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染色丝织品上染料的剥色方法

一种染色丝织品上染料的剥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方法,先以体积比为1:1的二甲亚砜和甲醇配制过渡溶液A及体积比为65:35的甲醇和超纯水配制过渡溶液B,再用37%的浓盐酸根据不同染料配制不同的提取液:与甲醇混合配制黄檗提取液,与溶液A混合而成靛蓝提取液,与溶液B混合配制苏木提取液,与二甲亚砜混合而成茜草提取液,和甲醇混合而成槐米提取液,各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0.74%;然后采用充氮气密封加压并且适当加热的方法对染色丝织品进行剥色。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效率,有利于丝织品染料的分析鉴定,能够适用于不同老化程度丝织品染料的剥色。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N1/28 授权公告日:20170412 终止日期:20190129 申请日:201501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4-12

    授权

    授权

  • 2015-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28 申请日:20150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方法,是一种研究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提取方法,属于丝织品染料分析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对丝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加工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后期中国人已经知道染色。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着色原料基本采用天然染料,主要以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为主。矿物颜料用于丝织品染色较早,但是矿物颜料的色彩有限,而且矿物颜料不能与丝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只是以物理方式附着在丝织品上,往往需借助粘合剂与植物结合,易于脱色,色牢度不高。后来又发展了用植物染料进行丝织品的染色,比如茜草、靛蓝、栀子、紫草等等。植物染料用于丝织品的染色也称为草染。用植物染料进行丝织品的染色时,植物染料与丝织品间不但存在物理的吸附作用,同时也存在化学反应,植物染料的色素分子能与丝织品纤维亲和,从而改变纤维颜色,所以植物染料染色后的丝织品色牢度高。此外,植物染料丰富,色泽繁多,所以植物染料逐渐成为染色的主要原料。丝织品印染工艺中染料的发展伴随着丝织品历史的发展,丝织品上的染料与丝织品本身的起源息息相关。

要对古代染色丝织品进行研究,其中染料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丝织品染料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丝织品本身最初的面貌、来源及生产该丝织品的时间。同时,这也有利于相关人员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保存。丝织品中的染料大都是些不稳定的有机物质,鉴别丝织品上染料的类别并不简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染料的老化过程都受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影响,过程都很复杂。想要弄清这些染料的结构以便为文物的鉴定和保存提供科学的建议就首先要对丝织品进行剥色处理。剥色是丝织品染料分析的第一步骤,也是关键步骤。有关丝织品染料的剥色研究国内外都有报道。其中,普遍流行的传统剥色方法大都是采用较高浓度的酸来破坏染料与丝织品间的化学键来达到剥色的目的。比如丝织品染料剥色后再进行色谱分析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一定量的纱线样品置于开口试管中,加入400μL的水/甲醇/盐酸(37%)(1:1:2),在105℃下加热10min,取出,在流动水中迅速冷却,用45μm针孔过滤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加入1mL的水/甲醇(1:1),注入色谱仪中分析测试。2.将一定量的丝线样品置于开口试管中,加入300μL的二甲亚砜/盐酸(20:1),105℃加热10min,取出,在流动水中迅速冷却,用45μm针孔过滤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加入1mL的二甲亚砜,注入色谱仪中分析测试。3.将一定量的纱线样品置于开口试管中,加入400μL的水/甲醇/盐酸(37%)(1:1:2),在105℃下加热10min,取出,在流动的水中迅速冷却,用45μm针孔过滤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加入300μL的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1:1),在105℃加热5min,迅速冷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加入1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注入色谱仪中分析测试。这种强酸剥色的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剥色后的提取液不能直接进行色谱分析,往往需要先进行氮气吹扫,使强酸挥发掉,使操作变得更加繁琐,而且吹扫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氮气,造成试验成本的提高,而且由于增加了氮吹,提取的重复性较差。另外,传统方法由于剥色的酸性较强,温度较高,对丝织品的破坏严重,剥色后丝织品分解严重,对后续检测的干扰很大。

