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IPv4/IPv6分级转换方法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IPv4/IPv6分级转换方法

摘要

使用IPv6地址的IPv4/IPv6分级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级对IPv4分组和IPv6分组进行转换,第一级利用无状态的IPv4/IPv6地址和协议转换方法在IPv4地址和特定的IPv6地址间建立转换关系;第二级利用无状态的IPv6/IPv6地址转换方法使多个特定的IPv6地址通过端口信息共享一个IPv4地址;第三级通过端口转换使得用户端口符合第二级转换的要求,并通过IPv6/IPv6地址映射将用户通过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得到的IPv6地址转换为第二级转换所需的特定IPv6地址。通过上述三级转换,使得IPv4/IPv6转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地推进互联网从IPv4向IPv6的过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949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415815.2

  • 发明设计人 包丛笑;李星;江伟峰;

    申请日2011-12-09

  • 分类号H04L29/12(20060101);H04L12/6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84 北京市100084信箱82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0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1-25

    授权

    授权

  • 2012-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29/12 申请日:2011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IPv4/IPv6分级转换方法属于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但目前互联网广泛使用的第四版网络协 议IPv4的地址的寻址范围只有232,即43亿地址,根据目前IPv4地址的分配速度,预计在 2011年之后,IPv4地址即将分配完毕。

目前中国网民人口的绝对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互联网的普及率只有22%,远低于世 界发达国家的水平(70%)。同时,平均每个中国网民仅有0.6个IPv4地址。因此,对于中国 来说,IPv4地址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这个问题对于印度等其它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来说,都 是非常严重的。

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国际互联网工程组(IETF)设计了第六版网络协议 IPv6,它的地址寻址范围有2128,能够满足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IPv6协议于IPv4协议是 不兼容的,不能很好的互联互通。当时设计的理念是用“双协议栈”的方法解决互联互通的 问题,但近十年IPv6推广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不能访问IPv4众多网络信息资源,不能与IPv4 众多的用户通信的IPv6网络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是解决IPv4和IPv6互联互通的方法,无状态的地址转换和协议转 换方法,具有可扩展性,但无状态的转换方法需要用户使用特定的IPv6地址,不允许使用自 动配置的IPv6地址。同时,IPv4地址是紧缺资源,需要更好地利用。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在无状态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的基础上,①增加无状态IPv6/IPv6 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根据需求把IVI地址利用端口复用转换为大量的具有第二类编码格 式的IVI IPv6地址;②增加IPv6/IPv6地址映射网关,用户可以使用自动配置的IPv6地址, 当需要与IPv4互联网通信时,通过IPv6/IPv6地址映射网关,将用户IPv6地址转换为无状态 转换方法需要用户使用特定的IPv6地址。上述两级网关与无状态IPv4/IPv6转换网关IVI网 关,可以分3级部署,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部署,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包括:1)采用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第一类编码格式在IPv4地 址与运营商的一个IPv6地址的子集IVI6地址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2)采用二级转换方 法,采用IPv4地址和端口范围嵌入IPv6地址的第二类编码格式通过IPv6/IPv6转换网关,根 据需求定义复用比,把少量的IVI6地址转换为大量IPv6地址,供IPv6用户与IPv4互联网通 信用。3)通过IPv6/IPv6地址映射网关,根据需要在用户需要访问IPv4互联网时,将用户IPv6 地址转换为无状态转换方法需要用户使用特定的IPv6地址。用户可以使用自动配置的IPv6 地址。

发明内容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IPv4/IPv6分级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

步骤(1.1)在IPv4和IPv6网络之间设立一个IVI转换网关,并定义第一类编码格式: 把IPv4地址直接嵌入所述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构成一个IPv6地址,在运营商基于32位 聚类前缀的所述IPv6地址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n<32,同时在第64+n 到128位之间空余位填充全0,其中:当所述IPv4地址为所述运营商准备给IPv6主机使用的 IPv4地址时,构成IVI6地址,当所述IPv4地址为包含所述运营商自己在内的全球IPv4地址, 又不属于所述IPv6主机的IPv4地址时,构成IVIG6地址,所述IVI6和IVIG6统称为IVI地 址,由此在所述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双向映射关系,与IVI6和 IVIG6对应的IPv4地址分别称为IVI4和IVIG4地址。

步骤(1.2)在IPv6主干网和IPv6城域网之间设立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 并定义第二类编码格式:即把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编码嵌入所述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 在基于运营商32位聚类前缀的所述IPv6地址编码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 n<32,构成IVI前缀,在当64+n到第96位之间如有空余位时填充全0,在第96位至111位 嵌入地址复用比M,在第112位至128位嵌入端口位移值k,0≤k≤M-1,所述M表示 一个所述IPv4地址通过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同时供多个IPv6计算机使用的计 算机个数,

