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储液器和包括储液器的打印机

储液器和包括储液器的打印机

摘要

本发明防止了密封阀的位置偏离、提高了大气导入过程中气泡的释放能力并且稳定地将墨供给至记录头。该构造设置有开口(270),在储墨器(100)安装于打印机的连接单元(10)的状态下,该开口(270)位于接合基部(140)的筒状限制体(165)的上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914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佳能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13626.0

  • 申请日2011-02-16

  • 分类号B41J2/175(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98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魏启学

  • 地址 日本东京都大田区下丸子3丁目30番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2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09

    授权

    授权

  • 2013-0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J2/175 申请日:20110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储存墨用的储液器,和通过 排出储存的墨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此外,本发明涉及消耗 大量墨的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储液器,和具有这样的储液器的喷 墨打印机,其中储液器可拆装地安装于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消耗大量墨的喷墨打印机中,采用固定型储墨器。当使 用该类型的储墨器时,设置于喷墨打印机一侧的用于供给墨的 连接体的构造可以概括地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使用针状体作为连接体。在该类型中,通过将针 状体刺入设置在储墨器中的墨供给口中的橡胶密封件内来供给 墨。另一类型使用管状体作为连接体。在该类型中,包括阀和 朝向墨供给口对阀施力的弹簧状弹性构件的筒状限制体被固定 于储墨器中的墨供给口。通过利用管状体使阀抵抗弹簧力移动 并且使阀打开墨供给口来供给墨。

日本特开2004-291246号公报中描述的发明是上述两种类 型中的后者的示例。在该构造中,墨储存在袋状储墨体中。袋 状储墨体在供给墨时收缩(collapse)。

另一方面,WO2000/003877小册子中描述的发明是上述两 种类型中的后者的另一示例。在该构造中,墨直接储存在刚性 壳体中。打印机连接体包括墨导出口和空气导入口。当从墨导 出口供给墨时空气被从空气导入口导入到储墨器中。

根据示出了WO2000/003877小册子中描述的实施方式的 附图(本说明书中随附的图14),在位于主储墨器401与储墨器 单元402之间的连接部中的密封阀403和弹簧404之间的关系 中,在密封阀403的上方形成有开口405,并且密封阀403的上 部的位置不能调节。因此,存在着在密封阀403的开闭过程中密 封阀403的位置偏离的可能。结果存在着难以维持主储墨器401 与储墨器单元402之间的连接部的密封特性的问题。

另外,如果储墨器自身意外跌落,则密封阀的位置如上所 述偏离,从而可能发生墨溅到使用者身上或者溅到地板上的问 题。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构造与示出了日本特开 2004-291246号公报中描述的实施方式的附图(本说明书中随 附的图15)中相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具体地,可以通过延长 主储墨器401与密封阀403之间的连接部401a以阻挡密封阀403 上方的开口405来解决问题。

在图15中示出的包括密封阀501和弹簧502的连接部503被 应用到像WO2000/003877小册子中描述的图14中的示例性构 造的情况中,构造缺少位于密封阀上方的开口。因此,当在空 气导入(箭头Q)的同时进行墨供给(箭头P)时,从连接部503 释放气泡的能力劣化,从而存在着墨不能被稳定地供给到液体 排出记录部的风险。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0/003877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912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些问题做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储液器以及包括这样的储液器的打印机,其能够防止密封 阀的位置偏离、提高大气导入过程中从连接部503释放气泡的能 力并且能够稳定地向记录头供给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储液器,其包 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储存液体;液体供给口;阀,该阀配置 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被弹性构件朝向所述液体供给口施力以关 闭所述液体供给口;和限制体,该限制体将所述弹性构件和所 述阀包括在所述限制体的内部,所述限制体用于限制所述阀的 运动,其中在供给管穿过所述液体供给口并且插入到所述限制 体的内侧的状态下,大气被从所述供给管导入到所述壳体内部 并且液体被从所述供给管导出,所述液体供给口位于所述壳体 的与底面部邻接的侧面部,并且所述限制体沿着所述壳体的底 面部延伸并且包括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上部的开口。