发明内容

基于丝织品传统剥色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新的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方法。采用一种充氮密封加压并且适当加热的方法进行染色丝织品的剥色,解决了传统剥色方法中因酸度过高所造成的丝织品水解严重造成后期分析干扰严重及样品前处理操作复杂的难题,也解决了脆弱易碎丝织品剥色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发明方法普遍提高了各类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效率,剥色效率最高可达传统剥色方法剥色效率的9倍多,大大改善了剥色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效率,有利于丝织品染料的分析鉴定,能够适用于不同老化程度丝织品文物染料的剥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染色丝织品上染料的剥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剥色提取液:剥色提取液的配制分为两步:

第一步,配制过渡溶液A和过渡溶液B:

过渡溶液A为体积比为1:1的二甲亚砜(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

过渡溶液B为体积比为65:35的甲醇(色谱纯)和超纯水;

第二步,针对五种不同的植物染料,分别配制剥色提取液:

a,适用于黄檗染色的明黄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黄檗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混合制备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0.74%;

b,适用于靛蓝染色的蓝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靛蓝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溶液A混合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0.74%;

c,适用于苏木染色的砖红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苏木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溶液B混合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0.74%;

d,适用于茜草染色的橙红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茜草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二甲亚砜(分析纯)混合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0.74%;

e,适用于槐米染色的柠檬黄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槐米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混合而成,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0.74%;

2)分别准确称取五种不同的丝织品样品10mg,分别置于五个不同的10mL顶空样品瓶中;

3)针对五种不同的染料染色的丝织品样品,分别在顶空样品瓶中加入所配置的相应的提取液1mL,使丝织品样品完全浸入提取液,将顶空瓶内充满高纯氮气,盖盖,用压口钳压紧,密封;

4)将步骤3)制备好的钳口顶空样品瓶置于可控温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提取,黄檗、靛蓝、茜草的提取温度为65℃~80℃,提取时间为60±5min;槐米的提取温度为65℃~80℃,提取时间为120±5min;苏木的提取温度为95℃~110℃,提取时间为30±5min;

5)加热结束后,将顶空样品瓶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在流动的冷水中快速将其冷却,将各顶空样品瓶中相应的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行分析鉴定。

在所述的步骤1)的第二步中,黄檗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靛蓝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苏木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74%;茜草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37%;槐米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74%。

在所述的步骤4)中,放置黄檗、靛蓝、茜草丝织品样品的顶空样品瓶在80℃下加热60min;放置苏木丝织品样品的顶空样品瓶在110℃下加热30min;放置槐米丝织品样品的顶空样品瓶在65℃下加热120min。

在所述的步骤4)和步骤5)中,可控温的加热装置可以选用:Thermo Reacti-Therm Heatingmodules(控温精度0.1℃),货号TS-18824(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传统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方法相比较,低酸度充氮密封加压的方法极大地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省去了传统方法中因酸度过高而需氮气吹扫的繁琐步骤,低酸度充氮密封加压提取后可以直接进色谱分析,节约人力及实验成本;低酸度充氮密封加压提取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剥色方法,减少了丝织品的水解对后续染料分析检测的干扰,温和的提取方法也解决了脆弱易碎丝织品文物剥色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发明方法普遍提高了各类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效率,剥色效率最高可达传统剥色方法剥色效率的9倍多。低酸度充氮密封加压的方法是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对染色丝织品进行剥色的方法。

1、通过本发明方法,能够省去传统丝织品染料提取方法中因酸度过高而需氮气吹扫以除去过量挥发性酸后才能进行后续仪器分析的繁琐步骤,本发明中采用的低酸度丝织品染料的提取方法可以直接进色谱等分析仪器分析,无需额外的样品前处理步骤,节约人力及其它实验成本。

2、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提取染料的条件相对传统强酸剥色的方法,更加适用于老化脆弱易碎丝织品文物的染料剥色分析,解决了易碎丝织品文物剥色效果差的问题。

3、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剥色方法,减少了丝织品水解可能产生的诸多杂质对后续染料的分析检测可能会造成的基体干扰。同时,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是一种高效的染色丝织品上的剥色方法,相比传统强酸剥色方法,本发明方法在减少丝织品水解可能产生的诸多杂质对后续染料的分析检测可能会造成基体干扰问题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各类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效率,剥色效率最高可达传统剥色方法剥色效率的9倍多。

