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

一种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由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组成,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的质量比为1:5:2或1:5:5。将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按照1:5混配后作为一个杀菌剂组合物,与咪鲜胺再次按不同比例进行三元复配,结果表明当三者按照1:5:2比例复配时,抑菌效果最好。以此为基础配制杀菌剂组合物16%噻·井·咪悬浮剂用于水稻主要病害防治,其中噻呋酰胺含量为2%,井冈霉素为10%,咪鲜胺为4%。本发明组合物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害。一次施药,可同时兼治多种水稻主要病害,有利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降低了施药成本,操作简单,省工省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050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77690.6

  • 申请日2012-08-06

  • 分类号A01N47/38;A01N47/02;A01N43/16;A01P3/00;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关畅

  •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31: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2-25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7/38 申请日:201208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水稻主要病害(主要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兼防稻曲病、 水稻恶苗病)的杀菌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病害一直是关系水稻生产的核心问题。水稻 纹枯病是水稻上的常见病害,其病原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Trank)Donk)是以 菌丝和菌核形式存在的土壤习居菌,从苗期到穗期都会发生侵染,以水稻分蘖盛期到 穗期受害最重,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据报道,水稻纹枯病每年危害面积超过2亿亩, 致使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孟庆忠,2001),其发病面积之广、造成危 害之大,使纹枯病位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首,严重障碍了水稻的稳产、高产。水稻 上的另一主要病害为稻瘟病,水稻稻瘟病病原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以 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稻草中越冬,可侵染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各个部位。在 条件适宜时,病原菌可多次侵染,造成稻瘟病严重流行,年损失稻谷可达数亿公斤(孙 国昌等,2000)。

随着栽培品种、过分密植、不合理施肥等一些农业耕作措施的改变,使得原本是 水稻次要病害的稻曲病、恶苗病等病害发病频率提高,危害加重。在流行区域,稻曲 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的病穗率达10%,高发区达到50%~100%,降 低了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且感染稻曲病的病粒有毒性,可抑制种子萌发并引起动 物疾病。水稻恶苗病(Gibberella fujikuroi (saw.)Wollener)是典型的种传病害,可引起 水稻徒长、矮缩等症状,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

水稻病害的发生降低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可有效抑制病害流行。对于水 稻纹枯病的防治,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的是井冈霉素。井冈霉素(validamycin)是20 世纪70年代初上海农药研究所筛选出的农用抗生素,为吸水链霉菌变种 (S.hygroscopicus.var),包括A、B、C、D、E、F六个组分,井冈霉素A为主要成分。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特效,且可有效防治稻曲病的发生。它因其使用安全、价格 低廉等优势,长年来一直大量使用。但也正因田间用药量的逐年加大,近年来已有报 道井冈霉素的防效降低,且有抗性菌株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的组合物及其悬浮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或水稻稻瘟病致病菌或水稻稻曲病致病 菌)的组合物,由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组成,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 的质量比为1:5:2或1:5:5。

本发明所提供的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或水稻稻瘟病致病菌或水稻稻曲病致病 菌)的组合物的悬浮剂,其中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2%、 10%、4%。

上述悬浮剂由表面活性剂0201B(农药乳化剂0201B)、黄原胶、噻呋酰胺、井冈 霉素、咪鲜胺和水组成。

上述悬浮剂中,所述表面活性剂0201B和黄原胶在所述悬浮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为4%、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的组合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或水稻稻瘟病致病菌或水稻稻曲病致病 菌)的组合物,由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组成,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的质量比为1:5、 3:2或5:1。

上述任一所述组合物或悬浮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和/或水稻稻曲病中 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所述稻瘟病具体为稻颈病。

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按1:5、3:2、5:1混配时,其增效 作用都非常明显,综合经济效益,认为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按1:5混配时可达到最佳 性价比。将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按照1:5混配后作为一个杀菌剂组合物,与咪鲜胺再 次按不同比例进行三元复配,结果表明当三者按照1:5:2比例复配时,抑菌效果最好。 以此为基础配制杀菌剂组合物16%噻·井·咪悬浮剂用于水稻主要病害防治,其中噻呋 酰胺含量为2%,井冈霉素为10%,咪鲜胺为4%。

