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附灯口的灯、灯座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附灯口的灯、灯座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摘要

本发明提供使噪声的影响减少的附灯口的灯、灯座装置以及照明器具。附灯口的灯的特征在于包括:灯本体,具有卡合单元,该卡合单元可装脱地安装于灯座装置;发光部,收容在灯本体内;控制装置,对收容在灯本体内的发光部进行点灯控制;电源用灯口构件,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配设在灯本体的圆的轨迹上,且连接于控制装置;信号用灯口构件,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另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配设在灯本体的圆的轨迹上,且连接于控制装置;以及导热体,在安装于灯座装置的状态下,与散热体发生接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109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03890.6

  • 申请日2011-07-05

  • 分类号F21V19/00;F21S2/00;F21V23/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臧建明

  •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船越町1丁目201番1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3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1-13

    授权

    授权

  • 2012-07-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1V19/00 申请日:201107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6-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能够对应于调光等的控制的附灯口的 灯(lamp)、灯座(socket)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陈列柜(show case)用照明或架下灯等,适合于狭窄空间的 平坦的薄形构造的紧凑形荧光灯(fluorescent lamp)已被使用。近年来, 已提出了平坦的薄形构造的附灯口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灯以代替所述荧光灯,所述平坦的薄形构造的附灯口的LED灯采 用了寿命长且耗电少的固态发光元件、即发光二极管来作为光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29488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种LED灯一般包括GX53形的灯口,以可装脱的方式,将此种 LED灯安装于能够连接所述灯口的灯座装置,从而构成照明器具。另一 方面,对于此种LED灯而言,需要能够对应于调光等的控制的附灯口的 灯以及灯座装置,且问题在于:为了稳定地进行所述控制,如何使信号 线不易受到来自连接于灯座装置的电源线的噪声(noise)的影响。同时, 问题在于:如何以不妨碍灯及灯座装置、甚至照明器具的小型化的方式, 将所述电源线或信号线的布设予以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噪 声的影响减少的附灯口的灯、灯座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附灯口的灯包括具有卡合单元的灯本体, 该卡合单元可装脱地安装于灯座装置,发光部收容在灯本体内。对发光 部进行点灯控制的控制装置收容在灯本体内。连接于控制装置的电源用 灯口构件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配设在灯本体 的圆的轨迹上。连接于控制装置的信号用灯口构件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 的另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配设在灯本体的圆周方向上。而且,所述 附灯口的灯包括导热体,该导热体在安装于灯座装置的状态下,与散热 体发生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灯座装置包括:具有卡合单元的 灯座本体,该卡合单元可装脱地安装着附灯口的灯,连接着附灯口的灯 的电源用灯口构件的电源用端子构件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一侧方相 邻接的位置,且配设在灯座本体的圆周方向上。连接着附灯口的灯的信 号用灯口构件的信号用端子构件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另一侧方相邻 接的位置,且配设在灯座本体的圆的轨迹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使噪声的影响减少的附灯口 的灯、灯座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附灯口的灯,(a)是立体图,(b)是 沿着图2的b-b线的剖面立体图,(c)是将信号用灯口构件予以取出而 表示的剖面图。

图2同样是将外罩构件予以拆除来表示附灯口的灯的俯视图。

图3同样是附灯口的灯的底视图。

图4同样是附灯口的灯中的控制装置的电路区块图。

图5同样表示灯座装置,(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

图6同样表示灯座装置,(a)是从表面侧所见的立体图,(b)是放 大地表示卡合单元的正视图。

图7同样是从背面侧来对灯座装置进行观察所见的立体图。

图8同样是模式性地表示附灯口的灯及灯座装置中的卡合单元的工 作与支撑构件及电性连接的状态的图,(a)是表示卡合单元已卡合的状 态的图,(b)是表示卡合单元未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9同样表示灯座装置中的端子板,(a)是表示端子板已收容于端 子外壳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端子板的立体图。

图10同样是表示将附灯口的灯安装于灯座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同样表示将附灯口的灯安装于灯座装置的状态,(a)是灯座装 置的表面图,(b)是灯口构件的背面图。

图12同样表示将附灯口的灯安装于灯座装置而成的照明器具,(a) 是表示将筒灯设置于天花板的状态的剖面图,(b)是将(a)图的附灯口 的灯以及灯座装置予以切断来表示的剖面立体图。

图13同样表示附灯口的灯的变形例,(a)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相当 于图1(b)的剖面图,(b)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剖面图。

图14同样表示附灯口的灯的变形例,(a)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相当 于图1(b)的剖面图,(b)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b)的剖 面图。

图15同样表示照明器具的变形例,(a)是俯视图,(b)是沿着(a) 图的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附灯口的灯、灯座装置以及照明器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对附灯口的灯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附灯口的灯构 成为:设置有接脚状的灯口构件的平坦的薄形构造的附灯口的灯10,且 如图1~图4所示,包括:灯本体11,具有卡合单元11f,该卡合单元 11f借由转动操作而可装脱地安装于灯座装置;发光部12,收容在灯本 体内;控制装置13,对收容在灯本体内的发光部进行点灯控制;电源用 灯口构件14,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配设在灯本 体的圆周方向上,且连接于控制装置13;以及信号用灯口构件15,位 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另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配设在灯本体的圆周方向 上,且连接于控制装置13。

为了使散热性提高,灯本体11包含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在本实施方 式中包含铝,且横剖面的平面形状呈大致圆形的碟形,且包含圆形的凹 段部的基板支撑部11b一体地形成于一端部侧的开口部11a。基板支撑 部的凹段部的底面形成为平坦的面,在周围一体地形成有呈环状的凸条 部11c。另外,灯本体11的另一端部侧是以在外底面形成环状的支撑段 部11d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将内部设为凹嵌部的圆柱状的突出部11e。 在突出部11e的外底面所形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导热体的导热面 11g是形成为平坦的面,进而热密着且支撑于器具侧的散热体34。借此, 灯本体11包括突出部11e,该突出部11e从后述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 与信号用灯口构件15所包围的中央部分突出,且安装于灯座装置21。 器具侧的散热体34与安装于灯座装置21的突出部11e的端面形成面接 触。

另外,所述突出部11e的突出尺寸形成得比后述的灯座本体21的支 撑孔21a的孔深度尺寸更大,当将灯本体11安装于灯座本体21时,突 出部11e的端面的导热面11g从支撑孔21a突出。再者,使聚硅氧树脂 等的导热片位于突出部11e的端面的导热面11g的平面上,借此,可进 一步使散热效果提高,所述聚硅氧树脂等的导热片用以效率良好地对来 自LED的热进行热传导。

在突出部11e的外周面上形成卡合单元11f。卡合单元是用以可装脱 地安装于后述的灯座装置20上所设置的卡合单元21a1的单元,在本实 施方式中,使卡合突起一体地突出于突出部11e的外周面,借此来构成 附灯口的灯10的卡合单元(以下,将附灯口的灯的卡合单元11f称为“卡 合突起11f”)。