附图说明

图1是黄檗染色丝织品传统剥色方法与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剥色后色谱分析对比图

图2是靛蓝染色丝织品传统剥色方法与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剥色后色谱分析对比图

图3是苏木染色丝织品传统剥色方法与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剥色后色谱分析对比图

图4是茜草染色丝织品传统剥色方法与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剥色后色谱分析对比图

图5是槐米染色丝织品传统剥色方法与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剥色后色谱分析对比图

图6是荧光灯老化箱示意图

图7是荧光灯光谱分布图

图8是各染料染色丝织品光照老化过程中的色差变化图

图9是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用于光照老化前后的黄檗染色丝织品剥色后又进行HPLC分析的色谱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用于光照老化前后的靛蓝染色丝织品剥色后又进行HPLC分析的色谱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用于光照老化前后的苏木染色丝织品剥色后又进行HPLC分析的色谱图

图12是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用于光照老化前后的茜草染色丝织品剥色后又进行HPLC分析的色谱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用于光照老化前后的槐米染色丝织品剥色后又进行HPLC分析的色谱图

图14是本发明方法的黄檗染色丝织品提取液质谱图

图15是本发明方法的靛蓝染色丝织品提取液质谱图

图16是本发明方法的槐米染色丝织品提取液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方法中黄檗、槐米和苏木的提取方法:将一定量的丝织品样品置于开口试管中,加入400μL的水/甲醇/盐酸(37%)(1:1:2),在105℃下加热10min,取出,在流动水中迅速冷却,用45μm针孔过滤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加入1mL的水/甲醇(1:1),注入色谱仪中分析测试。传统方法中靛蓝和茜草的提取方法:将一定量的丝织品样品置于开口试管中,加入300μL的二甲亚砜/盐酸(20:1),105℃加热10min,取出,在流动水中迅速冷却,用45μm针孔过滤头过滤,将过滤后的萃取液在氮吹仪中干燥,然后加入1mL的二甲亚砜,注入色谱仪中分析测试。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液相色谱系统应包括: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美国戴安公司的双三元液相色谱系统Ultimate3000的液相色谱仪,采用SunFireTMC18(4.6*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其中三氟乙酸和乙腈都为色谱纯;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DAD检测器。具体的梯度洗脱程序及DAD检测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程序

表2高效液相色谱进样量及DAD检测条件

实施例1:借助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经天然植物染料黄檗染色的明黄色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提取

首先配制黄檗染料的剥色提取液,黄檗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甲醇(分析纯)混合制备而成,黄檗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

染色丝织品样品的处理,准确称取10mg的黄檗染色丝织品置于10mL顶空样品瓶中,加入黄檗提取液1mL,使丝织品样品完全浸入提取液,将顶空瓶内充满高纯氮气,盖盖,用压口钳压紧,密封。

加热剥色提取,将制备好的顶空瓶置于可控温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在80℃下加热60min。

等待加热步骤结束后,将顶空瓶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在流动的冷水中快速将其冷却。用启盖器将顶空瓶瓶盖打开,将提取好的染色丝织品的染料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及其他的分析鉴定等。

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丝织品染料剥色方法的剥色效率(参见附图1和表3)。

实施例2:借助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经天然植物染料靛蓝染色后的蓝色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提取

首先配制靛蓝染料的剥色提取液,分两步配制:第一步配制溶液A,溶液A组成为体积比为1:1的二甲亚砜(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配制靛蓝提取液。靛蓝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溶液A混合而成,靛蓝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

染色丝织品样品的处理,准确称取10mg的靛蓝染色丝织品置于10mL顶空样品瓶中,加入靛蓝剥色提取液1mL,使丝织品样品完全浸入提取液,将顶空瓶内充满高纯氮气,盖盖,用压口钳压紧,密封。

加热剥色提取,将制备好的顶空瓶置于可控温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在80℃下加热60min。

等待加热步骤结束后,将顶空瓶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在流动的冷水中快速将其冷却。用启盖器将顶空瓶瓶盖打开,将提取好的染色丝织品的染料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及其他的分析鉴定等。

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丝织品染料剥色方法的剥色效率(参见附图2和表3)。

实施例3:借助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经天然植物染料苏木染色后的砖红色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提取

首先配制苏木染料的剥色提取液,分两步配制:第一步配制溶液B,溶液B组成为体积比为65:35的甲醇(色谱纯)和超纯水。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配制苏木提取液。苏木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溶液B混合而成,苏木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74%。

