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紧身裤之类的服装的针织方法、相应的针织机及服装

紧身裤之类的服装的针织方法、相应的针织机及服装

摘要

一种编织方法包括以下阶段:通过双针筒针织机的两针筒的往复运动编织主体(1)的至少一部分(5A,5B);通过两针筒(11,13)的连续旋转运动编织裤腿(9A,9B),所述两针筒的第一针筒编织第一裤腿,所述两针筒的第二针筒编织第二裤腿。通过往复运动编织主体(1)的所述至少一部分(5A,5B)时,所述两针筒的每一针筒上的弧(C)上的织针暂时不工作。另外,在通过往复运动编织主体(1)的所述至少一部分(5A,5B)结束时,所述暂时不工作的织针开始工作,从而形成用于连接两裤腿(9A,9B)的交织线(CC),然后通过连续旋转运动使两针筒(11,13)的所有织针(15)继续进行编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719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金莱迪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60407.8

  • 发明设计人 P·孔蒂;

    申请日2009-12-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赵培训

  • 地址 意大利曼托瓦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21: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4B1/26 授权公告日:20140820 终止日期:20141211 申请日:200912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8-20

    授权

    授权

  • 2012-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1/26 申请日:2009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5-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如短裤、紧身裤或类似衣物,还涉及一种 编织该服装的方法及针织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最普遍用于生产紧身裤或类似服装的方法是:在单针筒圆型 针织机上编织两个管型针织织物,在裤子区域沿长度方向将它们切断, 然后缝合各切断边缘从而将它们连接起来。以这种方式生产的紧身裤 很合身,但是由于有接缝,尤其是腹股区域的接缝显得不美观且不舒 适。为了更舒适,某些情况下将织物三角形衬料缝合在服装的腹股区 域,但是这样会增加紧身裤的生产成本。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已经改进了各种方法及相应针织机来生产紧 身裤,当紧身裤从针织机中生产出来时就具有可穿戴的形式,而不需 要另外在裤子区域进行缝合。

例如,1977年3月15日被授予专利权的美国专利4011738号描 述了一种针织方法,通过双针筒圆型针织机来编织这种服装。这种针 织机通过两针筒来生产适于骨盆区域的第一管型织物,所述两针筒旋 转并往复运动,并且它们加工从一个或更多个供纱器供送的同一纱线, 当两针筒在一方向上旋转时一针筒的织针加工该管型织物的第一半部 分,当两针筒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另一针筒的织针加工管型织物的另 一半部分。之后,针织机开始以连续的运动进行旋转,利用两针筒同 时生产另外两个管型织物而用作腿部部分(下文将称之为“裤腿”),每 一针筒生产一支裤腿,编织每一裤腿作为第一管型织物的各个半部分 的延长部分。

由于紧身裤上没有接缝,乍一看对这种服装的外观十分满意,但 是这种服装具有一些严重缺陷,会限制其商业流通,这些缺陷概括如 下:

a)通过往复运动加工紧身裤部分时,针织机的两个相对针筒必须 尽可能地相互朝对方移动,以使连接第一管型织物的两半部分的联缝 线迹(interstitch)最窄。为了使一针筒的织针运动以拾取纱线且在一 个或更多个供纱器上形成缝线(stitch)却不会干扰另一针筒的相应织 针,因此,在两针筒上只使用交替布置的织针,例如下针筒上的奇数 织针、上针筒上的偶数织针。因而,通过每一针筒上的半数织针来加 工裤子部分,与以传统方式在同样质量的针织机上进行缝合的同等服 装相比,所形成的针迹密度为上述同等服装针迹密度的二分之一以上; 因此,尤其对于大尺寸服装而言,会严重影响服装的合身性及覆盖面。

b)所述三个管型织物具有一个共同部位,其布置在裤裆的最低、 被更加张紧的部位(准确而言,是美国专利4011738号的图3中的点 21)。服装的张应力一定会集中在该点上,从而服装易受损且穿戴不舒 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服装针织方法,该服装具有主体和两 裤腿,例如短内裤、紧身裤或类似衣物的一对裤腿,美国专利4011738 号中已经描述了这种方法,但进行了显著改进以部分地或完全克服至 少一个上述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些实施例,基本上由两针筒通过往复运动 来编织第一管型织物(即主体的上部分),使用了相邻织针构成的、度 数小于360°的第一弧,即使用了数量少于该针筒总织针数的织针。之 后,当已编织完所述第一管型织物时,两针筒通过连续运动使用所有 织针来编织所述主体的下部分以及用以形成紧身裤裤腿的两个织物。 在第二阶段开始时,两针筒上的、在先前阶段未进行编织的织针拾取 同一纱线来形成至少一个共同的最初局部线迹轨迹(course of  stitches),用于连接裤腿的两个管型织物,该局部线迹轨迹在最终服 装中界定了该服装的裤裆线的低部分。优选地,该局部线迹轨迹由两 根纱线形成。形成该局部线迹轨迹的纱线界定了交织线,交织线的长 度与往复运动编织期间不工作织针的数量成比例。这些纱线就是往复 运动编织阶段用来形成紧身裤主体的第一部分的那些纱线。

