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包括ARM处理器、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热电偶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室温采集放大电路以及温度控制输出电路。此处所用的ARM处理器为ST公司的STM32F103ZET6。本发明采用仪表放大器组成热电偶的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对设备中的共模干扰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交流过零检测的应用大大延长了系统的寿命和稳定性;相比独立的温控表的手动调节温度,本系统在实时调整控制温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712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02790.1

  • 发明设计人 高明煜;王夏明;朱琦;黄继业;

    申请日2015-01-05

  • 分类号G05D23/22;

  •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杜军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20: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3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D23/22 申请日:201501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温控领域,特指是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薄膜包装流水线中,需要经过薄膜的热切割,热接合,热收缩等工序,这些工序需要在一个恒定温度下进行,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包膜的效果。目前的解决方案大都是外接独立的温控表,每个需要控制温度的地方都要外接一个温控表,增加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此外,由于是外接的温控表,与主控制处理器无法通信,改变控制温度都得手动进行,无法满足实时调节控制温度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本系统的控制算法在ARM处理器上实现,它的适用范围不仅仅在薄膜包装流水线,在任何基于ARM处理器的需要温度控制的系统都可以移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包括ARM处理器、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热电偶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室温采集放大电路以及温度控制输出电路。此处所用的ARM处理器为ST公司的STM32F103ZET6。

所述的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包括6个电阻,2个二极管,第一运算放大器LM358和1片光耦NEC2501L-1。

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220V交流电的火线,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220V交流电的零线,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电源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12V电源,负电源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输出端与光耦的1脚连接;光耦的2脚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光耦的4脚接3.3V电源,3脚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并与ARM处理器的一个带定时器功能的I/O口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系统地。

所述的热电偶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包括仪表放大器U2、第二运算放大器U3、7个电阻和9个电容,仪表放大器U2的型号为INA126,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型号为OP07;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热电偶的负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仪表放大器U2的2脚负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热电偶的正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仪表放大器U2的2脚正输入端连接;仪表放大器U2的1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8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4脚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并接负5V模拟电源,5脚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并接模拟地,6脚与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7脚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正5V模拟电源;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2脚、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6脚并与ARM处理器的一个模拟输入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3脚、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模拟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4脚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并接负5V电源,7脚与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正5V电源,1脚、5脚、8脚架空;

室温采集放大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U4,第三运算放大器U5、3个电阻和2个电容,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型号U4为LM35DZ,所述的第三运算放大器U5型号为OP07;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U4的1脚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并接5V模拟电源,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5的2脚连接,温度传感器U4的2脚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5的3脚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5V模拟电源,温度传感器U4的3脚接5V模拟电源;第三运算放大器U5的4脚与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并接负5V电源,7脚与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正5V电源,1脚、5脚、8脚架空;6脚与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ARM处理器另一个模拟输入脚,

所述的温度控制输出电路包括第二光耦,一个MOS管,一个继电器,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阻。

所述的第二光耦OC2的1脚接ARM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输出脚,2脚接数字地,4脚接12V隔离电源,3脚与MOS管的栅极、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MOS管的源极S连接并接隔离地,MOS管的漏极D与继电器的3脚、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继电器的4脚连接12V电源;继电器的2脚接220V零线,1脚与加热丝的一端连接,加热丝的另一端接220V火线。

本发明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ARM处理器实时读取热电偶的经过放大滤波的电压信号,经过查找热电偶分度表换算出相应的温度值T_k,同时读取通过放大滤波后的室温采集放大电路的信号,转换成温度值T_Base,则实际温度T为T_k与T_Base的和。

步骤(2):ARM处理器对检测到的温度值进行PID计算产生控制信号。

步骤(3):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实时检测交流电的频率和过零点,当交流电频率在-48Hz~52Hz时并且在交流电过零时,ARM处理器根据PID的计算结果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的打开与关闭。如果检测到交流电不正常,则立即关闭加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时检测220V交流电的频率和过零点,在交流电不正常时,能立即关闭加热输出,对系统起到了保护作用;只有在交流电过零的时候才会使继电器动作,延长了继电器的寿命;热电偶检测温度时候,要与金属器件直接接触,工业设备难免存在漏电流,这些漏电流会对热电偶检测温度产生很大的共模干扰,本电路采用仪表放大器进行前端放大,极大的抑制了这种干扰;二阶有源滤波器对热电偶的信号进一步滤波,大大改善了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图。

图2是本发明的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

图3是本发明的热电偶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

图4是本发明的室温采集放大电路;

图5是本发明的温度控制输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包括ARM处理器、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热电偶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室温采集放大电路以及温度控制输出电路。此处所用的ARM处理器为ST公司的STM32F103ZET6。

如图2所示,所述的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包括6个电阻,2个二极管,第一运算放大器LM358和1片光耦NEC2501L-1。

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220V交流电的火线,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220V交流电的零线,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电源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12V电源,负电源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输出端与光耦的1脚连接;光耦的2脚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光耦的4脚接3.3V电源,3脚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并与ARM处理器的一个带定时器功能的I/O口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系统地。

如图3所示,所述的热电偶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包括仪表放大器U2、第二运算放大器U3、7个电阻和9个电容,仪表放大器U2的型号为INA126,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型号为OP07;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热电偶的负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仪表放大器U2的2脚负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热电偶的正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仪表放大器U2的2脚正输入端连接;仪表放大器U2的1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8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4脚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并接负5V模拟电源,5脚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并接模拟地,6脚与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7脚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正5V模拟电源;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2脚、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6脚并与ARM处理器的一个模拟输入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3脚、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模拟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4脚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并接负5V电源,7脚与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正5V电源,1脚、5脚、8脚架空;

如图4所示,室温采集放大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U4,第三运算放大器U5、3个电阻和2个电容,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型号U4为LM35DZ,所述的第三运算放大器U5型号为OP07;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U4的1脚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并接5V模拟电源,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5的2脚连接,温度传感器U4的2脚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5的3脚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5V模拟电源,温度传感器U4的3脚接5V模拟电源;第三运算放大器U5的4脚与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并接负5V电源,7脚与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正5V电源,1脚、5脚、8脚架空;6脚与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ARM处理器另一个模拟输入脚,

如图5所示,所述的温度控制输出电路包括第二光耦,一个MOS管,一个继电器,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阻。

所述的第二光耦OC2的1脚接ARM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输出脚,2脚接数字地,4脚接12V隔离电源,3脚与MOS管的栅极、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MOS管的源极S连接并接隔离地,MOS管的漏极D与继电器的3脚、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继电器的4脚连接12V电源;继电器的2脚接220V零线,1脚与加热丝的一端连接,加热丝的另一端接220V火线。

本发明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处理器MCU实时读取热电偶的经过放大滤波的电压信号,经过查找热电偶分度表换算出相应的温度值K-Temp,同时读取室温采集放大电路的信号转换成温度值Base-Temp,则实际温度T为K-Temp与Base-Temp的和。

步骤(2):处理器MCU对检测到的温度值进行PID计算产生控制信号。

步骤(3):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实时检测交流电的频率和过零点,当交流电频率在合理范围内时,在交流电过零时,MCU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的打开与关闭。如果检测到交流电不正常,则立即关闭加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