染色丝织品样品的处理,准确称取10mg的苏木染色丝织品置于10mL顶空样品瓶中,加入苏木剥色提取液1mL,使丝织品样品完全浸入提取液,将顶空瓶内充满高纯氮气,盖盖,用压口钳压紧,密封。

加热剥色提取,将制备好的顶空瓶置于可控温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在110℃下加热30min。

等待加热步骤结束后,将顶空瓶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在流动的冷水中快速将其冷却。用启盖器将顶空瓶瓶盖打开,将提取好的染色丝织品的染料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及其他的分析鉴定等。

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丝织品染料剥色方法的剥色效率(参见附图3和表3)。

实施例4:借助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经天然植物染料茜草染色后的橙红色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提取

首先配制茜草剥色提取液,茜草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二甲亚砜(分析纯)混合而成,茜草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37%。

染色丝织品样品的处理,准确称取10mg的茜草染色丝织品置于10mL顶空样品瓶中,加入茜草剥色提取液1mL,使丝织品样品完全浸入提取液,将顶空瓶内充满高纯氮气,盖盖,用压口钳压紧,密封。

加热剥色提取,将制备好的顶空瓶置于可控温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在80℃下加热60min。

等待加热步骤结束后,将顶空瓶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在流动的冷水中快速将其冷却。用启盖器将顶空瓶瓶盖打开,将提取好的染色丝织品的染料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及其他的分析鉴定等。

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丝织品染料剥色方法的剥色效率(参见附图4和表3)。

实施例5:借助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经天然植物染料槐米染色后的柠檬黄色丝织品染料的剥色提取

首先配制槐米剥色提取液,槐米提取液由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混合而成,槐米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74%。

染色丝织品样品的处理,准确称取10mg的槐米染色丝织品置于10mL顶空样品瓶中,加入槐米剥色提取液1mL,使丝织品样品完全浸入提取液,将顶空瓶内充满高纯氮气,盖盖,用压口钳压紧,密封。

加热剥色提取,将制备好的顶空瓶置于可控温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在65℃下加热120min。

等待加热步骤结束后,将顶空瓶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在流动的冷水中快速将其冷却。用启盖器将顶空瓶瓶盖打开,将提取好的染色丝织品的染料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及其他的分析鉴定等。

本发明中的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剥色方法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丝织品染料剥色方法的剥色效率(参见附图5和表3)。

表3 5种染色丝织品的传统剥色方法与本发明方法的剥色效率比较

实施例6:中国传统印染工艺染色后的5种染料分别染色后的丝织品经光照模拟加速老化后染料的提取

首先配制各染料的剥色提取液,分两步配制:第一步配制溶液A和溶液B,溶液A组成为体积比为1:1的二甲亚砜(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溶液B组成为体积比为65:35的甲醇(色谱纯)和超纯水。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针对五种不同的植物染料,分别配制适用于五种不同染色丝织品染料提取的剥色提取液。五种剥色提取液分别是:黄檗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混合制备而成,黄檗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靛蓝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溶液A混合而成,靛蓝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185%;苏木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溶液B混合而成,苏木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74%;茜草提取液由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和二甲亚砜(分析纯)混合而成,茜草提取液HCl的质量分数为0.37%;槐米提取液由37%的浓盐酸(分析纯)和甲醇(色谱纯)混合而成,槐米提取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74%。

老化丝织品样品的获取,将按照中国传统印染工艺染色后的5种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后的丝织品在高照度的荧光灯光源照射下进行加速模拟老化一段时间,制得老化后的丝织品样品。

老化后染色丝织品样品的处理,准确称取10mg的染色丝织品置于10mL顶空样品瓶中,根据染料的不同,加入相应的剥色提取液1mL,使丝织品样品完全浸入提取液,将顶空瓶内充满高纯氮气,盖盖,用压口钳压紧,密封。

加热剥色提取,将制备好的顶空瓶置于可控温的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黄檗、靛蓝、茜草在80℃下加热60min;苏木在110℃下加热30min;槐米在65℃下加热120min。

