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杂交榛子苗木繁育方法

杂交榛子苗木繁育方法

摘要

杂交榛子苗木繁育方法,选用沙壤土地繁育株行距为0.8~1m×2.2~2.8m。45°角斜栽压条,背上芽萌发后依其长势在与地面45°~0°角间调整其角度,前端新梢高于后部新梢降低角度,反之抬高角度。其间用浅埋进行根系处理,栽植当年6月末7月初每隔10天摘心一次。进行修剪、刻伤诱发根蘖。繁苗母树修剪后主干高1m,留生长点30个。树下基生新梢与树上萌发新梢1:1。基生枝长到50~60cm高时,将25cm内叶片连根抹掉、制造连带伤痕。在基生根距地1cm处用生锈铁线横缢、并在横缢处喷生根剂。用土壤做育苗基质、并喷施土壤调理剂。苗木包装,在湿物填充的塑料膜中并装入纸箱中。本发明优点是,单位面积内育苗数量多、质量好,斜栽压条技术先进,适合大面积繁育,成本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240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聂洪超;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25518.1

  • 发明设计人 聂洪超;孙万河;张玉君;

    申请日2012-02-07

  • 分类号A01G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15009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铁东街六栋里果树所大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3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4-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7/00 授权公告日:20130123 终止日期:20140207 申请日:201202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1-23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7/00 申请日:20120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坚果类苗木无性繁育,特别是杂交榛子苗木无性繁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榛子利用历史已有五、六千年,但栽培史很短、杂交榛子苗木繁育历史更短。上世纪90年代才有一系列杂交榛子品种陆续问世。经多年试栽表明:其栽培技术要求简单、适应性强、经济效益较高。我国北部黑龙江、新疆10余个省市、自治区已均有栽种。其发展瓶颈是:苗木繁育方法不够先进,以致全国每年杂交榛子苗木不到400万株。由于数量少,自然价格就高、每株在10元以上。这就大大制约了杂交榛子的发展。

目前杂交榛子苗木常规繁育方法是:利用栽培的杂交榛子树根部的基生枝压条繁育苗木。栽植的株行距为2m×3m或3m×4m。在基生枝长到50~60cm时,将基部25cm内的叶片剪掉,在距地面1cm处用镀锌或塑包铁线横缢、横缢线上部涂抹生根剂。然后将母株基生枝用油毡纸围成25cm高的茓子,茓子内填充保持湿润的木屑。秋季落叶后,将压条枝与母株分离、即形成一株压条苗。其优点是由于其为无性繁殖,所以能保证品种纯度,基本解决了杂交榛子苗木繁育问题;其不足之处是株行距大、单位面积繁育苗木数量少、其间用油毡纸围成茓子且要填充木屑,操作繁琐;由于对繁苗母株留枝量过少,会造成母株几年后大量死亡,反之若留枝过多则苗木质量下降。萌发新梢采用剪叶方法、不能造成连带伤痕、不利于生根剂充分吸收。横缢采用镀锌铁线或塑包铁线,由于其横经自身不能增粗,不能保证横缢效果、即有些横缢线上部的韧皮部与下部韧皮部连接,达不到横缢目的。其中一些作业采用人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育成苗木不包装,在运输过程中风干失水。总之,在同样面积的苗圃内其繁育苗木数量少、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杂交榛子苗木繁育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专业的苗圃内高密度栽植繁育苗木母树,由斜栽压条随时调整角度、处理根系及摘心、繁苗母树修剪后留生长点、新梢采用抹叶方式去叶,用土壤做压条基质育苗、喷施土壤调理剂、喷布生根剂、苗木包装等部分组成。

下面将各组成部分分述于后:

1、选择沙壤土平地,采用大行距2.2~2.8m、小株距0.8~1.0m栽培母株。亩栽238~279株。

2、45°角斜栽压条,具体栽法是栽植的苗木与地面成45°角,背上芽萌发后根据长势在距地面45°~0°角之间随时调整其角度,使背上萌发的新梢高度一致。若前端新梢高度高于后部新梢高度就降低角度,反之就抬高角度。其间要进行根系处理及摘心、修剪、刻伤诱发根蘖。根系处理是通过浅埋、即刚刚埋上根系;摘心是在栽植当年的6月末7月初开始,每隔10天左右对生长较高的新梢进行一次摘心,以利营养积累,促进母体新梢萌发。

