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质子交换膜由侧链带有N-杂环的功能聚合物(如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多酸及骨架聚合物(如聚偏氟乙烯、聚醚砜、聚砜、聚苯砜等)组成。该方法包括:将功能聚合物、骨架聚合物、杂多酸加入有机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中,加热且搅拌至溶解完全,得到透明均一的质子交换膜溶液;采用溶液浇铸或者流延等方法得到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该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为均相、透明、致密隔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质子电导率,质子导体不易流失。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可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以及水电解器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593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迈托科美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93705.4

  • 发明设计人 王海宁;王凤玉;张艳;

    申请日2013-11-20

  • 分类号H01M8/10(20060101);H01M8/02(20060101);C08J5/2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24 北京金恒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李强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C-812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59: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0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M8/1046 登记生效日:2018081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2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2-08

    授权

    授权

  • 2015-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M8/10 申请日:20131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 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及新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和氧 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PEMFCs由于具有功率密 度大、能量转换效率高、电池结构紧凑、启动速度快、环境污染小、可 应用领域广泛等众多优点而成为各类燃料电池中发展最快、技术最为成 熟的一类燃料电池。

现有的广泛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80℃)的全氟磺酸质子交 换膜(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系列膜),其热稳定性、质子导电 性能、机械性都很优异,但其成本非常高,并且由于甲醇渗透严重,不 适合应用于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因此高性能、低价格的新型质子交换膜 的研发收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杂多酸作为一种优良的质子导体(如磷钨酸常温下的电导率可以达 到0.18S cm-1),已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例如其本身即可作为固体电 解质使用,更多情况下是与膜基体材料比如Nafion,SPEEK(磺化聚醚 醚酮),PVA(聚乙烯醇),无机复合基体P2O5–SiO2,微孔材料等掺杂 共混,这样制备的有机或无机复合膜具备杂多酸和聚电解质双重性质, 拥有较好的质子电导能力,并且膜的制备工艺简单。

然而,在目前的杂多酸掺杂型复合膜的中,由于杂多酸具有很好的 水溶性,所以复合膜存在杂多酸溶解流失的问题,尤其在DMFC(直接 甲醇燃料电池)环境下,更有非常充足的流动水,而杂多酸由于具有极 强的亲水性,会逐渐流失,导致电导率下降,最终电池性能也会大幅衰 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有机-无 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 为均相、透明、致密隔膜,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性 能和优异的质子导电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有机- 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由 侧链带有N-杂环的功能聚合物(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啶等)、 杂多酸(如磷钨酸、磷钼酸、硅钨酸)及骨架聚合物(如聚醚砜(PES)、 聚砜(PSF)、聚苯砜(PPSF)、聚偏氟乙烯(PVDF)等)组成;所述 复合质子交换膜中侧链带有氮杂环的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 %,所述骨架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所述杂多酸的质量百 分含量为10-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 质子交换膜的特征在于:所述侧链带有氮杂环的聚合物为聚乙烯吡咯烷 酮(PVP)。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 质子交换膜的特征在于:所述杂多酸为磷钨酸(PWA)、磷钼酸(PMA)、 硅钨酸(SW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 质子交换膜的特征在于:具有耐化学腐蚀性和热稳定性的骨架聚合物聚 醚砜(PES)、聚砜(PSF)、聚苯砜(PPSF)、聚偏氟乙烯(PVDF)中 的一种和/或它们中的两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将具有侧链带有N杂环的聚合物与骨架聚合物按照一定的质量 比例混合,溶解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得到聚合物浓度为5~20wt%的透 明聚合物溶液;

B)将一定质量的杂多酸溶解于上述溶解聚合物的有机溶剂中,得 到透明杂多酸有机溶液,杂多酸溶液的浓度为5-50wt%;

C)在搅拌的条件下,将上述步骤B)中所得杂多酸溶液按照一定 的比例加入到步骤B)所制备的聚合物溶液中,继续搅拌5~12小时, 得到透明均一的质子交换膜铸膜液;

D)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步骤D)中采用溶液浇铸或 者流延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其中,成膜处理是在50-120℃ 温度下进行干燥和/或挥发溶剂的处理,其成膜时间为10-24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 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所选用的有机溶剂是从由N,N- 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 酮(NMP)、二甲基亚砜(DMSO)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一种或者其中的 两种的混合溶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质 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侧链带有氮杂环的聚合物的质量 百分含量为20~80%,所述骨架聚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0~50%,所述杂 多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60%。

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原材料易得,价格便宜,工艺简单 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膜溶液为均相透明,杂多酸在 有机溶剂中不与PVP等作用而生成难溶的复合物,但有机溶剂挥发成膜 后,杂多酸与侧链带有氮杂环的聚合物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 复合物,保证了在燃料电池工作条件下,杂多酸不流失。