因而,与通过美国专利4011738号所述方法制成的紧身裤相比, 本发明的紧身裤更舒适、更耐穿。

通过反向进行所述编织过程也能获得上述方法所带来的至少一些 优点。这种情况下,该方法通过连续运动首先编织裤腿,从末端(即 从脚趾部分)开始编织,一针筒编织一裤腿、另一针筒编织另一裤腿。 之后,通过针筒的往复运动至少部分地执行主体的编织操作。同样在 从裤腿开始编织、最后编织主体的这种情况下,两针筒的一弧上的织 针不工作,从而形成了用于沿裤裆线连接裤腿的交织线。例如可使用 熔喷纱线、或莱卡散边或其他合适材料以公知方式来稳定这种交织, 或通过1/1交织法进行编织来稳定这种交织,以避免脱散。下面将详 细描述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及有益实施例,该方法中,先从主体的腰 部开始编织,最后编织裤腿的脚趾部分。但是请注意:反向进行该编 织过程,即先从裤腿的脚趾部分开始编织、最后编织主体的弹性腰带 部分,这样也可获得类似特征及有益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双针筒针织机来实施该方法, 其中,每一针筒的织针相对于另一针筒的织针偏置半个节距。在本发 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沉降片具有落纱装置或凹槽以让另一针筒的 相应织针形成缝线。采用这种结构的针织机可使两针筒相互非常靠近, 从而可生产出高质量的针织织物。

因而,通过往复运动加工第一管型织物过程中,可使用两针筒的 所有织针,包括相邻织针构成的所述第一弧上的织针。例如,编织紧 身裤时,每一针筒可使用270°弧上的织针,从而获得的针迹密度非常 类似在同等质量针织机上以传统方式缝纫的紧身裤的针迹密度;同时, 如上所述,紧身裤的裤腿根据连接线(该连接线沿着裤裆处延伸由织 针构成的90°弧)相互连接。因而,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紧身裤 比现有的紧身裤穿戴更舒适。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服装编织方法,用于通过 双针筒圆型针织机来编织服装,该服装包括主体及两条裤腿,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两针筒的往复运动来编织主体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两针筒的连续旋转运动来编织裤腿,所述针筒中的第一针 筒编织第一裤腿,所述针筒中的第二针筒编织第二裤腿。

另外,通过往复运动来编织主体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期间,所述两 针筒中的每一针筒的一弧上的织针暂时不工作;在通过往复运动编织 主体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结束时,使所述暂时不工作的织针工作,从而形 成了用于连接两裤腿的交织线;然后通过连续旋转运动使两针筒的所 有织针继续编织。

在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服装是通过连接三个管 型织物来形成的。这种情况下,优选通过使用针织机的两针筒来形成 第一管型织物,该两针筒旋转并往复运动、加工由至少一个供纱器的 至少一个导纱器供送的纱线,当一针筒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该针筒的 织针工作,当另一针筒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该另一针筒的织针工作。 另外,通过连续旋转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同时将用于每个针筒的至 少一个供纱器的各导纱器中的纱线供送到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中,从 而同时并独立编织了另两个管型织物,其中第一针筒编织所述另两个 管型织物中的第一织物、第二针筒编织所述另两个管型织物中的第二 织物。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优选地,为了编织所述第一管型织物, 每一针筒使用相邻织针构成的第一弧,该第一弧上的织针数量小于该 针筒的总织针数量,使每一针筒的相应弧上的织针不工作;通过各针 筒的所有织针来编织另两个管型织物中的每个织物。

通过编织主体的所述第一部分时不工作织针所构成的弧,交织操 作就沿服装裤裆线形成了共同的线迹中的至少一根局部轨迹,所述至 少一根局部轨迹是通过两针筒的不工作织针构成的弧上的织针编织所 得的。所述局部轨迹优选由两根纱线形成,该两根纱线在先前阶段已 经通过往复运动编织了所述主体的上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针筒圆型针织机,用 于生产诸如短内裤、紧身裤或类似衣物之类的服装,其特征在于:通 过编程序设计来执行上述编织方法。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这种双针筒圆型针织机本身是公知的,因而在此不需进行特别解释。 通常这种针织机包括下针筒和上针筒,上针筒、下针筒同轴并设置有 相对的织针,即下针筒的针钩朝上,上针筒的针钩朝下。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两针筒相互偏置一定角度,这样每一 针筒的织针与另一针筒的沉降片对准,从而在加工服装时一针筒的织 针不会干扰另一针筒的织针,两针筒就可高效地编织服装的所有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当通过往复运动编织主体的上 部分和裤裆的交织线时,两针筒中的每一针筒与各自织针致动凸轮通 过特定装置一起轴向运动,每一针筒尽可能相互朝另一针筒移动。从 而使得联缝线迹长度(纱线从一个针筒的织针传送到另一针筒的织针 的距离)减小,使得连接线就几乎看不到,该连接线连接通过一针筒 的往复运动被编织的主体的一部分及在另一针筒上被编织的对应部 分。

优选地,为了拾取纱线来形成缝线,在往复运动期间每一针筒的 织针部分地插入在相对针筒的织针之间。这种情况下,夹置布置的织 针之间的最小周缘间隙与针筒相切。例如,对于直径为4英寸、具有 四百个织针的针筒而言,该间隙约为0.05毫米;因而,为了避免一个 针筒的织针接触另一针筒的织针,显然需要两针筒之间的运动传递高 度准确,可通过矫正装置来达到这种准确性,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占据 任何结构间隙的双齿轮,因而相对于传统针织机而言成本会显著增加。