本发明组合物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害。

根据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咪鲜胺单剂的安全、有效使用剂量,设计杀菌剂组合 物16%噻·井·咪悬浮剂的不同施药剂量及施药时期,在黑龙江和福建两省进行田间药 效实验。杀菌剂组合物以250毫升/亩进行田间茎叶喷雾后,田间药效结果显示:在黑 龙江省,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83.4%,对穗茎瘟的防效为81%;在福建省,药 剂对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达到93.9%和94.7%。杀菌剂组合物对水稻安全,不影响 水稻抽穗、开花和灌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不同配比的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的毒力测定

两株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分别采自吉林和福建。菌株编号:JHT158-3, FBS-3。

E培养基:K2HPO4 2g,KH2PO4 2g,琼脂粉14g,葡萄糖10g,1000ml去离子水。 115℃高压灭菌15分钟。

1、实验步骤如下:

1)将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分别用二甲基亚砜配成105μg/ml的母液,将噻呋酰胺逐 级稀释成1000μg/mL、500μg/mL、200μg/mL、100μg/mL、50μg/mL、20μg/mL,将井 冈霉素稀释成4×104μg/mL、1.6×104μg/mL、8×103μg/mL、4×103μg/mL、103μg/mL和 500μg/mL的浓度梯度。设计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的12个配比,分别为1:5、1:4、1:3、 1:2、1:1、2:1、2:3、2:5、3:1、3:2、4:1、5:1,每一个配比设6个浓度。

2)用移液枪吸取组合物药液60μl加入已灭菌的冷却至45℃的60ml E培养基中,使 溶剂含量为1‰,混匀,将带药的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的培养皿中,设只加60μl二甲 基亚砜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复配比例药剂设3次重复。

3)当致病菌在PDA平板上长至培养皿边缘时,再让其生长8h,沿培养皿边缘用打 孔器取老龄菌丝,制备成直径为0.5㎝的菌饼,菌丝面向下接种于步骤2)中的带药和 对照培养基中,置于25℃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d后测量菌落直径。

4)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根据菌落平均直径值计算出各复配比例对供试菌株 的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然后将抑制率转化成机率值(Y),药剂浓度转换成以10为底的 对数值(X),在Microsoft Excel中作回归直线,分别求出两单剂及其各配比混剂对水稻 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bX,以及相关系数r和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

5)根据各比例的EC50计算出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两种药剂的联合毒力作用。采用 孙云沛方法评价复配制剂的联合作用,计算其共毒系数。

6)根据步骤5)的结果,确定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以1:5复配作为一个独立的杀菌 剂组合物,再与咪鲜胺进行三元复配。设计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咪鲜胺共五个不同 组合比例,分别为1:5:1,1:5:2,1:5:3,1:5:4,1:5:5,每一个配比设6个浓度,每一处 理重复3次,采用步骤4)和步骤5)的方法计算和评价三元复配制剂的联合毒力作用。

孙云沛法: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明显低于80,表明为拮抗 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某药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质量 百分率)

其中:CTC≥120时为增效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80<CTC<120时为相加 作用。

2、结果

表1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复配对2株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

根据以上单剂和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孙云沛法评价复配制剂 的联合作用,如表2:

表2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复配对2株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按1:5、1:3、3:2、5:1配比时, 对两株菌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综合联合毒力评价结果、经济成本及安全性因素, 确定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最适复配比例为1:5。将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以1:5复配作为 一个独立的杀菌剂组合物,再与咪鲜胺进行三元复配,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表3。

表3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咪鲜胺三元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

根据以上单剂和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孙云沛法评价三元复配 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如表4:

表4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咪鲜胺三元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评价

以上五个复配比例均可达到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 的质量比为1:5:2或1:5:5时表现为增效作用。综合联合毒力评价结果、经济成 本及安全性因素,确定最终的复配比例为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咪鲜胺为1:5:2,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实施例2、杀菌剂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田间药效试验

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比例,构建杀菌剂组合物16%噻·井·咪悬浮剂。依据农 业部农药检定所有关《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要求,在我国黑龙江、福建两省进行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16%噻·井·咪悬浮剂3个不同施药浓度、5个对照药剂和清水对照 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各小区随机排列,施药后15天和30天分别测定药剂 对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

3.1供试药剂

3.1.1试验药剂

16%噻·井·咪悬浮剂:其详细的制备方法如下:

采用湿法研磨方法,将4%的表面活性剂0201B,0.7%的黄原胶,2%噻呋酰胺, 10%井冈霉素,4%咪鲜胺和水依次加入砂磨机中研磨45分钟,使产品粒径达到4.0 微米以下即可作为悬浮剂使用。悬浮剂中,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的质量比为 1:5:2.