如图3所示,从灯本体11的中心o朝向直径方向,在具有120°的 角度的突出部11e的外周面上,隔开均等的间隔而形成有3个卡合突起 11f,各卡合突起11f为呈大致正方形的相同的形状。例如,利用铸造、 锻造或切削加工等来对所述构成的灯本体11进行加工。在本实施方式 中,利用铝铸件(aluminum cast)来构成所述灯本体11。

发光部12包含:固态发光元件12a与装配有固态发光元件的基板 12b。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为“LED12a”)来构成 固态发光元件,该固态发光元件包含:多个表面安装器件(Surface Mount  Device,SMD)型的LED,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6个SMD型的LED。 再者,LED也可为如下的类型的所谓板载芯片(Chip on Board,COB) 型的LED,所述类型的所谓COB型的LED借由多个LED芯片(chip) 以及该LED芯片所激发的荧光体,来发出白色(包含白昼色、日光色、 及灯泡色)的光。

利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来构成基板12b,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平 板状的薄圆形且呈板状的铝来构成基板12b,在该基板12b的表面(图 1(b)中的上表面)上,隔着聚硅氧树脂等的电气绝缘层而形成有包含 铜箔的配线图案(pattern),6个LED 12a以大致呈同心圆状的方式,大 致等间隔地配设且装配在所述配线图案上(图2)。借此,构成包含发光 模块(module)的发光部12,该发光部12的6个LED 12a以相对于圆 形基板的中心大致呈点对称的方式,而配置在圆形且呈板状的基板12b 上。

以与本体11的一端部侧所形成的基板支撑部11b为电气绝缘且密着 的方式,而配设以所述方式构成的发光部12。另外,根据需要,隔着包 含聚硅氧树脂等的电气绝缘片等(未图示),而使用螺钉等的固定单元 12c,以将所述发光部12密着地固定于呈平坦的面的基板支撑部11b的 底面。

借此,发光部12收容于灯本体11的一端部侧,并且基板12b的背 面确实地密着于灯本体11的基板支撑部11b,利用导热性良好的铝来构 成基板12b,因此,可有效果地将LED 12a所产生的热传导至包含铝的 灯本体11并进行散热。根据所述构成,包含装配有6个LED 12a的基板 12b的发光部12的光轴y-y与灯本体11的中心轴x-x大致吻合,而构成 如下的光源部,该光源部包括:整体上在俯视时大致为圆形的发光面。

如图4的电路区块图所示,控制装置13包括:点灯电路13a,将100 V的交流电压转换成24V的直流电压,且将定电流的直流电流供给至 LED 12a;以及,控制电路13b,根据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来使发光部12 点灯、熄灭、调光、调色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点灯、熄灭、调光。 如图1(b)所示,构成所述点灯电路13a及控制电路13b的电子零件13c 是被装配于圆形的平板状的玻璃环氧化物(glass epoxy)制的电路基板 13d。电路基板13d在单面或两个面上形成有电路图案,多个小型的电 子零件13c是被装配于该电路基板13d的装配面,且收容在灯本体11 内。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零件13c是以如下的方式而收容 在灯本体11内。即,伴随着发热的零件,例如开关晶体管(switching  transistor)13c1因导线(lead wire)而与电路基板13d分隔,且密着地 收容于灯本体11的内底面。另外,比较大的导线零件,例如变流器 (current transformer)13c2收容在由灯本体的突出部11e所形成的凹嵌部 内。借此,伴随着发热的开关晶体管13c1的热从包含铝的灯本体11释 放至外部,使得温度上升受到抑制。同时,大零件收容在突出部11e即 凹嵌部内,形成灯本体11的平坦的薄形构造。

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电路基板13d经由具有耐热性及电气绝缘性的合 成树脂制的支撑脚13e,在本实例中经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制的支撑脚13e,以处于发光部12 的基板12b的下方,且与灯本体的内底面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而配 设且支撑在灯本体11内。图1(b)中,13f为隔热板,该隔热板13f是 利用PBT等的具有耐热性、电气绝缘性且具有热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而形 成为圆板状,该隔热板13f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支撑于电路基板13d的上 表面中央部,且介于发光部12的基板12b与电路基板13d之间,借此, 将基板12b与电路基板13d之间的彼此的热影响予以阻断。再者,借由 导线(未图示)来将构成控制装置13的电路基板13d的输出端子、与 发光部12的基板12b的输入端子予以连接。

另外,点灯电路13a以及控制电路13b是以图4的电路区块图所示 的方式构成。即,点灯电路13a包含:交流/直流转换器(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ter,AC/DC converter)、整流电路或定电流供 给电路等,且将商用电源E的100V的交流电压转换成24V的直流电 压,以将定电流的直流电流供给至各LED12a。控制电路13b包含:微 计算机(microcomputer)等,且基于从外部传输来的控制信号,产生用 以进行点灯、熄灭、及调光的控制信号,且将该控制信号供给至点灯电 路13a。该点灯电路13a是以如下的方式进行点灯控制,即,基于所述 控制信号,使发光部12的LED12a进行点灯、熄灭、及调光。再者,关 于从外部传输来的控制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使用者对房间的壁面 等所设置的现有的白炽灯泡用的调光器37来进行操作,借此,所述控 制信号经由信号线S1而传输至控制电路13b。图中的14是用以经由灯 座装置20而连接于商用电源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5是用以经由灯座装 置20而将控制信号予以输入的信号用灯口构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13包括:信号用灯口构件15,该 信号用灯口构件15用以将来自外部的调光器37的控制信号输入至控制 电路13b的输入侧,点灯电路13a与控制电路13b并联地连接于电源, 即使不将信号线连接于信号用灯口构件15,所述点灯电路13a与控制电 路13b仍可工作。因此,在不设置调光器37的情况下,可使所述附灯 口的灯作为不具有调光功能的通常的附灯口的灯而工作。

如图1(b)所示,电源用灯口构件14包含铜或黄铜等的具有导电 性的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黄铜,该电源用灯口构件14由接脚形 的一对灯口接脚构成,该接脚形的一对灯口接脚包括:呈圆柱状的轴部 14a与圆板状的基底部14b。所述电源用灯口构件14是借由树脂成形而 一体地埋入且支撑于支撑基板14c,该支撑基板14c是利用PBT等的具 有耐热性及电气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而形成为圆板状。准备成对的2个一 体地埋入有电源用灯口构件14的支撑基板14c,将所述2个支撑基板14c 分别嵌入至灯本体11的环状的支撑段部11d中、与卡合突起11f的一侧 方相邻接地形成的圆形的一对支撑孔11d1,且利用包含聚硅氧树脂或环 氧树脂等的粘接剂来加以固定。

借此,如图3所示,一对电源用灯口构件14-1、14-2位于与隔着附 灯口的灯10的卡合突起11f-2、即卡合单元的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 配设在灯本体11的圆的轨迹上。而且,电源用灯口构件14的一对圆柱 状的轴部14a从灯本体11的外底面向外方突出地设置,并且各基底部 14b借由导线w1而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13。再者,根据本实施方式的 电源用灯口构件14,如图1(b)中的点划线所示,接脚形的轴部14a 的前端部未从灯本体11突出,因此,因落下等所引起的外部冲击而使灯 口接脚发生变形的风险(risk)减少,从而可使安装故障减少,该安装 故障是由灯口变形引起的将附灯口的灯安装于灯座装置时的安装故障。 再者,关于本构成,也以同样的方式构成后述的信号用灯口构件15,可 使安装故障减少。

