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方法及系统

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吸附过滤池、微滤机、饱和活性焦输送机、饱和活性焦斗提机、饱和活性焦料仓、活性焦再生系统、再生活性焦冷却器、再生活性焦斗提机和再生活性焦料仓;本发明的方法为在吸附过滤池内使用活性焦对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进行吸附过滤处理;活性焦吸附饱和后,将饱和活性焦从吸附过滤池中抽提出来;抽提出的饱和活性焦经过脱水处理后,输送至活性焦再生系统进行热再生;再生活性焦冷却后输送至吸附过滤池循环使用;本发明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物,活性焦更换过程顺畅,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连续化的污水深度处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6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43262.7

  • 发明设计人 申纪军;赵隽贤;唐唯森;

    申请日2012-02-24

  • 分类号C02F1/28;

  • 代理机构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荣之

  • 地址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星光大道7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17: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2-26

    授权

    授权

  • 2012-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1/28 申请日:2012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周边工业园区大量出现,工业园区的污水一般为多种工业的混合废水,水量大、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很差,再加国家对废水处理标准的提高,以往广泛应用的生化处理工艺,甚至加上传统的深度处理工艺,对我国水污染考核的主要指标COD很难达标。

常用的传统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加药-混凝-沉淀”法,对多数工业废水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级A标”,有些可以达到,但加药量很大,不仅运行成本高,所产生的大量化学污泥,处置困难,造成二次污染。采用臭氧氧化进行污水深度处理以往很少用于大规模污水处理,因为臭氧的现场制取的设备费和制取成本都很高,用臭氧氧化解决COD达标问题,其运行费在我国不能被接受,此外,有很多工业废水臭氧是无效的。“活性炭吸附”是污水三级处理的方法之一,可去除一般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单元难以去除的污染物;但是,活性炭的再生系统十分复杂,费用较高,此外,活性炭价格昂贵,且对废水中分子较大的有机物吸附能力很差。

活性焦是一种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碳素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吸附材料,采用活性焦吸附过滤法对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水COD可达到50mg/L以下,色度可达到5倍(稀释倍数)以下,完全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级A标”。公开号为CN1803642A、CN101054213 A和CN101054212 A的专利文献分别公开了一种利用活性焦吸附过滤处理污水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更换活性焦的方法为:打开吸附装置底部的排料阀,将饱和活性焦排放至吸附装置底部的输送装置运走,而新的或再生活性焦从吸附装置顶部加料口加入。上述装置更换活性焦的方法操作不方便,并且自动化程度低,导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连续化的污水深度处理;另外,上述排出活性焦的方法是依靠活性焦自由落下,活性焦容易出现架桥现象,导致活性焦排出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方法及系统,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物,并且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连续化的污水深度处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方法,在吸附过滤池内使用活性焦对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进行吸附过滤处理;活性焦吸附饱和后,将饱和活性焦从吸附过滤池中抽提出来;抽提出的饱和活性焦经过脱水处理后,输送至活性焦再生系统进行热再生;再生活性焦冷却后输送至吸附过滤池循环使用。

进一步,所述饱和活性焦由提升泵从吸附过滤池底部提升至顶部输送管道;

进一步,所述再生活性焦由水力通过管道输送至吸附过滤池。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吸附过滤池、微滤机、饱和活性焦输送机、饱和活性焦斗提机、饱和活性焦料仓、活性焦再生系统、再生活性焦冷却器、再生活性焦斗提机和再生活性焦料仓,所述微滤机、饱和活性焦输送机、饱和活性焦斗提机、饱和活性焦料仓、活性焦再生系统、再生活性焦冷却器、再生活性焦斗提机和再生活性焦料仓依次连接,所述吸附过滤池顶部设有饱和活性焦输送管道和活性焦投加管道,所述吸附过滤池底部设有提升泵,所述再生活性焦料仓底部设有水射器,所述提升泵通过提升管道与饱和活性焦输送管道连通,所述饱和活性焦输送管道与微滤机连通,所述水射器与活性焦投加管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饱和活性焦输送机为皮带输送机;