为了避免这种缺点,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在针筒之间设置 了一种角向连接装置,仅在针筒通过往复运动进行编织而相互靠近时 才使用这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轴向销以及用于该轴向销的对应支座, 该轴向销固定在一针筒内部、并靠近用来形成紧身裤裤裆的织针,该 轴向销朝另一针筒轴向突出,支座固定在所述另一针筒内部。通过这 样设置轴向销和支座,织针在工作配置中相互朝对方轴向往复运动以 通过往复运动形成所述主体的部分时,该轴向销插入该支座中,即使 存在传动间隙也能使两针筒相互处于某一特定角度位置上;同时,当 两针筒远离对方轴向移动以通过连续运动来加工紧身裤的部件时,该 轴向销完全从该支座中释放出来。

在通过连续运动进行加工期间,轴向销和支座相互分开以留下自 由空间,便于加工紧身裤期间让紧身裤裤腿织物通过;同时,插入支 座中的轴向销在往复运动期间不会妨碍主体织物通过,这是因为:在 加工紧身裤的该阶段,主体的织物被形成为两个边界织物(该两个边 界织物根据两缝线纵列在各端部处连接在一起),在编织阶段,该两边 界织物在轴向销的相对侧通过;这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是很显而易见的。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其效果不如上述实施例)中,在形成主 体期间两针筒并不朝向彼此移动,它们相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不让 一个针筒的织针插入另一针筒的织针之间。这样就避免了在两针筒成 角度的阶段保持两针筒准确定位的困难和复杂性。但是,在编织所述 主体阶段,当使两针筒反向运动时会在服装上形成某一区域,该区域 中的间距比两相邻缝线纵列之间通常产生的间距大,即联缝线迹区域 大于通过保持两针筒相互靠近来进行往复运动编织所获得的区域。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也涉及一种诸如紧身裤、短内裤或类似衣 物之类的服装,该服装通过连接管型织物而被制成,其中,这些管型 织物根据各线迹轨迹以无缝方式连接在一起,该服装通过上述方法而 制成。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服装,该服装包括主体和 两条裤腿,它们沿裤裆区域连接,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裤腿通过连续 针织的无缝针织物所制得,其中,裤裆区域设置有用来连接两裤腿的 连接线,该连接线通过两裤腿共用的至少一条部分交织的线迹轨迹 (course)形成。该连接线(C)优选通过交织至少两条线迹轨迹而形 成。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主体包括至少一个上部分,通过沿两 条联缝线迹线连接的两部分形成该上部分,该联缝线迹线是这样形成 的:使针筒的往复运动反向、然后让纱线从双针筒针织机的两个圆形 针床中的一个传送至另一个;服装就是在所述针织机上被编织的。所 述两条联缝线迹线(interstitch line)在服装的前部分和后部分上相应 地形成。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下部分,该下部分构成 了主体的上部分的延续部分、并延展直到形成服装的裤裆区域和裤腿。 联缝线迹线在主体的上部分伸展,前部联缝线迹线与后部联缝线迹线 通过两裤腿之间的交织线连接,所述交织线沿主体的下部分伸展。实 际上,该两条联缝线迹线和裤裆的交织线根据一曲线展开,该曲线从 腰部的前部中央区域伸展直到服装腰部的后部中央区域、然后经过腹 股区域(即两裤腿之间的区域)。

实际上,可通过从主体的腰部伸展到裤腿的缝线纵列方便地形成 所述主体,而在下部分中,通过另外的缝线纵列从所述交织线伸展到 所述裤腿来形成所述主体。

有益地,可用偶数位置上的供纱器来加工紧身裤的以下两部分: 即,通过往复运动被制成的部分、以及通过连续运动被制成的部分; 这样紧身裤的每一部分上就形成了交错布置的S形纱线轨迹及Z形纱 线轨迹,从而,尤其未对服装拉扯时,紧身裤织物的任何部分都是均 匀的且不会变形。

下面将参照实施例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描述本发明的方法、针 织机及服装的其他有益特征及实施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构成了本说 明书的一个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描述及附图将能更容易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示出了 本发明的非限制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而言,附图如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紧身裤的透视图;

图1A类似于图1,示出了另一变化实施方式;

图2和3示意性示出了圆型针织机的两针筒的局部透视图,此时 两针筒正处于图1中的紧身裤的两个编织阶段,分别是编织裤身部和 编织两裤腿的编织阶段;

图4示出了图2和3中的紧身裤的侧部透视图,表示紧身裤从针 织机上拆下来的状态;

图4A类似于图4,表示另一变化实施方式;

图5是沿图4的紧身裤的V-V线的截面图;

图6是图3中的VI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7是图6中的VII-VII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的视图,为更清楚起见,将其沿水 平方向平面展开;

图8A类似于图8,但未将其水平展开,表示了图中所示部件的实 际比例;

图9类似于图7,示出了针织机正利用下针筒形成缝线;

图10示出了沉降片17的放大视图;

图11、12和13从外侧分别示出了控制凸轮处于不同工作阶段的 平面图,该控制凸轮用于控制图2中的针织机的织针、下针及沉降片;

图14示出了根据图7的VIII-VIII线的视图,正处于两裤腿之间 的连接线迹轨迹的形成阶段;

图15和1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织机的轴向截面图,分别 示出两针筒相互朝对方轴向移动、相互远离对方轴向移动的状态;