如图1(c)所示,信号用灯口构件15具有:与所述电源用灯口构 件14相同的形状、尺寸且包含铜或黄铜等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在本 实施方式中包含黄铜,该信号用灯口构件15由接脚形的一对灯口接脚 构成,该接脚形的一对灯口接脚包括:呈圆柱状的轴部15a与圆板状的 基底部15b。所述信号用灯口构件15是借由树脂成形而一体地埋入且支 撑于支撑基板15c,该支撑基板15c是利用PBT等的具有耐热性及电气 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而形成为圆板状。准备成对的2个一体地埋入有信号 用灯口构件15的支撑基板15c,将所述2个支撑基板15c分别嵌入至灯 本体11的环状的支撑段部11d中、与卡合突起11f的另一侧方相邻接地 形成的圆形的一对支撑孔11d1,且利用包含聚硅氧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的 粘接剂来加以固定。

借此,如图3所示,一对信号用灯口构件15-1、15-2位于与隔着附 灯口的灯10的卡合突起11f-2、即卡合单元的另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 且配设在灯本体11的圆的轨迹上。另外,配设有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 圆的轨迹是配设在与电源用灯口构件14的圆的轨迹相同的圆的轨迹上, 不会妨碍小型化。再者,也可在不妨碍小型化的范围内,将所述配设有 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圆的轨迹配设在与电源用灯口构件14的圆的轨迹 不同的圆的轨迹上。而且,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一对圆柱状的轴部15a 从灯本体11的外底面向外方突出地设置,并且各基底部15b借由导线(未 图示)而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13。

根据所述内容,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用灯口构件14与信号用灯 口构件15隔着卡合突起11f-2(卡合单元),彼此以规定的尺寸而分隔在 卡合突起11f-2的两侧方,且位于相邻的位置,而且配设在灯本体11的 圆的轨迹上。借此,可使将电源用灯口构件14与控制装置13予以连接 的导线w1、及将信号用灯口构件15与控制装置13予以连接的导线,集 中在卡合突起11f-1的两侧方的一个部位,而可将电源线或信号线的布 设予以简化,从而能够实现附灯口的灯10的小型化。

而且,当电源用灯口构件14与信号用灯口构件15位于直径方向上 的相向的位置时,必须在直径方向上的分隔的位置布设各电线,另外, 需要在灯本体11内牵拉各电线,因此,需要牵拉用的空间(space)。因 此,配线作业变复杂,并且难以实现灯本体的小型化。

并且,同时,由于电源用灯口构件14与信号用灯口构件15隔着卡 合突起11f-2,彼此以规定的尺寸而分隔在卡合突起11f-2的两侧方的位 置,因此,能够使信号用的导线或灯口构件15难以接收容易从电源用 的导线或灯口构件14所产生的噪声。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信号用灯口构件15以及3个 卡合突起11f的角度尺寸,即,附灯口的灯10侧的角度尺寸是以如下的 方式配设。即,如图3的附灯口的灯10的底视图所示,若利用从以卡 合突起11f内的2个卡合突起11f-1及卡合突起11f-2为起点的中心o朝 向直径方向的角度来表示,则朝向邻接于卡合突起11f-1的一个电源用 灯口构件14-1的直径方向的角度θ1为45°,朝向另一个(与卡合突起 11f-1分隔的另一个)电源用灯口构件14-2的直径方向的角度θ2为95°, 所述卡合突起11f内的2个卡合突起11f-1及卡合突起11f-2是以120° 的角度隔着均等的间隔而形成。

另外,朝向邻接于卡合突起11f-2的一个信号用灯口构件15-1的直 径方向的角度θ1为45°,另一个(与卡合突起11f-2分隔的另一个)信 号用灯口构件15-2在直径方向上所成的角度θ2为95°。

再者,各角度θ1以及角度θ2是线a-a与线b-b所成的角度,所述线 a-a是通过各卡合突起11f的中心轴线,所述线b-b通过电源用灯口构件 14及信号用灯口构件15各自的呈圆柱状的轴部14a、15a的轴心。另外, 附灯口的灯10的相对于灯座装置20的转动角α1为15°。再者,呈圆柱 状的轴部14a、15a的直径约为2.5mm,从灯本体11的支撑段部11d 算起的突出尺寸h1约为6mm,凹嵌部11e的外径d1约为65mm。允许 所述角度以及尺寸在制造误差的范围内有所增减。再者,在所述内容中, 一对电源用灯口构件14与一对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位置关系也可相 反。

接着,如图1所示,外罩(cover)构件16构成灯的灯罩(globe), 且包含: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的构件、或具有光扩散性的半透明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乳白色的玻璃,该外罩(cover)构件16形成为: 在一端部侧设置有开口部16a的扁平的曲面形状。将开口部16a予以包 围的缘部是成为圆筒状的侧壁部16b,并且与所述开口部相向的正面形 成为平滑的曲面状。以所述方式构成的外罩构件16以将灯本体11的发 光部12予以覆盖的方式而相向地设置,将开口部16a以规定的重叠量而 嵌入至灯本体11的一端部侧的凸条部11c的内表面,然后使用聚硅氧树 脂或环氧树脂等的粘接剂来加以固定。根据所述内容,构成平坦的薄形 构造的附灯口的灯10,该平坦的薄形构造的附灯口的灯10在灯本体11 的一端部侧设置有外罩构件16及包含LED12a的发光部12,在另一端 部侧设置有接脚形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及信号用灯口构件15。

接着,对灯座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灯座装置是构成 如下的灯座装置,该灯座装置电性连接着所述附灯口的灯10的接脚形 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及信号用灯口构件15,且装入至照明器具30而被 使用,如图5~图10所示,所述灯座装置包括:灯座本体21,具有卡 合单元21a1,附灯口的灯10借由转动操作而可装脱地安装于该卡合单 元21a1;电源用端子构件22,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一侧方相邻接的位 置,配设在灯座本体21的圆的轨迹上,且连接着附灯口的灯10的电源 用灯口构件14;以及,信号用端子构件23,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的另 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配设在灯座本体21的圆的轨迹上,且连接着附 灯口的灯10的信号用灯口构件15。

灯座本体21包含具有耐热性、耐候性且电气绝缘性良好的合成树 脂,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PBT,且横剖面的平面形状大致为圆形,该灯 座本体21形成为:具有在中央部贯通的支撑孔21a的环状。支撑孔21a 的内径尺寸d2形成得比灯本体11的支撑段部11d的突出部、即突出部 11e的外周面的直径尺寸d1稍大(d1<d2)。另外,如上所述,支撑孔 21a的深度尺寸h3形成得比灯本体11的支撑段部11d的高度尺寸h2稍 小(h2>h3)。

