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脓水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脓水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治疗脓水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脓水型臁疮,一般采用抗菌素及磺胺类。若采用氨曲南:偶有味觉异常、皮疹、轻度胃肠道反应等症状。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天荞麦根、无爷藤、黄芩、黄连、黄柏、黄花母、银柴胡、酢浆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薏苡仁、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橄榄、螺厣草、爵床、藤黄、翻白草、无患子和甘草,将以上32味药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脓水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它的优点是: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还能避免应用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144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路维玲;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43970.0

  • 发明设计人 路维玲;

    申请日2012-02-27

  • 分类号A61K36/8994;A61P17/02;

  • 代理机构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左建华

  • 地址 255400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12: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4-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94 授权公告日:20130717 终止日期:20140227 申请日:201202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7-17

    授权

    授权

  • 2012-09-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4 申请日:20120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8-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洗剂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脓水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脓水型臁疮,一般采用抗菌素及磺胺类。1、氨曲南:偶有味觉异常、皮疹、轻度胃肠道反应,肌注局部疼痛,静注可出现静脉炎。2、羧苄西林: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大剂量给药后可引起神经毒反应、肺水肿;用药期间可出现短暂性氨酶升高与粒细胞减少。3、应用卡那霉素:对听神经和肾脏均有毒性,前者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后者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等。4、采用磺胺甲恶唑患者有时引起胃肠道反应、结晶尿、血尿、皮疹、药热及白细胞减少。5、氨苄西林:大量口服常出现胃肠道不适。肌注局部有疼痛。无论口服或注射均可引起变态反应,以皮疹为多见。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试。6、阿莫西林:偶见皮疹,口服大量后可有恶心、上腹部不适、腹泻等;伪膜性结肠炎。7、哌拉西林:肌注后偶有局部疼痛,快速静脉推注可导致暂时性恶心、胸闷、咳嗽、发热、口腔异味、眼结膜充血,变态反应(皮疹、痒感、头晕、麻木、发热等),用药前必须注意青霉素有无过敏史,并做青霉素皮试。8、头孢哌酮:肌注局部可有疼痛;偶见皮疹、药物热等变态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出血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脓水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臁疮是发生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胫骨脊两旁肌肤之间的慢性溃疡。《外科启玄》称之为裤口疮(袴口疮)、裤口毒、裙边疮。又因其患病后长年不敛,愈后又每易因碰伤而复发,故俗称“老烂脚”,即西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特点:溃疡疮口凹陷,边缘如缸口,脓水淋漓,久不愈合,每易因破伤而复发。历史沿革《疡医大全·臁疮门》中说:“周文采曰,夫臁疮者,皆由肾脏虚寒,风邪毒气外攻三里之旁,灌于阴交之侧,风热邪气流注,两脚生疮,肿烂疼痛,臭秽,步履艰难,此疮生于臁骨为重,以其骨上肉少皮薄,故难得愈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卷七十一·臁疮》中说:“臁疮当分内外廉,外廉易治内难痊,外属三阳湿热结,内属三阴虚热缠,法宜搜风除湿热,外贴三香夹纸饯。”

病因病机:由于热毒内蕴,“热之极为毒”、“毒之极为脓”,而发本病。

临床表现:脓水多。小腿下三分之一胫骨两旁(臁部)肌肤之间溃疡疮口凹陷,边缘如缸口,脓水淋漓,久不愈合,每因气虚而诱发。舌红,苔黄,脉数。

它的技术方案为:取天荞麦根6重量份、无爷藤9重量份、黄芩9重量份、黄连9重量份、黄柏6重量份、黄花母3重量份、银柴胡3重量份、酢浆草9重量份、鼠李3重量份、腹水草6重量份、辟汗草3重量份、薏苡仁6重量份、望江南6重量份、象皮木6重量份、淡竹叶12重量份、密蒙花12重量份、绿豆18重量份、蒲公英18重量份、景天3重量份、硬水黄连6重量份、黑面叶9重量份、碎米柴6重量份、酸浆3重量份、鲜黄连6重量份、漏芦9重量份、橄榄9重量份、螺厣草6重量份、爵床9重量份、藤黄1重量份、翻白草6重量份、无患子1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将以上32味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出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脓水型臁疮的中药洗剂。