图17示出了根据图16的XVII-XVII线的截面图;以及

图18和19示意性示出了针织机的头部的截面图,该两图中针织 机使用了图15中的两针筒,分别示出两针筒相互轴向靠近、相互轴向 远离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了一种用于生产紧身裤的针织方法,该紧身裤具有主体 及两条裤腿,裤腿末端具有漏脚趾或不漏脚趾的裤脚部,该裤脚部是 在编织紧身裤之后在针织机外部被缝纫的。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也可用于编织其他类型服装如贴身的短内裤或类似服装,这种服装的 裤腿长度可减小至只剩下一小部分织物材料围住裤腿在腹股沟区域附 近的开口。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紧身裤的局部透视图,其中重点 突出了一些几何部分以便于理解紧身裤的编织方法。通过双针筒针织 机(即具有两个轴向叠置的针筒的针织机)来执行编织操作,每一针 筒带有圆形针床,一针筒的织针与另一针筒的织针相对。

具体而言,图1中示出了主体1,该主体包括:弹性腰带部3A、 3B,所述弹性腰带部围住服装(紧身裤)的腰口;区域5A、5B(下 文表示为“主体的上部分”),其用于覆盖盆腔上部,及区域7A、7B(下 文表示为“主体的下部分”),其用于将主体的上部分与裤腿9A、9B连 接起来。在双针筒圆型针织机中通过往复运动来编织主体的上部分 5A、5B,在一针筒上编织左半部分5A(从图1观察的角度来看),在 另一针筒上编织右半部分5B,然后沿紧身裤中央的两条理想线(m, n)(即沿紧身裤的前后线)连接这两部分。在编织过程中,通过使旋 转运动反向,纱线就沿上述两条理想线从双针筒针织机的两叠置针筒 的两圆形针床中的一圆形针床移到另一圆形针床上。因而,这些线形 成了联缝线迹线,用于连接主体1的上部的左右部分。

相反地,通过连续运动来加工主体1的下部分7A、7B和裤腿9A、 9B,在针织机的一针筒上加工左部分7A及左裤腿9A,在针织机的另 一针筒上加工右部分7B及右裤腿9B。两虚线A1、A2表示经过主体 1的上部分5A、5B(其通过往复运动来加工)和主体1的下部分7A、 7B(其通过连续运动来加工)之间的线迹轨迹。裤腿9A、9B沿缝线 CC的局部弧相互连接,该缝线界定紧身裤的裤裆线,其在虚线A1和 A2的连接端点C1、C2之间伸展,实际上该缝线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局 部线迹轨迹而形成,下文将参照编织方法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通 过使已形成主体1的上部分5A、5B并被上下两针筒的织针同时啮合 的纱线交织,从而形成这些局部线迹轨迹。

图1中,由单针形成的缝线纵列方式用连续的线表示。如图所示, 缝线纵列沿主体1的上部分5A、5B从弹性腰部3A、3B而沿主体1 的下部分7A、7B伸展,从而形成了一个单一的管型织物,然后它们 分开形成了两条裤腿9A、9B。但是,形成裤腿9A、9B内部分的一部 分缝线纵列在线CC处开始,该线CC由局部连接的线迹轨迹形成、 在裤裆区域在点C1和C2(在这两点处,线迹轨迹A1、A2与线m、 n分别相交)之间伸展。

概括而言,该服装的生产过程如下:

-由双针筒针织机的两针筒之一来编织主体1的上部分5A、5B 中的部分5A、主体1的下部分7A、7B中的部分7A 以及裤腿9A;

-由双针筒针织机两针筒中的另一针筒来编织主体1的上部分 5A、5B中的部分5B、主体的下部分7A、7B中的部分7B以及裤腿 9B;

-除了形成裤裆区域及裤腿内部分的中心缝线纵列以外,其余缝 线纵列从弹性腰部开始伸展以形成裤腿,所述中心缝线纵列从沿线CC 在点C1和C2之间交织的连接处开始。

图2示出了弹性腰部3A、3B及主体1的上部分5A、5B的编织 阶段。在该阶段,所述两针筒,即下针筒11和上针筒13旋转并往复 运动,这样就可用用于每个针筒的一个或更多个供纱器(优选每个针 筒采用两个供纱器)的相同纱线(优选两根纱线)来编织主体1的弹 性腰带部3A、3B各个半部以及所述上部分5A、5B的各个半部。当 该对针筒在一个方向(如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下针筒11的织针编 织弹性腰带部3A、3B中的部分3A或主体1的上部分5A、5B中的部 分5A,此时,上针筒13的织针不工作,各针钩被提升到与沉降片的 脱圈平面同高;当该对针筒在相反方向(即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 下针筒11的织针不工作,相应的针钩被降低而与脱圈平面同高,此时, 上针筒13的织针编织弹性腰带部3A、3B中的另一半3B或主体1的 上部分5A、5B中的另一半5B。

通过使针筒的旋转运动反向,每一供纱器中用来形成主体1的弹 性腰部或上部分5A、5B的纱线从而从一针筒的织针传送到另一针筒 的织针,在运动逆转点处(即各线迹轨迹末端)形成了长度比轴向相 邻的两针筒轴向间距小得多的联缝线迹。这些运动逆转点界定了上述 中心线(m,n),该中心线用于连接弹性腰部的两半部分3A、3B及主 体1上部的两半部分5A、5B。

请注意:在这个阶段,并不是针筒11和13的所有织针都在工作, 每一针筒中,使用各连续织针所构成的弧(其对应于全部织针的主要 部分),例如,对于具有400个织针的针筒来说使用350个织针来工作, 形成了由各连续的工作织针所构成的弧。剩下织针形成了由不工作织 针所构成的弧C。对于针筒11和针筒13而言,都是这样设定的。两 个针筒中的每一针筒的弧C上的织针基本上处于相同角度位置,即它 们相互相对。它们不工作,即当针筒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时它们 总是保持非工作状态。反之亦然,如前所述,与非工作织针构成弧C 形成互补的弧的其余织针交替工作,即顺时针旋转时一针筒的这些织 针工作,逆时针旋转时另一针筒的这些织针工作。