另外,在灯座本体21的表面侧(图6中的上表面),使呈环形凸缘 状的面的外周部一体地立起而形成侧壁21f。该侧壁是防止产生电击的 壁面,且以不会使单侧的轴部插入至灯座装置的各端子构件的方式而形 成,所述电击是因后述的附灯口的灯10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或信号用 灯口构件15的单侧的接脚形状的轴部14a、15a,误插入至灯座装置20 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或信号用端子构件23而产生。在本实施方式中, 灯口构件14、15的突出尺寸h1形成为约6mm,侧壁的高度h4形成为 约5mm。

另外,在支撑孔21a的内周面,形成灯座装置20的卡合单元21a1。 卡合单元是如下的单元,该单元用以与附灯口的灯10的卡合单元11f 一起,借由转动操作而可装脱地将附灯口的灯10安装于灯座装置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卡合槽21a1一体地形成于支撑孔21a的内周面,借 此来构成灯座装置20的卡合单元(以下,将灯座装置的卡合单元21a1 称为“卡合槽21a1”)。

如图5所示,从灯座本体21的中心o向直径方向,在具有120°的 角度的支撑孔21a的内周面上,隔开均等的间隔而形成有相同形状的3 个卡合槽21a1。如图6(b)所示,各卡合槽21a1包括:插入部21a2, 包含在支撑孔21a的端面形成开口的纵槽;卡合部21a3,包含与插入部 相连地、且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灯本体10的转动方向)形成的横槽; 以及,卡止突起21a4,形成在成为呈L字形的插入部21a1与卡合部21a3 的交界线下方的角部,换句话说,形成在成为卡合槽21a1的入口的部分 且呈山形。再者,从插入部21a2插入的灯本体11的卡合突起11f一面 滑动且抵接于呈山形的卡止突起21a4,一面受到引导,在越过山形的顶 点之后,导入至卡合部21a3内,如下所述,借由呈山形的卡止突起21a4 来防止半悬挂,并且使得在卡合时不会意外地脱落。

另外,在灯座本体21的背面侧(图6(a)中的下表面)设置有支 撑构件21b,该支撑构件21b用以将灯座本体21支撑于被设置部,在本 实施方式中,将灯座本体21支撑于后述的照明器具30的散热体34。从 灯座本体21的中心o向直径方向,在具有120°的角度且呈环状的灯座 本体21的下表面,隔开均等的间隔而形成有3个所述支撑构件21b,其 中的2个支撑构件21b设置在接近于所述卡合槽21a1的位置。各支撑构 件21b呈相同的形状,如图8所示,各支撑构件21b包括:呈筒状的圆 柱(cylinder)21b1;插入至圆柱内的螺栓(bolt)21b2;及,被螺栓 插通的螺旋弹簧(coil spring)21b3。

圆柱21b1是借由树脂成形而一体地立设、且形成于灯座本体21的 呈环状凸缘状的面的背面侧。端板12a4卡止于圆柱21b1的上表面的开 口端部。螺栓21b2的前端部贯通于所述端板,且以可在圆柱内上下移 动的方式设置螺栓,而且,螺栓的前端从圆柱21b1的上表面侧突出。 借由所述螺栓21b2来将灯座装置20支撑于被设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 是支撑于照明器具30的散热体34。该散热体34在背面侧(图8的下表 面)形成有用以供螺栓21b2旋入的螺钉孔,螺栓21b2旋入至所述螺钉 孔,使灯座装置20支撑于散热体34的下表面。

如上所述,支撑于照明器具30的散热体34的灯座装置20安装着 附灯口的灯10,借此,利用弹簧21b3的弹性力,向散热体34的背面推 压灯本体11的突出部11e的平坦的导热面11g。即,如图8(a)所示, 将灯本体11的突出部11e插入至灯座装置20的支撑孔21a,使灯本体 11的卡合突起11f对准灯座装置20的卡合槽21a1,从插入部21a2将卡 合突起11f予以插入,然后向图中的左方转动。借此,卡合突起11f越 过山形的卡止突起21a4,而导入至卡合部21a3内,以将附灯口的灯10 安装于灯座装置20。此时,借由灯本体11的卡合突起11f的下表面, 向下方(图中的箭头a的方向)推压灯座本体21,且与散热体34的背 面侧分隔地形成间隙s。同时,灯座本体21的弹簧21b3因所述推压过 程而被压缩,借由该弹簧21b3的斥力(图中的箭头b的方向的力)来 将灯本体11强力地推压至散热体34的背面。借此,包含铝的灯本体的 突出部11e的平坦的导热面11g与散热体34的背面热密着地受到支撑, 可有效果地将多个LED 12a所产生的热释放至外部,从而能够使用高亮 度、高输出的LED。

再者,当将附灯口的灯10从灯座装置20上拆除时,只要与所述方 式相反地转动灯本体11,使灯本体11的卡合突起11f沿着灯座装置20 的卡合部21a3移动,而将卡合突起11f从插入部21a2中抽出,接着将 灯本体11的突出部11e从灯座装置20的支撑孔21a中抽出即可。将附 灯口的灯10从灯座装置20上拆除之后,如图8(b)所示,弹簧21b3 的压缩被解除,并返回至原来的位置,灯座本体21的上表面无间隙地 支撑于散热体34的背面侧。

接着,如图9所示,连接着附灯口的灯10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的 电源用端子构件22包括:一体地形成于灯座本体21的小的端子外壳 22a、与收容在端子外壳内的端子板22b。与灯座本体21的呈环形凸缘 状的面的背面侧(图7)相邻接地,一体地设置有一对端子外壳22a。将 端子板22b收容在外壳内,并且在一端部一体地形成电线插入部22a1。

端子板22b是用以与电源用灯口构件14的轴部14a发生接触,且将 商用电源供给至附灯口的灯10的构件,该端子板22b包含:具有一定 的刚性与弹性、且导电性良好的金属,例如:铜、黄铜、及磷青铜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磷青铜。端子板22b包括:分叉的端子片22b1,以 使整体成为大致U字形状的方式进而弯折而形成;接触部22b2,朝向使 端子片的前端部分为彼此相向的方向,弯折成大致“ㄑ”字而形成;以及, 卡止片22b3,形成于U字的底边部。所述端子板22b构成为无螺纹(screw  less)的SL端子。

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端子板22b在灯座本体21的呈环形凸缘状的面 的背面侧(图7)嵌入至端子外壳22a内,所述端子外壳22a与卡合槽 21a1-1的一侧方相邻接且一体形成。端子外壳22a是由沿着呈环状的灯 座本体21形成且呈圆弧状的凹部所构成,且包含:电线插入部22a1; 在灯座本体21的表面侧(图6)形成开口的长孔22a2;以及,将背面侧 的开口予以堵塞的盖体22a3。

长孔22a2形成为:在两端具有半圆形的开口且呈圆弧状的形状,且 以不会使细长的小的端子板22b从长孔中落下的方式,而形成所述长孔 22a2。另外,宽度尺寸形成为如下的尺寸,该尺寸可供附灯口的灯10 中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的圆柱状的轴部14a插入且移动。另外,盖体 22a3将端子外壳22a的背面侧的开口予以堵塞,并且在位于电线插入部 22a1侧的上表面,一体地形成有电线引导片22a4。