步骤(1.3)对于不同的城域网可以根据需要定义不同的IPv4地址复用比,并根据用户 的IPv6地址的使用情况,根据IVI6地址和特定的端口范围,与用户使用的IPv6地址间建立 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即用户在与IPv4互联网通信时,只能使用特定的端口范围 {端口p|(p mod M)=k};

步骤(1.4)定义下述传输层端口映射算法PCA,以使当采用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 的分组把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映射步骤(1.3)所述的端口范围;

先排除1-1024端口和其他知名端口,再为所述采用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主机列出所 允许的端口映射表,根据请求顺序,把随机产生的传输层源端口映射到此映射表,该端口映 射表条目供后续同一会话系列的分组使用,当不再有后续分组到达时,删除所述端口映射表 条目,释放端口资源,以备后用;

步骤(1.5)将步骤(1.1)分配的IVI6转换为第二类编码格式之后作为IPv6/IPv6地址 映射转换网关的地址池;

步骤(1.6)初始化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的映射表;映射表中的条目为第二类编 码格式的IVI6地址与用户IPv6地址的映射对;

步骤(1.7):园区网内IPv6主机通过SLAAC进行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为区分IVI6 地址,本文中园区网内IPv6主机通过SLAAC获得的IPv6地址称为“用户IPv6地址”)。

步骤(2)IPv4计算机向IPv6计算机发起通信,其中源地址为IPv4计算机的地址,目的地 址为IPv6计算机的IPv6地址的IPv4镜像,其端口为所述IPv6计算机所允许使用的端口;

步骤(3):所述IVI转换网关接收分组,依次执行步骤(3.1)-步骤(3.4);

步骤(3.1):所述目标地址按步骤(1.1)按设定的第一类编码格式把IPv4地址转换为IVI6 地址,

步骤(3.2):所述源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第一类编码格式把IPv4地址转换为IVIG6 地址,

步骤(3.3):按RFC2765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并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 和,从而形成所述IPv6分组;

步骤(3.4):向所述IPv6/IPv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发送步骤(3.3)形成的第一类编码格式 的IPv6分组;

步骤(4):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接到步骤(3.4)发送的所述IPv6分组后,执 行以下步骤(4.1)-步骤(4.4),形成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分组并发送,

步骤(4.1):判断源地址是否为IVIG6地址,如是,执行步骤(4.2),如不是,执行步骤 (4.4);

步骤(4.2):根据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把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转换为第二类编码 格式的IPv6地址;

步骤(4.3):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并形成IPv6分组;

步骤(4.4):向所述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发送步骤(4.2)中所述IPv6分组;

步骤(5):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接收到步骤(4.3)发送的所述IPv6分组,执行以下 步骤(5.1)-步骤(5.5),形成IPv6分组并发送,

步骤(5.1):判断源地址是否为IVIG6地址,如是,执行步骤(5.2),如不是,执行步骤 (5.5);

步骤(5.2):目标端口作PCA映射;

步骤(5.3):查找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的映射表中是否有与目标地址对应的映射 表条目,如果没有,则丢弃数据包;如果有,则根据映射表条目,将目标地址从第二类编码 格式的IVI6地址转换为用户IPv6地址;

步骤(5.4):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并形成IPv6分组;

步骤(5.5):向IPv6计算机发送步骤(5.4)所述的IPv6分组;

步骤(6):所述IPv6计算机接收分组;

步骤(7):所述IPv6计算机向IPv4计算机发送IPv6分组,其中源地址地址为计算机的用 户IPv6地址,源端口为所述IPv6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源端口,目的地址为IPv4计算机的IPv4 地址的IPv6镜像,即IVIG6地址;

步骤(8):所述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接收IPv6分组,执行以下步骤(8.1)-步骤(8.6), 形成IPv6分组并发送,

步骤(8.1):判断目标地址是否为IVIG6地址,如是,则执行步骤(8.2),如不是,则说 明该IPv6分组不是发往IPv4网络,执行步骤(8.6);

步骤(8.2):查找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的映射表,是否有与源地址对应的映射表 条目,如有,则执行步骤(8.3);如没有,则从地址池中取出一个可用的第二类编码格式的 IVI6地址,与源地址一起建立映射表条目,供后续分组使用;

步骤(8.3):根据步骤(8.2)得到的映射表条目,将源地址从用户IPv6地址转换为第二 类编码格式的IVI6地址;

步骤(8.4):源端口作PCA映射;

步骤(8.5):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并形成IPv6分组,

步骤(8.6):向所述IPv6/IPv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发送IPv6分组;

步骤(9):IPv6/IPv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接收到步骤(8.6)所述IPv6分组,执行步骤(9.1) -步骤(9.5),形成IPv6分组并发送,

步骤(9.1):判断目标地址是否为IVIG6地址,如是,则执行步骤(9.2),如不是,则说 明该IPv6分组不是发往IPv4网络,执行步骤(9.5);

步骤(9.2):验证源端口,如符合对应的端口范围,执行步骤(9.3),否则,丢弃分组;

步骤(9.3):把源地址从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转换为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