因而,该编织方法与说明书介绍部分提到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所 述的编织方法显著不同,在专利文献所述的编织方法中,在往复运动 编织阶段,上针筒、下针筒的所有织针都设定为工作状态,它们交替 工作,顺时针旋转时首先一针筒的织针工作,然后逆时针旋转另一针 筒的织针工作。实际上,可以使用每一针筒的主要部分织针(如具有 400个织针的针筒中的350个织针)来编织腰部3A、3B及主体1的 上部分5A、5B。从而使得弹性腰部3A、3B及主体1的上部分5A、 5B的缝线纵列总数为700。下面将用N5表示主体的上部分5A、5B 的缝线数量,Nc/2表示通过往复运动进行编织的过程中不工作织针的 数量。

通过往复运动使用各末端局部线迹轨迹A1、A2编织主体1的上 部的两半部分5A、5B之后,开始进行主体1的下部分7A、7B的编 织阶段,然后开始进行裤腿9A、9B(参见图3)的编织阶段。通过在 相同方向上连续旋转的两针筒11、13来执行这两个阶段,两针筒对各 供纱器供送的纱线进行编织,首先分别编织主体1的下部分中的相应 的部分7A或7B,然后利用所有织针(例如400个织针)分别编织裤 腿9A、9B,也就是说,使先前不工作的、沿两针筒11、13的弧C上 的织针也工作,所述先前不工作的织针数量为Nc/2(这个例子中为 50)。

这个阶段开始时,两针筒的弧C上的、在往复运动期间不工作的 织针被设定成与已编织了弹性腰部的所述部分3A、3B及主体1的上 部分5A、5B的那些织针一起工作。先前不工作的这些织针首先形成 一个或更多个局部线迹轨迹CC,然后通过连续运动与各针筒的所有 其他织针一起编织主体1的下部分7A、7B、接着编织裤腿9A、9B。 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一转换阶段。

因而,数量为两针筒总织针数的织针编织主体1的下部分7A、7B。 反之亦然,通过针筒11或13的织针编织每一裤腿9A、9B。因而每 支裤腿的缝线纵列数N9等于针筒的织针数(该例子中为400个织针)。 主体下部分7A、7B的缝线纵列数等于2x N9,即等于每一针筒11、 13的织针数的两倍。一部分缝线纵列从半线迹轨迹A1、A2朝裤腿9A、 9B伸展,该半线迹轨迹结束于通过往复运动被编织的部分;同时一部 分缝线纵列形成了交织线C,这部分缝线纵列从交织线C朝裤腿9A、 9B伸展。由于每一针筒11、13上的、在通过往复运动编织主体1的 上部分5A、5B的阶段不工作的织针数量为Nc/2,因而进行交织的缝 线纵列数等于Nc。

编织期间,在下针筒11内部,通过传统的吸入系统(图中未示出) 从底部产生气流。这样,在加工紧身裤时,紧身裤被朝着下针筒11 的底部抽吸、然后在下针筒内移动,使腰部的部分3B、裤身的部分 5B及裤腿9B插入紧身裤的对应部分3A、5A和9A内部;因而,在 将紧身裤从针织机中抽出时,紧身裤处于图4和5所示状态,为了使 紧身裤是图1所示的可穿戴形式,必须沿图5所示箭头F将右裤腿9B 从左裤腿9A中拉出;从而,将裤腿9B翻面之后,就可展开主体的上 部分5A、5B中的右部分5A及弹性腰部中的右部分3A。

一旦紧身裤的编织操作完毕,首先从加工内裤腿9B的织针13上 只拆掉内裤腿9B,同时使向上的气流反向,这样在已编织紧身裤之后 也可在针织机上自动执行将一裤腿从另一裤腿中拉出的操作。这种情 况下,当另一裤腿9A的最后的缝合线仍连接在编织该另一裤腿的织 针15上时,内裤腿9B从外裤腿9A中移出,然后向上展开。此时, 将外裤腿9A的最后的缝合线从织针15上拆掉,紧身裤就正好以图1 所示的展开形式被向上或向下排出。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上下针筒11、13的相对 端的轴向部分,根据本发明,图中紧身裤主体1的上部分5A、5B正 处于往复运动编织阶段。

在每一针筒内,能看到织针15,该织针在控制凸轮和下针(下面 将对下针进行描述)的作用下沿针筒的外纵向槽11A、13A滑动,沉 降片17沿各板或“外环”19、21的径向槽水平滑动,所述板或“外环” 与针筒11、13一体形成。沉降片受到由相应的环27、29承载的凸轮 23、25控制,对于每一针筒而言,通过针织机非旋转件的特定的角向 支座(未示出)防止所述相应的环旋转。

图8中,为使图更清晰可见,放大了织针和沉降片之间的水平距 离,图示出了下针筒11的织针15如何与上针筒13的织针15相互配 合工作,从而使得一针筒的织针15与另一针筒的沉降片17对准。另 外,在本发明的一有益实施例中,沉降片17具有非常靠近钩17A的 深凹槽17B(参照图10、6和7),实际上该深凹槽位于所述钩和踵部 17T之间,从而当相对针筒的织针15从所述相对针筒伸出以拾取供纱 器中的纱线时,允许该相对针筒的织针通过。