各准备一对相同构成的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端子外壳22a及端子板 22b,以面向长孔22a2的方式,将各端子板22b收容在各端子外壳22a 内。接着,借由盖体22a3来使端子外壳22a的背面侧的开口闭塞,利用 包含聚硅氧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的粘接剂来加以固定。借此,如图7所示, 一对电源用端子构件22-1、22-2位于:与隔着灯座装置20的卡合槽 21a1-1、即卡合单元的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配设在灯座本体21的圆 的轨迹上。

接着,与电源用端子构件14同样地,构成:连接着附灯口的灯的 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信号用端子构件23。关于端子外壳23a以及端子 板23b的构成,图9中将信号用端子构件23中的各构成零件的符合表 示在( )内,且省略了详细的说明。

根据所述构成,一对信号用端子构件23-1、23-2位于:与隔着灯座 装置20的卡合槽21a1-1、即卡合单元的另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配 设在灯座本体21的圆的轨迹上。另外,配设有信号用端子构件23的圆 的轨迹是:配设在与电源用端子构件22的圆的轨迹相同的圆的轨迹上, 不会妨碍小型化。再者,也可在不妨碍小型化的范围内,将所述配设有 信号用端子构件23的圆的轨迹配设在与电源用端子构件22的圆的轨迹 不同的圆的轨迹上。

根据所述内容,如图7所示,电源用端子构件22与信号用端子构 件23隔着卡合槽21a1-1(卡合单元),彼此以规定的尺寸而分隔在卡合 槽21a1-1的两侧方,且位于相邻的位置,而且配设在灯座本体21的圆 的轨迹上。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信号用端子构件23以及3个 卡合槽21a1的角度尺寸,即,灯座装置20侧的角度尺寸是以如下的方 式配设。即,如图5的灯座装置的表面图所示,若利用从以卡合槽21a1 内的2个卡合槽21a1-1及卡合突起21a1-2为起点的中心o朝向直径方 向的角度来表示,则朝向邻接于卡合槽21a1-1的一方的电源用端子构件 22-1的直径方向的角度θ3为25°,朝向另一方(与卡合槽21a1-1分隔的 另一方)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2的直径方向的角度θ4为75°,所述卡合 槽21a1内的2个卡合槽21a1-1及卡合突起21a1-2是以120°的角度隔着 均等的间隔而形成。

另外,朝向邻接于卡合槽21a1-2的一方的信号用端子构件23-1的 直径方向的角度θ3为25°,朝向另一方(与卡合槽21a1-2分隔的另一方) 的信号用端子构件23-2的直径方向的角度θ4为75°。

再者,各角度θ3以及角度θ4是线c-c与线d-d所成的角度,所述线 c-c是通过卡合槽21a1的插入部21a2的中心轴线,所述线d-d通过电源 用端子构件22及信号用端子构件23各自的长孔22a2、23a2的插入侧(附 灯口的灯10的接脚形的轴部14a、15a所最先插入的部分)的各半圆形 部分的中心。另外,附灯口的灯10的相对于灯座装置20的转动角α1 为15°。再者,支撑孔21a的内径尺寸d2约为65.5mm。允许所述角度 以及尺寸在制造误差的范围内有所增减。再者,在所述内容中,一对电 源用端构件22与一对信号用端子构件23的位置关系也可相反。

另外,电源用电线w3连接于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 信号用电线w4连接于信号用端子构件23。如图7所示,对于电源用电 线w3而言,邻接于卡合槽21a1-1的一方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1所连接 的电源用电线w3-1从电线插通部22a1抽出,并沿着另一方(与卡合槽 21a1-1分隔的另一方)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2的上表面、即盖体22a3 的上表面导出,然后被电线引导片22a4引导,并且夹持在电线引导片 22a4与灯座本体21的侧壁之间而防止脱落,且被抽出。另外,另一方 (与卡合槽21a1-1分隔的另一方)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2所连接的电源 用电线w3-2从电线插通部22a1抽出,与先被抽出的电源用电线w3-1 一起上下重叠地捆束,然后被抽出。

所述各电源用电线w3-1、w3-2沿着电源用端子构件22-2的上表面 被导出,且借由电线引导片22a4而上下重叠地被捆束,因此,电源用电 线被收纳在呈环状的灯座本体21的呈环形凸缘状的面的背面侧的宽度 尺寸内,该电源用电线被紧凑(compact)地布设而不会从灯座装置的外 周面凸出,无需为了隐藏抽出的电源用电线而使灯座本体的外径尺寸增 大,从而可实现灯座装置20的小型化。

信号用电线w4是与电源用电线w3同样地被连接。即,邻接于卡合 槽21a1-2的一方的信号用端子构件23-1所连接的信号用电线w4-1从电 线插通部23a1抽出,并沿着另一方(与卡合槽21a1-2分隔的另一方) 的信号用端子构件23-2的上表面、即盖体23a3的上表面导出,然后被 电线引导片23a4引导,并且夹持在电线引导片22a4与灯座本体的侧壁 之间而防止脱落,且被抽出。另外,另一方(与卡合槽21a1-2分隔的另 一方)的信号用端子构件23-2所连接的信号用电线w4-2从电线插通部 23a1抽出,与先被抽出的信号用电线w4-1一起上下重叠地被捆束,然 后被抽出。

所述各信号用电线w4-1、w4-2也沿着信号用端子构件23-2的上表 面被导出,且借由电线引导片22a4而上下重叠地被捆束,因此,信号用 电线被收纳在呈环状的灯座本体21的呈环形凸缘状的面的背面侧的宽 度尺寸内,该信号用电线被紧凑地布设而不会从灯座装置的外周面凸 出,从而可实现灯座装置20的小型化。

再者,将各电线w3、w4的前端的绝缘包覆层剥去,接着将所述各 电线w3、w4插入至各端子外壳22a、23a的电线插通部22a1、23a1,借 此,所述各电线w3、w4卡止且连接于SL端子的卡止片22b3、23b3。 另外,从灯座装置20抽出的各电线w3、w4连接于后述的照明器具30 的端子台35、36。

另外,如图7所示,关于所述电源用电线w3及信号用电线w4的布 设,电源用端子构件22与信号用端子构件23隔着卡合槽21a1-1(卡合 单元),彼此以规定的尺寸而分隔在卡合槽21a1-1的两侧方,且位于相 邻的位置,而且配设在灯座本体21的圆的轨迹上。借此,可将电源用 电线w3及信号用电线w4集中地布设在卡合槽21a1-1的两侧方的一个 部位,可将配线予以简化,从而能够实现附灯口的灯10的小型化。

而且,当电源用端子构件22与信号用端子构件23位于直径方向上 的相向的位置时,必须在直径方向上的分隔的位置布设各电线w3、w4, 另外,需要在灯座本体21内牵拉各电线,因此,需要牵拉用的空间。 因此,配线作业变复杂,并且难以实现灯座本体的小型化。