-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均相、透明、致密,具有优良的热 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高的离子导电性,可以达到5×10-2S/cm,并且 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简单调控骨架聚合物和功能聚合物的重量比以及杂多酸 的含量来调控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机械性能和质子电导率,便于 开发以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得的有机-无机复合膜 (PES33-PVP67-HPW67)作为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隔 膜材料组装的电池在不同温度的输出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苯砜(PPSF)和1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将其溶于18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搅拌 直至溶解完全;

称取1重量单位的磷钨酸,将其溶于9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甲 酰胺(DMF)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浇铸在 洁净平整的固体表面(如玻璃板)表面于50℃下干燥挥发溶剂成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35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0%。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质子导电性,室温下时, 电导率=0.02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的电 导率。

实施例2: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砜(PSF)和1.5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将其溶于10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搅 拌直至溶解完全;

称取1.5重量单位的磷钨酸,将其溶于8.5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 甲酰胺(DMF)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 采用流延法于60℃下干燥挥发溶剂成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32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0%。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质子导电性,室温下电导 率=0.04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的电导 率。

实施例3: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醚砜(PES)和2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将其溶于11重量单位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搅拌直 至溶解完全;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称取2重量单位的磷钨酸,将其溶于8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甲 酰胺(DMF)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 采用流延法于70℃下干燥挥发溶剂成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28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8%。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优良的质子导电性,室温下电导 率=0.06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的电导 率。

图1为本实施例所得到的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PES33-PVP67 -HPW67)作为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隔膜材料组装的电 池在不同温度的输出性能。从图1中可以看到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的放电行为正常,,展示出很好的电化学性能(输出功率密度最 高可以达到近500mW/cm2)。说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隔膜完全可以满足 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使用要求。

实施例4: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偏氟乙烯(PVDF),3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 烷酮(PVP),将其溶于1,6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 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体积比为8/2)的混合溶剂中,搅拌直至溶 解完全;

称取2重量单位的磷钨酸,将其溶于10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乙 酰胺(DMAc)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体积比为8/2)的混合溶剂 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 采用溶液浇铸法于80℃下干燥挥发溶剂成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18MPa,断裂伸长率达到75%。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质子导电性,室温下电导 率=0.08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的电导 率。

实施例5: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醚砜(PES)和1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将其溶于13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搅拌直至溶 解完全;

称取2重量单位的磷钼酸,将其溶于8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乙 酰胺(DMAc)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 浇铸在洁净平整的固体表面(如玻璃板)表面于80℃下干燥挥发溶剂 成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32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0%。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高温质子导电性,150℃ 时,电导率=0.03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 的电导率。

实施例6: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醚砜(PES)和2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将其溶于11重量单位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搅拌直 至溶解完全;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将其溶于15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搅拌 直至溶解完全;

称取2重量单位的磷钼酸,将其溶于15重量单位的N-甲基吡咯烷 酮(NMP)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 采用流延法于80℃下干燥挥发溶剂成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29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0%。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优良的质子导电性,室温下导率 =0.045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的电导率。

实施例7: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砜(PSF)和1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将 其溶于14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搅拌直至溶解 完全;

称取2重量单位的硅钨酸,将其溶于15重量单位的N-甲基吡咯烷 酮(NMP)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 采用流延法于100℃下干燥挥发溶剂成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30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0%。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质子导电性,室温下电导 率=0.024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的电导 率。

实施例8: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偏氟乙烯(PVDF)、1重量单位的聚醚砜(PES) 以及,2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将其溶于16重量单位的N, 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称取3重量单位的磷钨酸,将其溶于15重量单位的N-甲基吡咯烷 酮(NMP)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 采用流延法于100℃下干燥挥发溶剂成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28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0%。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高温质子导电性,150℃ 时,电导率=0.05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 的电导率。

实施例9:

称取1重量单位的聚醚砜(PES)和0.75重量单位的聚乙烯吡咯烷 酮,将其溶于15重量单位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搅拌直 至溶解完全;

称取0.75重量单位的磷钨酸,将其溶于15重量单位的N,N-二甲 基甲酰胺(DMF)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将上述两种聚合物溶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将聚合物溶液脱气后 采用溶液浇铸法于70℃下干燥挥发溶剂成膜。

脱膜后把所得均相共混膜浸泡在质量比为40wt%磷钨酸中浸泡处 理48小时,取出擦干表面浮酸,即得到高性能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 膜。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机械性能测试采用国标GB13022-91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为CMT6202, 抗拉强度=33MPa,断裂伸长率达到35%。

所得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质子导电性,室温下电导 率=0.01S/cm,该结果是由交流阻抗技术测得的垂直于膜方向上的电导 率。

可见,在上述实施例中,制备均相共混膜时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在 5~20wt%时不影响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电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 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均可得到类似性质的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

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也可用作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铅酸 电池等器件的隔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