因而,图7中示出了上针筒13的织针15,该织针从针筒13中伸 出、经过相对沉降片的空间17B,从而该织针高度下降以拾取导纱器 55A中的纱线31;此时,相对的针筒11的织针不工作、大致缩回到 针筒11的沉降片17上边缘的高度处。请注意:在该阶段导纱器55A 稍高于表示与针筒11和13等距离的水平面的线(f),从而上针筒13 的织针就能以正确方式拾取纱线。另外,不形成缝线的针筒的沉降片 17处于图7所示的被推进的位置上,从而在上针筒的织针形成缝线时 这些织针就不会受到干扰(根据本发明这是由于空间17B的缘故)。

这种配置可实现通过往复运动使用每一针筒的工作织针构成的弧 上的所有织针来加工弹性腰部3A、3B和主体的上部分5A、5B,即如 上所述那样通过改进针织机来达到主体所需的针迹密度要求。

图9示出了织针15和沉降片17之间的相互位置,此时下针筒11 正在形成缝线以通过往复运动来编织主体的上部。在先前的往复行程 中上针筒13(图6)的织针使用导纱器55A的供纱器的纱线31,在这 个阶段,致动下针筒11的织针15来拾取上述同一导纱器的供纱器的 所述同一纱线。请注意:在图9所示阶段,稍微将导纱器55A提升到 线(f)之上,从而下针筒的织针能以正确方式拾取纱线。可通过特定 装置(图中未示出)使导纱器55A在针筒的往复运动冲行过程之间移 动,例如该特定装置是美国专利4011738号中所述的那种类型装置。

在通过往复运动编织弹性腰部3A、3B及主体的上部5A、5B期 间,如上所述,必须保持两相对针筒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以尽可能减 小联缝线迹的宽度,该联缝线迹连接由两针筒形成的线圈横列的端部, 因而,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沉降片17具有与各钩17A的上 部分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脱圈面17C(图10)。这样两针筒可相互靠近 以使两针筒11、13的沉降片17之间的距离(d)(图7)正好是让编 织织物穿过此处所要求的距离。

图11、12和13示出了针织机处于各工作状态下两针筒的织针15 及下针16的操作凸轮的布置展开图。为清楚起见,在各工作行程的展 开图左侧示出了织针15和下针16。从底部开始,可看到下针筒的提 升凸轮35A、35B、35C、35D及下降凸轮37A、37B、37C、37D,它 们用于提升和降低下针16,还可看到多个选择杆39、四组用于形成缝 线的织针控制凸轮41A、41B、41C、41D,可通过任何公知的机械或 电子选择装置以传统方式来控制这些选择杆;也可看到上针筒的类似 部件,如三组用于形成缝线的织针控制凸轮43A、43B、43C、用于提 升和降低下针16的提升凸轮45A、45B、45C和下降凸轮47A、47B、 以及多个选择杆49。

在织针和下针控制凸轮的展开图上方和下方分别示出了上下针筒 的沉降片17的跟部17T的轨迹51、53,以显示沉降片相对于上下针 筒的运动,这些轨迹在织针控制件所处的同一平面上伸展。但是,请 注意:实际上沉降片17沿水平面运动,而织针和下针分别在针织机针 筒的各自凹槽中竖向运动。

沉降片轨迹的更长水平部分51A、53A表示沉降片处于图6所示 的被完全推进的位置。该位置使得另一针筒的相应织针15轴向伸出到 该针筒外部来拾取纱线,而不会撞到沉降片。然而,这些轨迹的更短 水平部分51B、53B表示沉降片17在向心方向上处于完全被拉出的位 置,如图9所示的下针筒的沉降片所处的位置,传统地这些轨迹部分 分别对应于针织机的各供纱器的缝线形成凸轮41A-41D和43A-43C。

另外,图11中(同样图12和13中),在线(f)附近示出了织针 的轨迹,这些织针对应于在该图所示阶段进行工作的供纱器;这种情 况下,下针筒11的织针15通过拾取导纱器55A、55B的纱线来形成 缝线。

在图11所示阶段,针筒逆时针旋转(箭头F1)以通过下针筒的 相邻织针(例如共400个织针中的350个织针)构成的弧在相应导纱 器55A、55B上形成弹性腰部的半部分3A(也参照图1)或紧身裤上 半部分5A的两条线迹轨迹。在这阶段,使用缝线形成凸轮组41B、 41C及相应的下针提升凸轮35A、35B;此时上针筒的织针15不工作, 通过钩分别被提升到相应沉降片17的脱圈面的高度处,如图9所示。 下针筒的沉降片17沿图11所示的路径运动,以通常方式与在所述凸 轮41B、41C构成的组上形成缝线的织针相互配合运作;同时,上针 筒的沉降片控制凸轮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α),从而迟滞所述沉降片 的向心运动至这样的程度:即,在形成缝线期间不足以对下针筒的织 针造成阻碍。可以以如下方式来这样限制上针筒的沉降片凸轮在逆时 针方向上的旋转:即,仅通过摩擦使这些凸轮的支撑件29(图6)旋 转到角向支座(图中未示出)为止。

