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汽车环境风洞试验室的可移动环境试验舱

用于汽车环境风洞试验室的可移动环境试验舱

摘要

用于汽车环境风洞试验室的可移动环境试验舱,包括环境试验舱室、温湿控制系统、新风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环境试验舱室的底盘沉降到地坑内,使其地面与风洞试验舱室的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高度;环境试验舱室滑动支撑在设置于地坑内的两轨道上,环境试验舱室的底盘位置设有驱动机构A;环境试验舱室出车门位置设有可折叠的密封连接通道及驱动机构B,密封连接通道的一端与环境试验舱室出车门的周边相连接,另一端设有与风洞试验舱室车辆进出门的周边能形成连接的自由接口;上述三系统置于环境试验舱室外部的建筑结构上,通过对应管路与设置在环境试验舱室上的进风口、排风口及尾气排放管路连接。本环境试验舱室与风洞试验舱室直接连接,省去了干燥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141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46496.0

  • 发明设计人 陆新林;马贺明;沈兆昆;郝永健;

    申请日2015-01-29

  • 分类号G01M9/04;

  • 代理机构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英梅

  • 地址 300385 天津市西青区西青经济开发区赛达二大道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44: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10

    授权

    授权

  • 2015-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M9/04 申请日:20150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环境模拟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环境风 洞试验室的可移动环境试验舱。

背景技术

汽车环境试验舱是环境风洞试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低温试验时, 为了缩短试验准备时间,首先将整个试验车辆放入汽车环境试验舱进行预冷, 当满足要求时,再将车辆通过干燥室,最后移入风洞试验舱中,进行风洞试 验。

采用汽车环境试验舱可以降低环境风洞试验室的能耗。目前,汽车环境 试验舱的设计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固定式和气垫移动式。图9中呈现的是固定 式汽车环境试验舱。图10中呈现的是气垫移动式汽车环境试验舱。对于气垫 移动式汽车环境试验舱来说,由于其下部带有移动用的气垫,所以汽车环境 试验舱内地面高于外部地面,这样,试验车需要通过斜坡板进出汽车环境试 验舱。由于汽车环境试验舱的整体空间比较紧凑,且为了不改变准备好的试 验车的温度,试验车不能启动,因此需要靠人力将试验车推入推出汽车环境 试验舱,导致试验车进出汽车环境试验舱时很不方便。此外,由于采用气垫 式移动方式,汽车环境试验舱的移动定位精度差,增加了与干燥室对接的难 度;汽车环境试验舱的温湿控制系统、新风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集成在汽车 环境试验舱室的顶部,导致整个汽车环境试验舱的重量较大,其移动起来也 比较费力。另外,采用现有的固定式汽车环境试验舱或气垫移动式汽车环境 试验舱,均在环境试验舱与汽车风洞试验舱之间设置干燥室,这样导致整个 环境风洞试验室占用较大的建造空间,且环境风洞的运行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节省建造空间、降 低环境风洞运行成本、便于车辆进出的用于汽车环境风洞试验室的可移动环 境试验舱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汽车环境风洞试验室的可移动环境试验舱,包括环境试验舱室、温 湿控制系统、新风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在环境试验舱室上与风洞试验舱室 设置车辆进出门相靠近的一侧壁上设有出车门,在环境试验舱室上与设置出 车门相对应的另一侧壁上设有进车门,其特征在于:环境试验舱室的底盘沉 降到地坑内,使环境试验舱室的地面与风洞试验舱室的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高 度,地坑为长方形状,地坑相对于风洞试验舱室横向或纵向设置;在地坑内 安装有两轨道,两轨道沿地坑的长度方向设置,环境试验舱室通过安装在其 底盘上的滑块滑动支撑在两轨道上,在环境试验舱室的底盘位置设有能驱动 环境试验舱室沿两轨道移动的驱动机构A;在环境试验舱室外出车门的位置 设置有可折叠的密封连接通道及能使密封连接通道展开和收叠的驱动机构 B,密封连接通道的一端与环境试验舱室出车门的周边相连接,其另一端设有 与风洞试验舱室车辆进出门的周边能形成连接的自由接口;所述温湿控制系 统、新风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通过安装箱体置于环境试验舱室外部的建筑结 构上,温湿控制系统和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路与环境试验舱室的进 风口可拆卸式连接,温湿控制系统和新风系统的回风口通过回风管路与环境 试验舱室的排风口可拆卸式连接,尾气排放系统通过尾气吸入管路与设置在 环境试验舱室内的尾气排放管路可拆卸式连接。