进一步,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统包括饱和活性焦再生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活性焦吸附过滤处理未达标的生化处理出水,原水中的溶解性和胶体污染物被活性焦吸附,同时原水中的悬浮物也被截留过滤,处理后的水达到 “一级A标”排放,并且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物,是典型的绿色水处理工艺;

2)本发明采用抽提的方式将饱和活性焦提取至吸附过滤池顶部,抽提出的饱和活性焦经过自动化、连续化的输送进入脱水、热再生等处理环节后,再次输送至吸附过滤池循环使用;因此,本发明的活性焦更换过程顺畅,可连续提取、投加活性焦,整个工艺过程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连续化的污水深度处理;

3)本发明降低了活性焦磨损,特别是水力输送投加活性焦,即降低了活性焦磨损,又防止细小活性焦粉末污染大气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方法,在吸附过滤池内使用活性焦对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进行吸附过滤处理;活性焦吸附饱和后,将饱和活性焦从吸附过滤池中抽提出来;抽提出的饱和活性焦经过脱水处理后,输送至活性焦再生系统进行热再生;再生活性焦冷却后输送至吸附过滤池循环使用;在吸附过滤池内,活性焦吸附过滤处理未达标的生化处理出水,原水中的溶解性和胶体污染物被活性焦吸附,同时原水中的悬浮物也被截留过滤,处理后的水达到 “一级A标”排放;本发明的方法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物,是典型的绿色水处理工艺,整个工艺过程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连续化的污水深度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饱和活性焦由提升泵从吸附过滤池底部提升至顶部输送管道;活性焦更换过程顺畅,可连续提取、投加活性焦。

本实施例中,所述再生活性焦由水力通过管道输送至吸附过滤池;即降低了活性焦磨损,又防止细小活性焦粉末污染大气环境。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吸附过滤池1、微滤机2、饱和活性焦输送机3、饱和活性焦斗提机4、饱和活性焦料仓5、活性焦再生系统6、再生活性焦冷却器7、再生活性焦斗提机8和再生活性焦料仓9,所述微滤机2、饱和活性焦输送机3、饱和活性焦斗提机4、饱和活性焦料仓5、活性焦再生系统6、再生活性焦冷却器7、再生活性焦斗提机8和再生活性焦料仓9依次连接,所述吸附过滤池1顶部设有饱和活性焦输送管道10和活性焦投加管道11,所述吸附过滤池1底部设有提升泵12,所述再生活性焦料仓9底部设有水射器13,所述提升泵12通过提升管道与饱和活性焦输送管道10连通,所述饱和活性焦输送管道10与微滤机2连通,所述水射器13与活性焦投加管道11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饱和活性焦输送机3为皮带输送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统6包括饱和活性焦再生炉。

本发明中,视需处理的水量,可并联设置多组吸附过滤池1,在吸附过滤池1内装入活性焦(碘值大于600),原水中的溶解性和胶体污染物被活性焦吸附,同时原水中的悬浮物也被截留过滤,处理后的水达到 “一级A标”排放;活性焦吸附饱和后,使用提升泵12将饱和活性焦从吸附过滤池1底部提升至顶部的饱和活性焦输送管道10,饱和活性焦经饱和活性焦输送管道10输送至微滤机2脱水后,再经饱和活性焦输送机3及饱和活性焦斗提机4送入饱和活性焦料仓5,饱和活性焦料仓5出料进入活性焦再生系统6进行热再生(再生过程主要包括干燥、干馏、活化过程,利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在饱和活性焦再生炉内进行,以天然气为外部热源),再生活性焦经再生活性焦冷却器7冷却后,通过再生活性焦斗提机8送入再生活性焦料仓9,最后通过水射器13经活性焦投加管道11水力输送至吸附过滤池1完成活性焦投加。

本发明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物,是典型的绿色水处理工艺,活性焦更换过程顺畅,可连续提取、投加活性焦,整个工艺过程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连续化的污水深度处理。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