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打印机,其包括:液体排出头,该 液体排出头用于排出液体;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壳体,所 述壳体用于储存供所述液体排出头排出的液体;液体供给口, 所述液体供给口用于从所述壳体向外部供给液体;阀,所述阀 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被弹性构件朝向所述液体供给口施力 以关闭所述液体供给口;和限制体,所述限制体将所述弹性构 件和所述阀包括在所述限制体的内部并且限制所述阀的运动; 和连接单元,所述储液器连接至该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 括供给管,当连接所述储液器时所述供给管经由所述液体供给 口被插入到所述限制体的内侧,所述供给管具有:液体导出口, 其用于将液体从所述壳体内部导出至所述液体排出头;和大气 导入口,其用于随着所述液体的导出而将大气导入到所述壳体 内部,其中所述液体供给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与底面部邻接的侧 面部,并且所述限制体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部延伸并且包 括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上部的开口,所述供给管被构造成在所述 竖直方向上使得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上方并且所述大气导入口 位于下方,并且在所述储液器连接至所述连接单元并且所述供 给管穿过所述液体供给口并插入到所述限制体的内侧的状态 下,所述限制体的所述开口被构造成面向所述供给管的所述大 气导入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关闭储液器的液体供给口用的阀的 偏离、能够提高当从储液器供给液体时产生的气泡在大气导入 过程中的气泡释放能力并且能够将液体稳定地供给至液体排出 头。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 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构造的示意 图。

图2是说明储墨器安装于喷墨打印机的状态的示意 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储墨器的构造的分解立 体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壳体的 形状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接合单 元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图3中 的组成部件组装起来之后沿线A-A截取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7A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壳 体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图7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壳 体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图7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壳 体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在配送期 间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壳体的 焊接肋的周围区域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息存储介 质与储墨器的墨供给口之间的连接以及处于储墨器刚移除后的 状态的记录设备主体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息存储介 质与储墨器的墨供给口之间的连接以及储墨器安装前一刻的情 况的记录设备主体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息存储介 质与储墨器的墨供给口之间的连接以及处于信息存储介质的安 装位置沿垂直于储墨器安装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状态的记录设备 主体的图。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安装 于喷墨打印机并且将大气导入储墨器壳体同时导出墨的状态的 示意图。

图14是说明WO2000/003877小册子中公开的传统 储墨器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日本特开2004-291246号公报中公开的 具有密封阀的传统储墨器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将利用 通过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来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以及用于该打 印机的储墨器作为示例来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然而,这些仅是 示例。这些示例的形状、构造和材料可以以任何方式改变,只 要这样的改变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即可。此外,除了图3和图4 之外的其他附图均图示了储墨器。然而,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起 见,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储墨器构造能够以简单或示 意性的方式示出。

打印机的构造

现在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 (以下称为“打印机”)的构造。

图1和图2中示出的打印机1包括:储墨器连接单元10,该 储墨器连接单元10作为能够可拆装地容纳储墨器100的壳体; 供给管40,该供给管40具有作为液体导出口以从储墨器100提 取墨的墨导出口20以及用于供大气进入的大气导入口30;墨管 60,该墨管60用于将提取出的墨供给至记录头50;和大气管70, 该大气管70用于将大气引入储墨器。作为液体排出头的记录头 50具有用于向记录介质吐出或排出墨液滴的多个墨排出喷嘴。

泵80设置在沿着墨管60的途中(midway)。来自安装于储 墨器连接单元10的储墨器100的墨由于泵80所产生的抽吸作用 而经由墨管60和供给管40被提取出来。第一阀90在泵80与供给 管40之间设置于墨管60上。第一阀90被构造成在供给墨的过程 中打开。提取出的墨被储存在设置于记录头50一侧的副储墨器 120中,并且被给送至记录头50。

大气管70被连接至供给管40。大气管70在其与连接至供给 管4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向大气开放,并且可以通过第二阀110 可选择地打开和关闭。

