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及带加湿雾化装置落地风扇

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及带加湿雾化装置落地风扇

摘要

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及带加湿雾化装置落地风扇包括上开口的雾化腔壳、超声波雾化片、水箱、线路板、设置在水箱的出水口上的出水组件、顶杆和浮子阀,所述雾化腔壳的上端与一座套的上端连接,座套与雾化腔壳之间有间隙;所述风机的蜗壳与雾化腔壳一体成型制成,蜗壳的进风侧与间隙相连通;所述雾化腔壳上有溢流口,间隙内有溢流通道,溢流口与溢流通道连通;一导向导雾装置与风机的蜗壳上的出风道及超声波雾化片配合。当雾化腔壳内的水位过高时,通过溢流口和溢流通道排出;尤其是倾斜或跌倒时,雾化腔壳内的水快速排出,防止线路权淋湿而短路或烧毁线路板,保护风机。带加湿雾化装置落地风扇,前盖板与水箱可以一起与支撑座分离加水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1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玉营;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14370.X

  • 发明设计人 李玉营;李玉彬;

    申请日2015-04-30

  • 分类号F24F6/12(20060101);F04D25/08(20060101);

  • 代理机构东莞市展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冯卫东

  • 地址 528429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新丰南路100号(中山市连邦电气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07: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28

    授权

    授权

  • 2017-05-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4F6/12 申请日:2015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加湿装置的落地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包括上开口的雾化腔壳、超声波 雾化片、水箱、线路板、设置在水箱的出水口上的出水组件、顶杆和浮子 阀,出水组件与顶杆配合,浮子阀与顶杆设置在雾化腔壳的底板上且相配 合;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存在问题是;当雾化腔壳内的水位过高时,不能 将水排出。一种带加湿雾化装置的落地风扇,包括底座、风扇头的支撑座 和加湿雾化装置,所述加湿雾化装置包括上开口的雾化腔壳、超声波雾化 片、水箱、线路板、设置在水箱的出水口上的出水组件、顶杆和导风导雾 装置;支撑座设置的底座上,加湿雾化装置设置在支撑座内;支撑座的顶 部有风扇头固定座和导雾管,导雾管与导风导雾装置的出雾管连通。存在 问题是:给水箱加水不方便,并不且不能指示,水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它可以防水雾化腔壳溢水 损坏线路板和造成短路,保护风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加湿雾化装置落地风扇,它具有 加水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包括上开口的雾化腔壳、 超声波雾化片、水箱、线路板、设置在水箱的出水口上的出水组件、顶杆 和浮子阀,出水组件与顶杆配合,浮子阀与顶杆设置在雾化腔壳的底板上 且相配合;风机包括蜗壳和风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雾化腔壳的上端 与一中空下开口的座套的上端连接,座套与雾化腔壳之间有间隙;

所述线路板设置在雾化腔壳的底板下部的下腔体内。

所述风机的蜗壳与雾化腔壳一体成型制成,蜗壳的进风侧与间隙相连 通;所述雾化腔壳上有溢流口,间隙内有溢流通道,溢流口与溢流通道连 通;

还包括一导风导雾装置,所述导向导雾装置与风机的蜗壳上的出风道 及超声波雾化片配合。

所述的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导风导雾装置包括 带出雾管的盖体、具有风道接口的风道和出雾通道的导流件,风道和出雾 通道之间的隔板的下端有缺口;

所述风道的上端有出风接口,出风接口的一侧有出风口;

出风接口与风道接口插接,出雾通道外部的台肩与雾化腔壳的顶部支 撑配合;盖体与导流件的顶部扣合,出雾管与出雾通道相对;

所述水箱与导风导雾装置相对部位有梯级,导风导雾装置的盖体与梯 级配合。

所述的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出雾通道与超声波 雾化片相对。

所述的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缺口与超声波雾化 片的径向外侧相对。

所述的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水箱与所述出雾管 相对的部位有沿水箱高度方向的凹槽。

所述的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出雾管与盖体之间设置 有集雾腔。

一种带加湿雾化装置的落地风扇,包括底座、风扇头的支撑座和加湿 雾化装置,所述加湿雾化装置包括上开口的雾化腔壳、超声波雾化片、水 箱、线路板、设置在水箱的出水口上的出水组件、顶杆和导风导雾装置; 支撑座设置的底座上,加湿雾化装置设置在支撑座内;支撑座的顶部有风 扇头固定座和导雾管,导雾管与导风导雾装置的出雾管连通;

