的出口管路上均连接有止 回阀。日杂用水末端分为多条支路,每条支路上均设有控制阀二6。 生产用水末端也分为多条支路,每条支路上均连接有控制阀三11和压 力罐10,压力罐10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二和安全阀,压力传感器二与 各自支路上的控制阀三11连接。上述液位计2、水泵一4、水泵二13、 控制阀一9、控制阀二6、控制阀三11、控制阀四12、流量传感器一7、 流量传感器二5以及压力传感器一8均与总控制柜1连接。图1中的粗实 线表示系统管路,点划线表示控制线路。

工作原理:

通过总控制柜1打开控制阀四12,并启动水泵二13,开始将中水 泵入高位水箱3内,水泵二13开启的台数可根据液位计2测得的液位高 度以及所有用水末端支路的中水使用量来决定。日杂用水末端需要用 水时,打开相应支路的控制阀二6,即可实现供水。总控制柜1通过读 取流量传感器二5测得的实时数据来控制控制阀二6的开度,从而实现 流量调节。

生产用水末端需要提供中水时,首先启动一台水泵一4,增压后 的中水进入生产用水末端的相应支路,经控制阀三11和压力罐10调整 后即可使用。总控制柜1通过读取流量传感器一7和压力传感器一8的 测量数据来确定压力是否足够,若压力不足,即启动第二台水泵一4。 如果所有水泵一4都启动后仍然无法满足生产末端用水的需求,控制 打开控制阀一9,并启动一台水泵二13,将中水池中的中水直接泵送 到生产用水末端,以增加生产用水末端各支路的中水流量和压力;若 用水末端支路的压力或流量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启动下一台水泵二 13,直至满足支路的用水需求。

由于生产用水末端各支路对中水的压力和流量需求各不相同,阀 门三11和压力罐10起调节分流作用,压力罐10内一定质量的气体体 积与压力成反比,水进入压力罐10产生气压,支路上的控制阀三11和 压力罐10通过压力传感器二实时测量支路中的中水压力,并按照设 定参数进行调节,在一定压力时,各支路各项参数达到平衡,当满足 各用水末端压力和流量的要求时变频增压水泵组降速运行。

生活用水末端分为多条支路,包括冲洗厕所、绿化、清洗地面等 不直接与人体接触的使用方式,这些用水末端对中水压力的要求较 低,只需通过高位水箱3即可满足使用要求,因此,生活用水末端的 总管路上只设置了流量传感器二5,以实现调整控制阀二6的开度的目 的。

生产用水末端也分为多条支路,包括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机房反冲 洗水、预处理间反冲洗水、深度处理反冲洗水以及配药/消毒间动力 用水等支路,这些支路对中水的压力和流量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各支 路分别安装有控制阀三11和压力罐10,压力罐10根据设定参数,并调 整控制阀三11的开度,以实现对各自所在支路的中水流量和压力进行 调节的目的。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将各末端增压设备集中到供 水总管路上,并在需要调整压力的支路上设置控制阀三11和压力罐10 的方式,实现了对不同使用要求的用水末端同时进行供水的目的。当 增压泵组提供的压力或流量无法满足用水末端的需求时,仍然可以通 过水位提升泵组,对用水末端进行压力或流量补充,以保证使用需求。 增压水泵数量较少,安装后占地面积较小,维修量也比较小,安装成 本低。各用水末端支路的中水流量和压力可灵活控制,可以满足不同 用水需求,系统实用性较强。所有水泵、传感器以及控制阀等都通过 总控制柜1实现控制,系统对人力的依赖较小,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