当打印机1放在水平面上时,储墨器连接单元10的壳体的底 面部10a被水平地定位。此外,在与壳体的侧面部10b相反的一 侧上,储墨器连接单元10具有开放口10c,通过该开放口10c储 墨器100能够自由地拿进和拿出。显然,盖构件等可以可选择地 安装于开放口10c。沿着近似水平的方向从开放口10c朝向储墨 器连接单元10的壳体内部安装储墨器100。此外,储墨器100在 当安装储墨器100时位于前方的面部具有墨供给口105,该面部 为与储墨器底面部100a邻接的侧面部100b。

另外,顶端侧包括墨导出口20和大气导入口30的供给管40 从与储墨器连接单元10的底面部10a邻接的侧面部10b朝向壳 体的内侧突出。在供给管40中,存在着具有墨导出口20和大气 导入口30的两个流路。具有墨导出口20的流路连接至墨管60, 并且具有大气导入口30的流路连接至大气管70。

供给管40的墨导出口20位于供给管40的下部(在大致竖直 方向上的下侧),并且大气导入口30位于供给管40的上部(在 大致竖直方向上的上侧)。

储墨器的构造

接着将参照图3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构 造。图3是与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储墨器100对应的根据本实 施方式的储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储 墨器的壳体的形状的立体图。图5是试图更好地促进理解连接至 图2中示出的供给管40的储墨器100中的、构成接合单元310(图 3)的部分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大致地说,储墨器100由用于储存墨的壳体 130、与打印机1连接的接合单元310以及用于保护壳体130和接 合单元310的盖150构成。接合单元310由下面将分别更加详细 地描述的多个部分构成。

储墨器的壳体

如图4所示,壳体130是刚性的,并且能够直接储存诸如墨 等液体。壳体130具有底面部230、与底面部230相反的上面部 (未示出)以及与底面部和上面部邻接的多个相对的侧面部(未 示出)。墨供给口105一侧的面部130a被制成如下形状:包括墨 涌出时所通过的开孔160和用于增加储墨容量的多个侧面部 285。构成接合单元310的接合基部140(图3)焊接至壳体130 的开孔160。

考虑到使用性,储墨器100的安装方向被限定为使得当打印 机已经被放置好时储墨器100能够沿近似水平的方向被安装至 打印机1。此外,为了确保剩在储墨器100中的墨尽可能少,如 图3和图5所示,与墨供给口105对应的、用作供液口的开孔160 设置在储墨器100的壳体130的侧面部130a的最底部。

然而,如果墨供给口105设置在储墨器100的壳体130的侧 面部130a的最底部,则存在当储墨器100跌落时,墨供给口105 的周边被损坏并且墨泄漏的可能。因此,安装盖150以盖住周边。 此外,安装储墨器时通过用盖150的底面部接收储墨器100的一 部分来稳定储墨器的姿态。

此外,对于消耗大量墨的大型打印机1,为了减少储墨器 100的更换频率,通常增加储墨器100的容量,并且通常加宽储 墨器100的在垂直于储墨器安装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在该情况 下,从墨供给口105到其宽度上的边缘的距离增大,使得当储墨 器100安装于打印机1时,直到无法使用的最后剩余的墨的量增 加。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该剩余的墨的量,期望使得储墨器底面 部230在垂直于储墨器安装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较窄。然而,如 果该宽度太窄,则安装储墨器时储墨器姿态变得不稳定,使得 存在着供给管40和墨供给口105不能被可靠地连接的可能。结 果,不必要的力被施加于连接部,这可能导致墨从连接部漏出。 在最坏的情况中,供给管40可能弯曲或折断。

因此,如图4所示,第一突出部220以突出的方式在靠近与 开孔160相反的端部的位置设置于储墨器底面部230。另外,如 图6所示,储墨器底面部230形成为:相对于与储墨器连接单元 10中的储墨器安置面H(水平的底面部10a)平行的虚拟面(图 6中的点划线)朝向壳体130的开孔160倾斜。结果,能够减少 直到无法使用的最后剩余的墨的量。

此外,第二突出部250在靠近开孔160一侧的端部设置于储 墨器底面部230。该第二突出部250的侧面部与打印机1上的锁 定构件(未示出)接合,使得储墨器100能够被固定于打印机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220的倾斜面220a被设计成 在储墨器的插入方向上尽可能长,使得在将储墨器100插入到储 墨器连接单元10中时第一突出部220不被卡住,从而防止安装 错误。