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支撑座有一水箱进出的贯通孔,还包括一前盖 板,

所述前盖板与水箱固定连接,前盖板与贯通孔扣合并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带加湿雾化装置的落地风扇,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贯通孔位 于支撑座前部的上部;

包括一指示灯和子、母电接头;

指示灯和子电接头设置在前盖板上,母接头设置贯通孔底部的支撑座 上,母接头与线路板连接。

所述的带加湿雾化装置的落地风扇,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贯通孔位 于支撑座前面板的上部;

包括一指示灯和子、母电接头;

指示灯和子电接头设置在前盖板上,母接头设置贯通孔底部的支撑座 的前面板上,母接头与线路板连接。

本发明一种加湿雾化装置,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当雾化腔壳内的水 位过高时,通过溢流口和溢流通道排出;尤其是倾斜或跌倒时,雾化腔壳 内的水快速排出,防止线路权淋湿而短路或烧毁线路板,保护风机。一种 带加湿雾化装置落地风扇,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前盖板与水箱可以一起 与支撑座分离加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8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9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加湿雾化装置,包括上开口的雾 化腔壳1、超声波雾化片2、水箱3、线路板4、设置在水箱的出水口上的 出水组件5、风机6、顶杆7和浮子阀8,出水组件5与顶杆7配合,浮子 阀8与顶杆7设置在雾化腔壳1的底板1C上且相配合;出水组件5位于雾 化腔壳1的底板1C上部的上开口的雾化腔内;风机6包括蜗壳和风轮。所 述雾化腔壳1的上端与一中空下开口的座套9的上端连接,座套9与雾化 腔壳1之间有间隙10;线路板4设置在雾化腔壳1的底板1C下部的下腔体 1D内。溢流的水从间隙10内流出,将线路板4与溢流的水隔离,防止线路 板短路、烧毁和消除了安全隐患。

所述风机6的蜗壳与雾化腔壳1一体成型制成,蜗壳的进风侧与间隙 10相连通;所述雾化腔壳1上有溢流口1A,间隙10内有溢流通道1B,溢 流口1A与溢流通道1B连通;

还包括一导风导雾装置,所述导向导雾装置与风机6的蜗壳上的出风 道61及超声波雾化片2配合。

所述导风导雾装置包括带出雾管111的盖体11、具有风道接口121的 风道12和出雾通道13的导流件,风道12和出雾通道13之间的隔板的下 端有缺口14;出雾管111与盖体111之间设置有集雾腔112。

所述风道61的上端有出风接口62,出风接口62的一侧有出风口;

出风接口62与风道接口121插接,出雾通道13外部的台肩131与雾 化腔壳1的顶部支撑配合;盖体11与导流件的顶部扣合,出雾管111与出 雾通道13相对。

所述水箱3与导风导雾装置相对部位有梯级32,导风导雾装置的盖体 11与梯级32支撑配合。

所述出雾通道13与超声波雾化片2相对。

所述缺口14与超声波雾化片2的径向外侧相对。

所述水箱3与所述出雾管111相对的部位有沿水箱高度方向的凹槽31。

实施例2

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一种带加湿雾化装置的落地风扇,包 括底座15、风扇头的支撑座16和加湿雾化装置,所述加湿雾化装置包括上 开口的雾化腔壳1、超声波雾化片2、水箱3、线路板4、设置在水箱的出 水口上的出水组件5、风机6、顶杆7、和浮子阀8和导风导雾装置;支撑 座16设置的底座15上,加湿雾化装置设置在支撑座16内;支撑座16的 顶部有风扇头固定座161和导雾管162,导雾管162与导风导雾装置的出雾 管111连通;

所述支撑座16有一水箱3进出的贯通孔163,还包括一前盖板17,

所述前盖板17与水箱3固定连接,前盖板17与贯通孔163扣合并可 拆卸连接。

所述贯通孔163位于支撑座16前部的上部;

包括一指示灯18和子、母电接头19;指示灯18用于提示雾化腔壳1 的水位。

指示灯18和子电接头设置在前盖板17上,母接头19设置贯通孔163 底部的支撑座16上,母接头19与线路板4连接。

实施例3

如图9、图10所示

所述贯通孔163位于支撑座16前面板的上部;

指示灯18和子电接头设置在前盖板17上,母接头19设置贯通孔163 底部的支撑座16的前面板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 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