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下迂回式建筑排水及透气系统

下迂回式建筑排水及透气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迂回式建筑排水及透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排水立管、透气立管和排水出户管,排水出户管设置在建筑物地层下或底部,其特征是:排水立管与建筑物各楼层卫生间的用水管连接、排水立管的底端与排水出户管连通,构成排水管路;排水立管的顶端与透气立管连通;排水立管的中部通过第一横向透气管延伸出建筑室外;透气立管的底端在建筑物的首层与排水立管连通,透气立管的顶端在建筑物的顶层室内通过一个“弯折”状下迂回透气管与第一横向透气管的中部连通。本发明解决了采用真空排水方式存在造价高、噪音大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614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设计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54282.4

  • 申请日2012-03-04

  • 分类号E03C1/122;E04F17/04;

  • 代理机构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文雄

  • 地址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体育东横街3-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55: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26

    授权

    授权

  • 2013-0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3C1/122 申请日:201203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排水透气管,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迂回式建筑排水及 透气系统,属于建筑设备(建筑给水排水)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涉及的透气横管或透气立管,都是向上伸 至屋面进行透气,即都是采用屋顶式排气结构。现有技术中的透气管敷设存 在如下缺陷:1、传统透气管必须在楼层最顶部伸出室外,影响了建筑的整 体美观,限制了建筑创意造型的设计空间。2、当透气管受建筑构造限制无 法透气时,需要采用真空排水方式进行排水,造价高、噪音大,对环境造成 污染。3、透气管的高空透气帽容易受室外风压影响,从而引进对排水封的 损坏。

随着建筑结构造型的日新月异,对建筑整体的外形要求越来越高,部分 建筑项目的建筑构造出现不允许透气管伸至屋面或从顶层侧排至室外的情 况。因此,本发明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解决现有建筑排水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屋顶式排气结构存在的缺点,提供 一种下迂回式建筑排水及透气系统。该排水透气系统既满足美观要求,也满 足建筑排水透气的功能要求,能够给建筑造型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解决 了由于高空透气帽易受室外风压影响而破坏排水水封及真空排水方式存在 造价高、噪音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下迂回式建筑排水及透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排水立管、透气 立管和排水出户管,所述排水出户管设置在建筑物地层下或底部,其结构特 点是:所述排水立管与建筑物各楼层卫生间的用水管连接、排水立管的底端 与排水出户管连通,构成排水管路;排水立管的顶端通过一个斜三通与透气 立管连通;排水立管的中部连通第一横向透气管并通过该第一横向透气管延 伸出建筑室外;透气立管的底端在建筑物的首层通过一个斜三通与排水立管 连通,透气立管的顶端在建筑物的顶层室内通过一个“弯折”状下迂回透气 管与第一横向透气管的中部连通;由透气立管、“弯折”状下迂回透气管和 第一横向透气管构成环形透气管路,由所述环形透气管路和构成排水管路构 成下迂回式建筑排水及透气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在第一横向透气管伸出建筑室 外的端口处可以设有透气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在所述排水立管与第一横向透 气管的连接处可以设有一“L”形透气管。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L”形透气管与第一横 向透气管的连接处可以与第二横向透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横向透气管的另 一端伸出建筑室外;所述第一横向透气管与第二横向透气管可以形成相反方 向布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在所述第二横向透气管的伸出 端口处可以设有透气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排水立管的中部可以通过 一个斜三通和透气立管的中部连接。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弯折”状下迂回透气管 (7)可以设有横管坡向废水立管或主透气管。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斜三通的倾斜角度可以为 45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由于将透气立管设置在建筑室内,透气管的顶端没有伸出建 筑物顶部,而是通过“弯折”状下迂回透气管往下迂回至可以侧接出建筑室 外的第一横向透气管,构成环形透气管,由透气立管、“弯折”状下迂回透 气管和第一横向透气管构成环形透气管路,由所述环形透气管路和构成排水 管路构成下迂回式建筑排水透气系统,因此,既满足美观要求,也满足建筑 排水透气的功能要求,能够给建筑造型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不必因为顾 虑透气管道伸顶的影响而错失好的建筑创意造型。

2、本发明通过在“L”形透气管与第一横向透气管的连接处还与第二横 向透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横向透气管的另一端伸出建筑室外;所述第一横 向透气管与第二横向透气管的布置方向相反。可以平衡高空室外风压进入排 水管道,避免影响水封。解决了由于高空侧出透气帽受室外风压影响而破坏 排水水封的问题。

3、本发明解决了受建筑构造限制无法透气时须采用真空排水方式造价 高、噪音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排水立管1、透气立管2和 排水出户管3,所述排水出户管3设置在建筑物地层下或底部,所述排水立 管1与建筑物各楼层卫生间的用水管4连接、排水立管1的底端与排水出户 管3连通,构成排水管路;排水立管1的顶端通过一个斜三通5与透气立管 2连通;排水立管1的中部连通第一横向透气管6并通过该第一横向透气管 6延伸出建筑室外;透气立管2的底端在建筑物的首层通过一个斜三通5与 排水立管1连通,透气立管2的顶端在建筑物的顶层室内通过一个“弯折” 状下迂回透气管7与第一横向透气管6的中部连通;由透气立管2、“弯折” 状下迂回透气管7和第一横向透气管6构成环形透气管路,由所述环形透气 管路和构成排水管路构成下迂回式建筑排水及透气系统。

本实施例1适用于层数较少,高空风压影响较小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

在第一横向透气管6伸出建筑室外的端口处设有透气帽10;在所述排水 立管1与第一横向透气管6的连接处设有一“L”形透气管8;所述“L”形 透气管8与第一横向透气管6的连接处与第二横向透气管9的一端连接,第 二横向透气管9的另一端伸出建筑室外;所述第一横向透气管6与第二横向 透气管9形成相反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横向透气管9的伸出端口处设有透 气帽10。所述排水立管1的中部通过一个斜三通5和透气立管2的中部连接; 所述“弯折”状下迂回透气管7设有横管坡向废水立管或主透气管;所述斜 三通5的倾斜角度为45度。

本实施例中:透气管管材选用和排水管材一致,管径计算按《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规范》中透气管管径计算方法;本发明是传统透气管敷设方式的 改进、拓展,管径的计算可以沿用传统透气管的计算方法。

具体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特点是:“L”形透气管8与第一横向透气管6的 连接处还与第二横向透气管9的一端连接,第二横向透气管9的另一端伸出 建筑室外;所述第一横向透气管6与第二横向透气管9的布置方向相反。可 以平衡高空室外风压进入排水管道,避免影响水封。在所述第二横向透气管 的伸出端口处设有透气帽10。其他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2适用于层数多,高空风压影响较大的情况。

本发明适用于不便于设置伸顶透气管或从顶层侧接至室外或环形透气 管无法在本层接透气主管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