此外,虽然在图4中第一突出部220具有四角金字塔形,但 是第一突出部220不限于该形状。第一突出部220也可以如图7A 至图7C所示地形成。

由肋形状的上述第一突出部220形成图7A中示出的第一突 出部221。在该情况中,由于壳体130由于第一突出部220而形 成的凹部(concavity)消失,所以能够减少剩余的墨的量。

图7B中示出的第一突出部222具有如下形状:图7A中示出 的第一突出部221与第二突出部250通过具有与第一突出部相 同高度的肋接合,并且第一突出部221朝向把手部260一侧延 伸。因此,通过大致沿着储墨器底面部230的整个长度设置肋状 部分,提高了储墨器底面部230的刚性,使得由于储墨器底面部 230的变形而导致的在墨用完时剩余的墨的量的增加能够被抑 制。更具体地,例如当储墨器在高温环境下放置很长一段时间 时发生的,由于墨的重力以及由于内部大气的膨胀所引起的内 压的增加而导致的储墨器底面部230的变形(膨起)被抑制,从 而能够防止墨坑(图8中阴影线部分)的发生。

另外,根据图7B中的构造,在第一突出部222上没有形成 倾斜面(图6中的附图标记220a和图7A中的附图标记221a)。 因此,能够平顺地安装储墨器100而不会发生第一突出部222被 卡住的情况。

然而,对于这种大大地增加了容量的储墨器,在携带储墨 器时人的手有时会放在储墨器底面部230上。取决于第一突出部 222的高度,可能会引起令人不愉快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C所示,通过在第一突出部222的一 部分上设置凹部225能够使得储墨器被容易地携带。此外,如果 凹部225以突出超过储墨器底面部230的方式形成为肋,则能够 确保储墨器底面部230的刚性并且能够抑制剩余的墨的量的增 加。

另外,与图6中示出的第一突出部220的倾斜面220a类似, 为了防止上述安装错误,图7A中示出的倾斜面221a和图7C中 示出的倾斜面221a显然也可以尽可能地加长。

为了提高携带储墨器或从储墨器单元上移除储墨器时的可 操作性,把手部260设置于储墨器100的壳体130的与形成有开 孔16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通过在壳体130中形成通孔来制成把 手部2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把手部260的通孔周围的周缘部分 由能够容纳墨并且与壳体内部连通的中空体构成。墨也可以被 填充在中空体中,这使得储墨器100的储墨容量能够被提高充满 该中空体的墨量。

可以在把手部260上设置与图7A至图7C中示出的肋类似的 多个肋261。这些肋261用于抑制把手部260打滑,从而进一步 提高了使用者的可操作性。

接合单元(接合构件)

接合单元310被接合至储墨器100的壳体130的开孔160。在 下面的描述中,如图3所示,接合单元310被安装于壳体130的 构造将被称作“壳体单元300”。

安装至壳体130的接合单元310包括阀机构,该阀机构用于 打开和关闭将墨供给至打印机1的墨供给口105。在与设置于接 合基部140的墨供给口105对应的开孔中设置限制体165。弹簧 170、阀180和密封构件190依次地设置在限制体165中。

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该构造。如图5中所示,接合基部 140具有作为弹性构件的弹簧170和作为包含在该接合基部中 的阀的阀180。此外,接合基部140设置有带有底部的筒状限制 体165以限制阀180的移动。当接合单元310安装至壳体130时, 限制体165的一部分配置在储墨器100的内侧。以围绕限制体 165的管状孔的方式设置的环形肋166配置在与设置有接合基 部140的限制体16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环形肋166形成了比限 制体165的管状孔大的开孔。密封构件190被插在这样的环形肋 166中。另一方面,在限制体165中,阀180配置成被弹簧170 施力并且被压靠密封构件190。帽200盖住环形肋166使得密封 构件190不会由于来自弹簧170的力而从环形肋166中出来,由 此固定密封构件190。用作墨供给口的开孔形成在帽200的中 央。

密封构件190是中央穿有孔的环形结构,并且该密封构件 190围着其外周设置有凸形肋(未示出),以便可靠且紧密地安 装于接合基部140的环形肋166的内周面。该凸形肋使得能够实 现密封构件190与接合基部140之间的气密性。