在图12所示阶段,针筒顺时针(箭头F2)旋转,以通过相邻织 针(例如共400个织针中的350个织针)构成的弧分别在各自供纱器 55A、55B(在图11所示阶段已被使用)上形成弹性腰部的半部分3B (参见图1)或紧身裤上部的半部分5B的两条线迹轨迹。在该阶段, 使用了缝线形成凸轮组43A、43B、分别用于降低和提升下针的下降 凸轮47A、47B以及提升凸轮45A、45B。上针筒的沉降片17沿图12 所示路径运动,以通常方式分别与各织针15相互配合运作,从而这些 织针在所述凸轮组43A、43B上形成缝线;同时,下针筒的沉降片的 控制凸轮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β),从而迟滞各沉降片的向心运动至 这样的程度:即,在上述形成缝线期间不足以对上针筒的织针造成阻 碍。可以以如下方式来这样限制下针筒的沉降片凸轮在顺时针方向上 的旋转:即,仅使所述凸轮的支撑件27旋转到预先提供的角向支座(图 中未示出)为止。

在图13所示阶段,针筒以连续运动沿逆时针方向(箭头F1)旋 转,从而在两种情况下使所有织针工作来形成紧身裤下部的相应半部 分7A、7B或各裤腿9A、9B。特别地,在该阶段,通过缝线形成凸轮 组41A、41D及相应的下针提升凸轮35D、35C来拾取导纱器55D、 55C中的纱线,这样下端针筒每次旋转都会形成两条线迹轨迹;同时, 通过缝线形成凸轮组43B、43C以及相应的下针降低凸轮47A、47B 来拾取导纱器55A、55B中的纱线,这样上针筒形成两条线迹轨迹。 上针筒13与下针筒11的沉降片17沿图13所示路径运动,以通常方 式各个织针15相互配合运作,从而这些织针在所述凸轮组43B、43C、 41A、41D上形成缝线,这样当两针筒(如图10清楚所示)在角度 相互偏置的供纱器上形成缝线时各控制凸轮就不会相互偏置。由于本 发明的沉降片的特殊形状(如上所述),因而一个针筒的沉降片就不会 干扰另一针筒的织针。

在连续运动编织阶段开始时,两针筒的所有织针都工作,即通过 往复运动形成腰部3A、3B和主体1的上部分5A、5B的织针都工作, 沿两针筒11、13的不工作织针构成的弧C上的织针由于在先前的编 织阶段没有参与编织,因而这些织针柄部上没有缝线。在连续运动编 织阶段开始时,在先前阶段不工作的织针构成的弧C形成线圈横列, 用于沿裤裆线CC(也参照图1)连接裤腿。为使这些织针工作,它们 必须啮合至少一根纱线来形成第一线迹轨迹。

图14示出了第一线迹轨迹的形成过程,在该阶段通过第一纱线 WA形成第一线迹轨迹。在图示例子中,由于已经形成主体1的上部 分5A、5B及弹性腰部3A、3B的纱线是下针筒11的导丝器中的纱线, 因而第一纱线WA(其是已形成主体1的部分55A、55B的多根纱线中 的一根)被下针筒11的织针啮合。这些织针拾取供纱器41B(参照图 13)的导纱器55A中的纱线。通过另一纱线WB(其也形成主体1的 部分55A、55B)形成第二线迹轨迹,该另一纱线由供纱器44C的导 纱器55B提供,下面将对此进行描述。

在形成第一线迹轨迹(WA)期间,当先前不工作的、针筒11、 13(其卡齿先前已经通过普通的织针打开装置被打开,图中未示出该 装置)的织针构成的弧C在导纱器55A的前方移动以拾取纱线时,上 针筒上处于奇数位置(b1、b3等)的织针和下针筒上处于偶数位置(a2、 a4等)的织针被致动。从而,在织针构成的弧C上纱线WA以锯齿型 布置,如图14所示。继续使针筒在方向F1上旋转,从而,在下一供 纱器处即图13的供纱器41C处,两针筒11、13的弧C上的织针以与 图14所示的相反选择方式来拾取导纱器55B承载的纱线WB,也就是 说,致动下针筒11的奇数织针(a1,a3等)和上针筒13的偶数织针(b2, b4等)来拾取纱线。图14中,该阶段由上针筒13的偶数织针和下针 筒的奇数织针啮合的纱线WB的轨迹用虚线示出。

这样,相互交织的两条最初的线迹轨迹由织针构成的弧形成,之 后两针筒11、13的弧C上的所有织针与两针筒的所有其他织针一起 工作(如图13所示),从而编织主体1的下部7A、7B以及各裤腿9A、 9B。这些部分,即编织主体的下部以及各裤腿沿裤裆处的弓形曲线 CC具有用于连接的交织线。

在上面的描述中,可以认为:使用下针筒的两个下供纱器和两个 上供纱器通过往复运动来编织所述主体,所述供纱器具有两个工作导 纱器55A、55B。因而,通过供送纱线WA、WB的同一下导纱器来形 成交织缝线的最初线迹轨迹,其中用所述纱线已经编织了主体1的上 部分5A、5B;所述交织缝线由织针构成的弧C来形成,这些织针在 先前阶段在每一针筒11、13上不工作,它们在往复运动编织结束、连 续编织运动开始时工作。但是,也能以相反方式操作,即通过上针筒 的导纱器供送两根纱线来形成主体1。在这种情况下,交织缝线由两 根纱线WA、WB形成,所述两根纱线在往复运动编织阶段已被上针筒 的导纱器供送到两针筒中以形成主体1的上部分5A、5B。

也能通过往复运动来形成这种交织缝线,但方法更复杂、速度更 慢。

与上面的图8不同,图8A以实际比例示出了两针筒的织针和沉 降片的外部视图,它们在图7所示的往复运动编织期间位于工作区域, 此时针筒11、13尽可能相互轴向靠近。如图8A所示,当一针筒的织 针到达导纱器31的水平面处拾取纱线时,这些织针以最小间距插入在 另一针筒的织针之间。如果针筒直径为4″、带有400个织针,那么间 距大约为0.05mm。

