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静止自并励励磁系统的模型

一种静止自并励励磁系统的模型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静止自并励励磁系统详细模型。包括有机端电压测量比较环节V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7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P9/30 申请日:2014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电机励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晶闸管采 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下的静止自并励励磁系统的模型。

背景技术

随着微机励磁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励磁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 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与余弦移相触发方式不同,非完全余弦移 相触发方式中,机端电压与余弦波幅值并不成比例关系,因此当机端 电压发生变化时,余弦波的幅值并不随之发生变化。此时,晶闸管输 出的空载直流电压Udo是一个与机端电压有关的量。而现有的IEEE 标准自并励模型中,Ud0的值与机端电压是一个无关的量,并不符合 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下的关系,因此该模型不一定能 适用于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下的情况。

与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静止自并励标准模型为电气 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提出的静止自并励标准模型,其机端电 压与参考电压形成的电压差量经过超前滞后校正及综合放大环节输 出到功率放大单元,输出得到励磁电压。该模型存在的缺点是:1) 不适用于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的情况;2)未考虑整流器 换相压降的影响,不利于模型的精确性。

与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的另一静止自并励标准模型为在IEEE提 出的静止自并励标准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考虑了整流器换相压降作用 的IEC模型,其机端电压与参考电压形成的电压差量经过超前滞后 校正及综合放大环节输出到功率放大单元,减去整流器换相压降之后 输出得到励磁电压。该模型存在的缺点是不适用于晶闸管采用非完全 余弦移相触发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静止自并励励磁系统的模型。本发明 是一种能够适用于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下的静止自 并励励磁系统的模型,能提高现有模型的精确性。本发明适用于晶闸 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及研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静止自并励励磁系统的模型,该 模型包括有机端电压测量比较环节Vref、Vt,由超前滞后校正单元 TC1/TB1,TC2/TB2和增益放大环节KR组成的励磁控制器,一阶惯性环 节模拟的励磁功率单元,限幅环节VRMAX、VRMIN,机端电压Vt反馈 环节,整流器换相压降环节KCIFD以及励磁电压输出EFD,机端电压 Vt与参考电压Vref形成的电压差量ΔV经过超前滞后校正单元 TC1/TB1,TC2/TB2及增益放大环节KR输出到整流器进行功率放大(KA、 TA),忽略电压上下限幅影响,整流器输出的电压VR受机端电压Vt反馈作用后得到空载直流电压Ud0,之后减去整流器换相压降KCIFD的影响输出励磁电压EFD

上述机端电压Vt反馈至空载直流电压Udo输出端之前,Udo的值 受机端电压影响,符合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时空载直流电 压与机端电压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时,整流器输出的空载直 流电压与机端电压有关,而在现有的静止自并励IEEE标准模型中发 现其整流器输出的空载直流电压与机端电压无关。基于这一发现,本 发明在原有IEEE标准模型基础上增加考虑了机端电压的反馈及整流 器换相压降的影响,得到新的适用于非完全余弦触发方式下的静止自 并励详细模型。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适用于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的情况,符合现 代微机励磁系统的需要,解决了现有静止自并励IEEE标准模型在应 用中的局限性。

(2)本发明采用机端电压反馈结构,不仅能够充分反应机端电压对 整流器输出电压的影响,且由于机端电压的自适应作用,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本发明考虑了整流器换相压降影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 精确性,有利于对实际系统进行精确仿真分析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IEEE标准静止自并励励磁系统模型图。

图3为在IEEE基础上考虑了整流器换相压降的IEC模型图。

图4为单机无穷大系统简化模型图。

图5为考虑比例式励磁调节仿真对比结果图。

图6为考虑惯性时间常数仿真对比结果图。

图7为考虑超前滞后环节仿真对比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借助实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以下实施例仅是说 明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静止自并励励磁系统的模型,该模型包括 有机端电压测量比较环节Vref、Vt,由超前滞后校正单元TC1/TB1, TC2/TB2和增益放大环节KR组成的励磁控制器,一阶惯性环节模拟的 励磁功率单元,限幅环节VRMAX、VRMIN,机端电压Vt反馈环节,整 流器换相压降环节KCIFD以及励磁电压输出EFD,机端电压Vt与参考 电压Vref形成的电压差量ΔV经过超前滞后校正单元TC1/TB1,TC2/TB2及增益放大环节KR输出到整流器进行功率放大(KA、TA),忽略电 压上下限幅影响,整流器输出的电压VR受机端电压Vt反馈作用后得 到空载直流电压Ud0,之后减去整流器换相压降KCIFD的影响输出励 磁电压EFD

上述机端电压Vt反馈至空载直流电压Udo输出端之前,Udo的值 受机端电压影响,符合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时空载直流电 压与机端电压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发明中机端电压与参考电压形成的电压差量经过超前滞后校 正及综合放大环节输出到功率放大单元。忽略电压上下限幅影响,整 流器输出的电压受机端电压反馈作用后得到空载直流电压Ud0。之后 减去整流器换相压降的影响输出励磁电压。

在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的情况下,工作原理为:首先 将控制电压Usm叠加到同步电压Usy上,Usy为余弦波,在过零点触发 触发脉冲,因此过零点对应的相角就是控制角α。此时存在关系式:

Usymcosα+Usm=0

                                                   (1-1)

式中,Usym为余弦波幅值。

已知直流电压Ud的表达式为:

Ud=1.35U2cosα

                                                  (1-2)

由此可得出控制电压Usm与晶闸管输出的直流平均电压Ud的关系 为:

Ud=1.35U2cos(arccos-UsmUsym)=1.35U2-UsmUsym---(1-3)

当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的情况下,机端电压U2发生 变化时,余弦波幅值Usym并不随之发生变化,此时二者的比值不是 定值,晶闸管输出的直流电压与机端电压有关。

本发明基于这一原理,在原有的IEEE静止自并励模型基础上增 加了机端电压反馈作用,且考虑了整流器换相压降的影响,能够适用 于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且提高了模型的精确性。

如图2所示为现有的IEEE静止自并励模型,其机端电压与参考 电压形成的电压差量经过超前滞后校正及综合放大环节输出到功率 放大单元,输出得到励磁电压。

如图3所示为现有的IEC静止自并励模型,其机端电压与参考电 压形成的电压差量经过超前滞后校正及综合放大环节输出到功率放 大单元,减去整流器换相压降之后输出得到励磁电压。

本发明在IEEE及IEC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机端电压反馈作用, 能够适用于非完全余弦移相触发方式。

如图4所示为单机无穷大系统简化图。系统发生单回线路三相故 障,故障持续0.1s,断路器0.1s切除。

如图5所示为在附图4所示模型中,考虑比例式励磁调节时,分 别采用静止自并励IEEE模型,IEC模型以及本发明所提出的详细模 型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得到的功角对比曲线图。设置励磁系统参数 TC1=0,TB1=1,TC2=0,TB2=0,功率单元综合时间常数TA=0s,功率 单元比例系数KA=1,换相压降系数KC=0.07,KR=50。

此时,分别使用两种模型情况下系统的小干扰特征值结果如下:

IEEE模型:-35-27.210.2+2.2i0.2-2.2i-4.41-0.6+1.63i-0.6-1.63i

详细模型:-35.09-27.2-0.2+3.24i-0.2-3.24i-4.39-0.62+1.67i-0.62-1.67i

其中,详细模型中特征根的实数部均为负数,系统稳定,而IEEE 模型存在具有正实部的特征根,系统失稳。

图5中,实线代表的是详细模型,粗虚线代表的是IEC模型,细 虚线代表的是IEEE模型。由仿真曲线可知,在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 弦移相触发方式时,此时认为本发明提出的详细模型足够准确,则当 实际系统保持稳定状态,而使用IEEE模型及IEC模型对实际系统进 行仿真分析时,却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系统的运行情况。

如图6所示为在附图4所示模型中,增加考虑励磁系统惯性时间 常数时,分别采用静止自并励IEEE模型,IEC模型以及本发明所提 出的详细模型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得到的功角对比曲线图。设置励磁 系统参数TC1=0,TB1=1,TC2=0,TB2=0,功率单元综合时间常数 TA=0.02s,功率单元比例系数KA=1,换相压降系数KC=0.07,KR=100。

此时,分别使用两种模型情况下系统的小干扰特征值结果如下:

IEEE模型:-50.15-4.350.2+2.9i0.2-2.9i-27.2-35-0.19+3.22i-0.19-3.22i

详细模型:-50.17-4.35-0.58+1.6i-0.58-1.6i-27.2-35-0.16+3.22i-0.16-3.22i

其中,详细模型中特征根的实数部均为负数,系统稳定,而IEEE 模型存在具有正实部的特征根,系统失稳。

图6中,实线代表的是详细模型,粗虚线代表的是IEC模型,细 虚线代表的是IEEE模型。由仿真曲线可知,在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 弦移相触发方式时,此时认为本发明提出的详细模型足够准确,则当 实际系统保持稳定状态,而使用IEEE模型及IEC模型对实际系统进 行仿真分析时,却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系统的运行情况。

如图7所示为在附图4所示模型中,增加考虑励磁系统超前滞后 环节时,分别采用静止自并励IEEE模型,IEC模型以及本发明所提 出的详细模型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得到的功角对比曲线图。设置励磁 系统参数TC1=1,TB1=10,TC2=0,TB2=0,功率单元综合时间常数 TA=0.02s,功率单元比例系数KA=1,换相压降系数KC=0.07,KR=100。

此时,分别使用两种模型情况下系统的小干扰特征值结果如下:

IEEE模型:-49-4.48-0.2+3.2i-0.2-3.2i-27.2-35-0.3+0.65i-0.3-0.65i

详细模型:-49.2-4.46-0.24+3.2i-0.24-3.2i-27.2-35.3-0.34+0.66i-0.34-0.66i

其中,详细模型与IEEE模型中特征根的实数部均为负数,系统 稳定。

图7中,实线代表的是详细模型,粗虚线代表的是IEC模型,细 虚线代表的是IEEE模型。由仿真曲线可知,在晶闸管采用非完全余 弦移相触发方式时,此时认为本发明提出的详细模型足够准确,则使 用IEEE模型及IEC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时,不能精确反映 实际系统的运行情况。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