3、剪留生长点,繁苗母树修剪后主干高度为1m,剪留生长点30个。按1.5倍萌发新梢计算,繁苗母树当年可萌发45个新梢,能保证45个基生新梢正常生长。研究表明:树下基生新梢与树上萌发新梢1:1时,既能保证树下苗生长,又不影响繁苗母树的生长。

4、萌发新梢去叶、基生枝下部用铁线横缢。在基生枝长到50~60cm高时,将25cm内的叶片除掉。这里的发明点是,采用快速抹叶,一撸到底制造连带伤痕,保证生根剂被充分吸收;在基生枝距地面1cm处用易生锈变粗的铁线横缢,以确保横缢处上下皮层不连接,并喷布生根剂。使铁线生锈变粗的方法是,是将铁线用火烧或用食盐水锈蚀。

5、利用土壤做压条基质育苗,并喷布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培土压条对繁育苗木母株没有伤害,且能够延长繁育苗木母株年限。

6、苗木包装,将杂交榛子苗木包在塑料膜中并填充保湿木屑,再将其装入纸箱中。塑料膜中保湿木屑的数量及湿度根据运输时间需要而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栽植密度大,节约土地,斜栽压条角度可调,同样数量繁苗母树育苗数量多;采用抹叶方式新梢去叶制造连带伤痕、用生锈铁线横缢保证生根剂充分吸收。总之,繁育方法简单易行、节省土地、育苗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无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由大行距小株距栽植母株、斜栽压条并随时调整角度、剪留生长点、萌发新梢去叶基生枝下部用生锈铁线横缢、土壤做压条基质育苗、苗木包装部分组成。本发明已有实施例。

实施例1:

2006年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在干果试验区建立一块0.6亩沙壤土平地的杂交榛子苗木繁育圃、栽植株行距为1m×2m。初栽苗木与地面成45°角,背上萌发新梢后、依母株长势情况在与地面45°~0°角之间进行3次角度调整、达到背上萌新梢高度基本一致。根系处理是浅栽、修剪、刻伤。自当年7月1日起、每隔10天摘心一次,共摘了4次。栽植当年平均每株萌发9.4个新梢。2007年春,修剪后平均每株16个新梢,在6月21日大部分基生枝长到50cm以上时,抹掉基部25cm内叶片,于距地面1cm处用生锈变粗的铁线横缢,并在横缢处喷布生根剂。然后从行间机械取土压条,培土高度25cm,并对压条土喷布土壤调理剂、改良其物理结构,使之利于生根。该苗圃平均每株压条11.2株,当年获得杂交榛苗1956株。分株起苗后,就地沙藏。运往客户的苗木装于填充湿锯末的塑料膜中、塑料膜装于纸箱中。2008年收获成品苗木3245株、2009年收获成品苗木5202株、2010年7243株。对繁苗母树的修剪:从第二年开始在延长枝饱满芽上方短截、促发分枝、当母枝生长点达到30个以上时,每年均短截,疏枝结合,使修剪后的生长点保留30个。下部枝随着生长点数的增加逐年疏除,主干保持1m高。

实施例2:

2008年,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在辽宁省盖州九垄地镇建立一面积为12亩的杂交榛子苗圃,采用杂交榛子半机械化压条繁苗方法、株行距为0.8m×2.4m。其余部分的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2009年、2010、2011年分别平均亩产成品杂交榛苗3260株、5408株、8500株。

实施例3:

2011年,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在辽宁省盖州市万福镇建立一处百亩杂交榛子繁育技术展示圃,苗圃内株行距为0.8m×2.7m,每亩定植309株杂交榛子苗木。本实施例除上述记述的以外,其余培育方法与步骤同实施例1。经萌发处理后,于2011年9月6日进行了实查:平均每株萌发7.6条新梢。预计2012年可繁育苗木30万株。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