本发明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还包括设置在环境试验舱室底盘两端、可覆盖地坑的两块盖板,两块盖 板均为可层叠式或可卷曲式结构,每块盖板的一端与环境试验舱室底盘的对 应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地坑对应端的构件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A由固定在地坑内与两轨道相平行的齿条、安装在环境试 验舱室底盘上的驱动电机A及安装在驱动电机A输出端的齿轮构成,齿轮与 齿条相啮合。

所述驱动机构A由固定在地坑内的驱动电机B、支撑在地坑内的丝杠及 安装在环境试验舱室底盘下端的与丝杠相配合的螺母结构构成,其中丝杠与 两轨道相平行,驱动电机B与丝杠的一端驱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B为油缸或气缸,油缸或气缸固装在环境试验舱室上,油 缸或气缸的缸杆与密封连接通道的自由接口端驱动连接。

在环境试验舱室的地面上安装有自由转鼓结构。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环境试验舱室的底盘沉降于地坑内,使环境试验舱室的地面与风洞试 验舱室的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利于试验车辆进出于汽车环境试验舱。

2、环境试验舱室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结构或丝杠螺母的配合结构沿轨 道进行移动,可以实现准确的移动定位;另外环境试验舱室可通过可折叠的 密封连接通道与环境风洞试验舱室直接对接,使环境试验舱室、环境风洞试 验舱室与外部隔离,这样可省去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干燥室,从而一方面节省 建造空间,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环境风洞的运行成本。

3、环境试验舱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新风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与环境试验 舱室分离,将这些系统设置在环境试验舱室外的周围建筑结构上,需要时只 需与环境试验舱室通过管路连接即可,这样就减轻了环境试验舱室的重量, 便于环境试验舱室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横向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环境试验舱室与风洞试验舱室处于未对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环境试验舱室与风洞试验舱室处于对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采用纵向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环境试验舱室与风洞试验舱室处于未对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图4中环境试验舱室与风洞试验舱室处于对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图2和图5中环境试验舱室与三个系统连接的右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密封连接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固定式汽车环境试验舱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0是现有技术中气垫移动式汽车环境试验舱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环境试验舱室;110、出车门;120、进车门;130、底盘;2、 地坑;3、轨道;4、滑块;5、驱动机构A;510、齿条;520、驱动电机A; 530、齿轮;540、驱动电机B;550、丝杠;560、螺母结构;6、密封连接通 道;7、驱动机构B;8、安装箱体;9、出风管路;10、回风管路;11、尾气 吸入管路;12、尾气排放管路;13、盖板;14、自由转鼓结构。1’、风洞试 验舱室,;101’、车辆进出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汽车环境风洞试验室的可移动环境试验舱,由以下 几部分构成:

包括环境试验舱室1。在环境试验舱室上与风洞试验舱室1’设置车辆进 出门101’相靠近的一侧壁上设有出车门110,在环境试验舱室上与设置出车 门相对应的另一侧壁上设有进车门120。环境试验舱室的底盘130沉降到地 坑2内,使环境试验舱室的地面与风洞试验舱室的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高度。 地坑为长方形状,地坑相对于风洞试验舱室横向或纵向设置,在地坑内安装 有两轨道3,两轨道沿地坑的长度方向设置,即当地坑横向设置时,轨道横 向布置,当地坑纵向设置时,轨道纵向设置。环境试验舱室通过安装在其底 盘上的滑块4滑动支撑在两轨道上,在环境试验舱室的底盘位置设有能驱动 环境试验舱室沿轨道移动的驱动机构A5。具体的,上述地坑横向设置是指环 境试验舱室沿轨道移动的方向与车辆进出环境试验舱室的方向相垂直,纵向 设置是指环境试验舱室沿轨道移动的方向与车辆进出环境试验舱室的方向相 平行。地坑采用横向设置还是纵向设置,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现场的空间布局 来确定。地坑横向设置的情况参见附图1-3,纵向设置的情况参见附图4-6。 在环境试验舱室外出车门的位置设置有可折叠的密封连接通道6及能使密封 连接通道展开和收叠的驱动机构B7。密封连接通道的一端与环境试验舱室出 车门的周边相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风洞试验舱室车辆进出门的周边能形成 连接的自由接口。上述密封连接通道可采用连杆式折叠机构和设在连杆式折 叠机构外部的起密封作用的帆布层构成,连杆式折叠机构可参考现有的折叠 门结构,其由竖直设置的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侧壁的顶壁构成,两侧壁的下端 安装多个导向轮,导向轮嵌入到设在环境试验舱室底盘上的导向槽内,上述 两侧壁及顶壁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车辆经过的通道。