该发明的优点是:该中药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还能避免应用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天荞麦根、无爷藤、黄芩、黄连、黄柏、黄花母、银柴胡、酢浆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薏苡仁,以上12味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在治疗脓水型臁疮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能率诸药直达病灶,故为君药。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橄榄、螺厣草、爵床、藤黄、翻白草,以上18味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在治疗脓水型臁疮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无患子:苦、微辛,寒,有小毒。入心、肺二经。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消积杀虫,燥湿束带。能率诸药直达病灶,故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天荞麦根、无爷藤、黄芩、黄连、黄柏、黄花母、银柴胡、酢浆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薏苡仁、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橄榄、螺厣草、爵床、藤黄、翻白草、无患子、甘草,这32味药配伍应用,共同起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清热利湿、散瘀止痛、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是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最佳配方。天荞麦根:酸、苦,寒。入心、肺、脾、肝四经。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活血止痛,健脾消食。无爷藤:甘、苦,寒。入肝、肾二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黄芩:寒,苦,入心、肺、胆、大肠四经。清热燥湿、清泄少阳、降火、止血、安胎。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四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苦,寒。入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退虚热、坚阴治痿。黄花母:甘、辛、酸、涩、凉、无毒。入心、肝、肺、大肠、小肠经。辛凉解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银柴胡:甘、苦,微寒。入肝、胃经。退虚热、虚劳,清疳热。酢浆草:酸、微涩,寒。入肺、胃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凉血止血。鼠李:甘、苦,凉。入肝、肾、脾三经。清热利湿、健脾化痰。腹水草:辛、苦,寒。入肝、肺、肾三经。清热解毒、利湿行水、散瘀止痛。辟汗草:辛、苦,凉,无毒。入肝、脾、胃经。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利尿通淋。薏苡仁:甘、淡,凉。入脾、肺、肾、胃四经。清热利湿、健俾益胃、清肺排脓。望江南:苦,寒。入肺、肝、胃经。止咳平喘、清肝明目、和胃消食、消肿解毒、利尿通淋、泻下通便。象皮木:苦、淡,寒。入肺、肝经。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淡竹叶:甘,淡,寒。入心、胃、肾、小肠经。清心除烦、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清化热痰。密蒙花:甘,寒。入肝经。清肝退翳、养肝明目、疏风凉血清热。绿豆:甘,寒。入心、脾、胃、肺经。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肿、益气润肤、清胃厚肠。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景天:苦、酸,寒。入心、肝、肾、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硬水黄连:苦,寒,无毒。入肺、心、脾、大肠经。清湿热,清热解毒、降气平喘。黑面叶:苦,寒。入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碎米柴:甘、苦,凉。入脾、胃、心、肾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清热利湿。酸浆:酸、苦,寒。入肺、脾经。清热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治疗水肿。鲜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疗湿热泄泻。漏芦:苦、咸,寒。入胃、大肠二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疗乳汁不行、通筋脉、凉血止血。橄榄:甘、涩、酸,平。入肺、胃二经。清肺止咳、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渴、解毒止痢、平肝镇惊、解鳖毒。螺厣草:辛、甘、微苦,凉。入肺、脾、胃、肾四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肺止咳、祛风胜湿、清热利湿,治疗尿路结石、风火牙痛、疫毒痢。爵床:咸、微辛、微苦,寒。入肝、胆、脾三经。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藤黄:酸、涩,寒。有大毒。入脾、胃、大肠三经。解毒消肿、收敛止血、杀虫疗疮。翻白草:甘、微苦,平(偏凉)。入肝、胃、大肠三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无患子:苦、微辛,寒,有小毒。入心、肺二经。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消积杀虫,燥湿束带。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取天荞麦根6g、无爷藤9g、黄芩9g、黄连9g、黄柏6g、黄花母3g、银柴胡3g、酢浆草9g、鼠李3g、腹水草6g、辟汗草3g、薏苡仁6g、望江南6g、象皮木6g、淡竹叶12g、密蒙花12g、绿豆18g、蒲公英18g、景天3g、硬水黄连6g、黑面叶9g、碎米柴6g、酸浆3g、鲜黄连6g、漏芦9g、橄榄9g、螺厣草6g、爵床9g、藤黄1g、翻白草6g、无患子1g和甘草9g,将以上32味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脓水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共煎出药液390毫升,当脓水型臁疮的病人需要治疗时,使药液温度为35℃,每次130毫升,外洗患处,一日三次,二日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洗第二疗程,以至痊愈。

387例脓水型臁疮中,男性271例,占70.03%,女性116例,占29.97%。

表一、387例脓水型臁疮病人的年龄范围

年龄(岁)18~2021~3031~4041~50例数32271516百分比0.78%58.66%39.01%1.55%

表二、387例脓水型臁疮病人的疗效表

疗效治愈好转无效例数3852百分比99.48%0.52%

表三、387例脓水型臁疮病人疗程表

治疗天数3~56~910~1516~26例数3287925百分比0.78%74.16%23.77%1.29%

表四、387例脓水型臁疮病人治疗前后情况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