因而,往复运动期间必须准确维持两针筒之间的相位并使各自织 针之间相互偏置半个节距。这可以通常方式来实现:通过矫正齿轮在 针筒之间进行运动传递、组装阶段使用双齿轮来恢复运动传递所必须 的间距。但这样成本十分高昂。

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如图15及下面的图所示,本发明中提供了一 种特殊配置,其中:通过螺钉101将中空块体103固定到下针筒11 上,所述块体设置有上端孔,圆柱形衬套105被压入该上端孔内。衬 套轴线Y-Y平行于针筒轴线X-X并位于内侧,衬套轴线靠近形成紧身 裤裤裆线C的织针、并与各织针等距;通过使编织运动反向,从而这 些织针形成图1所示的缝线纵列m、n。

通过螺钉111将类似的中空块体109固定到上针筒13上,所述块 体下部具有孔,角坐标插头107被压入该孔内部,该角坐标插头也具 有轴线Y-Y。插头107可插入衬套105中、与衬套保持最小的径向间 距,所述最小间距足以保证插头自由地轴向往复滑动。

在图15所示配置中,两针筒尽可能相互靠近,以通过往复运动来 编织所述主体的部分5A、5B以及弹性腰部3A、3B。这种结构配置中, 插头107插入支座105中并与支座保持最小间距,这样就可使得针筒 11、13相互角向对准;由于采用这种结构配置,从而在致动一针筒的 织针来形成缝线时,这些织针可自由地插入在另一针筒的织针之间, 织针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如图8A所示。使织物(其通过往复运动而 被加工制成)的两组边缘部分3A、5A、3B、5B如图2和3所示那样 一组在另一组内运动,然后根据线m、n而在各端部处将两组边缘部 分连接在一起。由于上述插头107的结构配置,从而织物加工过程中 插头107不会干扰织物的两组边缘部分,织物边缘部分从插头107相 对侧穿过时同样也不干扰插头。

这样就能恢复针筒11、13之间由机械传递引起的任意角度间隙, 尤其是可恢复齿轮与形成该间隙的任意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因而就不 需使用矫正齿轮。

图16所示配置中,示出了通过连续运动编织裤腿9A、9B时针筒 11、13之间的相互轴向位置;两针筒保持间距,这样各织针被致动以 形成缝线时可与另一针筒的织针轴向隔开,因而就不需要准确定位织 针之间的相对角度。在该位置中,插头107完全从支座105中拔出并 与支座保持间距,该间距足以使裤腿9A、9B在其编织期间可在插头 和支座之间穿过。

图18示出了上述双针筒针织机的头部的侧视图,图中下针筒11 与上针筒13处于图15所示的相邻状态。实际上,针织机具有两个相 对的半头部200、300,每一半头部包括基板202、302,所述基板通过 轴承204、206、304、306支撑相应的针筒11、13。两针筒通过驱动 轴308以及两相应的齿轮对210、212、310、312相互连接,驱动轴实 际上是通过连接件将两个同轴的杆214、314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该 连接件具有可轴向滑动的花键型轮廓216。

每一头部200、300还包括用于控制各个织针及下针(图中未示出) 的控制凸轮,以及用于支撑所谓的“套筒”218、220、318、320的凸轮; 所述“套筒”分别固定到中间板222、322和基板202、302上。

下基板支撑在针织机的基底324上,头部通过带齿的带和滑轮326 接收使针筒进行旋转的运动。

上头部300具有基板302,该基板与棱柱形导向装置330的导向 板328一体构成,该棱柱形导向装置与针筒轴线X-X平行并被固定到 侧支撑件上,该侧支撑件与下半头部200的基板202一体构成。一气 动促动器334插入在两个半头部的基板202、302之间,从而使得所述 基板相互朝对方运动或远离对方运动,这种位移运动由可调节的抵接 件(未示出)来限定。

因而,在图18所示结构中,通过使相关的两半头部200、300可 使针筒11、13朝对方运动,从而可根据上述方法通过往复运动来编织 紧身裤的各部分;或者,在图19所示结构中,通过两半头部可使所述 针筒相互远离对方运动,从而通过连续运动来编织紧身裤的其他部分。 通过使两针筒的运动反向则使得沿上述线m和n形成的联缝线迹最 短,因而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大大减小成品的美感。

应该理解为:在通过往复运动进行编织的阶段,两针筒相互朝对 方轴向运动使得一针筒的织针插入相对针筒的织针之间;这种轴向运 动特别有益,因为这样可制成更规则的成品,在两针筒的运动反向时 所形成的主体的区域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但是,也能在主体的往复运 动编织阶段使两针筒相互隔开。这种情况下机械结构虽然没那么复杂, 但是成品质量会降低。图1A和4A示意性示出了与图1和4类似的服 装的视图,但联缝线迹线m、n更宽,即该区域的两相邻缝线纵列之 间的间距更大,原因在于:在该整个编织过程中,两针筒之间的间距 更大,从而导致在形成服装的该区域时纱线从一针筒传送至另一针筒 的位移比两针筒相互靠近时要大。

可理解为:图中仅示出了本发明实际配置所提供的例子,但是如 果没有超出构成本发明基础的原理的范围,可以改变这些例子中的形 式和结构。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仅用于根据说明书及附图方 便阅读权利要求,而没有限制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