步骤(9.4):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

步骤(9.5):根据路由,发送IPv6分组;如果目标地址为IVIG6地址,则IPv6分组将被 发送往IVI转换网关;

步骤(10):IVI转换网关接收步骤(9.5)发送的所述目标地址为IVIG6的IPv6分组,通过 以下步骤(10.1)-步骤(10.3)形成IPv4分组并发送,

步骤(10.1):所述目标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IPv6地址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

步骤(10.2):所述源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IPv6地址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

步骤(10.3):按RFC2765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并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 和,从而形成所述IPv4分组;

步骤(10.4):向IPv4计算机发送步骤(10.3)形成的IPv4分组;

步骤(10):所述IPv4计算机接收步骤(10.4)发送的IPv4分组;

由IPv6网络中IPv6计算机发起通信的步骤也可以仿上述步骤描述,由步骤(7)开始执 行;

上述IVI转换网关,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IPv6/IPv6地址映射地址转换网关, 可以分为3级分开部署,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相邻两个网关在同一台设备上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基于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的网络连接方式;

图2: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基于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3: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定义格式。

图4: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基于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通信流程举例 (M=256);

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案例

本发明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IVI转换网关为第一级转换,把IPv4分组转换为基 于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分组;IPv6/IPv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为第二级转换网关,根据端口 复用比,无状态地把第一类编码格式的分组转换为第二类编码格式的分组;IPv6/IPv6地址映 射转换网关为第三级转换网关,将用户通过SLAAC自动配置的用户IPv6地址转换为第二类 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并通过PCA端口映射,使得端口与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相符。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IVI转换网关的映射规则如图3所示,通信流程举例如下:

如运营商的IPv6地址的前缀为2001:da8::/32,所选用的IVI4地址为202.38.108.0/24,则 第一类编码格式IVI6地址范围为2001:da8:ffca:266c:0::/64,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的地 址池为上述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VI6地址范围转换为第二类编码格式后对应的地址范围,本例 中去复用比M=256。如通信的IPv4计算机的IPv4地址为18.181.0.31,则第一类编码格式 IVIG6的地址为2001:da8:ff12:b500:1f00::/72,对于IPv4计算机不需要第二类编码格式,我们 以IPv6计算机发起通信为例,通信流程为:

(1)IPv6计算机通过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SLAAC)得到IPv6地址 2001:da8:a123:b456:da5d:4cff:fe74:d633;该IPv6计算机的9000端口需要与IPv4计算 机18.181.0.31的8000端口发起通信,18.181.0.31对应的IVIG6地址为 2001:da8:ff12:b500:1f00::,因此IPv6分组的源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分别为

(2)上述IPv6分组到达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由于目标地址为IVIG6地址,所以 需要将源地址转换为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VI6地址,从地址池中取出可用地址 2001:da8:ffca:266c:200::100:1,在映射表中建立映射条目,并进行源地址转换,相应的 计算传输层校验和。IPv6分组的源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分别为

(3)IPv6分组使用复用比M为56,端口位移值k为1的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VI6地址,检 查端口9000不符合端口范围要求,从端口映射表中取出可用端口4097,建立映射, 翻译源端口,计算传输层检验和;IPv6分组的源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分别为

(4)IPv6分组到达IPv6/IPv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中,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不变,检查源端 口4097符合要求,源地址由2001:da8:ffca:266c:200::100:1转换为第一类编码格式 2001:da8:ffca:266c:200::。IPv6分组的源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分别为

(5)IPv6分组到达IVI转换网关,源端口、目标端口不变,源地址2001:da8:ffca:266c:200:: 转换为202.38.108.2,目标地址转换为18.181.0.31,根据RFC2765形成IPv4分组,源 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分别为

(6)IPv4分组到达IPv4计算机;

(7)IPv4计算机18.181.0.31回复IPv4分组。发送IPv4分组,源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 分别为

(8)在IVI转换网关中,18.181.0.31转换为2001:da8:ff12:b500:1f00::,202.38.108.2转换为 2001:da8:ffca:266c:200::,形成IPv6分组,源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分别为

(9)IPv6分组到达IPv6/IPv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源地址不变,根据目标端口4097,目标 地址由2001:da8:ffca:266c:200::转换为2001:da8:ffca:266c:200::100:1/,即IPv6分组的源 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分别为

(10)IPv6分组到达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查找目标地址2001:da8:ffca:266c:200::的 端口映射表,根据映射表将目标端口转换为9000;IPv6分组的源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 端口分别为

(11)查找IPv6/IPv6地址映射转换网关的地址映射表,根据映射表条目 将目标地址 转换为2001:da8:a123:b456:da5d:4cff:fe74:d633,并计算传输层校验和。IPv6分组的源 地址端口和目标地址端口分别为

(12)IPv6分组到达IPv6计算机;

利用本发明定义的方法,利用端口复用技术使IPv6计算机可以共享IPv4地址与IPv4互 联网进行通信,同时可以通过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进行地址配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