同时,由于电源用端子构件22与信号用端子构件23隔着卡合槽 21a1-1(卡合单元),彼此以规定的尺寸而分隔在卡合槽21a1-1的两侧 方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信号用电线w4或信号用端子构件22难以接收 容易从电源用电线w3或电源用端子构件23产生的噪声。

如上所述,构成电源用端子构件22以及信号用端子构件23,借此, 如图10所示,将附灯口的灯10的突出部11e插入至灯座装置20的支撑 孔21a内,如图11所示,以灯座本体21的中心点o为中心,使附灯口 的灯10向图中的箭头方向转动角度α1,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图中的箭 头方向转动15°的角度。借此,附灯口的灯10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从 电源用端子构件22的长孔22a2插入并移动至端子板22b,同时,信号 用灯口构件15从信号用端子构件23的长孔23a2插入并移动至端子板 23b。接着,如图8所示,电源用灯口构件14及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 圆柱状的轴部14a、15a分别插入至分叉的端子片22b1、23b1,然后停 止在越过端子板的彼此相向的“ㄑ”字的接触部22b2、23b2的位置,在此 状态下,轴部14a、15a的两侧部与分叉的接触部22b2、23b2均发生接 触,电源部与信号部同时形成电性连接。如图8(a)所示,灯本体11 的卡合突起11f抵接且卡合于灯座本体21中的卡合槽21a1的卡合部 21a3的末端,借此,形成所述接触位置。

根据所述内容,在附灯口的灯10与灯座装置20形成电性连接的同 时,附灯口的灯10机械地保持于灯座装置20,即,附灯口的灯10安装 于灯座装置20。此时,为了将附灯口的灯10可装脱地安装于灯座装置 20,使卡合单元(卡合突起11f与卡合槽21a1)与电性连接的关系如下 所述,借此,避免将附灯口的灯10安装于灯座装置20时的半悬挂状态。

即,如图8(a)所示,卡合突起11f越过卡合槽21a1的山形的卡止 突起21a4之后,形成电性连接,即,电源用灯口构件14的轴部14a与 端子板22b发生接触,且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轴部15a与端子板23b 发生接触。因此,使用者在进行转动操作的途中,当卡合突起11f越过 卡止突起21a4时,转动操作会受到阻力,所以使用者有可能会误以为已 卡合而停止转动操作。然而,此时,由于尚未形成电性连接,因此,灯 不会点灯。因此,使用者会理解尚未完全卡合,接着进行转动操作直至 最后为止。结果是,可防止转动操作在途中停止,从而可避免卡合单元 的半悬挂状态(卡止突起11f越过山形的卡止突起21a4之前的状态)。 借此,可将附灯口的灯10确实地安装于灯座装置20。

另外,由于在转动操作中,可进行顺滑的操作,因此,可实现利用 单触(one touch)操作的简单的操作,并且可避免卡合单元的半悬挂状 态及电性连接的半接触状态。即,以卡合突起11f越过卡止突起21a4时 所承受的阻力、及轴部14a、15a越过端子板22b、23b的彼此相向的“ㄑ” 字的接触部22b2、23b2时所承受的阻力这两个阶段,来承受转动操作 中的阻力。因此,使用者在转动操作的途中承受所述两阶段的阻力,借 此,有可能会两次误以为已卡合而停止转动操作。特别是第二次的阻力 是用以进行电性接触的阻力,若误以为已卡合而停止转动操作,则有可 能会处于半接触状态(轴部14a、15a越过端子板22b、23b的彼此相向 的“ㄑ”字的接触部22b2、23b2之前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所述情况,使轴部14a、15a越过彼此相 向的“ㄑ”字的接触部时所承受的第二次的阻力,小于卡合突起11f越过 卡止突起21a4时所承受的第一次的阻力。具体而言,在将第一次的阻力 设为100%的情况下,将第二次的阻力设定为约70%以下。

借此,在转动操作中,可借由与第一次的阻力相抗衡的转动力及旋 转的惯性而容易地超越第二次的阻力,可借由仅承受第一次的阻力来进 行转动操作,从而实现利用单触操作的转动操作。同时,由于可容易地 超越第二次的阻力,因此,可使轴部14a、15a一下子越过彼此相向的“ㄑ” 字的接触部22b2、23b2,从而能够确实地避免电性半接触状态。

另外,转动操作因卡合突起11f抵接于卡合槽21a1的卡合部21a3 的末端而停止,在此抵接时,包含铝的卡合突起11f与包含合成树脂的 卡合槽21a1碰撞,借此,产生“咔嗒”的金属性的响声。借此,能够易懂 地利用响声来告知使用者卡合单元已卡合的状态,即,附灯口的灯10 已完全地安装于灯座装置20的状态。

接着,对包含以所述方式构成的附灯口的灯10与灯座装置20的照 明器具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30是埋入设置于店铺等的天花 板面X的小型的筒灯(down light)式的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32,在下表面具有开口部31且呈金属制的箱状;金属制的反 射体33,嵌合于开口部31;以及散热体34,设置于反射体33的上表面, 在散热体34背面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所述构成的灯座装置20。反射体 33是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例如不锈钢等的金属板构成,该反射体33的 上表面安装于散热体34的侧面。

散热体34作为散热器(heat sink)而发挥作用,该散热体34是由 包含导热性良好的金属的块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含厚铝的块体 构成,且在外周部一体地形成有多个散热片34a。另外,散热体34在背 面侧(图12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以安装灯座装置20的螺钉孔,将灯座 装置20的螺栓21b2旋入至所述螺钉孔,借此,将该灯座装置20支撑 于所述散热体34(图8)。另外,将散热体34的侧面的一部分切开,一 体地形成设置着端子台的设置部34b。端子台包含:电源用端子台35与 信号用端子台36。也可进一步设置进给配线用的端子台。

另外,从灯座装置20抽出的电源用电线w3连接于电源用端子台35 的输出端子,屋内所布设的F电缆(cable)F1连接于输入端子。另外, 从灯座装置20抽出的信号用电线w4连接于信号用端子台36的输出端 子,信号线S1连接于输入端子。

如图4所示,F电缆连接于商用电源E,电源用灯口构件14连接于 灯座装置20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之后,电源从电源用端子构件22经 由电源用灯口构件14而供给至附灯口的灯10。另外,信号线S1连接于 调光器37,信号用灯口构件15连接于灯座装置20的信号用端子构件 23之后,来自调光器37的控制信号从信号用端子构件23经由信号用灯 口构件15而传输至附灯口的灯10。调光器37是用于先有的白炽灯泡的 调光器,且可设置于房间的壁面而由使用者来操作。再者,各电线w3、 w4从形成于散热体34的电线导出孔38抽出。