因此,通过将密封构件190紧密地安装至接合基部140并且 适当地使阀180压靠密封构件190,抑制了墨从壳体单元300泄 漏以及墨由于蒸发等而变性。

密封构件190由例如柔性材料构成,该柔性材料例如为如丁 基橡胶等橡胶材料或者如弹性体等热塑性树脂材料。

此外,如图5中所示,在限制体165的当储墨器100安装于 储墨器连接单元10时位于比弹簧170靠上的部位处设置了开口 270。结果,当供给管40经由墨供给口105被插入到接合单元310 的限制体165中时,从供给管40的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大气导入 口30导入到限制体165中的大气能够经由开口270容易地从限 制体165排出。更具体地,设置开口270提高了释放大气的能力。

此外,如图3所示,信息存储介质210被固定至接合基部 140。信息存储介质210存储关于储墨器100内的墨的信息(例 如,墨的物理特性,剩余的墨的量,等等)并且使得信息能够 被传输至外侧。为了对储墨器连接单元10一侧的供给管40以及 储墨器100一侧的墨供给口105进行正确地定位,在接合基部 140上配置了定位引导孔280和290。此外,两个插入到这些引 导孔中的引导销(未示出)设置于储墨器连接单元10。这些定 位引导孔280和290的定位精度随着靠近墨供给口105而提高。

另外,如图9所示,用于焊接接合基部140的焊接肋320以 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壳体130的开孔160的周缘。接合基部140上 的信息存储介质210和墨供给口105配置在由焊接肋320形成的 包围部分的内侧的位置处。结果,即使当打印机1一侧的电气接 头(下面描述)和供给管40连接至接合单元310(储墨器100) 时沿连接方向作用有力,壳体130的形状也不会改变。这是因为,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与焊接肋320的突出方向上的高度相 当的厚度来维持较强的状态。结果,能够在打印机1一侧的电气 接头(未示出)和供给管40与储墨器100一侧的信息存储介质 210和墨供给口105之间实现可靠的连接,从而排除了电气连接 缺陷和墨泄漏方面的担忧。

如图10所示,信息存储介质210被配置成使得:当储墨器 100安装于储墨器连接单元10时,与电气接头330连接的连接面 (电气连接部)面朝上,并且被定位成比墨供给口105高。此外, 如虚线R所示,信息存储介质210的在打印机1一侧的边缘配置 在比墨供给口105的帽200进一步突出的位置处。通过以上述方 式进行配置,当在安装或移除储墨器100的过程中墨从墨供给口 105溅出时,因为墨供给口105在信息存储介质210与电气接头 330连接的连接面的背侧,所以能够防止墨附着到信息存储介质 210上。

另外,如图11所示,信息存储介质210与电气接头330连接 的连接面相对于电气接头330的连接方向倾斜地配置。通过以这 样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沿储墨器100的水平方向进行的安装操 作,电气接头330接触到信息存储介质210与电气接头330连接 的连接面的接触点部能够从前方开始接触。结果,能够减少电 气连接过程中接触点部的移动量,这使得能够延长作为连接构 件的电气接头330的接触点部的寿命。结果,能够在实现延长电 气接头330的接触点部的寿命的同时实现防止墨附着在信息存 储介质210上。

此外,如图12所示,即使当信息存储介质210与电气接头 330连接的连接面沿与电气接头330的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延 伸时,也能够延长电气接头330的接触点部的寿命。然而,当考 虑到如何处理墨附着在信息存储介质210上时,与图10中的示 例一样,优选的是,使与电气接头330连接的连接面面朝上。

如图3所示,为了保护壳体130的侧面部285和接合单元 310,盖150安装于壳体130。该盖150具有用于防止错误安装的 多个孔151。

本实施方式中的盖150包括具有不同高度的平面部152,使 得如果储墨器意外跌落,则墨供给口105不会直接撞击地板。此 外,由于盖150是与液体接触特性无关的部件,所以由具有强的 抗跌落性和耐热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形成。

