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增韧聚碳酸酯及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增韧聚碳酸酯及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328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科通塑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33367.4

  • 发明设计人 吕通建;

    申请日2012-02-15

  • 分类号C08L69/00;C08L51/00;C08L23/08;C08L33/10;C08L23/20;B29B9/06;B29C47/92;

  • 代理机构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史旭泰

  • 地址 110141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于洪街道洪滨路1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55: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6-19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L69/00 申请日:20120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增韧聚碳酸酯及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韧的热塑性树脂,并已在20世纪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90年代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的第二大工程塑料。其有着优良的机械性能,但对缺口敏感,缺口韧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涉及到工程塑料PC等树脂增韧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有高胶粉增韧、做PC/ABS合金、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增韧。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与PC有较好的局和能力,其本身可用于进行均聚或交叉聚合得到性质量好的共聚树脂,合成壳核结构的增韧剂,增韧效果好;缺点是此类物质为粉体,直接注塑增韧会导致下料不均,造成制品稳定性差。非壳核结构增韧剂的添加量需控制在在5%以内,否则有会出现分层效应,使制品增韧限度有限。以上增韧剂均需要经过双螺杆挤出机与PC共混造粒,才能达到混炼均匀、提高PC的增韧效果。经过双螺杆造粒涉及到混料工艺,双螺杆温度、转数,喂料参数设定,还有切粒等诸多程序;最后转到注塑厂家注塑出制品。

增韧剂经过双螺杆挤出机与PC共混造粒会产生昂贵费用,且耗费大量能源,目前市场上缺少PC直接注塑增韧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增韧效果好、成本低的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和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添加此增韧剂的增韧聚碳酸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的组成按重量份数表示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30~50;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50~70;抗氧剂0.1~0.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重量份数为40、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的重量份数为60、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0.2。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为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或丁烯-甲基丙烯酸酯。

其次,本发明所述抗氧剂为空间位阻酚类抗氧剂1010。

本发明增韧聚碳酸酯的组成按重量份数表示为:所述聚碳酸酯增韧剂5~10、聚碳酸酯90~95。

本发明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抗氧剂加入到混合器中,混合至均匀。

(2)将混好的物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塑化并挤出。

(3)将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机头挤出的物料制成颗粒。

(4)对粒子进行干燥处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制造颗粒的方式为水冷拉条造粒或水环造粒或水下造粒。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混合器采用高速混合器,混合处理为室温,混合时间为5分钟。

另外,本发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加工温度为:一区155℃~165,二区160~170℃,三区165~175℃,四区170~180℃,五区175~185℃,六区175~185℃,七区170~180℃,八区165~175℃,九区160~170℃,机头175~185℃;每区停留时间5~6秒;螺杆转速为280~330rpm。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丙烯酸酯接枝苯乙烯类弹性体具有壳核结构,为壳核结构增韧机理,实现了改性剂的优势互补,增韧效果好,提高了增韧剂的相容性、分散性;可将本发明聚碳酸酯增韧剂与原料PC共混后直接用于注塑机制出产品,方便快捷;且注塑时,树脂冲击强度有显著的提高。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具有与多数极性树脂相容性好的特点,官能团与树脂反应产生较好的界面粘结,对于不同树脂可使其树脂冲击强度提高3~6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的组成按重量份数表示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30~50;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50~70;抗氧剂0.1~0.3。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可采用市售牌号为KM355的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

所述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重量份数为40、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的重量份数为60、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0.2。

所述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为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或丁烯-甲基丙烯酸酯;增韧效果好。

所述抗氧剂为空间位阻酚类抗氧剂1010。抗氧剂1010是受阻酚型抗氧剂,与大多数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有良好的防止光和热引起的变色作用,化学性状稳定。

本发明增韧聚碳酸酯的组成按重量份数表示为:所述聚碳酸酯注塑级增韧剂5~10、聚碳酸酯90~95。

本发明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抗氧剂加入到混合器中,混合至均匀。

(2)将混好的物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塑化并挤出。

(3)将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机头挤出的物料制成颗粒。

(4)对粒子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制造颗粒的方式为水冷拉条造粒或水环造粒或水下造粒。

所述混合器采用高速混合器,混合处理温度的温度为室温,混合时间为5分钟。

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加工温度为:一区155℃~165,二区160~170℃,三区165~175℃,四区170~180℃,五区175~185℃,六区175~185℃,七区170~180℃,八区165~175℃,九区160~170℃,机头175~185℃;每区停留时间5~6秒;螺杆转速为280~330rpm。

为便于本发明进一步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实施例1:将30份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70份的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共聚物、0.2份的抗氧剂1010同时加入混料机中共混5分钟,然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各段区间的温度为:一区155℃~165,二区160~170℃,三区165~175℃,四区170~180℃,五区175~185℃,六区175~185℃,七区170~180℃,八区165~175℃,九区160~170℃,机头175~185℃;每区停留时间5~6秒;螺杆转速为280~330rpm,制备增韧剂。

实施例2:将35份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75份的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共聚物、0.2份的抗氧剂1010同时加入混料机中共混5分钟,然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各段区间的温度为:一区155℃~165,二区160~170℃,三区165~175℃,四区170~180℃,五区175~185℃,六区175~185℃,七区170~180℃,八区165~175℃,九区160~170℃,机头175~185℃;每区停留时间5~6秒;螺杆转速为280~330rpm,制备增韧剂。

实施例3:将40份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60份的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共聚物、0.2份的抗氧剂1010同时加入混料机中共混5分钟,然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各段区间的温度为:一区155℃~165,二区160~170℃,三区165~175℃,四区170~180℃,五区175~185℃,六区175~185℃,七区170~180℃,八区165~175℃,九区160~170℃,机头175~185℃;每区停留时间5~6秒;螺杆转速为280~330rpm,制备增韧剂。

实施例4:将45份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55份的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共聚物、0.2份的抗氧剂1010同时加入混料机中共混5分钟,然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各段区间的温度为:一区155℃~165,二区160~170℃,三区165~175℃,四区170~180℃,五区175~185℃,六区175~185℃,七区170~180℃,八区165~175℃,九区160~170℃,机头175~185℃;每区停留时间5~6秒;螺杆转速为280~330rpm,制备增韧剂。

实施例5:将50份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50份的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共聚物0.2份的抗氧剂1010同时加入混料机中共混5分钟,然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各段区间的温度为:一区155℃~165,二区160~170℃,三区165~175℃,四区170~180℃,五区175~185℃,六区175~185℃,七区170~180℃,八区165~175℃,九区160~170℃,机头175~185℃;每区停留时间5~6秒;螺杆转速为280~330rpm,制备增韧剂。

为验证本发明的增韧效果,本发明增韧剂制备后,将5份、6.5份、8份、10份的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增韧剂,分别对应95份、93.5份、92份、90份的聚碳酸酯共混,每组共混3分钟,然后直接投入注塑机中注塑成标准样条,放置24小时后,室温下检测。

从上表可以看出,填加本发明注塑级增韧剂的聚碳酸酯PC对比于PC原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可提高1~3倍左右。

可以理解地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