在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照明器具30中,将平坦的薄型构造的附灯口 的灯10安装于灯座装置20,所述平坦的薄型构造的附灯口的灯10是将 所述LED设为光源,且设置有接脚形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及信号用灯 口构件15。所述安装是如图10、图11所示,使附灯口的灯10的一对电 源用灯口构件14与灯座装置20的长孔22a2相向,使一对信号用灯口构 件15与灯座装置20的长孔23a2相向,接着将各个轴部14a、15a插入 至长孔22a2、23a2。同时,使附灯口的灯10的3个卡合突起11f分别与 灯座装置20的3个卡合槽21a1相向,接着将所述3个卡合突起11f插 入至各个插入部21a2。

此时,由于在灯座装置20的表面侧形成有侧壁21f,因此,附灯口 的灯10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或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单侧的接脚(轴 部14a、15a)不会误插入至灯座装置20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或信号用 端子构件23,可防止产生电击。

接着,使附灯口的灯10向图中箭头的方向仅转动15°的角度。借此, 如图8(a)所示,电源用灯口构件14及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轴部14a、 15a分别插入至分叉的端子片22b1、23b1,然后停止在越过端子片的彼 此相向的“ㄑ”字的接触部22b2、23b2的位置,在此状态下,轴部14a、 15a的两侧部与分叉的接触部22b2、23b2均发生接触,从而形成电性连 接。同时,从灯座装置20中的卡合槽21a1的插入部12a2插入的附灯口 的灯10的卡合突起11f为一面滑动且抵接于山形的卡止突起21a4,且 一面受到引导,在越过山形的顶点之后,导入至卡合部21a3内,并抵接 于卡合部21a3的末端。

此时,卡合突起11f越过卡合槽21a1的山形的卡止突起21a4之后, 形成电性连接,因此,使用者在进行转动操作的途中,当卡合突起11f 越过卡止突起21a4时,转动操作会受到阻力,使用者有可能会误以为已 卡合,但此时,由于尚未形成电性连接,因此,灯不会点灯。因此,使 用者会理解为尚未完全卡合,接着进行转动操作直至最后为止,从而可 避免半悬挂状态。

另外,卡合突起11f抵接于卡合部21a3的末端之后,会发出“咔嗒” 的响声,因此,使用者会知晓附灯口的灯10已完全卡合于灯座装置20, 从而进一步防止卡合处于半悬挂状态,或防止电性接触处于半接触状 态。借此,在附灯口的灯10与灯座装置20形成电性连接的同时,附灯 口的灯10安装于灯座装置20。再者,可借由向反方向转动,来将附灯 口的灯10从灯座装置20上拆除。

如上所述,借由卡合单元来将附灯口的灯10安装于灯座装置20之 后,如图8(a)所示,借由灯本体11的卡合突起11f的下表面,向下方 推压灯座本体21,灯座本体21的弹簧21b3被压缩,借由该弹簧21b3 的斥力来将灯本体11的圆柱状的突出部11e的平坦的导热面11g强力地 推压至散热体34的背面。根据所述内容,构成以平坦的薄型构造的附 灯口的灯10作为光源的筒灯形的照明器具30,该平坦的薄型构造的附 灯口的灯10以LED作为光源。

在所述状态下将电源予以接通之后,从灯座装置20的电源用端子 构件22经由附灯口的灯10的电源用灯口构件14来供给电源,且控制 装置13的点灯电路13a工作,使24V的直流电压被输出。该直流电压 从控制装置13施加至各LED12a,所述各LED12a被供给了定电流的直 流电流之后,全部的LED同时点灯。从各LED12a放射出的白色的光大 致均等地向外罩构件16的整个内表面放射,利用乳白色的灯罩来使光 扩散,从而可进行具有规定的配光特性的照明。

另外,使用者对设置于壁面的调光器37进行操作,借此,控制信 号从灯座装置20的信号用端子构件23经由附灯口的灯10的信号用灯 口构件15而传输至控制电路13b,借由控制电路来产生必需的调光信号, 且将该调光信号供给至点灯电路13a。点灯电路13a一面基于所述调光 信号来对各LED12a进行调光,一面使各LED12a点灯。此时,附灯口 的灯10以及灯座装置20难以接收容易在电源侧产生的噪声,因此,可 进行稳定且正确的调光控制。

根据所述内容,使附灯口的灯10点灯之后,LED12a的温度上升且 产生热。该热如图1(b)所示,从包含导热性良好的铝的基板12b,传 导至直接密着且固定有基板的基板支撑部11b,接着传导至包含铝的灯 本体11的突出部11e的平坦的导热面11g,经由散热体34而释放至外 部。此时,由于灯本体11的突出部11e的导热面11g与散热体34的背 面借由弹簧21b3而热密着地受到支撑,因此,可有效果地向外部散热。

另外,控制装置13的电子零件13c所产生的热,特别是伴随发热的 开关晶体管13c1所产生的热,也会从密着地收容有开关晶体管的灯本体 11的内底面传导至凹嵌部11e,经由散热体34而有效果地释放至外部。 借由所述有效果的散热作用,LED12a的温度上升及控制装置13中的电 子零件13c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使可靠性提高。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附灯口的灯10,连接于控制装置13的电 源用灯口构件14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13f的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 配设在灯本体11的圆的轨迹上;连接于控制装置13以及信号用灯口构 件15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13f的另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配设在灯 本体11的圆的轨迹上,因此,可将配线予以简化而实现小型化,而且可 难以受到容易在电源侧产生的噪声的影响,此外能够对应于调光等的控 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灯座装置20,连接着附灯口的灯10的电 源用灯口构件14的电源用端子构件22位于:与隔着卡合单元21a1的一 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配设在灯座本体21的圆的轨迹上;连接着附灯 口的灯10的信号用灯口构件15的信号用端子构件23位于:与隔着卡 合单元21a1的另一侧方相邻接的位置,且配设在灯座本体21的圆的轨 迹上,因此,可将配线予以简化而实现小型化,而且可难以受到容易在 电源侧产生的噪声的影响,此外能够对应于调光等的控制。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附灯口的灯优选构成平坦的薄形构造的灯, 但灯的形状也可构成为近似于普通白炽灯泡的形状的灯泡形的附灯口 的灯(A形或PS形)、球形的附灯口的灯(G形)、圆筒形的附灯口的 灯(T形)、以及反射形的附灯口的灯(R形)等的灯形状。另外,本实 施方式并不限于平坦的薄形构造的灯、或近似于普通白炽灯泡的灯形状 的附灯口的灯,可适用于呈现其他各种外观形状、用途的附灯口的灯。 再者,附灯口的灯优选包括:包含灯罩或保护外罩等的外罩构件,以使 光扩散或保护发光部,但此并非为用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目的的必要条 件,例如也可构成无灯罩的附灯口的灯。

另外,对于附灯口的灯而言,为了更有效果地将各LED所产生的热 予以释放,也可将发光部12装入至灯本体11的突出部11e。即,如图 13所示,将发光部12密着地设置于突出部11e内,即,密着地设置于 凹嵌部11e1的内底面,所述突出部11e以灯本体11的内部作为凹嵌部 11e1。如上所述,发光部包含:铝制的基板12b与装配于基板的多个 LED12a,将基板12b的背面侧隔着电气绝缘片,而密着地固定于凹嵌部 11e1的内底面。