接着,将描述储墨器的壳体130和接合单元310的组装。

壳体130具有开孔160。焊接肋320沿着开孔160的周缘突 出。将接合基部140安装至该肋,并且将接合基部140和壳体130 焊接到一起。随后,将弹簧170、阀180、密封构件190和帽200 依次地组装到接合基部140的限制体165中,从而完成壳体130 和接合单元310的组装。

开孔160配置在壳体130的与墨供给口105对应的区域。密 封构件190、阀180和弹簧170配置在该开孔160的内侧。利用该 构造,实质上密封储墨器100。

接着,将参照图2和图13更加详细地描述打印机1的与储墨 器100连接的部分的结构。

当储墨器100安装于打印机1的储墨器连接单元10时,供给 管40的顶端在使得密封构件190变宽的同时被插入到密封构件 190的开口中,并且抵接阀180。

通过这样使得密封构件190变宽,确保了供给管40与密封 构件190之间的密封特性。

从该状态,如果将储墨器100进一步推向打印机1一侧(储 墨器连接单元10的壳体的侧面部10b一侧),则阀180被供给管 40推到壳体130内,并且设置在供给管40的顶端附近的墨导出 口20和大气导入口30与壳体130内的墨连接。

如上所述,当储墨器100安装于打印机1时,供给管40的被 包括在打印机1中的外周面与储墨器100的密封构件190的内周 面紧密地密封到一起。结果,供给管40的墨导出口20和大气导 入口30与储墨器100的壳体130连通。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构造,能够在同一位置进行墨的提 取和大气的导入,使得在供给管40和密封构件190之间只具有 一个密封区域。因此,容易确保供给管40和密封构件190的定 位精度,使得能够提高抵抗墨泄漏的可靠性。

在上述连接状态中,基于以下步骤进行墨供给操作。

参照图2和图13进行该描述,由于泵80产生的抽吸作用, 构成储墨器100的壳体130中的墨穿过配置在打印机1的供给管 40上的墨导出口20,然后穿过墨管60,并且被供给到副储墨器 120。在该阶段,在墨如箭头Q所示从壳体130被排出的同时, 大气如图13中箭头P所示经由打印机1一侧的大气管70从供给 管40的大气导入口30被导入到壳体130内,由此允许稳定的供 给墨。

供给到副储墨器120的墨经由副储墨器120被供给到记录 头50,并且从设置在记录头50上的多个墨排出喷嘴吐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储墨器,在储墨器100 和打印机1一侧的供给管40之间的连接部分处,能够通过限制体 165来限制阀180在阀打开/关闭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偏离。另外, 提高了在大气导入储墨器100的过程中释放气泡的能力,使得能 够稳定地将墨供给到记录头50。此外,如上所述,即使储墨器 100意外地跌落到地板上,由于阀180的位置偏离被限制体165 防止,所以也提高了阀180与密封构件190之间的密封特性的可 靠性。结果,墨溅到使用者身上或者溅到地板上的担忧也能够 得以解决。

此外,由于供给管40和密封构件190之间的密封区域形成 了在沿垂直于储墨器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直径被限制所在的 一侧的密封,所以能够在储墨器100安装到储墨器连接单元10 的整个安装行程中确保稳定的密封特性。

另外,像本实施方式一样,通过采用墨导出口和大气导入 口被集成为一个部件的连接单元构造,由于构成构件的简化, 所以能够降低记录设备的成本。

此外,储墨器连接单元10的供给管40不是必须为一体的。 即使供给管40构造成分开的结构,也能够显示出本发明的效果。

利用供给管40刺入到储墨器100中的位置配置在壳体130 的侧面部130a的最底部的构造来描述了上述实施方式。然而, 显然该位置不是必须配置在侧面最底部。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 围应符合最宽泛的阐释,以包含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0年4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2010-085990和2010年8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2010-187156的优先权,这两个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 过引用包含于此。

附图标记列表

1        喷墨打印机

10       连接单元

20       墨导出口

30       大气导入口

40       供给管

50       记录头

100      储墨器

105      墨供给口

130      壳体

140      接合基部

160      壳体的开孔

165      限制体

170      弹簧

180      阀

190      密封构件

210      信息存储介质

230      储墨器底面部

270      限制体的开口

310      接合单元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