3.1.2对照药剂

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陶氏益农公司提供),田间用量12.6~22.6mL/亩,有效成 分含量45.3~81.5g/公顷(3.02~5.43g/亩),喷雾。

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农药公司提供),田间用量62.5~125g/亩, 有效成分含量187.5g~375g/公顷(12.5~25g/亩),喷雾。

250g/L咪鲜胺乳油(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田间用量60~100ml/亩, 有效成分含量225~375g/公顷(15~25g/亩),喷雾。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田间用量 15~20ml/亩,有效成分含量67.5~90g/公顷(4.5g/亩~6g/亩),喷雾。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田间用量20~33g/亩,有 效成分含量225~371.25g/公顷(15~24.75g/亩),喷雾。

3.2施药剂量及时间

表5试验药剂剂量及施药时期

3.3施药方法

采用茎叶喷雾的施药方法,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处理喷雾。喷雾器械用山东卫士牌 储压式喷雾器,手动喷雾,圆锥喷嘴,操作压力0.4Mpa,容量5升。喷液量15升/ 亩。

3.4小区排列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20m2。重复次数:4次。

表6小区排列表

  C-1   C-2   C-3   B-1   B-2   B-3   A-1   A-2   A-3   D-1   D-2   D-3   E-1   E-2   E-3   F-1   F-2   F-3   G-1   G-2   G-3   H-1   H-2   H-3   A-4   B-4   C-4   E-4   I-1   F-4   I-2   G-4   I-3   D-4   I-4   H-4

3.5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3.5.1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施药后15天和30天调查病害结果。

3.5.2调查方法

水稻纹枯病和穗颈瘟采用对角线取样的方法调查,每处理取5点,每点取10株, 共50株,4次重复,计算出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纹枯病的分级标准:

0级 无病;

1级 第四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 第三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 第二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 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 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穗颈瘟的分级标准:

0级 无病;

1级 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 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

5级 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 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 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稻曲病分级标准:

Ⅰ 无病

Ⅱ 平均病穗率(%)为0<x<3.0

Ⅲ 平均病穗率(%)为3.0≤x<7.0

Ⅳ 平均病穗率(%)为7.0≤x<15.0

Ⅴ 平均病穗率(%)为15.0≤x<20.0

Ⅵ 平均病穗率(%)为x≥20.0

3.5.3药效计算方法

注: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3.6对作物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检查药剂对水稻是否有药害,是否有有益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或损害症 状(矮化、退绿、畸形等)。药剂对其他病虫害及非靶标生物是否有影响。

3.7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于水稻收获期测产,每小区水稻单收单打,称重,根据小区产量、千粒重,折合 亩产,计算平均增产率。

4、田间药效试验效果

4.1黑龙江省田间药效试验效果

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施药,末次施药后15天和30天调查药剂对水稻纹枯 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表7 16%噻·井·咪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8 16%噻·井·咪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9考种表

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采用茎叶喷雾方法施用16%噻·井·咪悬浮 剂250毫升/亩对穗颈瘟和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作用显著,每穗实粒数多, 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44.4%;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好,但对纹枯 病没有防治效果。

供试药剂16%噻·井·咪悬浮剂对水稻安全,不影响水稻抽穗、开花和灌浆。未发 现对其他病虫害和非耙标生物有影响。

4.2福建省田间药效试验效果

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稻穗破口初期分别喷药,末次施药后15天测定药剂对纹枯病的 防治效果。测定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时,在水稻分蘖末期、稻穗破口初期及齐穗期共 三次施药,末次施药后15天测定结果。

表10 16%噻·井·咪悬浮剂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施用16%噻·井·咪悬浮剂250毫升/亩对水稻纹枯病的平均防效可达 93.9%,优于其他五种对照药剂。除三环唑外,其他供试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均可达 到90%以上,其中施用16%噻·井·咪悬浮剂125毫升/亩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7.34%。 供试药剂16%噻·井·咪悬浮剂对水稻安全,具有增产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