另外,控制装置13分割成:构成点灯电路13a的点灯电路基板13a1、 与构成进行调光等的控制的控制电路13b的控制电路基板13b1。利用呈 半圆形环状的电路基板来构成各电路基板13a1、13b1。将所述环状的各 电路基板13a1、13b1设置在灯本体11的位于环状的支撑段部11d的内 表面侧的本体内(图13(b))。再者,将各电路基板13a1、13b1设置成 与包含铝的本体外壳11为电气绝缘。

使以所述方式构成的附灯口的灯10点灯之后,如图13(a)中的点 划线所示,从各LED12a放射出的光不会被各电路基板13a1、13b1上所 装配的电子零件13c遮挡,会与所述同样地,均等地向外罩构件16的内 表面放射。另外,LED12a所产生的热不经由本体外壳的侧壁等,而是 从基板12b的背面直接传导至本体外壳11的突出部11e的外表面、即导 热面11g,从而可更有效果地使所述热从器具侧的散热体34释放至外部。 借此,能够采用亮度更高且输出更高的LED。

而且,如图14(a)所示,利用合成树脂来构成本体外壳11,使突 出部11e的底面形成开口,从而形成开口部11e2。将包含导热性良好的 金属的圆盘状的散热体4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包含铝的圆盘状的散热体 40嵌入至所述开口部11e2。与所述同样地,将发光部12密着地固定于 所述散热体40。根据该构成,可进一步使灯实现电气绝缘,并且可有效 果地将LED所产生的热予以释放。

此外,如图14(b)所示,也可借由装配有LED12a的基板12b本 身,来构成嵌入至开口部11e2的圆盘状的散热体41。借此,LED的基 板12b可直接地密着于器具侧的散热体34,可更有效果地进行散热,而 且可采用亮度更高且输出更高的LED。

另外,也可采用如下的构成,即,并非利用灯座本体21的支撑构 件21b中的弹簧21b3的弹性力,使照明器具30的散热体34与灯本体 11的导热面11g密着,而是:使灯本体11的导热面11g能够相对于圆 柱状的突出部11e的内外而弹性地上下滑动,借此,使散热体34与导热 面11g密着。

另外,为了使发光部或控制装置的散热性提高,优选利用导热性良 好的金属,例如利用包含铝(Al)、铜(Cu)、铁(Fe)、及镍(Ni)中 的至少一种的金属来形成灯本体,此外,也可利用包含氮化铝(AlN) 等的陶瓷、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等的工业材料来构成所述灯 本体。此外,也可利用高导热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来构成所述灯本体。关 于外观形状,为了构成平坦的薄形构造的附灯口的灯,优选平面大致为 圆形且呈碟形,但平面也可呈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状、 以及椭圆形状等。另外,为了进一步使散热性能提高,也可在灯本体的 外周面一体地形成呈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散热片或散热接脚等。而且, 也可将露出至外方的外表面部分例如形成为凹凸状或缎纹状,使表面积 增大,或实施白色涂装处理或白色耐酸铝(alumite)处理,使外表面部 分的热放射率(thermal emissivity)提高。另外,在实施了白色涂装处 理或白色耐酸铝处理的情况下,当将附灯口的灯安装于照明器具并点灯 时,露出至外表面的灯本体外表面的反射率变高,可使器具效率提高, 而且外观及设计方面也良好,从而也可使商品性提高。

发光部较佳由以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laser)、及有机电致发 光(Electroluminescence,EL)元件等作为发光源的固态发光元件构成, 但也可由使发光管蜿蜒地形成为平面形的荧光灯等的放电灯构成。发光 部优选发出白色的光,但也可根据照明器具的用途,发出红色、蓝色、 及绿色等的光,而且也可将各种颜色加以组合。另外,为了构成面模块, 发光部的形状也可呈板状的圆形或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 状、以及椭圆形状等,该发光部的形状允许为用以获得目标配光特性的 全部的形状。

控制装置进行点灯、熄灭、及调光,但也可进行调色。在进行调色 的情况下,也可将作为LED的例如灯泡色的LED与日光色的LED予以 装入,对所述两种LED进行切换,借此来进行调色。

灯座装置例如可为独立的灯座装置,也可为器具装入形的灯座装 置,所述独立的灯座装置如聚光灯(spot light)那样,可将附灯口的灯 安装于单体的灯座装置来构成照明器具;所述器具装入形的灯座装置如 筒灯那样,将灯座装置安装于器具本体或反射板,接着将附灯口的灯安 装于已装入至所述器具的灯座装置,从而构成照明器具。

利用合成树脂来构成灯座本体,但为了进一步使发光部或控制装置 的散热性提高,也可利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例如利用包含铝(Al)、 铜(Cu)、铁(Fe)、及镍(Ni)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或包含氮化铝(AlN) 等的陶瓷、碳化硅(Sic)等的工业材料来构成所述灯座本体。关于外观 形状,为了安装平坦的薄形构造的附灯口的灯,优选平面大致为圆形且 呈碟形,但平面也可呈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状、以及椭 圆形状等。

可装脱地安装着附灯口的灯与灯座装置的卡合单元是:在附灯口的 灯上形成有卡合突起,且在灯座装置上形成有卡合槽,但也可相反地, 在附灯口的灯上形成卡合槽,且在灯座装置上形成卡合突起。

将附灯口的灯的灯口构件及灯座装置的端子构件设置在:隔着卡合 单元的两侧方的位置,但也可利用未设置有灯口构件及端子构件的空 间,且设置接地用的灯口构件及接地用的端子构件。而且,也可在灯本 体11中的突出部11e的导热面11g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包括弹性体的 接地接脚。在安装于灯本体11的灯座本体21的安装状态下,产生所述 弹性体的斥力作为接地接脚相对于器具侧的散热体34的接触力,从而 确保接地连接的持续性、连续性。

照明器具30也可如图15所示,利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在本实施 方式中利用圆盘状的厚铝来构成散热体34,且在该散热体34的外周面, 一体地形成向放射方向突出的多个散热片34a。另外,关于图15所示的 灯座装置20,将附灯口的灯10安装于单体的灯座装置20,借此来构成 照明器具30,例如可将所述灯座装置20设置于壁面等,进行如聚光灯 般的照明。另外,也可以图12的方式,将灯座装置20装入至反射体33, 从而构成筒灯形的照明器具。

另外,照明器具允许为天花板埋入形、直接安装形、悬吊形、以及 壁面安装形等的照明器具,可在器具本体中安装灯罩、遮光物、以及反 射体等作为限光体,作为光源的附灯口的灯也可露出。另外,并不限于 在器具本体中安装一个附灯口的灯,也可配设有多个附灯口的灯。而且, 也可构成办公室等设施、业务用的大型的照明器具等。

以上,已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 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变 更。

[符号的说明]

10:附灯口的灯

11:灯本体

11f:卡合单元

11e:突出部

11g:导热体

12:发光部

13:控制装置

14:电源用灯口构件

15:信号用灯口构件

20:灯座装置

21:灯座本体

21a1:卡合单元

22:电源用端子构件

23:信号用端子构件

30:照明器具

34:散热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