包括温湿控制系统、新风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三系统可参看现有技术。 所述温湿控制系统、新风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通过安装箱体8置于环境试验 舱室外部的建筑结构上。温湿控制系统和新风系统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路9 与环境试验舱室的进风口可拆卸式连接,温湿控制系统和新风系统的回风口 通过回风管路10与环境试验舱室的排风口可拆卸式连接,尾气排放系统通过 尾气吸入管路11与设置在环境试验舱室内的尾气排放管路12可拆卸式连接。 尾气排放管路的作用是:与试验车的排气管连接。温湿控制系统、新风系统 和尾气排放系统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当待测试车辆进入到环境试验舱室内进 行预冷时,可通过对应管路使三个系统与环境试验舱室内连通;当待测试的 车辆预冷至设定温湿度时,可快速拆除三个系统与环境试验舱室的连接,并 关闭对应接口部位的阀门,使环境试验舱室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状体。这样, 当环境试验舱室移至与风洞试验舱室对接的位置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带动温 湿控制系统、新风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从而大幅度减轻了环境试验舱室的 重量,方便了其移位。

上述结构中,可移动环境试验舱还包括设置在环境试验舱室底盘两端、 可覆盖地坑的两块盖板13,两块盖板为可层叠式或可卷曲式结构,每块盖板 的一端与环境试验舱室底盘的对应端固定连接,盖板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地坑 对应端的构件连接。具体的,当盖板采用层叠式结构时,上述构件可采用地 脚螺栓结构;当盖板采用卷曲式结构时,上述构件可采用卷轴结构。另外, 在地坑的靠近两端的部位需各预留一定的空间,利用两端的预留空间来存储 收叠的部分盖板。采用上述两块盖板,当环境试验舱室移动时,会带动一端 的盖板展开,同时带动另一端的盖板收起,这样保证了环境试验舱室两端暴 露的地坑部分均被覆盖,从而防止了杂物落下而妨碍汽车环境试验舱室的移 动,同时也能保证外观整洁,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

上述结构中,所述驱动机构A优选采用齿轮齿条啮合结构或丝杠螺母结 构。具体的,齿轮齿条啮合结构由固定在地坑内与两轨道相平行的齿条510、 安装在环境试验舱室底盘上的驱动电机A520及安装在驱动电机A输出端的 齿轮530构成,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丝杠螺母结构其由固定在地坑内的驱动 电机B540、支撑在地坑内的丝杠550及安装在环境试验舱室底盘下端与丝杠 相配合的螺母结构560构成,其中丝杠与两轨道相平行,驱动电机B与丝杠 的一端驱动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驱动机构B采用油缸或气缸。油缸或气缸固装在环境 试验舱室上,油缸或气缸的缸杆与密封连接通道的自由接口端驱动连接。这 样,通过油缸或气缸正向动作,可带动密封连接通道的自由接口端外移,使 密封连接通道伸展开,从而实现与风洞试验舱室进出门周边对应位置的对接。 反正,当密封连接通道的自由接口端与风洞试验舱室脱离接触时,可通过油 缸或气缸反向动作,带动密封连接通道的自由端回移,实现密封连接通道的 折叠回收。

上述结构中,在环境试验舱室的地面上安装有自由转鼓结构14。当环境 试验舱室在驱动机构A的作用下沿轨道移动时,自由转鼓结构与环境试验舱 室同步移动。上述自由转鼓结构设计参考执行GB/T13563-2007《滚筒式汽车 车速表检验台》。设置上述自由转鼓结构的目的:就可在环境试验舱室内启 动发动机,对车辆进行低温低湿等工况的试验,这样就不需要运行整个环境 风洞试验室,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省运行成本。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