等待加热步骤结束后,将顶空瓶从加热装置中取出,在流动的冷水中快速将其冷却。用启盖器将顶空瓶瓶盖打开,将提取好的染色丝织品的染料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及其他的分析鉴定等。

中国传统印染工艺染色后的5种染料分别染色后的丝织品,是完全模拟中国古代丝织品的染色工艺,采用植物染料染色的草染方法,利用植物染料染制时,其色素分子借化学吸附作用,与织物纤维亲和而改变纤维颜色的原理而着色。染料的变化与丝织品的历史年代变迁息息相关,丝织品染料的分析对古代丝织品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但鉴于丝织品文物历史文化价值极高,数量又极其稀少,丝织品文物样品不易获取,所以本发明中采用光照模拟加速老化的实验方法来得到模拟丝织品文物:用天然植物染料将市售白色丝织品按照中国传统印染工艺染色,将染色后获得的各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置于事先准备好的荧光灯老化箱内光照老化,荧光灯老化箱示意图参见附图6,老化箱上部安置4盏荧光灯,均匀分布,老化箱四周用黑色不透光的布罩起来以避免外界光线进入,调节老化箱上部荧光灯的位置或者移动底部试验台的位置以使试样台上光照分布比较均匀,打开荧光灯电源,待其照度稳定后,用分光照度计测试荧光灯光谱分布图(参见附图7),并用照度计测试各丝织品样品位点的照度并记录,随后将染色后的丝织品裁剪成5×5cm大小,依次放到样品台上。整个老化过程需定期进行各染色丝织品的色差测试和各丝织品样品位点的照度测试,待老化试验结束后,以各染色丝织品的色差变化与其累积照度(累积照度=各染色丝织品样品位点照度×光照老化照射时间)作图,参见附图8。由图8可知,各染色丝织品在荧光灯照射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色差变化,发生了颜色的减退,原因在于染料在光照下发生了降解、氧化或还原等不同程度的化学变化。随后,将老化后的丝织品样品按照本发明中的方法进行剥色提取,并与未光照老化的丝织品样品进行对比,发现,光照老化后各染料色谱图中主成分的峰面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小(参见附图9-13和表4)。这与丝织品的色差变化图的结果是相吻合的:色差变化图上表现为丝织品色差的变化,色谱图上表现为染料主成分的峰面积变小,其实质都是丝织品上的染料经过光照老化发生了光化学反应,导致了染料色素成分的氧化、还原或分解等降解反应而导致丝织品上各染料的主要色素成分发生了不同程度减少。

表4 5种染色丝织品光照老化前后的发明方法剥色效果

本发明提取染色丝织品后提取液的物质组成分析试验:

如附图14-16所示,经过对本发明提取后的部分染色丝织品染料(黄檗、靛蓝、槐米)提取液进行HPLC-MS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黄檗染色丝织品中的质谱特征准分子离子[C20H18NO4]+(m/z=336),靛蓝染色丝织品染料提取液的质谱图m/z=262.7为靛蓝的[M+H]峰,为靛蓝的特征离子峰,槐米染色丝织品提取液质谱图特征离子峰m/z=302.82为槲皮素的[M+H]峰。HPLC-MS分析表明,质谱图中,几种染料的特征峰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从质谱图特征来看,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的剥色提取方法没有造成丝织品染料结构的变化(参见附图14-16)。

本发明提取染色丝织品后提取液的稳定性试验:

按照实施例1至实施例5方法剥色后获得的5种染料丝织品提取液,将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液相色谱系统检测,20小时内连续进样,考察提取液在20小时内稳定性,各染料提取液中主成分的峰面积未发生明显变化。计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参见表5。

由表5可知,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提取液在提取后的20小时内,各剥色提取液中主要色素成分的峰面积均在3%以上下,所以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提取液可以稳定保存至少20小时。

表5剥色提取液的稳定性考察

本发明提取染色丝织品后提取液的重复性试验:

5种染色丝织品,每种染色丝织品均按照发明要求平行做3个样品提取液,并分别将提取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后进液相色谱系统检测,考察发明方法的剥色重现性。各染料提取液中主成分的峰面积未发生明显变化。计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参见表6。由表6可知,各剥色提取液中主要色素成分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剥色重复性良好,满足丝织品剥色的需求。

表6剥色方法的重复性考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